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FROM浴火凤凰 - 愚聋)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FROM浴火凤凰 - 愚聋)
原心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FROM浴火凤凰 - 愚聋)
(570 reads)
时间:
2003-10-23 周四, 下午8:38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愚聋
鸦片战争以降,随着列强船舰炮利叩开国门,中国遭遇了强势的西方文明
。不知经过了多少风雨的洗礼,中华民族翻了身,当家作主站起来,接着走向
新时代。然而审视自己,我们惊讶的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仍是这么的落
后、这么的无助。我们不仅要问:曾经璀璨夺目的东方文明古国,何以落魄到
了如此地步?
在审视中华文明的时候,我把目光放到了传统文化上。当然,我们仍能以
文明古国自居,以自己过去的辉煌来吹嘘未来复兴的必然,用自己的青春去编
织早已破碎的千秋万世帝国梦。但是世界文化史告诉我们:越是古老的文明,
越有衰落的可能。如果我们不正视自己早已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继
续沉浸于天朝唯我独尊的梦呓中,我们将会落后到永远也别想再爬的起来!
(一)传统文化无法整合中国社会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其重要观点之一就是“忠君”思
想。在以儒家文化架构的中国思想体系中,忠君是广大臣民的一种义务,并且
是一种单项的义务。“国”,就是最高领导者的“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最高统治者拥有国家的一切资源并且不必承担任何义
务。在从个人尊严到财产支配权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内,下层民众都无法与统治
者相抗衡,他们没有任何优势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得到的部分也可能随时被“
合法”的掠夺,因此,他们没有任何动力也没有任何义务去为“强国”而奋斗
。这样,除了少数处于既得利益阶层的士大夫们会为统治者效力外,广大民众
会很快会在潜意识里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宣传变得冷漠、麻木乃至抵制
。同时又没有别的思想来填补民众的精神世界,于是在这种信仰空虚的状态下
,国人思想面貌沦落到如此地步完全不足为奇。
儒家文化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它否定或忽视了个体价值,因而无法调动个体
的积极性。这种几乎不具有整合功能的文化模式尽管避免了政教合一现象在中
国的出现,但它的危害性对于我们的民族则是无法估量的,它让我们整个民族
失去了凝聚力和发展的动力。毫不客气的说,自从汉武帝宣布“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时起,中华民族的悲剧便开始了。
(二)传统文化决定了君主立宪制度的不可行性
有些人认为中国清末时期有实现君主立宪政体的可能,本人以前就持这种
观点。但是了解了英国宪政史后我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便戊戌党人暂时
获得了成功,君主立宪也不具备发展的环境。也就是说,君主立宪制度在传统
文化积淀的中国不具有可行性。
看一下英国的情况。英吉利人是在原始社会解体的基础上直接进入封建社
会的,民众的民主意识仍被保留着。在“七国时代”,不少国王在重大场合一
再表示自己维护和遵守法律,个别违反习惯法的国王还受到了惩处。当时所颁
布的法典的内容也多是重申现有的不成文习惯。可见,当时英国已经有(或者
说“保留着”)相当强烈的民主意识,而在中国,这种意识早在秦汉时期就被
彻底抛弃了。
《大宪章》颁布的前前后后,在说明英国有妥协意识的同时,更能显示出
其普遍的民主意识。1215年4--5月,一些大贵族以国王约翰未能保护
封臣和王国利益为由,联合社会其他力量发动了大规模叛乱。王军失败后,贵
族们并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于6月同国王联合签署了“第一个伟大的议会文献
”----《大宪章》,重申了王国贵族的封建权利和防止国王侵夺这些权利
,申明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宪法精神,明确规定了国王必须召开由若干贵
族组成的议会。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达成了妥协,为议会的产生铺垫了一块
沉稳的基石。他们斗争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新的专制政权,而是要确保一
个民主的制度。而在中国起义的目的无非是黄袍加身惟我独尊。这也决定了中
国社会出现了两千年频繁的自我否定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步。
政治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形态决定了政治的发展趋势。我们的传统
文化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以理性的非暴力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对于戊戌变法而
言,维新党人势单力薄,更多的人坚持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立场
,甚至是“圣学至上”、“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顽固立场。即便是得到了当权
者的首肯,变法也未必能够在满朝的“天子门生”中得到拥护和支持。这同时
说明:没有文化的支持,政治的转型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三)传统文化是民族主义沦为彻底的文化中心主义
彼得大帝进行改革时,所有方面都效仿法国,甚至服装、语言也不例外。
结果一个民族崛起了,莫斯科大公国成了俄罗斯大帝国。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维新人士“以西洋文明为目标”,把西方文明视为比
日本本土文明更高的发展阶段。结果又一个民族崛起了,昔日贫瘠的东方小国
令世界刮目相看。
而中国呢?在遭受列强瓜分的为难时刻,士大夫们竟然还会认为其“输诚
慕化”并炮制出“西学东传”这种荒诞怪论!直至今日,包括一些“国学大师
”还认为西方文明即将衰落、取而代之的将是东方文明。在“中国人建餐馆,
韩国人修教堂”这种巨大的文化背景差异下,为什么“亚洲四小龙腾飞靠儒学
”这种论调还会被一些人所津津乐道?
