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何新:警惕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误导我国经济改革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何新:警惕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误导我国经济改革
xyzxyz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2188
经验值: 183
标题:
zt何新:警惕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误导我国经济改革
(195 reads)
时间:
2005-8-29 周一, 上午9:29
作者:
xyzxyz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何新:警惕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误导我国经济改革
[ 作者:何新 转贴自:http://www.hexinnet.com 点击数:806 文章
录入:奔腾中国心 ] 何新<思考二>:警惕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误导我国经济改革
上
1、新自由主义是经济意识形态而不是经济科学
2、美英一直试图用"经济学"意识形态误导中国改革
3、新自由主义的"铁律"和"圣诫"
4、为什么急于用新自由主义为中国人洗脑?
5、德国的"新自由主义"与美国不同
6、关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7、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世界主义的对峙
8、美国应该给一些经济术士授大奖
9、一套误导中国的改革方案
10、新自由主义在中国遭遇重大挫折
11、失业问题不容忽视
12、中国必将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
附录1马克思:犯罪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原动力
附录2张五常:最蠢还是马克思
1、新自由主义是经济意识形态而不是经济科学
记者:但是,1974-1975年发生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
象,凯恩斯的干预主义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失灵了。
何新:1978年,罗斯和密尔顿的《自由选择》一书在美国出版,此书成为当年的
经济类畅销书,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复活。
随之出现货币主义(弗里德曼)、理性预期理论(卢卡斯)、供给学派等各个新
流派。这些新流派认为凯恩斯对"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法则的否定是错的,
认为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滞胀的原因,因此建议取消
以需求管理政策为基础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
动调节经济的作用。他们主张:
(应当)"反对任何形式的宏观经济干预措施。理由是:在完全竞争的经济中,市
场能够自发调节经济的均衡。政府的作用是制定规则,并向公众公布政策规则以
及政府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措施,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还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都只会把经济弄得更糟。"引自《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译序,商务版。
[有意思的是,本书译者对此提问道:如果我们想用卢卡斯开出的药方治理中国
经济,"那么我们要问:中国经济是完全竞争的吗?中国存在的失业率是自然失业
率吗?在我国,货币是中性的吗?信息系统是比较完善的吗?"这几个问题问得很
好。但我却还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必须用卢卡斯提供的药方治理中国经济
?仅仅因为他得过诺贝尔奖吗?]
这股思潮,在西方被称作"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西方经济学界被称为"后凯恩斯革
命"。
应当指出,70年代在美国泛起的这种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作"芝加哥学派"),
不同于30年代德国弗赖堡学派的新自由主义。因为前者反对国家干预,而后者则
是主张混合经济模式的"社会市场",是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
新自由主义在80年代曾对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政府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
里根政府和英国的撒切尔政府、中国80年代后期的赵紫阳以及90年代前期苏联及
俄罗斯的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改革,所实施的都是具有新自由主义特征的经济政
策。这种政策的共同取向集中在两点上:(1)让政府功能最小化,(2)让经济
体制趋向私有化和自由化。
英美新自由主义(特别是其中以科斯为代表的一个小流派--新制度主义)新制度
主义是英美经济学中一个小流派,起源于凡勃伦、加尔布雷思。其内涵颇杂芜,
实际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性理论。科斯的理论与前者非常不同,但也自称"新制度
主义"。科斯以提出所谓"产权明晰"、"交易成本"而知名。由于其理论论证了私有
化的经济合理性,为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私有化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导致这些国
家的市场改革和经济瘫痪,而于1990年被西方授予诺贝尔经济奖。在80年代中后
期以香港作为意识形态基地而渗入了中国。90年代中期以后,引导中国经济改革
理念的市场经济设计中,一些重要的政策影响来自新自由主义,特别是新制度主
义传播的"产权明晰及产权革命"观点。
因而许多经济改革措施都被引向于瓦解国有经济和推行私有化。例如:以严厉的
金融监管和高额税收政策,扼杀国企的融资手段和营利空间,以"反垄断"和新的
不公正竞争规则,困闭国有企业的市场空间。以"股份制改革"分解、蚕食国家对
国有企业的产权,让银行过剩的金融资本流入房地产业和股市炒作套利,造成泡
沫经济,形成虚幻增长的表象。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直接以纵容性的政策,鼓励贱价变卖国有企业和地产的私有化
运动。其结果是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大范围破产,同时造成了大规模失业问题。这
种政策,实际都是根据于新自由主义理论所设计的空想性自由市场模型而发生的
。
9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这种渗透,伴随着对传统马克思学派政治经济学的否定,以
及对国有制经济、中央计划经济以及国内市场保护主义的全盘否定同时发生。
为了渲染一种新的正统性,这种新自由主义极力将自己包装成一种放之四海而皆
准的"中性"的"经济科学",冒充为具有现代"产权观念"的"现代经济学",因此盅
惑了不少幼稚和轻信的人。
然而,我认为,新自由主义根本不是科学而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工具。我认为,经
济学距离成为一门具有实践意义的真正科学这一目标还非常遥远。(这一点实际
上也是西方多数公正的经济学者所公认的。)
记者:为什么?能否更清晰地说明你的论点?
