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点评陈小雅的《又见地狱》感性批王文章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点评陈小雅的《又见地狱》感性批王文章
余大郎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点评陈小雅的《又见地狱》感性批王文章
(241 reads)
时间:
2006-5-25 周四, 下午1:22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余大郎言:
莫太感性罢。
道德沉沦中还有路线之争带来的定位问题,实体正义便影响了程序优先! 2006-5-24 22:36 [Click:6]
余杰过去比郭激进,因此他的问题是个综合症,不足与论。
但在王怡角度看,郭的民族~国家主义既水火不容,
民运高调从政又易陷教友于险地;
所以上帝才给了他哪怕玷污自己道德清白,
也要保住家庭教会的万难选择。
这有甚么不可理解的呢?
再从国际政治角度看,
我想教会有自己的想法,
使家庭教会在与“三自”御用中胜出,才是“上帝的意志”。
法轮后期的做法,不足为训,适得其反。
对布希而言,是用教会“润物细无声”好,还是直接支持民运好?
美国要的是和平演变,不想被拖入国家对抗,更不欲见中国民运民族主义占统治;
当然是前者好!
还是表把反恐已陷入泥涂的布希,再陷入不义罢!
-------------------------------
[附件]
陈小雅:又见地狱 ——文革四十周年暨毛死三十周年“余王事件”观感 2006-5-24 21:38 [Click:23]
陈小雅:又见地狱
——文革四十周年暨毛死三十周年“余王事件”观感
正在阅读一位朋友的文集,沉浸于难得一遇的精神享受。一连数天,
没有留意邮箱里积累的邮件。听说有饭局,多日不见的朋友们要聚会
一下,临行前才想到,莫不是有什么公事需要讨论?于是把连日来的
各种信件都匆匆浏览一遍……
这一看不要紧,它使我骤然之间,由心境的天堂跌入情感的地狱!
感谢那位不相识的送材料者,提供了视角齐全的各方面文件,“余王
事件”的经过,得以清楚地呈现在眼前。但读罢后,各种翻腾于胸中
的感受,却不能够让人冷静和清醒:
我读到了余杰矜持中的惶惑,读到了王怡得意后的痛苦,读到了郭飞
雄抑制下的愤怒……
这三人我都未曾谋面,只读过其中一人——余杰——的一篇文章,但
借助他们的戏剧台词般传神达意的经典句式,我能够想象出,他们各
自的表情、心理,以及由这个奇怪三角组合而成的荒谬、黑暗、惨
厉……观之不得不令人心寒。除了但丁的《地狱》,迄今为止,我尚
未从任何艺术虚构中领教过它的氛围。但它,却是由活生生的人物,
在真实的场景中,演出的活生生的剧目!
也许这真是什么“神迹”?它就发生在文革爆发四十周年、结束三十
周年,毛泽东死去三十周年的“纪念日”——这真是一组黑暗、黑暗
中透露曙光,而令人百感交集的日子!
我的确想到了
——有苦难言的哈姆雷特;
——出走大渡河的石达开;
——尚未埋藏“西路军”尸骨,又被剥权的张国焘;
——折戟大漠,死不瞑目的林彪;
我更想到了1959年的庐山会议。那一次,毛泽东扬言“我走”,以退
为进、后发制人,逼彭德怀就范,不惜挟中共全党利益,做六亿生灵
的一“赌”……;
我的确联想到了“魔鬼”!
换作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血管里流动的不是水,如果处在郭飞雄的位
置,他都不可能不愤怒!换作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头颅里有一付脑
子,如果处在余杰的位置,他都不可能没有惶惑!换作任何一个人,
只要他胸膛里跳动的还是一颗凡人的心,如果处在王怡的位置,他怎
么可能没有痛苦!
各种徒然的猜想、悬念,各种流言蜚语、指控和不理智言论的宣泄,
与事情本身的奇特相比,统统都不值得奇怪。因为事情的本身太奇怪
了:两个在政治角斗场上还只是“孩童辈”的小家伙,只因为一个喷
嚏,居然把堂堂美国总统——虽不是出于精心策划,但也并不愚蠢的
——具有“历史意义”的行为“力道”,化解得无形无影;使众多前
辈高手瞠目结舌;令基督徒迷惑;自由主义战士痛心、担心……
如果不是出于“神”的安排,谁能够设计出这样一出剧目?!
说实话,我的确曾经想到了如下字眼:奸、邪恶、伪善……,诉诸于
直觉,我也曾想到了“特务”这种职业。但理性又告诉我,如果这真
是一场政治斗争,那倒不可怕了。因为在政治的战场上,强中自有强
中手,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怕的是,他们全都是——或有可能是——
“好人”!他们全都怀着正确的理念,服务于正当的事业,或至少是
打着能够眩惑人心、号称正义的旗号,使用的全是我们认同的概念和
道理!这是不是意味着,好人犯罪,也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并且无人
能够幸免?!
是的,这一光天化日下侵犯人权的事件,真的就发生在“人权斗士”
之维权活动当中!这一对于生命的戕杀——就其对受害者的心灵损伤
而言——真的就发生在追求道德至善和号称博爱的基督徒身上!