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
已经成为沉重的文化包袱。我们总会认为变革文化将可能改变我们的种族本质
甚至失去民族存在的证明,当年洋枪队头目戈登的话在今日仍然成立:“中国
人是一个奇怪的民族,他们对一切改革都很冷漠。”这种故步自封的生力军就
是“民族主义者”。
用一位网友的话说,民族主义者根本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国家、民族更强
大,只要能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在意采取哪种政治架构。我没有认真的查阅“
民族主义”的定义,感觉应该是这样。这么说来,我也是民族主义者,我对祖
国的未来也持这一种观点。但是,我为什么老是和“民族主义者”相对立呢?
我不否认民族主义有进步的一面,这是一种基于血统的集体力量,是一个
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在传统文化的作用下,中国的民族主义发生了
一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夏变夷”的文化传播方式导致了很深的惟我独尊意识
,在这种传统文化心理的作用下,国人特别是“民族主义者”往往不能正确的
给自己定位,不能接受人强我弱的事实。他们常常将自己的传统文化模式当成
中心和标准,敌视和怀疑为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而不在乎那种文化模式
是否更先进。从这些特征来看,民族主义者(特指被传统文化毒害过深的民族
主义者)的思维完全符合文化中心主义的定义,他们已经沦为彻底的文化中心
主义者。
这种异化是传统文化的杰作,是我们当前发展的绊脚石。清末的天津教案
、庚子事变等就是国人在这种畸形的文化心理作用下的精彩表演,文革期间关
于社会主义的草和资本主义的苗的“辩证关系”更是这种文化心理淋漓尽致的
体现。甚至时至今日,在中国加入WTO的问题上,我们还能听到一些民族主
义者的反对声音。
彼得大帝改革时,明治天皇变法时,他们何曾顾虑自己会丧失民族的特征
?后来的成果不正是让他们的民族特征得到了真正的保留?!
(四)传统文化给左倾思潮的泛滥提供了温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1840
年以来所遭遇并被其侵入的西方文明未让中国所接受,而偏偏一个来自欧洲的
革命却让中国“醍醐灌顶”?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
化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且其暴力革命思想同中国数千年来农民起义的观念不谋
而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人民”的定义是“统治阶级及其同盟军”,虽
然可以补充说“人民是掌握了政权的工人阶级”,但这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成了无须争辩的实施----既然统治阶级就是人民,那
么所有权力属于人民也就无可置疑了。这里,“人民”具有阶级性,而没有全
民性,只有统治阶级及其同盟军才能称得上是“人民”,其他的自然是专政的
对象了。不难发现,这种划分基本类似于传统文化中的统治者和普通百姓的关
系。并且,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定义不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建立
的代理机构”,而是“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有了前面“人民”的定义,这
个“国家”的本质丝毫不难理解。另外,“一党专政”又给了帝王观念的继续
存在以合法的理论根据。
左倾思潮有了如此的文化基础才得以生根,尔后,传统文化及其决定的政
治形态在一个新的外壳下继续存在。
社会的三大要素,也就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这三大体系,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其中,文化是决定
因素(个人观点),什么样的思想文化体系就决定什么样的政治模式和经济模
式。韩、新等国在一种集权政治的状态下获得了经济腾飞其实并不难理解:其
文化的率先变革决定了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从而有了经济的突飞猛进。而后
新的文化模式又导致了政治形态的变化。那些国家后来的民主化即是证明。
世界的发展急速狂飙,我们如何才能赶上现代化的末班车,实现国家的富
强民族的复兴?是“以不贪得为富,以不好胜为强”,还是以“抵制日货”、
“抵制美货”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特的这句名言无疑
包含着这么一个真理:一切皆在变化,逝去的东西不会重新出现。然而我们却
常常发现,当人们采用与历史上相类似的方法来应付与历史上相类似的事变时
,逝去的历史往往又会以类似的方式重演。当前我们还输得起吗?我们只有全
面引进西方文化,普及自由人权等观念,调动其广大国民的积极性,彻底革新
中国的思想文化面貌,我们才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
注:
文化有两种公认的不同定义,一种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
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包括精神因素,也包括物质因素,相
当于“文明”;另一种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
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能获得的一切技巧与习惯”,仅包括精神因素,
主题是意识形态。本文中的传统文化含义偏重于后者,即偏重于精神因素方面
,有时特指思想文化。
文中的“儒家思想”并非指孔子个人的思想,而是在两次繁荣期之后形成
的整个思想体系。同理,“马克思主义”亦是如此。
****************************
浴火凤凰:http://people.freenet.de/chinatown/index.htm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用西方政治理论来评价中国传统文化,跟盲人摸象一模一样。
--
越云
- (612 Byte) 2003-10-24 周五, 下午6:17
(231 reads)
"只可惜,外族的侵略和子孙的不肖,使得文化的精髓流失迨尽!"
--
南马三立
- (82 Byte) 2003-10-25 周六, 下午12:02
(166 reads)
现在中国还有传统文化?你举个几个例子给我们看看。看看你这究竟懂多少“传统文化”:))
--
令胡冲
- (0 Byte) 2003-10-24 周五, 下午5:17
(179 reads)
对不起,老原,我是说愚聋。
--
令胡冲
- (0 Byte) 2003-10-24 周五, 下午5:18
(175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9094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