何新:所谓当代经济学主要是指当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
这一学派的基础理论是在19世纪初叶和中叶,主要以萨伊、帕雷托、马歇尔所发
展的理论和数学模型而建立的。20世纪成为西方主流学派,而当时被马克思称作
"庸俗学派"的新古典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认为是在1830年前后形成的。
这几个人的经济理论都是极其可疑的。特别是法国19世纪初的那个自封的斯密门
徒萨伊,他那一套东西完全是伪科学。"萨伊给沙忒尔的一封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
:亲爱的批评者,按照您的意见--我的政治经济学除了一些无目的的推论与无意
义的事例以外,简直一无所有,只是一系列既无首尾而最重要环节又破碎支离的
报道。象有一位批评者所说的那样,使政治经济学有了退步。"(李斯特《政治经
济学的国民体系》第300-301页)但是,所谓的新古典经济学或者说新自由主义经
济学,主要就是依据着这个人所提供的理论。
记者:不,应当说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来源于亚当·斯密的。
何新:对。而萨伊正是斯密学说最著名的庸俗化的传播者。
你是否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萨伊会成为斯密学说19世纪初在法国最忘情的
宣传和鼓吹者,以至后来成为"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教父?
记者:为什么?
何新:让我给你提供一个背景材料。最早系统批判"自由主义"的德国经济学家弗
·李斯特(1789-1846)曾揭露关于萨伊的一个背景情况:
"萨伊起先是个商人,后来是个工业家,然后又成了一个失败的政客,最后才抓住
了政治经济学。每当旧行业不能再继续时就换上一个新的,这就是他的经历。
我们在纪录上可以看到他的自白:提倡(所谓)重商主义好呢还是自由贸易主义
好?他最初在这一点上是踌躇过一番的。但是他仇恨(拿破仑的)大陆管制制度
,因为正是这个制度毁灭了他的工厂。他也仇恨那个制度的创行者,因为他革去
了他的官职,因此他决定拥护绝对自由贸易主义。"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
系》第209页,商务版,1961。
李斯特说:
"从来也没有一个作家曾经象萨伊那样,所具有的真材实料那样少,而在学术上的
威胁势力却那样大;那时对于他的学说内容如果稍有怀疑,就要蒙上恶名,被看
成是离经叛道。"
"这个人并没有广泛的历史知识,对于国家政策或行政并没有深刻的观察力,也没
有政治与哲学的眼光,心头只存着一种从别人那里取来的见解,然后从历史、政
治、统计以及工商业关系中到处搜索,想从中发现足以支持他见解的那些孤立的
例证和事实。"
"对各国工商业作系统的研究,这种做法是不适合他的意图的。"同上,第208页。
由这一背景情况,人们可以了解经济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具有多么深的关联性。
李斯特本身并不是"左派",他反对当时已在欧洲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但是,他
更强烈反对亚当·斯密和萨伊的经济自由主义。
我想,还有一点应当指出,要知道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其实是源自亚当·斯密的。
而这一点那些高呼马克思经济学过时论的人们似乎忘记了。列宁曾指出,马克思
的学说具有三个主要的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和李嘉图),
(3)欧洲社会主义乌托邦(理想国)理论。
记者:是的,我读过列宁的这篇论文。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
部分》。
2、美英一直试图用"经济学"意识形态误导中国改革
何新:你知道香港有个专业向中国推销新自由主义以及"新制度主义"的"五常"博
士吗?你知道美国、英国是如何利用"经济学"意识形态来操纵影响中国经济改革
的吗?
