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对胡平《施琅》文章的几点批评提纲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对胡平《施琅》文章的几点批评提纲
周同
加入时间: 2004/03/27
文章: 1006
经验值: 12114
标题:
对胡平《施琅》文章的几点批评提纲
(247 reads)
时间:
2006-5-02 周二, 上午6:21
作者:
周同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对胡平《施琅》文章的几点批评提纲
王希哲
一,对施琅,胡平兄写了文章,博得从来仇恨“民族主义”,今天却忽然个个
都成了维护“汉民族正朔民族主义者”们的欢呼跳跃叫好。这现象本来就很值
得怀疑。胡平受了鼓舞,大喜,说还要继续写下去。很好。
二、依据著名“海壁定律”,人们猜胡平们是受到了某“国”总统接见后,领
受的写作任务。对这种还要写下去的任务文章,希哲不屑奉承,给他一个批判
提纲足够。希哲需要表达的意见,正面写作去表达。
三、胡平说“我们的问题在於,我们缺少第一原则,缺少一个一以贯之的原则,
缺少一个用来衡量和判定各种原则轻重先后顺序的原则。”好个魏京生,眼光
锐利问他:你的“第一原则是什么”?胡平没有说,他不敢说。
我认为,这个“第一的原则”,就是今天的中国人民的利益,今天的中华民族
的整体民族利益。
四、一切历史的事实,必须是客观的;一切历史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则必然是
客观基础上的主观的。是为今天的“第一原则”服务的。所以,“一切历史都
是现代史”。
五、施琅究竟是“汉奸”还是“汉雄”,全看你站在什么角度观察。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请胡平们记住)人的本质
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六、离开了“今天的中国人民利益”的具体的“第一原则顺序”,去抽象地对
历史复杂人物作煽情的道德评价:“先是叛明降清,继而又叛清降明,然后再
叛明降清,其人品无论用什么标准都很难为之辩护”,且不说其荒谬,而且也
是胡说。楚世家大夫伍子胥投降吴国,率吴兵灭祖国,鞭楚王之尸,奸楚王之
妻,覆楚国之社,“其人品无论用什么标准都很难为之辩护”了吧?不,楚国
一位带他找到楚王墓穴的老人,就很支持伍子胥的“楚奸”行为。他提出辩护
的标准是,伍子胥为父兄报仇为“孝”!施琅平台灭郑,别的不说,同样可以
得到这个“孝”的辩护。若你说,“孝”不可置于“忠”之上,这可以讨论,
但“其人品无论用什么标准都很难为之辩护”,则是胡说。
七、评论历史,我们当然不能“成王败寇”。但成一定为王,败一定为“寇”。
这是大历史的规律使然。区别仅在“成败”之后的人们,各自依据自己民族的,
阶级的,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去作价值评价罢了。“抚哭叛徒”,很勇敢(64枪
声传来,希哲狱中即愤而赋诗“燕赵慷慨悲凉地,又见抚尸哭叛徒”),但
“抚哭”的,毕竟是“叛徒”,是“寇”,是“暴徒”。你要翻案由你来写历
史,被抚哭者不是“叛徒”,是英雄,你就一定要胜,就一定要“成”。这正
是中国民运的任务。不胜不“成”你就只能是“寇”。
八、今天的十三亿中国人民,居住在一千万平方公里疆域的主权国家国土上,
享有这片地球土地的所有资源。无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国土占有
的合法性,直接来源于清帝国。因此,为清帝国的疆域合法性辩护,就是为今
天的中国疆域合法性辩护,也就是为“今天的中国人民的利益,今天的中华民
族的整体民族利益”这个历史的“第一原则”辩护(远古版图没有这个直接性)
。反之,攻击、丑化、污蔑衔清朝廷之命收复台湾于中国版图的主帅施琅,不
是中国人的糊涂虫,便是别有用心者,或是混来中国网上的他国他民族利益代
表的化装者。
九、站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立场,统一,当然是“至高无上”的。但是,
我不但赞成而且历来坚持毛泽东提出,胡平复述的这一条:“在统一之上,必
定还有更高的原则:统一,用什么原则统一?谁统一谁?”不错,应该进步统
一落后;民主统一专制,等等。所以,希哲从来且至今支持“三民主义统一中
国”。
当进步、民主的一方力量不足,尚无法完成统一,则经营割据根据地,坚持进
步统一的旗帜,以各种可能的手段、方式影响或战胜落后方,达到最进步统一
的目的。
但假若你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理想,更失去了力量,改变政策根本拒绝统一,
企图永远分裂一国,甚或认同他国,为安乐窝“独善其身”时,从这一刻起,
你对中华民族就立即成为了反动落后的一方(无论你还有几件多么炫目的外衣),
而将无可避免地面临被统一的民运了!
郑克塽早就向清王朝表白愿降,不过希望天朝恩准其成为自外中国的外国罢了。
它理应被施琅所灭。同情什么?
民进党早就向中共北京政府表白愿意配合中共把台湾的“反攻大陆”“三民主
义统一中国”的“国民党外来政权”干掉,不再反共。不过希望中共恩准它独
立,成为自外于中国(骨子亲日)的“台湾国”罢了。它理应被中共所灭。也
不必同情。
三百年台湾戏剧前后两端,都是顺天应人,不是什么“趋炎附势”!
