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用初等方法解决高等问题及其它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用初等方法解决高等问题及其它
马悲鸣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标题:
用初等方法解决高等问题及其它
(820 reads)
时间:
2005-11-08 周二, 下午10:28
作者:
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用初等方法解决高等问题及其它
马悲鸣
现在接着说“科学打假三大冤案”里的另外两个
一、用初等方法解决高等问题有时也是可能的
何祚庥在指控蒋春暄自称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时说∶“华罗庚说过:‘人上月球是可能的,但是骑着自行车上月球就不可能了。’就是说你想用初等方法解决高等问题是不可能的。”
华罗庚不是圣人。他的话未必全对。比如现在计算机就用最初等的1+1,一个一个相加的最简单方法来解决属于高等数学的应用积分问题。只要初等方法足够快,量足够大,就能累积出高等问题的解。而有,且只有初等方法才能做到高速大量运用。
既然说到了数学,使我们想起来另一个和费尔马大定理、哥德巴赫猜想同属希尔伯特难题的地图四色定理的证明,就是用计算机跑了上千小时跑出来的。该问题以前之所以未能证明,是人的精力不够。而计算机用最初等的二进制方法运算。
二、跨行作课题很平常
有关蒋春暄的“发现”却得到美国着名物理学家桑蒂利的盛赞,他们合作的数篇论文发表在美国基础研究所主办的《代数群几何》上的事。方舟子等撰文称“桑蒂利不是数学家,《代数群几何》也不是SCI收录的国际权威数学期刊”以此指责蒋春暄异想天开。
非本行作业在科学界相当普遍。很多生物学家因为化学、物理或计算机功底不行而愿意雇佣化学、物理或计算机系毕业的博士后,这在生物界普遍之极。
方舟子忘了,生物遗传学的DNA双螺旋结构就是沃森、克瑞克两个物理系学生发现的。现在谁敢说这两位是外行领导内行呢?
方舟子用“(物理学家)桑蒂利不是数学家,《代数群几何》也不是SCI收录的国际权威数学期刊”来批判蒋春暄毫无力度。
当然了,数学更前沿,外行作业更难,但也并非绝对没有。伯努力家族有一人原来学医。医学比物理距离数学更远。后来这位伯努力医生还是回到祖传的数学界来大显身。
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三、勿作攻破永动机不可能论之想
无偏二极管如果真如传媒宣称的那样,攻破了永动机不可能的神话,则何祚庥和方舟子的指控可以接受。
我有一个物理系朋友,后来改学科学史,就笃信热二极管,大概就是后来的这个无偏二极管。我非物理系学生,跟她争论起来毫无力度,怎么解释都没用。多年后我和她谈到六四时,她还在指责李鹏。我也是怎么解释都没用。她们不信永动机不可能论就和不信六四学生实属私占公共场地,非法割据一样。
永动机不可能论若非上帝亲手制定的,也必将与整个宇宙共存亡。在全宇宙毁灭,李大师把他的学员往高层次里带而得救之前,最好还是别打攻破该神话的主意。
四、文革大批判对文化大革命新生事物
文革大批判虽然可笑,但也非一点对的都没有。文化大革命新生事物虽然可笑,但也非一次对的都没有。
何祚庥和方舟子的科学打假有文革大批判风。该“科学打假三大冤案”有文化大革命新生事物风。两位是以文革大批判来对付三位的文化大革命新生事物。
两位文革大批判者有个通病,就是不肯存疑。万一将来有一天真发现了经络怎么办?!
【附录】~~~~~~~~~~~~~~~~~
反伪斗士被指制造冤案科学家质疑私人科学打假
2005年11月2日8:6:58(京港台时间)
2005年11月02日「新闻晨报」(转摘自chinesenewsnet.com)
2005年深秋的一个上午,在北京朝阳门内大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会议室,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纪念张颖清教授逝世一周年”的学术讲座正激烈展开。参加这次讲座的,有数十位来自两院各研究单位、中央各部委和军队的科学家。讲座主要组织者,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振海有些激动地告诉晨报记者:“张颖清教授是原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极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由于个别‘反伪斗士’不问青红皂白将全息生物学打为‘伪科学’,年仅57岁的张颖清禁不住打击于去年10月与世长辞,新华社随即刊发《中国科技界悲剧——山东生物专家张颖清含冤早逝》一文报道此事。”
据科学家们介绍,重大自主科技创新“无偏二极管”被“反伪斗士”打成“永动机”、蒋春暄证明世纪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却遭“封杀”的事件,可与张颖清事件并称“科学打假三大冤案”。在场科学家告诉晨报记者,这些科学家和他们的研究项目,都是在被“反伪斗士”何祚庥、方舟子等人“打假”后陷入困境的。
随后,晨报记者对何祚庥院士和方舟子博士进行了专访,他们则对“冤案”说法进行了反驳。
三大“冤案”与“反伪斗士”的辩驳
张颖清的全息生物学遭封杀后“含冤病逝”