记者:"五常"博士,没有听说过。为什么你忽然提到他?美英操控中国的经济改
革?这怎么可能?
何新:(笑)作为经济学博士如果你还不知道"五常"博士,未免会有点孤陋寡闻
。此人自诩为中国私有化事业的经济学教父,是中国经济改革除邓小平之外的第
二设计师。
记者:这个人究竟是干什么的?
何新:他的全名是"张五常"。我省略他的父姓,是因为他本人曾在一次对美国人
的演讲中这样说过:
"在中国大陆的经济文献中,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中,只有5个人像马克思和恩格
斯一样,中文名字在出版物中出现时不带英文的父姓。他们是弗里德曼、科斯、
阿尔奇安、德姆赛茨和我。"均引自《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集》,第491页
,商务印书馆,2000年出版。
其实,除我在这里以外,我在国内出版物中还没有见到人们引证"张五常"时省掉
他的父姓只写作"五常"(这不合中国人的书写习惯)。
而且这个人似乎不知道,对很多人,例如萨缪尔森、熊彼特、萨克斯、马歇尔,
人们通常用中文提到他们时都省略掉他们的英文父姓。这仅仅是为了行文方便,
根本不是什么知名度的标志。
有人认为经济学家必须懂数学。但这位担任香港大学经济系主任一职的"五常"博
士却告诉我们:
"我是洛杉矶加州大学最后一个不必修微积分课程而得到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我
喜欢独自奇思妙想,自1969年离开芝加哥大学后就很少阅读其他人的著作。"均引
自《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集》,第491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出版。
但是,千万不要低估这位张五常。这个人具有某种来自大洋彼岸的神秘背景,很
有点来头。因此他的沾沾自喜的确具有某种实际的意义。
记者:你不会说他是CIA吧?
何新:不,我没有根据这样说。
但这位从来不读别人书的博士于80年代初来到香港,一来即就任香港大学经济系
主任,这确实是经过英国人和美国人精心选择和安排的,而且确实是承担着一种
重大的意识形态使命的。这也是美国、英国利用经济意识形态试图操控中国改革
的一个具体的实例。
记者:这有什么根据?
何新:有张五常自己的书为证。这位五常君在他近年于大陆出版的一本文集中也
许由于过于自鸣得意,竟不经心地透露了这个任命的内幕安排过程。他告诉我们
:
"1981年夏,"香港体制"的设计师约翰·考珀思韦特先生(按:英国驻港官员,与
英国情报局军情六处关系密切)向我传递了一个信息:香港大学经济系主任一职
不久将会空缺。罗纳德·科斯即著名的私有化"科思定理"的提出者。立即叫我申
请。他说,中国看来要开放了,我恰好既懂中文,也具有最适当的专业知识。另
外,应英国经济事务研究所之约,我刚刚完成题为《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道路
吗?》的专题论文。该书相当肯定地推测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逐步推行一种以
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制度。"均引自张五常《经济解释》一书,第490-491页(1999年
11月7日在美国加州大学的讲座)。
记者:难怪英国人和美国人会特别青睐这位五常博士呢?
何新:张五常还告诉我们:
"我惟一要说的是,我接受过产权理论的教育,我能够用中文写作,这是我的幸运
。"
"科斯认为我在香港的责任就是向中国人传授经济体制运行的知识。(他说)在中
国,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30多年来无缘享受现代经济分析的进步。在某种程度
上,我们很有可能帮助他们弥合这种差距。"
这意味着英美认为中国人必须需要由美国派来的这位经济学神父重新进行经济学
知识的"启蒙"。张五常还说:
"我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是中国伟大改革的设计师(按:究竟谁这样说过??
