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和蒋经国一道赴苏求学 ZT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和蒋经国一道赴苏求学 ZT
随便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24019
经验值: 64
标题:
和蒋经国一道赴苏求学 ZT
(259 reads)
时间:
2005-10-28 周五, 上午4:44
作者:
随便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和蒋经国一道赴苏求学
作者:徐君虎 来源:新闻午报
1925年,蒋经国赴苏联求学,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邓小平、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伍修权及王明等是同学。徐君虎先生是邓小平和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班同学,他的回忆,向读者展示了当年鲜为人知的历史———
1.听毛泽东讲话
1925年秋,我经陈独秀的儿子,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陈延年及李六如、方维夏介绍,考入了广东省第二军官学校,当时我才19岁。
出国前,国民政府邀集留苏学生聚会,苏联顾问鲍罗廷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晚上,还在广州酒店举行了欢送茶话会。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作了诚挚恳切的讲话。
毛泽东身穿长袍,举杯向大家表示祝贺。他带着浓厚的湖南湘潭口音,用简明的道理讲述了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重要性,。他为此打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说革命事业好比建造房屋,如果墙基不牢固,一经风雨,房屋就要倒塌,你们在中山大学把马克思主义学习好了,这就是为革命打好了基础。
毛泽东讲话一结束,大家热烈鼓掌。我对身旁一个比我矮一些的小同学说:“毛部长讲得真好!”矮个子同学也激动地点着头说:“确实讲得好!毛部长是湖南人,‘唯楚有才’,湖南真出人才呀!”此人就是只有15岁的蒋经国。
茶话会散了,蒋经国恭恭敬敬向毛泽东行了一个礼,说:“毛部长,您刚才的演说真精彩,句句都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你们湖南人真行呀!”我向毛泽东介绍道:“毛部长,他是蒋介石校长的儿子。”毛泽东看了蒋经国一眼,说:“那就更应当好好学习!”蒋经国又十分虔诚地说:“你们湖南人就是厉害!曾国藩也是你们湖南人,我老爸最佩服的就是曾国潘,他每天都要我读《曾文正公文集》。”毛泽东笑了,说:“这说明你这位老爸很有眼力哟,我佩服的也是这位曾国藩,你到中山大学以后,真要好好认真学学你老爸送给你的这本《曾文正公文集》,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2.在去苏联的货轮上
由于担心军阀追捕,我们这些从湖南、武汉、广州、西安、北京和东北集中到上海的300多名留苏学生,只能悄悄地一小批一小批分乘一艘艘小舢板向停在吴淞口外的一艘陈旧的名叫“安铁捷”的苏联货轮驶去。
夜已经很深,小舢板拍击着水面,发出“哗哗”的响声,更增加了我们的紧张。
到达苏联货船旁边,前面传来一个轻轻的声音:“党的支部委员先下船,到货轮上去接待大家。”等十几位党的支部委员上了货轮,我才和蒋经国拉着手,和大家一起艰难地爬上了货轮。
这时,从船舱外躬着腰进来两个身材高大的警察,出来接待的是一个俄国船员,他对警察说,船里没有什么违禁物品,请你们仔细检查。警察认真地对货物进行检查,检查完货物,对俄国海员问道:“你船上怎么有这么多中国青年?”从莫斯科赶来接中国留学生的那对夫妇马上满脸笑容地迎上前来答道:“他们是到苏联打工的。”说着立刻拿出几张证明,“这是打工证明”。警察拿着递过来的证明看了看,没有再说什么。当时,苏联由于连年战争劳动力确实十分缺乏,不断有大量中国工人和农民到苏联打工。
警察走了,蒋经国轻声说了句:“苏联同志想得真周到!”我说:“想得不周到,稍有闪失,我们就不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而是在中国军阀的监狱里‘读书’了!”