郭飞雄有再大的毛病,他所采取的立场有再大的问题,他所行走的路
线有再大的盲目性、破坏性、局限性,但是,细想一下,他的问题,
孰人能免?孰人能在一切时间的一切场合的一切层次上都宣布与之
无缘?或者,他仅仅是与我们行为、理念、觉悟与关照层面有差异,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够求同存异?退一万步,无论如何,他不是罪犯,
不是杀人者、强奸者、盗窃者、卖国者或告密者。我既可以和这样的
人同行在一条大道,同居于一个屋檐,同用于一个餐桌,同乘于一辆
公车……为什么不可以一同与他去见小布什?!你们既不属于交战
国,也没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更没有多少道义上互为难堪的私人
过节……有什么必要采取如此排他的立场?!
常言道,惟女人和尊严不可以假人,难道小布什是你家囊中的私物?
把一个有尊严的大国领袖,形容为一个爱吃甜饼就只愿意接见邻居甜
饼店的老板娘的轻狂之徒,这难道就是怀有上帝般胸襟的你们心目中
的政治?儿戏呀!
胸无点墨,却要做天下文章,是为“虚”;没有大小的概念,却硬要
分出个高低,是为“妄”。人有虚妄,定不善自处。一个不能正确对
待他人的人,皆源于他首先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这里,我们又不能不
想到民运人士的“修养”问题……
“余王事件”,再次使我想到邵建先生的一个形象的比喻:“民运,其
实是一个江湖……”
江湖中盛行的是斗气;江湖的统一,往往要诉诸于“大比武”之类的
活动;在这些大比武中,你可以看出各路人马的武功:什么人有实力?
什么人有技谋?什么人走火入魔?什么人花架子?什么使阴招?……
虽然不是人人看得明白,但也决不是无可品评的。但江湖也有江湖的
规矩,黑道也有黑道的伦理。江湖人来去自由,不负责任,你可以上
天入地,恃强争胜,死而后已。但你小不可以侵犯妇孺、老人和病人,
大不可以出卖同门、背师叛国、诛杀无辜……
那么,民运——作为一个江湖,你有没有自己的规则呢?
以笔者有限的眼界,近几年来,中国民运形势大好,但这片“江湖”
的生态,却在趋于恶化。这其中原因,既有江湖的迅速壮大,成份的
驳杂,战线的错落,冷热的失调;也由于国际的干预,带来各种利益、
荣誉资源的日渐丰富,分配不均……当然,在文革环境中完成“胎教”,
接受了所谓新宗教理念而继承了旧宗教手段,又没有正反两方面经
验,没有经历过痛苦历练、沉淀和达到一定觉悟的“新生代”的骤然
加入,也是原因之一……然而,诸种原因之中的最重大原因,便是因
新形势的急需,显得更加紧迫短缺、而迟迟不能有所成长的“江湖规
则”的阙如!
冼岩先生——不论人们怀疑他是谁——说得好:“中国民主运动如果
不摆脱对宗教,对道德和人的纠缠,回归到政治和法律层面,建立一
种机制和制度,也就是宪政民主的话,将滑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见
冼岩《这些人说他们是基督徒、自由民主斗士》)
江棋生先生也问得好:从魏、王反目,到民主党分裂;从海外民运大
内讧,到中国人权的“拉杆子”出走……再到今天发生的事件,我们
是不是可以总结出一些带共性的教训,以求对民主事业有所积累呢?
丁子霖女士说得好:“今天是各利益群体博弈的时代,讲究的是游戏
规则,而不是耍枪弄棒抡板斧。都说今天的中共政权越来越黑社会化
了,这是事实。但我们需要的是用文明来代替野蛮,是花大力气迫使
当权者不得不遵守人类文明的准则。这件事做起来很难,但再难也不
能放弃努力。”(见丁子霖 2006年2月23日致高智晟公开信《请回
到维权的行列中来》)
的确,“余王事件”如果带来的是一场“分裂”和血腥恶斗的话,这
片江湖难免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我也高兴地看到,有更多的人并
没有投入恶斗,他们仍在沉默,在思考,在等待抉择。我但愿,这场
劫难,成为我们对“规则”意识觉醒的时刻;这种沉默思考,将带来
集体的理性抉择。我但愿,我们重见“地狱”之日,也是预告江湖曙
光重现的一天!
惟此,才不会枉费了那么多人的牺牲,和那个关于“十字架”寓言!
至于王怡们,我但愿他们——不是魔鬼,而只是被魔鬼附体而偶犯魔
鬼行径的人,他们的愚蠢只是“糊涂一时”——能够冷却下来,换位
多角度静思数日,不要忙着辩护、乞求原谅、怀有侥幸,更不要忙着
说什么“永远”。
真心的忏悔对自身有益,公开的道歉也不是耻辱。它们,正是你走近
神的天梯!
不信,你可以一试。
2006年5月25日凌晨4时50分 于北京家中
--------------------------------------------------------------------------------
莫太感性罢。道德沉沦中还有路线之争带来的定位问题,实体便影响了程序优先 -余大郎- [604 bytes] -2006-5-24 22:36 [Click:5]
其实这是没有争论的问题 -海壁- [494 bytes] -2006-5-24 22:02 [Click:5]
所见略同,看来对规则之需求和建设的共识将是这一次“拒郭门”事件最大的收获 -高寒- [0 bytes] -2006-5-24 21:59 [Click:0]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272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