),这个荣誉属于邓小平(他真谦虚)。""但是在伟大的变革时期,经济学家可
以成为意外的英雄。因为在这样一个时期,常常存在意识形态的真空。"引自张五
常《经济解释》一书,第490-491页(1999年11月7日在美国加州大学的讲座)。
人们仔细地阅读这些话后,会惊佩美国、英国意识形态集团的智慧和洞察力,他
们多么早就看到了中国在改革年代即将出现的"意识形态真空",同时立即不失时
机地挑选最合适的棋子填补、操作这一空间。因此,他们派遣这位专业研究"产权
理论"和"制度创新"又懂中文的五常博士由美国登陆香港,作为向中国传授"新自
由主义"经济学的教父,使他成为了一个"意外的英雄",而巧妙地发挥了这种来"填
补意识形态真空"的作用。
张五常说:
"几年来,我写了150多篇中文文章,评论中国的经济改革。我非常感激的是,北
京[领导人]不仅容忍了我的批评,而且还仔细地阅读了我的所有文章,把我当
一个朋友看待。"这表明他的工作并非一无成果。
"我获得许可及充分的合作调查实施情况,1986年我睡在首钢的集体宿舍里进行实
地考察,随后参观了杭州和温州的工厂。中国派了三个助手来帮助我,可以得到
机密文件,什么都不隐瞒。所有关于经济情况的问题,只要知道,都如实地得到
了回答。我所知道的政府没有一个会给研究者提供这么自由的条件。"
最后一句话极其值得注意。请看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是多么善良而单纯呵!
张五常又告诉我们,作为引发1989年动乱导火索的事件,是1988年4月中国政府决
定"一举取消价格管制"以及随之爆发的市场物价混乱和通货膨胀。而张五常和弗
里德曼正是向赵紫阳推销这一激进改革政策的主要外部经济学家:"我几个晚上都
不能入睡。放开价格而又不能对特权集团进行补偿,是一场生死赌博,如果失败
,就会引起灾难。但我认为,……故这是中国必须进行的一场赌博。"
这表明,明知道可能由此引发动乱,但他们仍然决心怂恿中国必须按他们设立的
方向进行这种"改革"。
据张五常说,他本人也是推动中国进行银行改革的主要设计师:
"我建议,中国的银行体系必须打乱重建。人民银行只应该起中央银行的作用,控
制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按照弗里德曼的办法每年增加不超过20%(考虑到经济
的实际增长率,这个数字并不高),但无权贷款。人民银行的所有分行和下属机
构都转变成商业银行,最好是将它们卖给有能力管理的人。健全担保与破产方面
的法律,让银行根据经济与会计原则决定贷款。通过持股将国有企业民营化,消
除财政负担。废除所有的外汇和价格管制。"
我们似乎真的采纳了来自弗里德曼--张五常的这一金融改革建议。而由这一建议
所引出的直接结果是:
"(中国领导人)没有限制货币供应量,而是实行贷款限制,紧缩信贷,使国有企
业资金匮乏,从而造成失业增加。"张五常《经济解释》,第505页。商务印书馆
,2000年出版。(原文如此。)
3、新自由主义的"铁律"和"圣诫"
记者:你很早就知道张五常其人吗?
何新:很早。这的确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经济学家"。
1983年前后,四川出版了一套《走向未来丛书》(包遵信主编)。这一套丛书志
在继"五四"之后第二次为中国知识界"启蒙"。
当时搞这套书的目的,可能是要以1789年法兰西大革命前反对天主教教会和王政
,制造反叛舆论的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为楷模,法国《百科全书或科学、艺
术和工艺详解辞典》(1751至1772年出版,共28卷)。《百科全书》是十八世纪
最著名的法国启蒙运动者的著作。主编是狄德罗。参加编篡工作的还有:达贝尔
、霍尔巴赫、爱尔维修和拉美特利等。孟德斯鸠、伏尔泰和毕丰参与撰写自然科
学的条目,孔狄亚克参与撰写哲学的条目。魁奈和杜尔哥在他们撰写的政治经济
学条目中阐述了重农主义体系。百科全书派是由具有不同政治观点的人组成的。
这部著作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从而在中国发起所谓"新启蒙"运动。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张五常在这套书中出版了一本《卖柑者言》(1984-1985)。这是在中国鼓吹将经
济改革引导向私有化为基础的"产权革命"方向的第一本书。
最近,在大陆又出版了此人的论文集。五常君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铁的规律",颁
布了两条"圣诫"。这条"铁律"是:
"在整个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在不存在较为明确地定义和执行的私有产权结构的
情况下取得了重要的增长。当私有产权被压制时,经济就会大大地增加交易成本
和运行成本。结果是增长受阻。"张五常《经济解释》,第505页。商务印书馆,
2000年出版。