相反,
当年向蓝军要津贴谋生的同一些人,今天向一心消灭蓝军的绿党“总统”摇尾
化缘,奉旨鼓舌,为其张目,才真个是“谁在台湾的台上,就站在谁一边”的,
“先是叛红降蓝,继而又叛蓝降绿”“其人品无论用什么标准都很难为之辩护”
的“成王败寇”,“理直气壮趋炎附势”的天良丧尽的无耻小人!
胡平兄,最后再问你一句:你的“绝对正义的”,“用来衡量和判定各种原则
轻重先后顺序的”对历史可以“一以贯之”的“第一原则”,究竟是什么?魏
京生兄问得真好:“还请胡兄道来”!
2006年5月1日
美西海湾
[email protected]
-----------------------
成王败寇与趋炎附势——从电视剧《施琅大将军》的争论谈起
胡平
最近,北京的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电视连续剧《施琅大将军》,
引发一阵批判浪潮。这也难怪,像施琅这样的人,先是叛明降清,
继而又叛清降明,然后再叛明降清,其人品无论用什么标准都很难
为之辩护。康熙派施琅攻占台湾,其目的本不是为了所谓统一,而
祇是为了消灭自己的敌对势力,所以清政府才会在郑成功没占领台
湾之前,勾结台湾岛上的荷兰人打击郑成功,又在郑成功后人已经
投降之后,多次动过放弃台湾送给洋人的念头。电视剧却把施琅这
样的人物塑造成“民族英雄”,把清政府的行为美化为“维护国家
统一领土完整”,既扭曲历史,又颠倒是非。怎么能不令人反感乃
至愤慨呢?
《施琅大将军》剧本的倡议者、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儒教研究中
心的陈明公开宣称他是古为今用,借用历史故事服务於今天的政治
现实。陈明强调:当时不收复台湾,中国就会分裂。这种说法看上
去倒有一定的说服力,连不少批评者也承认,不管施琅的人品如何,
也不管康熙下令打台湾是出于什么动机,但在客观上使得台湾成为
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一点起码还是应该肯定的。
然而,上述观点不值一驳。假如说祇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是错误的,那么,不管一桩行为本身的善恶是非,而把该行为的某
种非意图的后果用来为那桩行为辩护显然就更错误。譬如,你说当
时不收复台湾,中国就会分裂。那么我也可以说,当年吴三桂不领
清兵入关,中国就不会有东北。岂止不会有东北,也不会有内蒙外
蒙,很可能也不会有新疆,不会有西藏。如果当年吴三桂不领清兵
入关,今日中国的版图不过和明朝一样。因为当时在关外的满人幷
没有打定主意问鼎中原,他们原本祇打算趁火打劫,抢走一些金帛
子女,占领更多的长城以北的土地罢了。我们是否可以说吴三桂是
开拓中国疆域的大功臣呢?如果这种逻辑可以成立,世间一切罪恶
都可以得到辩护。外族入侵,掳掠强奸妇女吗?那是混血,是民族
融合嘛。连大屠杀都可以得到辩解:至少有降低人口压力的效果嘛。
幸亏在中国历史上,每隔几百年就有一次大屠杀,全国人口顿时下
降一半或一半以上,否则神州大地早就人满为患,生态环境早就不
堪重负,中国早就崩溃了。
按照陈明的观点,统一是至高无上的。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统一未必就是善,分裂未必就是恶。事实上,没有人会主张统一至
上。统一不可能至高无上。在统一之上,必定还有更高的原则:统
一,用什么原则统一?谁统一谁?如果你说统一至高无上,用什么
原则无关紧要,谁统一谁无关紧要,那么,你无非是主张成王败寇,
主张谁强大就站在谁一边;你无非是理直气壮地趋炎附势罢了。
鲁迅感慨道:“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
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
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土崩瓦解’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
之明。”鲁迅看出病的症状而没有指出病的成因。要说广拓疆土就
是善,你为什么不赞美隋炀帝三征高丽呢?因为隋炀帝没把高丽打
下来。隋炀帝失败了,所以人们就不赞美了,所以人们就都批评隋
炀帝残暴无道,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一切都以成败为
转移。你成了,你就对了;你败了,你就错了。
围绕着《施琅大将军》的争论,远远超出了这部电视剧本身。
它反映出我们在评价历史与人物上的没有原则。其实倒不是没有原
则,而是因为有太多的原则,这些原则又不总是能够内在地协调一
致,它们常常彼此冲突,於是很多人就一会儿讲这个原则,一会儿
讲那个原则。这就成了没原则,就成了彻底的机会主义。为什么成
者为王败者为寇?本来冲突的双方都各有各的理,谁赢了我们就顺
着谁的理讲,於是成者就赢得了理,败者本来也是有它的理的,但
我们就不讲了,於是败者就没理了。就算你承认失败的一方也有它
的理,这也於事无补。因为你同时又认定成者是有理的。既然此亦
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谁愿意当败者呢?干吗不站在胜利者一边呢?
由此可见,我们的问题在於,我们缺少第一原则,缺少一个一
以贯之的原则,缺少一个用来衡量和判定各种原则轻重先后顺序的
原则。再加上缺少宗教,缺少对一个绝对正义的世界的想像。世俗
的成功、世俗的权力就成了一切。也缺少悲剧精神悲剧意识,缺少
对世俗成功的批判与蔑视。这就导致了成王败寇哲学的泛滥成灾与
恬不知耻而且还理直气壮的趋炎附势。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深入讨
论下去的。◆
作者: 魏京生 看了楼下的赞誉再看本文;否定成王败寇很对,但没阐述第一原则是什么。还请胡兄道来。 2006-4-30 00:21 [Click:7]
作者:
周同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35453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