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张颖口述历史:江青在广州受访记 (赵寰等/整理)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张颖口述历史:江青在广州受访记 (赵寰等/整理)
qass
加入时间: 2005/12/29
文章: 132
经验值: 0
标题:
张颖口述历史:江青在广州受访记 (赵寰等/整理)
(634 reads)
时间:
2006-5-29 周一, 下午5:50
作者:
qas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http://www.7gua.com/junshi/zjhuanjki/200601/154184.html
张颖/忆述赵寰等/整理
张颖简介:1922年出生在广州,1937年参加革命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读书。解放后曾在中共南方局、天津市委、中国剧协等单位工作,1964年到外交部,1983年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大使夫人身份随章文晋出使美国。
1972年,作为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她曾参与了美国纽约州宾翰顿大学中国现代史副教授维克特在广州对江青的采访。值粉碎“四人帮”39周年之际,特别披露江青在广州的受访(当时所有记录稿被清理封存)及《江青同志》在美国出版的详情———
江青突然提出,请维克特写一本有关自己的书,一定能像斯诺写中国红军及毛泽东那样“举世闻名”。这话使在场的中国人个个目瞪口呆……
经美国宾翰顿大学副教授维克特本人的要求、我驻联合国代表团的推荐,中国友协邀请她于1972年7月19日至9月1日访问我国,了解中国妇女在革命中的地位和贡献。邓颖超、康克清等先后都和她进行了交谈。按当时惯例,没有安排见江青,因为她的工作与妇女运动无关。经维克特一再要求,周总理在8月10日还是批准了,让江青“可以见见此人,谈上一个钟头就可以了。如不愿见,也可以不见。”两天后,江青兴高采烈地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见了维克特。谈自己的名字由来,谈家乡,甚至谈吃活鲫鱼,又谈美国电影以及嘉宝,把自己塑造为无所不知的人。聊了一通,江青突然提出,请对方写一本有关自己的书,一定能像斯诺写中国红军及毛泽东那样“举世闻名”。这话使在场的中国人个个目瞪口呆,也让维克特感到尴尬,但她礼貌地表示了感谢。这次谈话,超出总理规定的“一个钟头”,不但谈了四个多小时,还摆了晚宴,看京剧《红灯记》。在兴头上,江青约维克特到广州再谈。过了两天,她先行一步到了广州。
总理知道江青要专门约维克特谈之后,指示说:“维克特的签证不是28日到期吗?不要再延期了。”我作为外交部的陪同人员,过了两天陪维克特去广州。临行前,总理对我说:“不要谈战争,只谈文艺,再见一次就够了。”让我把话带给江青,他还在书桌上拿了一本《鲁迅诗选》交我,“你到广州交给江青同志,也许对她有用。”
第二天,我们的专机上午11时30分到达白云机场,十多个迎接的人中,有外事办杨主任,他告诉我,住在解放北路广东迎宾馆。为先见江青,汽车先把我们拉到一室内游泳池,讲究的建筑、标准尺寸的运动员训练场,江青正坐在一张大藤制成的躺椅上。一见面就说:“你现在明白了吧?我为什么在南方过夏天,多么好的游泳池,北京比这里可是差远呢。”我没有忘记那本《鲁迅诗选》,传达了总理的话,随即双手把书给了江青。“啪”的一声,她把书扔在躺椅上,说:“行了行了,你走吧,下午3点向我汇报维克特的情况。”
“广州人特别会吃,这是盐焗鸡,味道不错,还有清蒸鱼,这种芥兰菜只有南方生产……你最好到越秀山看看,我不能去,否则成展览品了……”
广东迎宾馆,是那个年代广州最好的迎宾馆了,古老式样的新建筑,陈设着硬木家具。除了外宾的房子外,都没有空调。南方的天气又潮又热,闷得人喘不过气来。8月25日午后4点,三辆小轿车把我们载到近郊一个地方,几户人家,数丛翠竹,在半山一个宽阔的广场上车子停了,这里有花坛,茉莉花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更有一座漂亮的现代化别墅。走进里面,是落地大玻璃窗的房间,传出江青叫我的声音。我打了招呼,低声说:“总理特别交代,请你只谈文艺问题。”她突然脸色一变,“哼”的一声,走开了。但只一会,又转过身,让我看她的着装。这时才发现,一身真丝连衣裙,藕荷色,一双白皮鞋,手拿白皮包。“我觉得女孩子穿裤不好看,为什么不穿裙呢?”她突然对身边的人说:“明天给她们每人发一条裙子,算我送的。”这时,维克特进来了,客气地赞这房子漂亮,是世外桃源。江青说,这是林彪小舰队建造的,现在他完蛋了,应该我们来享受一下。坐下后,几句寒暄,她就开始吹嘘自己:“要谈我的历史那就长了,我建议先不写我,而写中国革命。”江青一开始就谈解放战争,走近旁边一张长桌,那里摆了三张地图,然后拿起课堂用的长长的木棒,让人摆好录音设备,准备讲了。为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说:“我跟毛主席在西北战场作过战,可以生动介绍这段历史。不瞒你说,广州的同志又搞掉我两天时间,给1500人作报告。”然后,开始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抗战以后,国民党有三次反共高潮,原来给八路军、新四军的军费后来不给了,我也上山开了半年荒,能顶一个中等劳动力。后来因为肺部有问题,改做毛衣,一年能交上十件。”她不断地褒扬自己,然后又讲战争。维克特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要求把江青的地图复制一份,江青说:“这些图就是为你的书而画的,都给你。你看,我把国家测绘总局的局长都请来了。他也是跟我一起,跟随毛主席和党中央坚持在西北战场上的”。
已经晚上九时多了,江青站起来,拉着维克特的手说,“说这么多也累了,今晚请你吃广东饭。中国有句老话,吃在广州,穿在杭州,死在柳州。广州人特别会吃,这是盐焗鸡,味道不错,还有清蒸鱼,这种芥兰菜只有南方生产……你最好到越秀山看看,我不能去,否则成展览品了。”
吃饭中,她兴致甚高,讲毛泽东当年在长辛店、安源,又讲当代教育,中间突然起来向客人干杯:“为你的健康,为你那本书顺利出版干杯!”不知为什么,当维克特问她入党后的职责是什么时,她却说了自己被流氓骗的经过:“有一次我弄了点钱,只够买三等舱的船票。我朋友介绍另一个人在船上照顾我,那位所谓照顾我的人说,到了上海没人接也没关系,我们开旅店去。这样,我就知道他不是好人。上岸后他提起我的行李,让我跟他去开旅馆,我不理他,打算自己直接找旅馆去。结果,有朋友来接我,我高兴得跳起来……你一定对这感兴趣吧?”“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你那个时候就有军事战略天才!”
