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三君子、赵紫阳及其他 (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三君子、赵紫阳及其他 (二)   
zhanyu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关于三君子、赵紫阳及其他 (二) (699 reads)      时间: 2006-4-03 周一, 上午2:0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二:赵紫阳
多年前,曾在赵紫阳的<自辩>(?)中读到这么件事:赵曾在与邓谈腐败问题时说,如果一党制解决不了(腐败),就势必要考虑反对党的问题(大意)。对此,邓回答说,不要把多年以后的事放到现在来做(大意)。这不仅说明了赵、邓都认为政治民主化是大势所趋,也显示了虽然赵可能不反党,但他也不反存在反对党。这比戈尔巴乔夫更进了一步。后来,赵与戈氏会谈时也曾大谈反对党的问题,把戈氏说得一愣一愣的(据戈氏的回忆录) 。这也许是赵为何在<自辩>中提及与邓的谈话的原因。
八九年,赵曾提出:“社会主义,在经济上要过市场关;在政治上要过民主关”(我是在报纸上读到的)。经济市场了,政治民主了,和平演变也就成功了,这不就是民主领袖们所提倡的吗?
在我看来,赵紫阳先生在民主意识、抱负、智力及修养上不仅不逊于戈尔巴乔夫,也不逊于一些海外民运领袖们。
对一位正在演出的政治家来说,要他自己选择退出政治舞台也许是比他选择死去更困难的事情。在赵作出最后决定前,一定在心中对各种情况、各种可能性作了多次沙盘推演。
通过对两次庐山会议、粉碎四人帮等事件的了解,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党内不同派别是怎样由各种渠道来联系、联络、联合的。其实,海外民运不同派别的活动也大致如此,如联席会议,如中国人权。在那个时期,赵、邓肯定都在努力作着这些事。邓准备好了,于是就在家中召开了决定戒严的会议。此时,赵已经失败了。
如果赵在广场接见学生时登高一呼,局部地区如天安门广场,大概会像宋丹丹所说的那样:“场面相当壮观。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但最终要取决于军队在谁手中,答案是明显的。此时,我个人认为,军队基本上听命于邓是最好的结果,人民只付出近似于六四的代价。如果赵、邓分别掌握部分军队,人民就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代价。
也许赵紫阳先生作出了最正确的决定。
至于拿赵与叶利欣相比,且不说希望赵=戈+叶是否过分;也且不说六四的枪声已经震惊了各国的人民、政府和军队;还且不说叶是经过了1)在党的会议与戈公开辩论和决裂,2)退党,3)经民主选举为俄国总统这三个阶段以后才在军事政变中登高一呼;就是说,人家俄国工业化开始得比我们早,人家共产党成立、政权建立也比我们早,那么人家共产党政权垮台比我们早不是挺正常的吗?
我很想对有些假设是赵紫阳的网友说,我感到很荣幸,你们不是赵紫阳;我感到很悲哀,你们真像宋丹丹。
六四有一个特别明显的而人们往往忽视的伟大成果:给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在海外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条件。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受六四精神的感染,也由于拿着六四的血卡,因此天然地成为海外民运之树赖以生根、成长的丰厚土壤。近十七年过去了,这树更茂盛了吗?土壤更肥沃了吗?
对这十七年的海外民运的发展作一反思才是更重要的吧。毕竟六四是“过去完成时” ,海外民运是“现在进行时” 。

(待续)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3528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