但是,这是彻头彻尾不真实的谎言。我在前面所引证的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当代资
本主义混合所有制的论述,已充分证明这一点。
然而张五常告诉我们,这条铁律是他的美国教父罗·科斯传授给他的。据说这就
是著名的"科斯定理"--虽然"科斯本人不好意思称此为定理,但他的门徒们还是要
这样称呼它。"同时这也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的"圣诫"第一条。张五常认为:
"私有财产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前提。现在快速增长的每一个国家都主要是把经济
建立在私有企业制度之上。就是说,大多数生产性资源都归私人所有,不受政府
行为的干预。"
但是,当他这样讲时,他却忘了这个论点的反面在同一论据下成立:现在陷入高
债务及金融灾难的那些国家包括南美、非洲,东南亚、东欧及俄罗斯,也都是把
经济建立在私有企业制度之上。这也就对这一铁律证了"伪"。
[所谓证伪方法,即:举证一万只天鹅是白的,并不能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
一命题成立。但只要发现一只天鹅是黑的,就足以对这一命题加以"否定"。]
五常博士还为中国人设计了一个根除腐败的方案,他认为唯一办法是必须彻底解
除政府职能?quot;我认为没有政府管制或调控就不会存在腐败。""结论:彻底取
消政府等于彻底消除腐败。"
这就是来自新自由主义的第二圣诫:建议中国彻底取消政府权威和调控。这也就
是新自由主义鼓吹的所谓"民主"以及"政治改革"的真义。实际上,这一思潮正是
现代中国不断涌泛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意识形态来源。
但是,如果彻底取消中央政府,意味着那时在中国每一个人自己就是自己的政府
,十亿人即有十亿个小"政府",意味着每一分钟可能发生十亿起腐败。
记者:他的这些观点是明显地缺乏论理根据的。
何新:张五常的那些观点,既不符合当代资本主义的实际,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中
也找不到任何有意义的证明。所以我认为这个人及其理论可以看作现代经济学中
伪科学的一大范本。也许正因为如此,有的时候,五常君自己承认经济学并非科
学而只是"解释"(这就是他那部书的书名:《经济解释》。但从内容看,这部书
根本不是什么"解释",而是关于私有制神圣教义的布道、传教和引导。这部书的
书名也是"伪"的。)张氏说:
"任何经验科学的发展都可以用下列标准来判断:它的假说被确凿的事实检验过多
少次?按照这个标准,经济学很可能并不成功。经济学者们一直愿意接受空想的
理论,对事实和数字漫不经心,不愿意检验他们所要指明的东西的含义。"
好一个"经济学者们一直愿意接受空想的理论,对事实和数学深不漠不关心,不愿
意检验他们所要指明的东西的含义。"这正是张五常一直在作的事情,真是奇妙至
极的"夫子自道"。
但他在此书的另一处却又声称经济学乃是具有"公理意义"的自然科学: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这门学科是公理性的,故论点能够一般化。解释规律性的假说可以用事实来证伪
,并且由于其结构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所以解释是有意义的。结果,如果遵守科
学中争论的基本规则,分歧就可以得到解决。"
这本书中充满了类似上述的自我夸赞和自相矛盾。尽管张五常宣布的每一个"铁律
"都可以在现实及历史中举出事例被"证伪"。但是,这绝不妨碍他宣称他这一套意
识形态是唯一真正的经济科学。他认为自己与科斯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
家:
"未来的经济思想史学会把交易成本范式看作是可与新古典边际主义相匹敌的一场
革命"。见张书,第457页。
对张五常来说,除了科斯和张某,不仅是马克思,连凯恩斯也是不存在的。他在
书中引用马歇尔的如下一段话:
"所有理论家中最粗心和最不可靠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宣称要让事实和数字本
身来说话,他们或许是不知不觉地掩盖自己在对事实和数字进行挑选和分类,并
草率地由些提出论点的人,并认为后面之事必然是前面之事的结果。"
他说:
"我建议当我们做高涨的经济解释潮流的弄潮儿时谨记他的劝告。"(美语式的中
文,原文如此。)
事实上,由于张五常所承担的特殊政治及意识形态使命,他极其关注中国的政策
设计,他自己从没有认真遵守他的教祖父马歇尔的这一忠告。张五常被美国人差
到香港领受的任务,一是帮助中国政府设计一个产权私有化的经济制度,二是向
中国知识分子灌输自由主义和产权明晰论的经济意识形态。但是,当他这样作时
,他却忘记自己已违背了新自由主义大师米·弗里德曼(M·Friedman)的关于"实
证经济学"的告诫:实证经济学只应该研究什么是什么,而不考虑它应该是什么。
记者:你为什么会特别重视这位五常先生?
