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东海草堂大开讲之:不迁怒,不贰过---兼斥芦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东海草堂大开讲之:不迁怒,不贰过---兼斥芦笛   
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文章标题: 东海草堂大开讲之:不迁怒,不贰过---兼斥芦笛 (484 reads)      时间: 2006-8-01 周二, 上午9:34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不迁怒,不贰过”
---东海草堂读经札记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颜回在《论语》中多次受到孔子的夸奖,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本章称颜回好学,特举其不迁怒、不贰过两件事。程颐在《颜子所好何学论》中指出:“颜子所独好学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好学近乎智。有怒不迁向他人,有过失不重犯,正是一种人生大智慧。看似简单,真正做却难乎其难。

人是一种最善于迁怒的动物。“城门失火,殃及渔池”的现象,古今中外无处不有。什么中年男子找不到对像迁怒父母将双亲杀死呀、妻子离家出走恶男迁怒母亲趁熟睡将其锤击致死呀、夫妻不和迁怒孩子暴躁母亲打死6岁亲生女呀、向情夫求婚被拒迁怒其前妻恶妇砍“情敌”60刀呀、男子错爱上三陪小姐迁怒锤杀岳父呀、妻子离家出走丈夫迁怒儿子八龄童惨死棍棒下呀、男子遭三陪女讹诈迁怒他人两次强奸售楼小姐呀、男子丢手机迁怒烧烤摊追讨无果持长枪扫射呀、老太因儿子不孝迁怒虐待孙女呀、心情不好迁怒学生老师挥棍打屁股呀、不满后夫迁怒小孩狠心后妈掐死12岁继子呀、开店赔钱迁怒同行连砸四店呀…,类似新闻,遍布媒体,这是迁怒而触犯了法律的。其余小型或隐性的迁怒,更是时时处处地发生着。

朱熹对不迁怒的解释是“怒于甲者,不移于乙”。徐醒民教授在《儒学简说》中认为:“不迁怒的迁字,可作移字讲,但不能照古注把这句话讲成:‘怒于甲者,不移于乙’。不迁怒是指修道而言,不是讲普通人的修养。礼记中庸:‘率性之谓道’。率是循的意思。循即依顺。性是人的天性,人人天然而有此性,具足一切智能道德能力。依顺此性,则一切智德能力自然现前。率性率到极致,便为圣人。但因吾人举心动念,昧于此性,转为俗情,依顺喜怒哀乐种种情绪,任其发展,遂使智德能力不能发生作用,于是乃有种种愚昧之举。颜子能在动念之际,一见喜怒哀乐等情绪之起,即能克制于第一念,不使其移于第二念。如此不迁怒,才能控制情绪,才能率性。”徐醒民的解析更进了一步。我觉得两解皆成立。

人更是一种最善于贰过的动物。“不贰过”比起“不迁怒”夹,是更进一步的修养了。很多人一次又一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甚至一辈子都在犯着同样或类似的错误而不自知。不仅个人,组织、社会都是那样,喜欢历史的人会发现,历史的各个阶段往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许多错误总是在不断地重复。

韩愈在《省试颜子不贰过论》论述了颜回何以能不贰过。他写道:“夫圣人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至德,苟发诸中形诸外者,不由思虑,莫匪规矩,不善之心无自入焉,可择之行无自加焉,故惟圣人无过。所谓过者,非谓发于行、彰于言,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生于其心则为过矣,故颜子之过此类也。不贰者,盖能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

韩愈所谓的“过”,不是指平常人“发于行、彰于言”的言行之过,而是“生于其心”、始萌状态的“过”,“不贰过”即不将过错表现于言行。这个标准不仅普通人、便是圣贤也难达到,对孔子原意进行了“拔高”。孔子的原意是,圣贤并非无言行之过失,而是能够做到过而能改,改而不贰。

不迁怒,不贰过,那样的修养和境界,说说容易实践难,古今中外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颜回于孔子之言能心解力行,不惰不懈,故能至之。

我常说,读儒家经典,尤其是《论语》,是要用心去读的,要一个字一个字咬碎嚼细了咽下去,让每一个字都融进血液里化进骨头里,然后从伦常日用和言论行为中表现出来。钱穆《论语新解》载:“宋儒谢良佐见明道,举书不遗一字,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谢闻之,汗流浃背。及看明道读史,又却逐行看过,不差一字。谢甚不服,后来醒悟,常以此事接引博学进士。”这一段话头,值得深长思。儒学是实践之学,仅仅用嘴读之,与玩物丧志差不多。

不由得想起某大鸭子。其人自诩儒学修养深厚,却藏头露尾毫无担当,有才无德到处迁怒,并且对孔子百般诋毁。记得他曾把黑格尔的话拣来当攻击孔子的武器。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中对孔子作过如下的一番贬诋:“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这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黑格尔无力研读儒家全部经典原籍,仅浏览《论语》外语译本,岂能全面深刻地把握孔子思想的整体,与孔子的真实生命及智慧相碰头?他对中国的历史及文明发展的路径缺乏深入了解和理解,从欧洲中心、西方文化的标准出发,又岂能对孔子具有浓厚东方特色的智慧作出公允的评价?

且不说诗书礼易春秋诸经,仅凭《论语》所记录的孔子言行,就足以构成孔子丰富深邃的思想了。孔子学说当然自成体系,却不是那种从概念走向概念的、形而上空对空的、封闭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形上形下亦道亦器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充满了世间性、实用性和开放性,把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变革、信仰与日常生活圆融地结合在一起。

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人类的智慧虽高,但此智慧确恒在生命所役使之下向外活动。只有东方古人却把它收回来还用诸其身,使生命成为智慧的,而非智慧为役于生命”、“儒、佛、道三家之学均贵践履实修,各有其当真解决的实在问题,非徒口耳三存之间的事。”(《梁漱溟先生论儒佛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这正是东西文化和哲学的最大差异。所以,如果去除其中的贬意,黑格尔关于孔子是“实际的世间智者”这句话倒是说对了,不过不全。孔子还是“实际的世间勇者”,更是“实际的世间仁者”。
2006-7-15东海一枭
首发《自由圣火》半月刊第二十四期 网址:http://www.fireofliberty.org)。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持完整




作者:东海一枭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7798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