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德国足球史话三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德国足球史话三   
雷震子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04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德国足球史话三 (914 reads)      时间: 2006-5-08 周一, 上午3:17

作者:雷震子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德国足球史话三

德国人踢球的日子不短,但无论是职业足球还是联赛,历史都比欧洲列强的短暂得多,英甲始自1888年;40年后,西班牙联赛揭开了帏幕,皇马和巴萨拿了最初5届冠军中的3届,为日后的“民族德比”定下基调;意甲紧随西甲问世,米兰双雄和尤文图斯轮流坐庄,这一格局至今没有打破。

但在1963年以前,德国不曾有全国联赛,更遑论职业联赛。荷兰、比利时和丹麦等国虽各自职业化进程不一,但起步就效仿英格兰,同级别球队互访循环。德国不然,由分区冠军打附加赛争标的模式维持了60年,这个模式很像世界杯的赛制,准确地说只能算是全国锦标赛。

德国足协成立于1900年,是国际足联的元老会员。随后30多年内,全国联赛始终未能问世。二战前,德国足坛的势力范围分成南部、西部、西南、北部、东部和柏林地区六块,足坛的实权掌握在各地区足协手中。首届全国锦标赛在1903年揭幕,想象一下6支球队打擂台实际操作起来有多难,德国人愣是能从古怪的三缺一中决出冠军,不由你不肃然起敬。

足球在德国的起步与其在英国发轫几无二致,最早也是富家子弟的闲趣,因为德国工业革命来得迟,才晚了40年。工人力量的壮大,不可避免地导致足球成为普罗大众的精神寄托。足球最终为官方和民间接受,多亏了威廉王储。德国人搞工人运动也很像打仗,让统治阶层恐慌不已。冯•俾斯麦首相1878年颁布《反社会党人法》,造成中产阶级和工人对立。1905年4月底,王储殿下莅临一场德英友谊赛,赛后为胜方颁奖,威廉的兄弟也喜欢踢球,足球迅速得到普鲁士军方认同,容克们也对此刮目相看。

当时实力最强的是南部(巴伐利亚和巴登-符滕堡),在当地足协指导下,许多俱乐部聘请英格兰人执教,经常赴英取经,水平提高很快,德国足协的规划和管理也多在南部足协推动下进行。纽伦堡一战后5次夺魁,留下“王者俱乐部”的美名,提起“DerClub”便知是纽伦堡。德国足协对其尊崇备至,甚至认为足以媲美英格兰顶级球队。

同区的弗尔特战前和战后也各夺冠一次。1914年,弗尔特和莱比锡打进决赛,90分钟2比2,加时至天黑才分出胜负(尚未有点球决胜一说),耗时153分钟,1922年的决赛更离谱,纽伦堡和汉堡打了190分钟!创下足球史上决赛持久战的纪录,形同“张飞秉火夜战马超”,纽伦堡的一名后卫还打掉了5颗牙。谁赢了?张飞没赢,马超没输,主裁判以天黑为由鸣哨结束了比赛。一个半月后重赛,双方打了100分钟还是难分伯仲,连罚带累,纽伦堡剩下7人应战,主裁判遂腰斩比赛。打不成比赛打官司,最后德国足协出面裁定汉堡加冕,但慑于南部足协的压力,要求汉堡“自愿放弃”锦标。
多年的擂台赛制,又有这样的鏖战传统,德国人练就了奉陪到底的本领。例子实在太多。德国在66年(决赛)、70年(八强和半决赛)、82年(半决赛)、86年(八强)和90年(半决赛)世界杯熬完加时;76年和96年欧洲杯决赛加时方分出胜负(96年半决赛还加时击败英格兰,致使莱因克尔哀叹:“足球是双方11人对垒但总以德国人取胜告终的游戏。”)

三大杯上,74年冠军杯决赛,拜仁加时最后一刻扳平1比1,重赛大胜马德里竞技;2001年决赛,又加时互射点球气走瓦伦西亚;多特蒙德和拜仁分别在66年和67年优胜者杯决赛,加时击败利物浦和格拉斯哥流浪;勒沃库森和沙尔克04分别在88年和97年的联盟杯决赛,加时点球击败西班牙人和国际米兰。