货轮沿着浑浊的黄浦江下行,两岸万家灯火,一座座低矮的工厂向后疾速地消失。“嘟嘟嘟!”“嘟嘟嘟!”沉闷的货轮经过一夜的行驶,终于离开军阀控制的上海,人们再也不怕密探搜查了。于是,大伙欢快地走到晨光灿烂的甲板,手里捧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布哈林的《共产主义ABC》,在和煦的晨光里贪婪地阅读着。我和蒋经国扶着甲板上的栏杆远眺,蒋经国兴奋地对我说:“我们终于脱离了列强和军阀的虎口,咱们来唱个歌吧!”
“好呀!”我表示赞同:“唱什么好呢?”蒋经国手儿一挥,说“咱们唱一个《国际歌》吧!我来指挥!”“好啊!”大家热烈地鼓着掌。《国际歌》声在船头船尾响了起来。
唱着唱着,突然一个矮个子青年高傲粗暴地向我们吼道:“你们唱得不对!”满腔热情的蒋经国被人泼了一盆冷水,心里很不舒服,瞥了身前这个趾高气扬的青年一眼,问:“这个人是什么人啊?这么狂妄,这么目空一切!”
“他叫王明”,一个安徽口音的青年说,“是我们安徽学生运动中一个颇有名气的头头呢!”蒋经国轻轻哼了一声,“我看他不是一个什么正经地道的头头!”
“别生气,别生气!”一个戴着眼镜年龄较大的留学生向蒋经国招着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有布谷、有山雀、有猫头鹰,你不能要求林子里都是凌空翱翔的雄鹰啊!”
蒋经国饶有兴趣地看了看身前这个比他大很多的人,说:“你讲话真有趣,请问,你尊姓大名?”“我姓张,叫张闻天。”张闻天微笑着向蒋经国点点头,“是这次去苏联留学生队伍的负责人之一。”
“我叫蒋经国。”蒋经国自我介绍道。
“我知道,蒋介石的儿子。”张闻天温厚地一笑,指着身旁的一群同学问:“你都认识吗?”蒋经国摇摇头,指着我说:“我只认识这位徐君虎,我叫他虎子哥。”
张闻天从人群中拉出一位比蒋经国稍微大一点的高个子同学,“他叫冯洪国,是冯玉祥的儿子。”接着指着另外两个女孩子说:“她们这两个女同学,一个叫冯弗能,一个叫冯弗伐,是冯玉祥的女儿。”
“嗬!嗬!”蒋经国伸了一下大拇指,“冯玉祥将军一家都来啦!”
“你们这些国民党要员的子女都是些‘幸运儿’呢!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试,是‘保送’来的。我们这些人都是百里挑一通过严格考试,百里挑一考来的呢!”
“是的,张闻天同学说得对。”另一个英俊的青年说:“我叫王稼祥,我就是通过比较严格的考试考来的。”他指着身旁的一排青年说:“你看,你身旁的伍修权、杨尚昆、乌兰夫、左权、孙冶方、王明、康泽、郑介民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考来的。”
“好啊!”蒋经国一一和杨尚昆他们热情地握着手,“你们都是我的老大哥,我得好好向你们学习呀!”
