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请思云收回“造假”指控──给思云开点劣等文化课之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请思云收回“造假”指控──给思云开点劣等文化课之一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请思云收回“造假”指控──给思云开点劣等文化课之一 (609 reads)      时间: 2005-9-17 周六, 下午10:38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请思云收回“造假”指控

──再给思云开点劣等文化课之一


芦笛


刚才看见思云的答复,这里特地予以表扬:你这次总算不再东躲西闪,总算敢正面答复人家的质疑了。自我在网上认识你以来,辩论多次,这还是第一次见到你真有点说话负责的学者模样。这就像话了,早这么做,我也不会那么生气。

首先要在此认错,我不知道各年人口总数是按户籍统计出来的,这里特地认错,但我的基本论点完全成立。相反,你这篇文字,更加证明了我所料不错,你不仅没有学过数理统计,而且连最起码的统计观念都没有。此外,你还再次暴露自己不会逻辑思维,所以也借这机会再开点常识课。这篇先介绍点统计常识。其实我也是三脚猫,不过好在教育你这小学生还掉掉有余。

昨天我那《孟德尔》帖,就是向你介绍点最起码的统计观念,省得以后你再闹这种“造假”的笑话。

你用自己的文字一再证明自己至今只有学生水平而无学者水平。所谓“学生”,就是以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无比清晰准确的,而“学者”就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那孟德尔的豌豆已经把这点讲得非常清楚了,可惜你大概没有理解。再跟你解释一下吧:

孟德尔发现,杂种高豌豆自身杂交,下一代高豌豆与矮豌豆之比为3:1,那只是个统计规律,也就是说,在实际杂交实验中决不会得到那准确的比例,只会得到在3:1那个数值附近波动的近似数。要确定这个规律,必须重复实验,采用尽可能大的样本。样本越大便越精确。例如如果样本数太小,子2代(即第三代)只有10颗豌豆,那得出的高矮豌豆之比就会离3:1很远,有可能10个豌豆都是高的,也可能都是矮的,也可能高矮各占一半,当然也可能恰好是3:1。因此,要确定这统计规律,就必须重复实验,并采用尽可能大的样本。即使如此,得出来的比例值也只可能是个统计数字,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均值,一部分是所谓“标准差”(SD)或“标准误”(SE)。例如如果采用上千数量的样本,数高矮豌豆之比,重复了三次实验,则那数据就是:

高:矮=3.023±0.343(SD,N=3)

学者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作了3次重复实验,得出的比例均值是3.023,标准差为0.343。而学生一看问题就来了:那豌豆数量不是数出来的么?又不是计算出来的,怎么还会有误差?

这难道不是你的问题?全国人口总数是户籍统计结果,又不是算出来的,怎么还会有误差可言?

可惜阿,是统计都有这问题。国家统计局那表格是给外行看的,所以没有列出标准差或标准误来。例如那出生率和死亡率肯定都是抽样调查出来的,必然有标准差在内,但表上只给出了均值,这就给定性评估带来了很大困难,更别说定量分析了。

你立论的唯一依据,就是1964年人口增长率如果按人口总数净增长计算,则为1.92%,但表上给出的则为2.76%,高出了0.84%,根据这个误差,你就有本事下结论“1964年的人口普查数是伪造的”,进而飞跃推理,认定那是刘少奇捣的鬼。

这种笑话,只有绝对外行才能闹出来。你不知道而且至今拒绝知道,那表上给出的人口增长率不是按人口净增量算出来的,而是以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算出来的,当然它就与用人口净增量算出来的不一致。要定性判断这差别是否有意义(英文术语是significant,中文翻译是“有显著性差异”),就必须作统计学检验,而不知道标准差根本就无法确定这一点,可惜表上根本就没有给出这必须的数据来。

我也知道你肯定给绕糊涂了,再奋力解释一下吧:

你的最主要的错误,乃是以为历年人口增长率是以该年的人口增加量除以上一年的人口总数得出来的,用的是小学六年级的算术知识:

“前进电器厂去年生产了45000个灯泡,今年生产了51000个,问今年产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可惜老非早就告诉你,那人口增长率不是这么算出来的,而是用该年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算出来的。而后者乃是个统计值,必定有误差。那误差范围通常用标准差或标准误的方式给出。没有这个参数,根本就无法判断2.76%与1.92%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如果这两个数据的全面表述是2.76%±1.35%与1.92%±0.74%(SD),则甚至不需要统计检验,光用肉眼就能看出这两个数据根本没有显著性差异,因为那标准差本身就大过了两个数据之间的差值0.84%。换言之,两组数据本身的波动范围就大过了彼此的差值,谁还敢说2.76%比1.92%大?只有林思云那“前进电器厂”厂办小学出来的小学生。

所以,世上也只有你这位大无畏的同志,敢拿这误差作文章,指控中国统计局作假!

