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作者: 高寒 《中国之路》编辑部致读者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作者: 高寒 《中国之路》编辑部致读者   
吃草的老虎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4/02/24
文章: 1707

经验值: 1316


文章标题: 作者: 高寒 《中国之路》编辑部致读者 (363 reads)      时间: 2005-9-21 周三, 下午6:15

作者:吃草的老虎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国之路》2005年9月号,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最近,我们不断收到读者来信,询问本刊是否还在继续?细心的读者也一定早注意到,本刊从创刊时的“双月刊”,慢慢地变为“季刊”,又从“季刊”慢慢地转变为今年的“不定期刊”了。

然而,就这样,出刊还是一拖再拖,这不,说是9月号,但其实只是今年第2期。

其实,从本刊这些不断的调整、延期中,读者们应不难看到《中国之路》编辑部的苦苦挣扎。

是的,说来也够惭愧,许多知道内情的朋友,包括一些德高望重的当初本刊的支持者,都慎重地劝过我们放弃。编辑部内部甚至也曾多次讨论过停刊的问题。

为什么会如此?

是杂志办得无特色吗?若如此,我们早就弃守了。在电子媒体如雨后春笋、信息更新更分秒必争的今天,本刊既然不走以即时信息取胜的路子,那么其坚守的意义又何在呢?

它在于、甚至是仅仅在于读者、尤其是国内读者对本刊的需求和鼓励。放眼海外林林总总的异议期刊,《中国之路》因其贴近时局,并专注于对中国民主转型的战略与策略研究而独树一帜。这只需从本刊对国内政局见微知著而认真撰写的每一期社论,便可管见一斑了。

当然,本刊办得万般辛苦固然是因为财力;但又不全然是因为财力。

是的,与那帮大发民运财、为自己开高薪的民运贵族相比,与那个一份平庸期刊却每年耗费四十万美元——用中国人民受苦受难名义捐得——的饭碗杂志相比,本刊可说是寒碜得无以复加了。本刊的几位同仁,无一不是承受着流亡生活之巨大生存压力的打工族,无一不是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工薪和疲惫的业余劳动来维持着《中国之路》杂志的编辑和发行的。

不过,如果仅仅是业余办刊,事情也不至于如此窘迫。然而,国内频繁发生的各种大型突发事件,又常常将我们卷入其中。近年来,编辑部常常中断正常的编辑工作,倾全力参与组织多起海内外联合抗争——因为对《中国之路》来说,投身民主抗争要远比编写民主抗争更有价值,运用战略策略要远比论述战略策略更有意义。

拿今年来说,反映去冬我们呼吁解禁赵紫阳的一月号刚刚出刊,即遇紫阳先生离我们而去这一重大突发事件。于是,本刊同仁全力以赴,连续工作十几小时,在第一时间搭建出“紫阳千古”网上灵堂供全球华人悼念。紧接着成立的“赵紫阳治丧委员会”,以及随后的“中国天鹅绒行动”,本刊不仅参与了大部分文稿的起草,网络选举的组织,且提供了全部的网站资源和日常技术支持。此后为因应国内爆发的大规模民间反日示威,以及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我们都投入了大量的文字、翻译和组织工作。至于去年、前年互联网上几次大的抗议活动,例如营救赵紫阳,营救蒋彦永,营救杜导斌,营救刘荻,以及因应SARS危机,等等、等等,亦大都如此。

如此一来,按期出刊就当然大受影响。更何况,这一切,我们又都是在并无分文酬劳、业余义工的条件下艰难承担的,且数年如一日,迄今亦然。当然,实际上,本刊也一直试图身体力行一种真正能让专制者感受到民间压力的国内外联手抗争的模式,身体力行一种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起而行之这样一种危机处理机制和身体力行一种远离腐败的奉献型民运的模式。

或许有人会说,办刊三年,居然找不到一分钱资源,这难道不是一种失败?是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得承认,这算是一种失败。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向一些基金会申请资助,但是,面对浩繁的申请作业和公关活动,我们实在是排不出足够的时间。除去最起码的养家糊口,剩下供我们自己支配的时间实在是太有限了,而这些时间又不得不被分配到一些更为急迫的编辑事务或突发事件。久而久之,大家觉得远水解不了近渴,也就对“要钱”的事淡心无肠了,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以上即为我们对关心本刊动向的读者们所作的一个简要说明。如果它能获得一定的理解或谅解,我们自会感到几许欣慰。我们当然希望能够获得来自读者们的支持。这份面向中国民间抗争前沿,以探讨中国民主转型期的战略和策略为宗旨,尤其重视操作型理论的《中国之路》,更希望获得来自中国国内民间的财力与人力支持。我们欢迎各种各样的建议,包括编辑、网站、募捐、经营和扩大发行方面的建议。我们已打算接受一位读者的建议,汇编《中国之路》社论集锦和论文集锦,包括电子书版和纸媒版。同时考虑接受民间捐助和广告赞助。请有心的朋友与我们的编辑部信箱联系。

此外,从本期开始,我们也将逐步尝试一些新的电子媒体编辑手段。

最后,我们要感谢居住在瑞士的林树坤博士帮助本刊申请到一个国际刊号。



谢谢!



《中国之路》编辑部

2005年9月1日

责任编辑:夏 明


这是作者为《中国之路》2005年9月号写的卷首语


作者:吃草的老虎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吃草的老虎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6405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