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真的崛起了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真的崛起了吗?   
洞中点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国真的崛起了吗? (344 reads)      时间: 2006-7-28 周五, 上午9:5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中国经济的起飞
中国经济的起飞应该说毫无疑问,在全世界已经得到了人所众知的肯定,我们来讲几个重要的数据。第一个数据是中国的GDP。2005年,中国的GDP增长了9.9%,这个数据还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过去的26年中,GDP平均增长了9.4%,远远超过了战后日本的崛起,也超过了四小龙,包括四小虎。
第二个数据是中国的FDI。FDI就是外国对中国的投资,二十多年来,投资总额为 7000多亿美元,投资总数已经直逼美国,2005年的中国的直接的外币投资有一定的减少,但也是720亿,官方统计是600多亿,720亿是英国人的统计,当然,2005年英国的FDI全球第一,它的数据是1640亿美元,这个数据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因为英国2005年有三次重大的收购行为,西班牙电讯公司对英国电讯公司的收购等,三项收购的总和是577亿美元,所以中国的FDI 去年并未排在第一。有人说印度很重要,其发展速度很快,但去年,印度的FDI 仅为75亿美元,中国是720亿美元,这个数据也可说明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当然,印度也是在迅速地崛起之中。
第三个数据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宣布的是最新数据是8536亿美元,第一次超过了日本,日本当时的外汇储备是8501亿美元,到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已经达到9411亿美元,名列第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大中华的数字(不包括台湾和香港的储备)。
还有一个数字令人兴奋,那就是2005年的中国入境人数达到了1.2亿人次,更令人鼓舞的是中国公民的出境人数2005年达到了3103万人次,而2000年时中国公民出境人数仅为1047万人次。现在,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地已增加到117个,仅2005年一年,中国公民旅游的目的地就新增加了46个。新马泰曾经是中国人出国旅游的目标,现在有117个国家可选择,新马泰旅游受到很大的压力。但我相信,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中国与马来西亚华人这种血脉相承的渊源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继续来马来西亚旅游。
第五个数字是中国的境外投资。2005年,中国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是113.1亿美元,这个数字虽然不大,但也是非常有震撼力的,2004年,中国对海外的投资只有18亿美元。2005年,我们看到了目不暇接的境外收购行为,比如一月份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6月21日海尔联合海外公司收购美国的美泰家电公司;7月22日南京汽车制造厂收购了英国的百年老店罗福汽车公司,今天早上《凤凰早班车》发了一条消息,就是罗福汽车公司南京汽车厂的老板决定让罗福汽车公司每年生产15000辆汽车;10月26日中国石油以41.8亿美元收购了持有哈萨克斯坦PK石油的加拿大母公司的股权。另外,大家还知道一些中国想收购但没有完成的项目,比如中海油对尤尼克的收购,由于美国国会的阻挠没有实现。今年,我们还有大量的石油方面的收购也在进行中。
第六个数据,2003年,日本对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出口额为1000亿美元的商品,这个数字第一次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额。记得过去我们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当中日关系出现很大的争议的时候,邓小平先生曾经跟别人商讨过要不要对日本采取相当的措施,如果采取贸易措施的话,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但是,当时外贸部给邓提供了一个数据: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仅占日本当年出口总额的不到1%。因此,不管采取怎样的措施,对日本都无足轻重。现在,就大不一样了。2003年,日本对大中国的出口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总额,美国的专家说,这种情况第一次出现并不是在2003年,是130年前,1873年,当时,日本对中国出口了430万日元的商品,超过了对美国出口的420万日元的商品。但是,到了1874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就超过了这个数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130年之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
同样的数据跟东盟国家也有非常相似的部分,东盟的出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占有统治地位,但是,现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个月,中国开发行的行长陈元先生,也就是中国经济学的元老陈云先生的儿子给我讲了一个二元的概念,现在有很多二元的国家,所谓二元国家就是在经济上和我们绑得很紧,但政治上军事上却和美国结盟,这样的二元国家有很多,我们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2.中国大国地位的提升