进入二十世纪后,德国工业重地鲁尔急需劳力,东邻的波兰和西里西亚(现捷克的一部)农民放弃贫瘠的耕地、涌向鲁尔煤矿,导致当地人口爆增,至1914年,鲁尔的居民已达300万,其中40万是矿工。历代德国国家队不乏少数民族,不少国脚一看姓氏就知是波兰后裔:蒂科夫斯基(66年世界杯门将),格拉鲍夫斯基(70年代边锋)、利特巴尔斯基(80年代边锋)和现役国脚博多尔斯基。鲁尔区的壮大让足球重点由柏林经南部转移到西部,沙尔克队迅速崛起,但西部足协拒绝他们参加联赛,媒体打抱不平,后来得知这帮孩子目不识丁,不知道要申请入会才可以和各路英雄切磋。

足球为中产阶级把持,这项运动仍能保持业余的纯洁属性,富家子弟不稀罕踢球挣钱,路德教会几百年的熏陶,让中产阶级谈钱为耻。一旦工人成了足球的主人,薪酬就不可避免。柏林赫塔很有生意头脑,很早就知道和强队交锋能刺激票房。1919年,赫塔约了匈牙利的MTK布达佩斯(当时顶尖的大陆球队),预收了门票。但MTK临时变卦,赫塔找了支球队凑数,并“忘记”通知观众这个“细节变化”,观众哗然,德国足协闻讯将赫塔停赛3月。

职业化一直困扰着德国足球。英格兰职业联赛已经开展了40年,德国足协仍抱着业余不放,足协的宪章规定:“各地区足协和俱乐部只有保证属下没有职业球员才能成为本会会员。”足协反对职业化的态度很坚决,认为职业化不仅削弱高尚的竞技精神,还妨碍更多的人参与,是对工人阶级的背叛。他们不惜在1899年禁止业余和职业球员同场竞技。一战后,曾和德国交战或遭其入侵的国家抵制德国,剩下愿意和德国比赛的匈牙利和奥地利在20年代初实行职业化,反过来又遭德国抵制,德国队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

两件事动摇了足协的立场。1931年年中,奥地利“梦之队”在柏林灌了德国6个鸭蛋,凸显了“职业”和“业余”之间的巨大差距;1年前,沙尔克私底下给球员支薪,东窗事发被足协除名,还酿成命案。

世纪之交的德国社会精英对以踢球为职业非常反感,竞技如此崇高,怎么可以被铜臭玷污?德国足协的官员多为商人和学究,顾拜旦关于业余竞技无比崇高的理论在德国中上阶层很有市场,笃信这一理论的不来梅体育大学教授迪厄姆在德国足协一言九鼎。因此,球员得有一份“正经”工作,至于是否能把“正经”活儿干好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一习俗沿袭多年,50年代,赫尔贝格通过关系找了笔低息贷款给弗里茨-瓦尔特开电影院和洗衣房,80年代,克林斯曼在签下第一份职业合约前,还先考了面包师的证书。

高喊纯洁竞技的德国足协并不崇高,俱乐部和国家队的赛事他们都收费,这些钱也没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脚们归队参赛还有自备盘缠,后来足协同意支付国脚们的开支,但拒绝补贴他们误工蒙受的经济损失。俱乐部很现实:要想好手加盟,光喊口号不成。30年代的国脚哈德尔从一流的不伦瑞克转会到二流的汉堡,弄得大家眉毛一扬,但很快参透了其中的奥妙:哈德尔在汉堡开了一家保险公司,不用问谁给钱开的吧?只要不那么猖狂,德国足协宁愿睁一只眼闭一支眼。

但鲁尔人就是不明白:干一天活儿拿一天工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沙尔克的崛起多亏矿工的参与和捧场。20年代末,德国遭大萧条打击,民不聊生,盖尔森基辛67%的工人失业,足球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沙尔克俱乐部私底下给国脚舍潘等人支薪。不料行事不秘,沙尔克被西部足协除名,俱乐部司库尼尔迫于压力招供,羞愤难当而自尽。

公众对足协官僚无情非常愤怒,连沙尔克的死对头也为他们求情。各俱乐部威胁另组联赛,西部足协妥协了,沙尔克一年之后恢复了联赛资格。风波虽然平息,但西部足协意识到职业化是唯一出路。但其它地区不是反对就是骑墙。争论了两年,各地足协达成共识,同意与会修改宪章,不料纳粹上台,这事儿一搁就是30年。