3.奔向“赤都”莫斯科
货轮“隆隆”地向前行驶着,终于进入了苏联国境的海参崴海域,我便拉着蒋经国,高兴异常地走上海参崴街头。
海参崴原来是中国的领土,1860年沙皇俄国打败中国,强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将它划归俄国版图。俄国官员在那儿造房建港,取了个名字叫“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控制东方”。这儿80%的居民是中国人,也讲汉语,风俗习惯和国内一模一样,街道上有中国餐馆,更有表演京剧的戏院。十月革命已经成功八年了,海参崴却仍然十分破旧,街上坑坑洼洼,到处堆放着垃圾。
在海参崴我们整整待了5天,才登上去“赤都”莫斯科的火车,开始了横跨广袤的西伯利亚漫长的征途。
火车是靠烧绿煤(木柴)作为动力而运行的。它在零下40℃的西伯利亚茫茫雪原上,像老牛拉车似地“呼哧、呼哧”地慢慢前进着。火车上没有暖气设备,每节车厢,靠一个大油桶做的火炉取暖。车厢的卧位有三层,全是用木板搭架而成,连铺的盖的部没有。我和蒋经国虽然分得了床位,但在冰冷的车厢里冻得蜷缩成一团,上牙撞着下牙,浑身直打哆嗦。车上没有餐车,没有饮水,车上厕所的水管都冻裂了,所以慢慢爬行的列车,只得每站都停,让我们到站上去提取饮水,购买食物和排着长队去上厕所。每次车一停,我和蒋经国便一人提一个铁桶,一人提一个篮子,飞快跳下车去弄水和吃的东西。这里,苏联刚刚结束国内战争,人们生活十分艰苦。在车站能弄到的,只是几块硬梆梆的黑面包。
4.莫斯科市中心的中山大学
“隆隆隆”疲惫不堪地在西伯利亚大雪原行驶了将近一个月的火车,临近“赤都”莫斯科,彷佛也来了劲,火车司机让司炉往炉里多加了一些“绿煤”,火车的速度明显加快了,我和蒋经国这些留苏学生的心跳,也明显加快了!
火车终于停了下来。我们立刻向月台上冲去,与前来迎接的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工作人员和先期到达的中国同学热情拥抱起来。
“这位是中山大学校长卡尔•拉狄克。”老同学向蒋经国介绍着。蒋经国欣喜异常地走上前去,紧紧握住校长拉狄克的双手,连连说道:“校长亲自来迎接我们啦。谢谢!谢谢!”
莫斯科中山大学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沃尔红克街16号,滨临莫斯科河。十月革命前,是旧俄一个贵族的府宅,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就在这里举行的婚礼。革命后改成一所中学,后改为一所农业大学。学校面临大街,坐东朝西,是一座相当庞大宏伟、四面环抱的四层方形楼。著名的结着厚冰的莫斯科河在它前面闪闪发光。楼里有一个很大的厅室,沙俄时期是一个舞厅。大楼一层是餐厅,二、三层是教室、图书馆和宿舍,四层是女生宿舍。学校周围环境十分幽雅和美丽。
这所对中国留学生说来如此美好的中山大学,按照俄文原意直翻,应当是“中国孙逸仙劳动大学”,大家简称它为莫斯科中山大学。
一位先来的老同学向蒋经国介绍道:这所让人羡慕的中国孙逸仙劳动大学的建立,和在火车站与你热情拥抱的那位拉狄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拉狄克是德国工人党的三巨头之一。工人党两个巨头卢森堡、李卜克内西英勇牺牲后,他就是唯一的工人党巨头了。后来流亡到苏联,专门从事中国革命研究,称为中国问题专家,列宁很器重这位德国工人党有魄力和能力的领袖,拉狄克成了列宁最忠实的战友和学生。
1924年春,拉狄克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访问中国,在广州会见了孙中山,在谈到你父亲担任校长的黄埔军校时,拉狄克认为,对于中国革命说来,光有一个黄埔军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所培养政治工作干部的学校。孙中山认为拉狄克说得很有道理,便同意在莫斯科创办这所中山大学,它置于苏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的共同领导之下,经费全部由苏联承担。
第二天,拉狄克校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中山大学的情况和教学方针。
接着,进入“入学教育”。我们像医院看病的病人,挨个坐在一条长凳上,一个一个被叫进一间办公室进行例行谈话。
我比蒋经国先进去。我从办公室谈话出来以后,蒋经国神色有些紧张地问我:“老师都问了些什么?”我说:“别紧张,老师问得很简单,就是问了姓名、籍贯、家庭出身、本人成分、文化程度、个人简历、学历、爱好,读过些什么书,参加过什么革命活动等。还有一件事,就是每个人必须取一个俄文名字,懂俄文的,自己取,不懂俄文的,由学校代取。”蒋经国挠着后脑勺,为难地说:“那我取个什么俄文名字好呢?”坐在他身旁的张闻天给他解了围:“我在国内学了好几年俄语,你就取名尼古拉吧!这个名字在俄国用得很多,就像中国的‘张爱华’、‘李爱华’一样,听起来也很亲切。”蒋经国笑着点了点头,说:“好,就叫尼古拉。”张闻天又笑着说:“尼古拉同志,我看你呀,穿着这身夹克式工人服,戴着这么顶鸭舌帽,皮肤也晒得黑黑的,真像个小童工,我再给你取个俄文名字。”蒋经国饶有兴趣地问:“叫什么?”张闻天笑着说:“叫拉波契依。”“拉波契依是什么意思?”张闻天扶了扶自己的眼镜,故意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轻声神秘地说:“拉波契依是世界上最崇高的一个名字!”蒋经国急了,摇着张闻天的胳膊说:“闻天大哥,快说,快说!”张闻天重重地拍了一下蒋经国的肩膀,大声说道:“工人!”蒋经国惊喜地跳了起来:“好呀!我成了工人阶级中的一员啦!”