这就是你按我的方法算出了历年的误差值的缘故(声明,你说得非常含混,我也懒得去检查,不知道你到底是怎么算的,是不是真明白了我的思路,姑且假定你理解并算对了)。有这种误差一点都不奇怪,没有反倒不正常了。

正因为此,我那非正常死亡人口的计算其实没有什么意思,理由上面已经说过了:那死亡率只是给出了个均值,根本就没有给出标准差来,而我是用那均值计算的,其前提是假定方差为零。但如果方差很大,则那种计算什么意思都没有。我没有点破这一点,无非是看着尔等文盲以无知作“学术起哄”的全部依据,心里实在生闷气,于是照猫画虎、嘲弄尔等文盲一把而已。

因此,你说我应该收回那计算结果,我完全可以乐从,但你必须证明我据以计算的数据的标准差为零才是。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就请你收回“造假”的指控,因为你胡闹到现在的全部假定就是:那历年的数据都应该是绝对准确的,标准差为零,所以用不同方法算出来的增长率应该绝对一致,否则就是作假,是不是?

换言之,你否定我的计算的前提是承认统计数字必然有误差,但你指控作假的前提却恰是否认统计数字必然有误差。因此,你自以为是反驳我,其实是反驳了你自己,只是你丝毫不懂逻辑思维,看不出这最明显不过的自相矛盾而已。

我那计算既然靠不住,则国外学者算出来的3千万也是无稽之谈了?我可不敢这么说,因为本人不像你,没有你那大无畏的革命豪情,自知丝毫不懂统计学,不配去驳斥人家专业人士算出来的结果。你我之间的差别,乃是毛共哺育出来的痞子精神和文明士人谦虚谨慎作风的区别。毛共哺育出整整几代“不信邪”、看不起专业人士、信奉反智主义的“知识分子”,你的许多大作集中地凸显了这一特点,最近的惊人发现则最能说明这一点。

其实老非早就劝告过你了,说那些质疑是专家弄出来的,难道爱党人士中没有统计学专家?为何至今不见专家出来驳斥?却只见你用计算“前进电器厂”增产率的算术出来跋扈自雄?

至于你指出的那个错误,即各年人数是户籍统计数,不是根据普查累计计算出来的,我再度在此认错,并感谢你的指正。可惜那并不能颠覆我的基本论点,也没有掩盖你的错误。这道理连白吃都看得出来:咱俩的争执,是你坚持认为那表格里出现的出入只能用作假来解释,而我告诉你那是统计中必然出现的误差。你不过是纠正了我一个具体事实错误,可惜那并不是我的全部立论依据,所以对不起阿,我无法收回全部文章,只需把“通牒”修改一下就行了。

我在通牒里说:

【1964年的人口增长率,并不是用该年普查的人口总数减去63年的人口总数,再除以后者得出来的,而是该年实测出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因此,那三个数据里,只有后两项是实测得到的,即64年的增长率以及该年的人口总数。那第一个数据亦即63年的人口总数则是以1953年的人口普查结果为出发基数,根据逐年的人口增长率推算出来的。因此,如果这三个数据不吻合,出错的只会是根据53年算出来的1963年的人口数,而不可能是后两项。】

只需修改为:

【1964年的人口增长率,并不是用该年普查的人口总数减去63年的人口总数,再除以后者得出来的,而是该年实测出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因此,虽然这三个数据里都是实际统计结果,但64年的人口总数是根据普查结果校正作出的,应该比根据户籍统计作出的前年人数和该年增长率更可靠。因此,如果如果这三个数据不吻合,出错的更可能是后两者。换言之,或是63年的人数统计高了,或64年的增长率统计高了,或兼而有之。当然,普查结果出错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只有无知无畏,丝毫没有统计学观念,阶级斗争警惕性特别高的同志,才会丝毫不考虑这些可能,就一口咬定统计局造假。】

不知你意下如何?

我已经反复说了N次,再不厌其烦重复一遍:那人口增长率不是用前进电器厂的年增产率算出来的,而是用出生率和死亡率减出来的。既然计算方法不同,则与前进厂办小学生算的必然有差别。这乃是统计学中必然出现的正常现象,上面已经充分解释过了。如果你还是不懂,则我只好建议你去上夜校,恶补点统计学,看来这是解决这争论的唯一办法了。

至于户口统计数与人口普查孰更可靠,我不是内行,没有你的胆魄,只能根据常理度之,愚以为,当然是人口普查可靠,否则国家何必劳民伤财搞普查?具体的优点,5骆驼已经在跟贴里说过了。

总而言之,你最严重的问题是三条:第一,缺乏科学常识。第二,敢于基于无知轻率立论。第三,丝毫不懂逻辑思维,例如上面指出你陷入自相矛盾而不自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除此之外,你犯的逻辑错误不可胜数,这是下节课的内容,等我出外散步回来再慢慢教你吧。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0028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