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老马一出手,芦笛就发抖:郑义点燃文革导火索的前因后果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老马一出手,芦笛就发抖:郑义点燃文革导火索的前因后果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老马一出手,芦笛就发抖:郑义点燃文革导火索的前因后果 (505 reads)      时间: 2006-5-25 周四, 上午2:03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郑义点燃文革导火索的前因后果

马悲鸣

郑义在散文《召魂》中说∶

【我似乎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却又不敢确定。也许是错觉吧。

刚到美国不久,参加一个中学老同学聚会。凡家住纽约、新泽西州附近的,来了不少。进门时,听得一女声惊喜地呼叫我名字,不觉心里一惊,略有愣怔。我理解这惊喜该有两层意思:一别二三十年,算是久别重逢;另外,89年“风波”之后,我被当局全国通缉,逃了个杳无音讯,生死不明。这次出席老同学聚会,本身就算是一个惊险节目,名叫“大变活人”。

同学们都迎上来握手拍肩,嘘寒问暖。正是他乡遇故知,别有一番情意。端上茶,啜了两口,渐回过神儿来,兀自惊诧莫名:有什么地方不对……怎么,叫一声名字也惊魂动魄?确实如此。

渐发觉不喜欢别人叫我本名,甚至初识者问“郑义是您笔名吧”,也令人心生不快。真是一桩蹊跷的事情。但,这种自察仅如天边蓝电,骤然一闪,随即晦暗四合,心海里依旧混沌一片。这更是蹊跷:拒绝思考。

我的本名叫郑光召。】(为防郑义老婆赵北明指我断章取意,上面这段抄录的中间,没有删简。)

其实在郑义诽谤我不久,我就知道他的本名了。那是我去朋友家聚会,一名前清华附中女生,也是郑义的朋友在座。当她听我朋友介绍我是马悲鸣时,她说能介绍我认识郑光召。

“郑光召是谁?”我好奇地问道。

“就是郑义呀”,那人对我的孤陋寡闻大为惊讶。

“是吗?”我既没表示答应,也没表示拒绝,更没有提到郑义是如何私发我的信件来诽谤我名誉的。我不能在朋友的家里让朋友的朋友难堪。

这之后的十多年,虽然那么多人编造我的家庭背景和家史,甚至鲍彤门生吴国光指我∶“如果你道理对,那你更名换姓干么干么去吧,免得在这里自己给自己出丑露乖”时,我都没讲出,其实他的同伙郑义虽非换姓,也是更名。

因为是否公布自己的真名实姓是个人的权利。别人即使知道,也无权讲出来。我不能因为郑义卑鄙,就用同样的卑鄙来报复他,尽管这样的报复看起来很公平。

如今郑义自己讲出真名,我才敢拷贝。不过,和这篇文章的内容没什么关系。

我这里要讲的是郑义如何用颠倒因果关系来颠倒是非的。这是所有造反派和民运分子的通病。

分辨是非的关键是分辨因果关系。分辨因果关系的关键是分辨事件发生的时间∶如果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话,那么先发生的是原因,后发生的是结果。

只要能确认两个事件各自发生的时间坐标点,就不难确定两者之间因果关系。只要能确定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就不难确定谁是谁非。

我就从这么简单的判断标准看出六四是学生非法,政府执法。学生私占公共场地于前,是原因。政府被迫执法,武装驱逐于后,是结果。故是学生错。

有站在六四学生立场的人和我辩,说政府官倒发生在学生占领天安门广场之前,故是原因,而学生绝食抗议于后是结果。所以政府错。

于是我请他们指认,在他们占领广场之前可曾出示过哪怕是一件具体的政府官倒的证据来证实他们所言属实。他们拿不出来。

我让他们拿出哪怕是一件在示威和占领广场之前曾经依法去公安机关申请过,哪怕是没有得到批准的证据来。他们也拿不出。

可学生非法游行兼占领广场,却是在全世界传媒的摄象监视之下,无从否认的客观事实。

政府官倒是否发生过的证据,学生在示威之前不曾举出哪怕是一桩来证明其确实存在。故政府官倒和学生示威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确认。因为示威的学生完全可以用夸张其辞,甚至造谣的办法来制造一个不一定存在的假原因。文革结束后大平反时发现,造反派整人时,几乎都用的此法。

被学生指为前因的官倒并未被学生在示威之前拿出实物证明过,但学生的非法游行和私占公共场地与最后政府的被迫武装驱逐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证实了的。

故六四只存在两个被证实了的事件。先发生的学生非法占领公共场地和后发生的政府武装驱逐。学生非法是原因,政府执法是结果。学生错!死人事件的责任自然在错的一方。

我在网上盘问广场下来的人这个简单问题∶你是否承认,如果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话,先发生的是原因,后发生的是结果。

结果仅封从德回答了一个“是”字,就不敢接着回答我的后续提问了∶如果你承认,那么你是否承认私占广场在前,是原因。武装驱逐在后,是结果。

如此直白的是非判断标准,怎么这么多博硕之士,无人敢直面呢?