晨报记者从这次讲座中了解到,张颖清是原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所长,1990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全息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张被选为国际全息生物学会终身主席。据山东大学全息生物研究所网站披露,当时张颖清曾三次被诺贝尔评奖机构邀往瑞典讲座,并被国家有关部门认为将有希望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生物学家。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995年,全息生物学被何祚庥主编的一本科普着作打为“伪科学”。新华社2005年初的报道证实,“乱扣伪科学帽子的后果使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他创立的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到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有的大学开设的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更为痛惜的是,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张积怨成疾,身心俱毁,从2000年起肺肝病变,胸腔积水,久治无效,不幸含冤病逝。”
何祚庥回应:“最早质疑的不是我”
近日,何祚庥院士接受晨报采访时说:“我没有写过关于他(张颖清)是伪科学的文章,最早对他这一理论提出质疑的,是邹承鲁院士。我所编着的《伪科学曝光》编进了邹推荐的相关文章──我介入伪科学有一条原则:不是我(所研究的)行业中的事情,我都要问专家。像生物,我就要找邹承鲁和方舟子,他们说的我相信。在张颖清之前生物学上没全息这个名词,我觉得他对全息这个词在生物学上的概念没做任何解释。”
对于张颖清的成就,何祚庥评价:“不是说我何祚庥说他站不住脚他就站不住脚。如果他的工作的确是好的,国内得不到支持国外也能获得支持,总归有人承认,他死后还会有人支持他,继续他的工作。”
方舟子回应:不信诺奖机构请张演讲
新华社2005年初发表关于张颖清的报道后,方舟子立刻发表《当心有人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一文批驳该报道。在接受晨报采访时,方舟子说:“所谓张颖清因‘全息生物学’曾被诺贝尔奖颁布机构请到瑞典三次演讲云云,我没有见到任何报道。我们曾经揭露过多起打着诺贝尔奖招摇撞骗的机构,也揭露过一些人到国外参加那种任何人交了会费就可以参加的会议后回国自吹自擂。我不相信会有任何国际学术机构会请一位没有在任何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的人去做‘学术演讲’。”
徐业林发明“无偏二极管”被指“永动机”
2004年年底,《光明日报》报道了一条科技消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陆续获得了俄、英、美、中四国的发明专利……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这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
同年12月9日,方舟子在《北京科技报》发表《永动机神话为何重现江湖》一文,将“无偏二极管”定性为“永动机”、伪科学,随后研究物理的何祚庥院士也指责徐业林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不过以宋振海等人为代表的北京部分科学家却坚持为徐业林“鸣冤”,认为“何祚庥院士和方舟子根本没弄懂‘热力学第二定律’。”
何祚庥回应:我说他的成果是永动机
何祚庥在对晨报记者谈到自己对“无偏二极管”的“打假”时说:“这就是永动机,他的文章里就写上了永动机,而且说永动机可能是对的。他的理论就是说能量可以无限释放,这是违背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他说他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他的实验本身做得就不严格,他没有跟外界屏蔽起来。这些必要的实验措施都没做,就忙着宣传他的成果和重大意义,因此我说他的成果是永动机,而国际上公认永动机是伪科学。”
方舟子回应:“无偏二极管”就是伪科学
方舟子对晨报记者表态说:“在新语丝网站上对‘无偏二极管’有许多具体的批评,甚至有人为其设计了更严密的验证实验,但是并没有见到其发明人作出进一步的回应。我当然认为‘无偏二极管’是伪科学。任何‘永动机’都是伪科学。”
蒋春暄证明“费马大定理”被称无价值
费马大定理是有近代数论之父之称的17世纪数学家费马提出的一个猜想,350年来一直困扰着全世界的科学家。1994年,英国数学家威尔斯被认为解决了这一难题而轰动全球。然而中国航天部高工蒋春暄对此强烈反对,他指出,早在1991年,他已早于威尔斯完成了证明。蒋的有关证明论文1992年发表在国内的《潜科学》杂志上。随后,“反伪斗士”将他的发现打成“伪科学”,认为它和成千上万宣称“解决了世纪数学难题”的无知业余数学爱好者的“发现”一样毫无价值。
然而,蒋春暄的“发现”却得到美国着名物理学家桑蒂利的盛赞,他们合作的数篇论文发表在美国基础研究所主办的《代数群几何》上。不久,方舟子等撰文称桑蒂利不是数学家,《代数群几何》也不是SCI收录的国际权威数学期刊,指责蒋春暄异想天开。
何祚庥回应:初等方法无法解决问题
何祚庥说:“蒋春暄如果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应该投到有正规审查人的正规科学杂志发表。通过审查认为是科学的,才能发出来。蒋春暄没发过,就证明他的理论连起码的科学价值都没有。华罗庚说过:‘人上月球是可能的,但是骑着自行车上月球就不可能了。’就是说你想用初等方法解决高等问题是不可能的。”
作者:
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方舟子 is the proof of scientific man
--
nunia
- (79 Byte) 2005-11-09 周三, 上午8:24
(209 reads)
老马,用二进制解高数难题是指先用高数原理造型出初数的分解公式,而后方能用
--
咱老百姓(真)
- (100 Byte) 2005-11-09 周三, 上午12:05
(242 reads)
在费马大定理上当然如此。我是针对何祚庥的一概而论
--
马悲鸣
- (99 Byte) 2005-11-09 周三, 上午12:10
(21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8.739555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