“别看我现在领导全国的文化大革命,从前呀,年轻的时候,可是富于感情的,我个人的生活是非常罗曼蒂克的。中国女人都背着封建主义的包袱,我可不背,要怎样做就怎样做……”
江青高兴地听人赞扬她,话题一转,转到文革一次几乎发生的武斗,自己如何提出建议制止,受到吴法宪的赞扬,说她会打仗。接着话题一转,讲起毛主席的孩子如何如何,最后牵连上自己:“你不是想了解我个人的生活吗?哈哈,别看我现在领导全国的文化大革命,从前呀,年轻的时候,可是富于感情的,我个人的生活是非常罗曼蒂克的。中国女人都背着封建主义的包袱,我可不背,要怎样做就怎样做……我最喜欢上海……”她此时情不自禁唱起上海小调:“我呀我的小妹妹,舍不得舍不得你……哈哈!”饭桌上的中国同志,大感惊愕。“喏,到上海追逐我的男人可多了,我可以数出名字来,还是不说了吧。有趣的一次,一个美国水兵喝醉了酒,摇摇摆摆在上海滩走着,挡着我的去路,双手也伸过来,哼,想占便宜,我抬手就是一巴掌,他还是笑嘻嘻,喀嚓一声敬个军礼,还说对不起。你们美国人还是懂礼貌……”
维克特抽空婉转地告我说,最好请江青不谈战争,她听不懂。饭后,我悄悄转告江青,她却慢慢对维克特说:“我的故事不是非常有趣吗?西北战场的战争,就是我和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呀!”然后,又不厌其烦地讲西北战场的故事。“也许当我加工这些材料后,知道这些不仅够写一本书,而是够几本书的材料。”维克特也改口非常快,江青高兴了:“你知道我不光是搞文艺的了吧?”
第二天,江青派人叫我去,问我维克特对采访有什么反应。我汇报,她对战争听不太懂,想听你的私人故事。“忙什么,西北战争就是我的故事,你告诉她,我指挥了战争。”我告诉她,明天维克特必须到香港,今天下午可否让她去佛山看祖庙。“什么?佛山去一趟起码8个小时。”我解释说,最多两个小时就可以往返,下午能赶回来。“你以为我没去过吗,8小时就是8小时,你敢顶撞我?”一个随卫人员也出来解释:“报告首长,老张同志说得对,最多需要40分钟。”“怎么了?围攻我?胆子不小,要知道,围攻我都没有好下场。”她把唐处长叫进来,下令将维克特的机票改期,推迟6天。唐处长感到有难处,解释了许多,江青不依:“有什么损失完全由我方负责,误了讲课的损失也由我方负责。”结果,她和维克特在以后的时间又讲她的身世以及从事文艺工作的情况。令人奇怪的是,她把许多不相关的事情都连在一块讲,加上不少全国知名的人物穿插其中,让人感到糊涂。但细想,她其实有自己的逻辑———从小就培养了革命性,一直生活在革命人的圈子里。过了两天,在另一个地点,她谈起鲁迅:“30年代的上海,我是第一流的演员,但我最主要的是领导文艺运动。那时候鲁迅是革命文艺的旗手,他对我是很赏识的,对我的戏、我的文章,对我这个人,说我是个真正的革命女性。当鲁迅逝世后,我们组织万人大游行,我扛着大旗,走在最前面……”就这样,江青每天在维克特面前标榜自己。最后几次谈话,江青还送维克特不少历史资料,如线装的《二十四史》,清代版本,用木匣装的。我们感到吃惊,我说:“这套书国内也不多见,按规定是不能送给私人的。”“谁说不能送?我自己花钱买的,我有的是钱,爱送谁就送谁!”有人说起文物的政策,她说:“周总理不就送给尼克松总统一套吗?”到维克特临走时,她说了几句客气话,表示要把这一切告诉朋友们,江青说:“你是听得最多的了,我从未同外国朋友谈这么多。”
回北京之后,我们把情况向总理作了汇报,他当时没有表态。到1972年岁末,总理召集接待人员开会宣布,已请示毛主席,整理出来的谈话记录不送维克特,一切工作停止,所有记录稿清理封存,归入档案。
1977年,维克特在美国出版了《江青同志》,没有翻译成中文。那时江青已经垮台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维克特在书中没有盲目吹捧江青,还指出江青为何被中国亿万人民唾弃的必然下场。至于有人把它与那本《红都女皇》混为一谈,使人难以理解。
图:江青在广州送给维克特的照片,后来作了美国出版的《江青同志》一书的封面。
图:江青在广州的“被访记”,穿的是当时中国女人已禁绝的裙子。此照片是维克特在广州兰圃为江青摄。
图:张颖忆述那次江青在广州的活动
作者:
qas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95601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