战后初期,德国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国土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属苏美英法共管。德国人温饱尚未解决,遍地瓦砾还没清除,甚至连比赛基本的设施和用品都奇缺,可足球不能不踢。1945年11月,南部联赛在美军管辖区开锣了。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经历了浩劫的德国人如此痴迷踢球?也许是足球让他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和自强的曙光吧。过去大半个世纪,球员无法堂堂正正靠踢球糊口,现在突然有了转机——通过比赛换取温饱。纽伦堡队到乡下表演的奖品是一头猪;去鲁尔区表演每个人得到两吨煤。布匹短缺,大家就把废弃的纳粹旗帜和横幅改成球衣,德国球队着红衣者众,多亏了当时灵机一动。
两年后,各地区联赛恢复得七七八八,球员拿钱也合法了。南部足协提出“合约球员”的概念,球员为“雇员”而非“职业球员”(这个称呼可能祸及俱乐部的公益慈善性质,失去税收上的优惠)。业余竞技的理想仍未寿终正寝,薪水封顶长达15年,每月底薪320马克,奖金不超过80马克。球员必须有工作,还要证明他确实从事这份“工作”。

足协对球员和俱乐部是否暗渡陈仓非常警觉,一旦发现严惩不怠,谁留洋转为职业球员必遭国家队除名,永不录用。早年埃希曼深得英国人赏识,但为入选国家队,婉言谢绝了英国人的邀请;霍夫曼为香烟做广告被国家队开除,罪名不是香烟(霍夫曼不吸烟),是那3000马克的报酬;最惨的是罗尔,纳粹上台时,他逃到法国转为职业,被《踢球者》骂作“国家叛徒”,7年后法国沦陷,罗尔东躲西藏还是落在党卫军手里,先进集中营再发配到东线,最后活下来绝对是奇迹。

赫尔贝格虽然坚持“万恶‘银’为首”,却是促成职业联赛的关键人物。当时全国锦标赛决赛阶段由8支球队分成两组循环,小组头名争冠军(1974年世界杯西德套用这个赛制一举夺魁)。但赫尔贝格认为该赛制对国家队有弊无利——某些分区冠军赢得轻松,西部强队云集,为出线打得火星四溅,到了决赛循环阶段各队状态很不平均,赶上世界杯,国家队备战就有麻烦,他一再敦促足协效法英格兰的联赛架构改制。

赫尔贝格的另一个担忧还是和钱有关。波施尔1949年加盟瑞士苏黎世,是战后第一位出国淘金的,尽管只呆了半年,好歹见过世面,到过天堂。他回来后不久,慕尼黑1860的扬达开了德国人登陆意甲的先河,转会费不过3万马克,但他获得了天文数字的加薪。两人无一例外地永别了国家队。国外的高薪诱惑开始危及国家队的稳定。西德战后首场国际赛对瑞士,一家法国俱乐部私下找到弗里茨•瓦尔特的弟弟奥特马尔,许诺10万马克的签字费,把开加油站的奥特马尔惊得眼珠子都掉了出来。一年后,德国作客马德里和西班牙打成2比2,当时执教马德里竞技的埃拉尼奥-埃雷拉赛后找到弗里茨,开口就是20多万马克,并保证再给他15万把奥特马尔也拉下水。埃雷拉执教国际米兰又想拉拢汉堡的席勒,出价更吓人:75万马克。汉堡大学校长闻讯,以公开信地方式让席勒“拒绝腐蚀,引人向善。”赫尔贝格不惜威胁:“他们要带走席勒不如先带走我。”拉恩在南美巡回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竞技俱乐部以每人15万马克拉拢他和队友伊斯拉克加盟,还附带在阿根廷首都给他俩找份赚钱的营生。

他们都拒绝了诱惑,一方面不想放弃为国争光,再者,“马歇尔计划”帮助西德在50年代末迈进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德国人的吃苦耐劳和社区互助交相辉映,为了几个钱去吃职业足球这碗饭,难免被人背后戳脊梁骨说自己好逸恶劳。58年世界杯西德和瑞典争夺决赛权,东道主阵中有4名球员来自意甲,效力米兰的列霍姆通过手球打进一球(主裁判是匈牙利人舒尔特),最终淘汰了西德,更让德国公众对职业球员的肮脏下作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新人之中,乌韦-席勒、施内灵格和哈勒等人都可能是赫尔贝格未来国家队的栋梁,他们若是因为留洋遭到严惩,国家队无疑是自废武功。赫尔贝格极力游说足协开办全国职业联赛,既让球员得到固定和平均的磨炼,也可以让他们的收入大幅提高,免生贪念。

赫尔贝格的话没人听,有人觉得他在为国家队成绩欠佳找借口。西德在世界杯夺冠之后国际赛成绩一度非常糟糕,输给英格兰两次,苏联一次,连比利时和爱尔兰也打不过,还被瑞士羞辱了一把。只有萨尔足协的诺伊贝格和科隆主席克雷默站在赫尔贝格一边,后者早就心仪职业联赛,仰慕皇马的风光,刻意将科隆的球衣换成全白,热刺和博尔顿也见贤思齐,一身白盔白甲。足协坚持既然业余球员能拿世界杯,为什么要搞全国职业联赛?