我这才知道,原来六四分子都是些用颠倒因果关系来颠倒是非的无赖。唯其不信,我们可以从一个与六四无关的问题,就是郑义在《招魂》讲述其父郑璧成之死,来看策动绝食以占领广场的六四精英头子郑义的逻辑。

为防郑义老婆赵北明诬我断章取意,现将郑义的原文拷贝如下,中间不作删简∶

【父亲最后的事业,是受能海师父委托,建造北京西山八大处佛牙塔。一个薄雪的凌晨,北方蜂窝媒炉倒灌的煤气,结束了他的人生。能海师父闻讯,立刻从五台山赶到北京料理后事,了结了一段师徒情分。还安慰我们说:死得好,死得好。塔已封顶,功德圆满了。我那阵儿还是有点小,记不清是海师父亲自来了,还是请赵朴初捎的话儿。

多年后才悟透海师父的禅机:父亲躲过了文革之难。

我的命名者们都死去了。在我生命的起源处,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身世之谜。】

郑璧成先生死于1959年,距离文革尚有七年之久。能海老和尚居然就能够预见到1966年会发生文化革命,而说郑义的父亲死得好。照郑义的解释,那意思分明是说,为了躲过1966年才开始的文革这个原因,才产生了郑义的父亲必须死于1959年煤气中毒这么个结果。

如果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话,那么先发生的是原因,后发生的是结果。郑义的父亲死在前,文革开始于后。如果郑义父亲之死和文革暴发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话,也应该是郑璧成先生煤气中毒是原因,而文革暴发是结果∶因为郑璧成先生59年死于煤气中毒,所以才有66年的文革暴发。

如果郑璧成先生之死和文革真存在因果关系的话,只能这样理解∶因为郑璧成先生1959年被煤气熏死了,他师傅还说“死得好,死得好”,所以他儿子郑义才恼羞成怒,一肚子邪火无处发泄。所以他儿子郑义才于1964年带头贴大字报,支持平民子弟娄琦率先使用暴力,殴打中国驻古巴大使的儿子熊刚;所以他儿子郑义才于66年红八月之前率领校卫队在清华附中通往圆明园的铁丝维栏缺口处设伏,用垒球棒子狙击潜往圆明园秘密开会的十七名干部子弟。他儿子郑义就这样逼出了红卫兵运动,引爆了文革。

郑义虽然练出了个百米二级,铅球三级,但由于练得不得法,没有打通壬督二脉,致使邪气在体内四处游走,无法从气海排出。就象剑侠小说里讲的练邪门功走火入魔一样,郑义特别欣赏和爱使用暴力,才激起了红卫兵的集体反抗,点燃了文革导火索。如果一定要说郑璧成先生之死与文革爆发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话,只能这样理解。否则,一个出身佛家在俗弟子之家,从小出入广济寺佛门的郑义如何能如此欣赏暴力,如此酷爱使用暴力,一毫佛家的恕道都不懂呢?

而我更倾向于郑璧成先生之死和文革发生这两个事件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当然更不可能存在郑义所述的那种情况,为了躲开1966年的文革这个原因,结果他父亲于1959年被煤气熏死了,除非那是自杀。而郑义又拿不出自杀的证据来。

郑义叙述的能海和尚的原话是这样的∶“死得好,死得好。塔已封顶,功德圆满了。”

排除前述那些无端猜测和貌似禅机的牵强附会,我们从这句话中只看出一个出家人的没人性∶因为佛牙塔封顶完成,已经功德圆满了,再也用不着郑璧成先生了,所以他死得好,死得好。

虽然不能说郑璧成先生死于煤气中毒是能海和尚卸磨杀驴,兔死狗烹;能海当时在五台山,从作案时间上看不大可能;但如果把郑璧成先生想象成一个艺术雕刻高手,把能海和尚想象成一个为了保值而收藏艺术品的收藏家的话,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故事∶能海请来郑璧成先生雕刻一件艺术作品。不料刚雕刻好,郑璧成先生就被煤气熏死了。郑璧成先生这件最后的作品当即成为绝版而价值倍增。收藏家能海和尚高兴地欢呼∶死得好!死得好!

