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ZT 寒竹:毛泽东预见了1989年的学生运动吗? |
 |
南京老右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这篇文章实在是太好了,忍不住转过来让大家读读。
——老右
1966年夏,文革刚开始后不久,毛泽东在武汉给江青写
了一封信。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中国如发生反共的右派政
变,我断定他们也是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因为代
表90%以上人民利益的一切革命者是不会容忍的。那时右
派可能利用我的话得势于一时,左派则一定会利用我的另一
些话组织起来,将右派打倒。这次文化大革命,就是一次认
真的演习。"
这封信在文革高潮时没有公开。“九一三事件" 后,中共在
批林运动中公布了这封信。从后来的资料看,毛泽东曾经多
次说过类似的话,这反映出毛对他身后中国社会政治走向的
担心和估。毛泽东的预估有两点。一,他死后走资本主义道
路的右派很可能在中国上台。二,即使右派上台也长不了,
右派会遭到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反对而垮台。
毛泽东的第二点预估,深刻地反映出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根本
性思考。按照毛的想法,文革是一场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
义在中国上台的大革命。文革的对象是党内代表资产阶级利
益的官僚集团。但这场文革并不一定能够彻底地清除党内的
资产阶级势力。他死之后资产阶级在中国还可能上台。
所以,文革是要在灵魂上改造人民,让人民大众在文革中学
会掌握“四大" 的武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学
会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为将来打倒重新上台的右派作准备。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把文化大革命称为一次“认真的演习 "。
在1976年以前,毛泽东对自己的战略布署很自信。毛泽
东深信,资本主义势力上台,在短期内会给社会带来财富,
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受到人民大众短暂的欢迎。但是,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两极分化;在这个两极分化的过程
中,失意者,贫困者,不满者必然是多数。
这样,新的革命就有了强大的社会基础。更重要的是,毛泽
东认为,他的文革已经让亿万人民学会怎样掌握“四大”的
武器来开展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因此,即使资产阶级在中
国上台也长不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民大众会用群众运动的
方式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有没有右派政变另当别论,但毛
泽东讲的右派,或者说毛泽东定义的“资产阶级代理人" 确
实在中国掌握了政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一条毛泽东当年曾竭力防止
的道路。按照毛泽东的理论,这实实在在是一条资本主义路
线。这条路线在进行了十年之后所产生的社会后果,远远超
出了毛泽东当年的想象,但也确确实实发生了毛泽东所预见
的后果。
十年改革使得部分失去了特权的共产党干部及其子女开始仇
视邓小平的改革。社会由封闭的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社会的
迅速转型使得传统的士农工商中的“士”——知识分子首先
失去原先的期待和地位。
由于市场化首先从经济体制的边缘开始,卖茶叶蛋的收入必
然在一开始会超过研究原子弹的,拿屠宰刀的肉贩收入会超
过拿手术刀的医生。国营企业,知识界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的经济收入和个体营者的收入发生了对立面的转化,一些过
去的“贱民" 开始站在过去高贵者的上面;另外,由于资本
主义是在旧的国家所有制的体制内产生,发展,资本和权力
的结合成为不可避免,这就成为了当时讲的“官倒”和腐败。
在另一方面,随着共产党的组织逐渐退出经济领域,社会的
控制相对放松,知识界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逐渐从社会
的根本制度上来思考,部分知识分子希望用彻底的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来解决中国的问题。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和情绪:
一种是因为在资本主义改革过程中的不适应和失意引起的不
满,一种是希望中国尽快在政治制度上资本主义化,这两种
对立思想在当时的人们头脑中并不自觉,所以二者常常因不
满现实一共同点而站在一起。
到了1988年,由于中国政府价格闯关失败,20%左右
的通货膨胀导致了全国的抢购风和挤兑风,所有不同本质的
对政府不满的思想都合流了。胡耀邦的去世成了一个导火线。
从本质上看,1989年这场由学生开始的群众运动是否是
如毛泽东生前所预见的呢?看看运动的口号和诉求:一开始
批评政府官员的腐败,矛头直指赵紫阳打高尔夫球,赵的儿
子倒彩电;要求政府承认学生运动是爱国主义,要求政府收
回“四二六" 社论;在政府没有退让的情况下,运动的言辞
进一步尖锐化,新闻媒体要求讲真话的自由,学生要求政府
承认学生自治组织。
但所有这些口号中,有一个师范大学的学生口号集中反映了
整个运动的基本情绪:“除了良心,我们一无所有。" 可以
说,这个从二十世纪三四年代学生运动中借来的口号真实地
反映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知识分子在经济,政治上
的基本思想和情绪,这也是投身于这场运动中人们最大的共
同点,是这场运动的主流。
从这一点上看,这场运动的爆发和毛泽东在身前的预估是接
近的,虽然这场运动既不同于文革,也没有公开地号召人民
大众推翻中国当时的政府。
不可否认,1989年这场以学生和知识界为主体的群众运
动,有部分口号是以政治自由和民主为追求目标,但这场运
动的大多数及其支持者,即当时整个中国城市社会的主流是
对十年资本主义改革的不适应和反抗。中国政治派别的真正
分化和自觉化,清晰化是在这场学生运动发生后的十五年。
今天,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冲突,
中国开始形成有自觉意识的,相互对立的新左派和自由派。
无独有偶,与毛泽东的预言相对应的是邓小平在“六四" 后
的讲话:“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大气候和中国自己
的小气所决定了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不过是迟
早的问题、大小的问题。”
邓小平的这段话通常被理解为国内外的资产阶级自由思潮导
致了这场运动。但邓小平讲这场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非来不可,只是运动的早迟和大小的问题,是不是从相反的
方面隐含着和毛泽东当年预言运动不可避免的一样含义呢?
是不是邓小平知道他主导的十年改革会在中国引起这么一场
运动呢?是不是1989年这场运动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现代
化过程中必须翻过的一个门槛?只不过事先没有人想到翻这
个门槛会出现流血的悲剧?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