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棒棒歧视:仅有改名是不够的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棒棒歧视:仅有改名是不够的   
省略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棒棒歧视:仅有改名是不够的 (623 reads)      时间: 2005-9-17 周六, 下午8:2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棒棒歧视:仅有改名是不够的

“棒棒”这种称呼其实也是对进城务工农民的一种歧视。昨日,在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管理工作会议上,市长王鸿举呼吁,市民要消除歧视,把农民工当作亲兄弟、亲姐妹,用爱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他希望有人能出个点子,给“棒棒”另取一个名字,让它既能体现对农民工的尊重,又能通俗地反映这种工种的特点。(9月15日《重庆晨报》)
http://www.cqcb.com/gb/map/2005-09/15/content_719093.htm
棒棒,山城进城下力农民的主要工具,不知何时成了他们本人的代名词。棒棒,一个不带感情色彩的名词,如同北方扁担、山区背篼一样属于劳动工具,本应与歧视无涉,但随着下力农民的增多,叫他们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不是说所有的市民都有歧视他们的意思,但肯定有部分素质不高的市民叫喊棒棒时是带了歧视的口气的。而且,常有城里人这样教育他们的小孩,“如果你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叫你当棒棒!”这就明显带有歧视和不屑的意味了。
因此,王市长为棒棒改名的呼吁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我以为,仅有改名是不够的。我设想了一下,如果把棒棒改名为“人力运输师傅”,可能比叫棒棒好听了许多,但又能怎样?如果这些下力的农民工他们的现实处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即使再加上一些漂亮的名字也无济于事。
我所在的观音桥地区是主城区里的繁华区域,但城市的繁华掩盖不了农民工的辛酸。这些被城里人叫做棒棒的农民工们,常常衣衫褴褛的成群结队的站在商场、车站等地方,成了与繁华都市极为不协调的一道风景。不论严寒酷暑,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下力活,而得到的工钱却是最少的。他们住的是最简陋的出租房,吃的是最差的盒饭,还有更为尴尬的一幕,因他们常年离家在外,催生了专为他们服务的俗称为“棒棒鸡”的廉价卖淫女。
如果我们的政府不能改变以上的一切,包括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包括解决小孩上学的后顾之忧,当然也包括民工们的情感需要。如果城市不像对待市民一样真心对待他们及他们的亲属,那只是改一下名又有什么实质意义?
如教师当年曾被称为臭老九,那种对知识分子的蔑视是那个时代的病态产物。即使当年的教师不被叫做臭老九,他们的日子也丝毫不好受。今日教师的待遇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教师地位的整体大幅提高使得人们不再歧视教师。
又如当年的工人师傅,是广受人们尊敬的一个群体。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折腾,工人的地位大不如前,你再尊敬的叫一声工人师傅,他内心也绝对没有当年那种神圣的感觉。
不管怎么说,有市长亲自过问农民工的称呼,这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心。类似的关心还有很多,如主城区的学校已接纳民工子女入学。只要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农民工的现实处境,大家都真的把他们当成我们的亲人,那我们这个社会离和谐社会又进了一大步。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2730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