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文革后的七七级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文革后的七七级   
yoke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8/23
文章: 1471

经验值: 5641


文章标题: 文革后的七七级 (1230 reads)      时间: 2005-12-28 周三, 上午2:01

作者:yoke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六六年文革开始,所有的学校都停课了,也都没招生,过了一年多小学才复课,小学和初中开始招生,就近分配学校,所有的人都跳级了,三年级变成五年级,六年级的没上初一就变了初二. 原在校的学生(六六,六七,六八所谓老三届)就算毕业了, 初中高中都是上山下乡,家庭困难的或只剩下一个子女的可以分配到工厂. 我有个邻居姐弟两个,姐姐下乡,弟弟分配在砖瓦厂工作. 那时大学生的分配讲四个面向,面向实践,面向基层,..,按专业分到对口的厂矿学校等单位.
毛泽东发表了"大学还是要办的,主要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的最高指示以后,大学就开始招生,叫作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 招生不用考试,个人没有机会报名, 招生名额下到基层后由工厂农村部队等单位次推荐经过两年以上锻炼的青年. 这些学员什么文化基础的都有, 课程也不正规.大概是七三年,教育部在大学招生时在推荐后加了一次文化考试,结果有个叫张铁生的在考试纸上写了一封信愤怒声讨, 这封信被发表又掀起了"反回潮",把文化考试彻底否定了,张铁生本人成了四届人大代表.
毛泽东去世后, 四人邦被捕, 被打倒的走资派邓小平又一次崛起.邓小平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高考. 那是七七年,秋季入学考试已经来不及了,考试日期定在十二月十日(我还留着这张准考证), 入学是下一年二月.这就是为什么七七级跟七八级相隔半年. 个人报考,不受出身,学历(不必非得高三毕业),或个人表现等限制. 还规定五年工龄以上的考上大学可以带工资(由原单位发),考生年龄放宽到包括六六年的高三毕业生.积累了十年的中学生老少同堂入考场,这给中国造成的震动是今天无法想像的.人们看到了希望,被抛弃了十年的课本又重见天日.后来,出版社把文革前的数理化丛书重印,人们在新华书店门前排起长队,盛况空前啊.
七七年学校的数量比现在少的多,中央的学校大概八十多所,有的还不招生(可能没准备好). 七七年是考生最多录取最少的一次高考. 考上的都很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记得班上的同学都想多看书多学习,就在操场上放露天电影的时候,还有不少人舍不得时间去看,就在教室里自习.
衡量考试的难易以什么为标准? 我认为是看录取率. 七七年报考的人里很多确是瞎撞的,但中学生里智力达到某个水平的人数每年应该差不多,七七年是积累了十年的中学生应考, 如果其中瞎撞的人数是常年的十倍,那么其中资质达到常年录取水平的也是常年的十倍. 所以,竞争比常年激烈的多. 考试,尤其理工科,选的是智力和资质,知识还在其次. 百里挑一和十里挑一比较,应该说百里挑一更难. 拿七七级出的人才数量和八十年代十届或九十年代十届来比我不知道结果, 但是拿七七届和任何一届来比, 例如就对比八七届, 那么七七级是更优些(是指整体,不指个人), 原因是七七级的录取率低的多.

作者:yoke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yoke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84546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