经济的腾飞确实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提升。
中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现在不容置疑,在很多重要的问题上中国的角色举足轻重,中国在建立经济政治新秩序方面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2003年当阿尔几内亚地震以后,中国首次派出了自己的救援队,从那以后,几乎世界上重大的救援行为都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中国以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身份也出现在世界上很多动荡的地区。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奥运和体育方面:1908年,天津的一本杂志《天津青年》中有一篇文章,仰天长问,何时中国才能派出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1932年,东北大学的运动员刘长春先生,经过了21天的颠沛流离,疲惫不堪地到达洛杉矶,参加当时的洛杉矶奥运会,但是在百米赛的第一轮就被淘汰;194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伦敦的奥运会时,因为没有钱,不能居住在奥运村里,这是当时所有奥运代表团里唯一的一个不能在奥运村居住的国家,非常可怜的是他们返回中国的时候,已经身无分文,几乎是沿路募捐,说好听叫募捐,还不如说是沿路的乞讨才回到了中国。而今天,中国有资格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这个变化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在中国的大国形象方面,还有这样的一个统计数字。2005年6月,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她组织了一个PW的研究中心,作了一项对全球的调查。其中对中美关系持正面态度的数据,它的比例是这样的,法国是58:41,对中国持正面的占58,对美国持正面态度的占41,英国是65:55,荷兰是56:45,西班牙是56:41,明显的是挺中的大于挺美的,这是个很新的数据,而且比较权威。这些数字都应该说明了中国大国地位蹿升的一个重要的根据。

3.中国发展的潜力不可限量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比较,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它的第一个翻一番用了九年,1978年到1986年,这九年中国实现了第一个人均产值翻一番,而在接下来的九年,1987年到1996年,中国的人均产值又翻了一番,1997年到2006年中国的经济再翻一番,连续的三个九年,连续的三个翻番。同样,我们来看一看日本,日本在1960年到1969年翻了一番,用了九年,可是第二个翻一番,它用了21年,也就是1969年到1990年;韩国,也是四小龙的一个领头羊,1970年到1983年,13年翻了第一番,1983年到1994年又花了11年才翻第二番。再看欧洲国家,英国的第一个翻一番是1780年到1838年,用了58年翻了一番;美国是1839年到1886年,用了47年翻了一番。
在新的“十一五”计划里,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数据,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宣布并且承诺,中国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的14年的时间里,人均产值要再翻两番。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都说明中国在发展上的潜力。
在一些具体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20年里,中国对飞机的需求是2000多架,占全球市场的15%,其中波音757和空客320这两个机型,在未来的20年内,每生产两架就有一架是为中国制造的。以汽车业为例,现在美国是一人一车,法国是两人一车,而中国是200人一车。中国现在注册的车辆是2000万辆。在今年四月份西雅图的讨论会上,中国石油部的老总表示,未来10年内,要控制中国的车辆总数不要超过一亿两千万辆。但是,如果中国到了两人一车的时候,那就是6亿辆车,6亿辆车是什么概念呢,从地球到月球如果是七道的高速公路的话,这汽车就排满了。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已蹿升为世界第三,人们在判断,哪一年、哪一天可以赶上排在第二的日本和排第一的美国,应该是指日可待的。当然,从能源危机和环保角度来讲,这不见得是个好事,但从市场的发育来说,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来说,中国的飞机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将影响和牵动着世界。福特的老板有句话,谁能够掌握住中国的汽车市场,谁就是下一个汽车行业的全球霸主。
中国的发展还在于中国教育的崛起。现在中国有1700万的大专以上毕业生,而且中国每年以32.5万的速度,培养和输送着自己的工程师,这个速度和数字是美国现在的5倍,也是非常惊人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的崛起是毫无疑问的、是势不可挡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50281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