西德在瑞典卫冕失败,但公众和媒体对国家队充满溢美之词,坚信瑞典不耍赖赢不了西德,甚至有人质问:“我们究竟什么地方对不起他们?两次大战我们一步不曾踏进他们的国土!”赫尔贝格哭笑不得,他本以为这次输了会警醒国人积极改良,但绝大部分人都认为那不是失利,只是遭了暗算。恰在此时,西德球队在欧洲俱乐部赛事中也打出成绩了。

冠军杯在55-56赛季创办时,埃森输得很惨,第二年,多特蒙德仅以小负曼联出局,接着的两个赛季,多特蒙德和沙尔克打进了八强,后者还淘汰英格兰的狼队,到了59-60赛季,法兰克福打进决赛,光荣地输了个3比7给皇马。当时没人看得起法兰克福,半决赛的对手格拉斯哥流浪踏上法兰克福机场时,主教练西蒙还不知道对手是谁,被问及是否需要适应场地,答曰:“不必了,我们在90分钟内有足够的时间适应。”结果法兰克福两回合以12比4晋级,主客场各进6个。60-61赛季半决赛,汉堡和巴塞罗那打到附加赛才0比1告负。

智利世界杯被南斯拉夫淘汰之后,德国人终于从梦中惊醒了。早在世界杯前一年,克雷默就代表西部向德国足协动议创办全国职业联赛,世界杯的失利有如催化剂。同年冠军杯八强,纽伦堡被本菲卡以7比3淘汰;3个月后,他们又在全国锦标赛决赛被科隆4比0打得抱头鼠窜,对全国联赛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62年7月28日,德国足协理事会在多特蒙德表决,103票赞成,26票反对,两票弃权。英格兰职业联赛成立75年后,德甲诞生了,第一个赛季自63年开始。足协在职业化一事上掩耳盗铃,仅将“合约球员”改成“执照球员”,月薪上限升到500马克,奖金最高700马克,国脚可以月入2500马克。转会费在5万马克封顶,两成归球员。

新生的德甲由16队组成,入围的标准是当前的状态,过去10年的积分和各俱乐部的实力。1963年年初,克雷默、诺伊贝格以及另外三名足协官员在法兰克福总部开始遴选。他们先定下9队,其中6队毫无争议:北部的汉堡和不来梅;南部的纽伦堡;西部的多特蒙德、科隆和沙尔克;第7家法兰克福有点麻烦,邻近的奥芬巴赫指责足协搞裙带关系,他们的10年积分要比法兰克福高;第8家的争议更多,萨尔布吕肯比西南区的另外三家往绩都差,但谁让萨尔布吕肯是诺伊贝格的球队?第9家是柏林赫塔,问题一大堆。赫塔只赢过一次柏林地区冠军,同城的塔斯马尼亚拿过3次,柏林之外的许多俱乐部认为柏林根本就没资格参加德甲,该市1931年后连一次全国冠军都没份。不过冷战帮了赫塔一把,柏林是陷在华约集团内的一片孤岛,赫塔愣是代表柏林挤进了德甲。1963年5月,德国足协宣布了另外7家德甲创始成员,未入选的13家俱乐部联名抗议,但无济于事。

新赛季,新联赛,大批留洋国脚回归,非常热闹。球迷们对每隔一周就有一支顶级球队远道来访非常兴奋,球场爆满,比赛也刺激精彩,有些比分简直就是疯狂,多特蒙德9比3击败了凯泽斯劳腾,科隆竟然主场负于萨尔布吕肯。守旧势力担心德甲会加大贫富之间的差距不是没有道理。过去34年,意甲只有7个联赛冠军;西甲8个,英甲13个。但在德国,有17家俱乐部拿过全国锦标,战后再未出现过20年代纽伦堡和30年代沙尔克垄断锦标的现象。

德国人似乎一时很不适应新生事务。自63-64赛季开始,德甲在70年代之前有7个冠军,更绝的是,纽伦堡68年夺冠后,竟在次年设法降级了,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到门兴格拉德巴赫在1971年蝉联才让这个走马灯停了下来。拜仁以三连冠超越了门兴,门兴也不示弱,立刻再拿3届还以颜色。德甲自此进入了两强相争的时代,德国足球最为辉煌的岁月来临了。


作者:雷震子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雷震子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33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