从此,蒋经国在中山大学便有了“尼古拉”、“拉波契依”两个名字。而他自己,则更喜欢“拉波契依”这个名字。
我们正在兴奋新奇地互相叫着对方的俄文名字,一位40多岁的年长的同志来到我和蒋经国身前。叫道:“蒋经国同学!”
“啊,邵力子叔叔!”蒋经国走上前去,紧握着邵力子的双手,不断摇晃着,“我在到处找您呢!”
“叫我邵力子同学吧!既然我和你是同班同学,你就应当叫我邵力子同学!”
5.蒋经国和邓小平
“同学们,报告大家一个特大好消息!有三位新同学从法国转入中山大学,学校决定插入我们班!”
正说着,拉狄克带着三位新同学微笑着走进了教室。
“这位是邓希贤(邓小平)同学!”拉狄克指着一位个子较矮、目光炯炯的新同学介绍道:“他是中共旅欧支部的负责人之一。”
新同学邓希贤向大家浅浅一鞠躬,掌声再次热烈地响起。
“这位是傅钟同学。”(后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上将———作者注)。“这位是任卓宣同学。”(叶青,后叛变革命,成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作者注)
掌声中,蒋经国兴奋地自动代表大家致着欢迎辞:“我代表全体先到达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同学对新来的三位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对这位和我个儿差不多的同学更表热烈欢迎!以前,我是班上最矮的同学,现在,我有一个最好的伙伴了!”
蒋经国别开生面、幽默的“欢迎辞”,说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邓小平微笑着走到蒋经国面前,紧紧握着蒋经国的双手,说:“我在法国,是伙伴中最矮的一个,始终找不到伙伴,一到苏联,就找到你这位风趣、幽默、个儿相当的伙伴,我感到意外的高兴!你今年多大啦?”
“15啦!”蒋经国胸脯一挺:“你呢?”
“21啦!”邓小平谦和地一笑,“我比你整整大6岁呢!”
“这样说来,我应当叫你大哥罗!”蒋经国握着邓小平的双手。
“当大哥我可不敢”,邓小平笑了笑,“你还是叫我‘希贤同学’吧!”邓小平的幽默,引得蒋经国和同学们哈哈大笑。
“你编团小组了吗?”蒋经国问。“没有。”邓小平摇摇头。
蒋经国连忙对站在身旁微笑着的拉狄克校长请求:“拉狄克校长,你就将邓希贤同学编到我们团小组来吧!”
拉狄克校长想了想微笑着说:“好呀,你们俩一见面就这样亲密无间,就将邓希贤编到你们团小组吧!”
蒋经国拉着邓小平的双手,说:“希贤同学,我们团小组还没有共产党员,你是个有斗争经验的共产党员,又担任过中共旅欧支部的负责人,你就当我们共青团小组的组长吧!”
团小组的同志都举起了右手表示赞成。
“我宣布”,蒋经国跳着站在一把椅子上,“全组一致通过,邓希贤同学担任我们共青团小组的组长!”
寝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蒋经国紧紧握着邓小平的双手,久久不放。
摘自《文史天地》
作者:
随便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806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