佛牙塔封顶于前,郑璧成先生被煤气熏死于后。假如佛牙塔没来得及在郑璧成先生被煤气熏死之前封顶,那才是“死得不好,死得不好”。

出家本身就是绝情行为,和尚自然多没心肝。他们不是被阉割了的太监,都是体内分泌甲基睾丸酮的正常人。他们成不了家,过不了婚姻生活。由于出家的戒律约束,多数和尚对俗人充满了嫉妒之心,故对任何俗人之死都幸灾乐祸。而郑璧成的儿子居然以此为荣,不知孝为何物。

连自己亲生父亲死了都相信“死得好!死得好!”这种鬼话,郑义还能在乎去四川和贵州组织武斗打死多少人,还能在乎组织绝食饿死多少人,还能在乎多次重新掀起高潮,冲毁撤退,力逼开枪要死多少人吗?

顺便说一句,网上已经有人揭露,身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居士实为中共秘密党员。根据郑义自己的逆向阶级斗争学说,应该是他的阶级敌人才对。可赵朴初有名气,所以才被他引用。

好一个实用主义,一点阶级立场都没有!

【附录】~~~~~~~~~~~~~~~~

清华附中、红卫兵与我(节录。中间未作删节!)

郑义

始於“娄熊事件”的政治派别

但校方这种走钢丝绳的策略在越来越紧的政治气氛里终於失去平衡,其标志就是发生在我们高631班的“娄熊事件”:某天,两位同学发生口角,一位姓熊的出口伤人,姓娄的便出手当胸给他一拳。吵架和动手打架,在学校里颇罕见。次日课间操时,教导主任发表讲话,对双方都进行了批评.本来,全校点名批评在当时已是十分严厉的惩罚了,不料晚自习结束前,每个教室的扩音器打开并忽然宣布,校长将有重要讲话。学校有极其严格的作息制度,晚自习後不得逗留教室,必须立即回宿舍洗漱就寝,校长发表全校讲话更史无前例。空气顿时严肃而紧张,同学们都不知发生了什麽国家大事。结果居然是上午已处理过的斗殴事件。校长以极其严峻的口吻和偏袒的态度再次批评了娄琦,而熊刚出口伤人,挑起事端竟毫无过错!其他班只是为校长的态度感到惊讶,而我们高631班却议论纷纷,大为不平。熊刚是熊向辉(当时驻古巴大使,後任外交部副部长)之子。此同窗以一毛不拔而著名,父亲放洋,学习用品中自然不乏洋货,当时,这在干部子弟中亦很罕见。他挟洋自重,连洋画报也不肯让同学瞧一眼,只是高兴的时候在大伙儿面前晃一晃,得意地仰起头,鼻孔朝天。熊刚学习甚佳,这在干部子弟中甚是难得。但私心较重,在班上人缘较差,被班、团干部公开视为“白专”典型(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挨了一拳,大家都觉得有点活该,但觉得娄琦动手也不对,因此对教导主任公允的批评认可。校长的偏袒激起公愤。从第二天起,学校大饭厅里便开始出现大字报,向全校同学介绍打架经过,暗指校长处理不公。在同学们的舆论压力下,熊刚本人也写了大字报,承认自己出口伤人不对,向娄琦致歉。谁都能感觉出来,高631班在向校方挑战,於是纷纷到我们班来了解情况。两三天之内,大字报竟贴了半个大饭厅,极为壮观。特别是以我为首的一张有三十余人集体签名的大字报,指责学校许多大事不抓,反在此事上大做文章,更使校方难堪。


【附录】~~~~~~~~~~~~~~~~

“清华附中红卫兵小组”诞生史实(节录。中间未作删节!)

(德国)仲维光

六四年,我进入高中的第一年,在高六三一班发生了娄琦、熊刚打架事件。原因是熊刚不满意那天负责卖饭的娄琦所给的饭菜,出言不逊骂了娄琦,因而争吵起来。娄琦一怒之下首先打了熊刚一拳而导致双方扭打。动手打架,在当时的清华附中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第二天在课间操时学校教导主任对事件的双方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表明,此事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够严重的了。然而,在当天的晚自习课上,突然每班的扩音器又响起来,要大家晚自习后不要动,说校长有重要讲话。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大家一下子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极其严重的事情。结果是校长以偏袒熊刚的口气对娄琦再次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批评。这种露骨的做法一下子引起了一般同学的哗然。第二天开始在食堂里就出现了不满校领导做法的大字报。并且越来越多,大有不可收拾之势。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0077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