何新:因为我近年来一直在探寻向中国输入以私有化为纲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
形态的源头。结果我终于发现了这位自我放弃父姓的张五常。
这里有一个极有趣的问题,但中国的经济学者和政治家却一直没有人提问过。那
就是:
为什么美国人英国人如此不失时机地急于在中国改革开放刚刚打开大门之际,就
立即派他们的经济学传教士,带着私有化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来向中国人布道呢
?是否因为美国人和英国人特别爱我们,急于用先进的经济学知识武装我们的头
脑,以便让我们的经济早日现代化,从而成为全球化经济中的一个新竞争对手呢
?
4、为什么急于用新自由主义为中国人洗脑?
记者:这的确是一个极有意思的问题,值得人们想一想。在你看来是为什么呢?
何新:美国利用中国80年代出现的意识形态真空,急切地向中国输入新自由主义
的经济观点,显然是出于美国国家的全球战略考虑。它想用它的意识形态为中国
领导人洗脑。
在五常博士的书中记述了以下一件事。他说1988年由他通过"国内的朋友"安排了
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的对华访问,会见了赵紫阳。这次会谈效果惊人之好:
"1988年3月,弗里德曼夫妇写信问我,他们9月在上海参加一个会议,届时能否为
他们安排一下中国的旅行。就在北京的朋友作出安排之后不久,放开价格的计划
遇到了强烈的反对,我差点建议米尔顿取消中国之旅。然而,就在那时,我得到
通知说,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按:指赵紫阳)准备接见米尔顿。后来的事实表明
,我显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没有要求也与邓小平会面。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和弗里德曼的会见非常成功:两人都非常欣赏对方。除了当时
的中央领导人支持共产党控制权力以外--这是官场套话--两人只有一点不见意见
:即何时和多快放弃外汇管制。米尔顿巴不得立刻取消外汇管制,而当时的中央
领导人则认为只有在放松了国内价格管制之后才能取消外汇管制。"
"这次会见非常成功。会见之后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亲自走过来为我们打开车门。"以
上引自张书第497-498页,商务版。
记者:但是,人们有必要提出一个问题,即这种意识形态的真空是怎样出现的?
中国人不是本来认为自己具有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吗?
何新:改革前苏式政治经济学体系与经济实践相背离。经济政策的实践是模仿的
与经验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政策需要,同时经济规模的扩大也提出了众多的新的
实际问题,需要找到统一的新理论(模型)来解释现象,探寻因果机制和规律性
的东西,以指导进一步改革的实践。
僵化的教条主义的苏式经济学不能满足上述需要。8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的东欧改
革派经济学,如科尔内理论,这些理论是稀释的自由主义与苏式传统经济学充满
矛盾的混合体。也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在80年代中期,出现了经济政策和改革方向的盲目性(摸石头过河)。出
现了经济学意识形态的真空。新自由主义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趁虚而入。成为设计
中国市场模型和对外开放(包括加入WTO和参与全球化)的指导性、规范性理论。
有人说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功已证明其经济学的有效性。这种推论极其可笑。资本
主义经济的成功不是由于其经济学的成功。这个道理很简单。正如人体的健康运
转并不是由于人体的生理学理论一样。先有资本主义,后有资本主义经济学。资
本主义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运转及其矛盾的理论解释之一(马克思主义所提
供的是另一种解释)。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政府虽然会以经济学家作顾问,
但他们真正的决策绝不是根据经济学理论或根据经济学家的某种经济模型。人体
是自然运转着的。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依据其内在机制(利润最大化原则)自然运
转的。好的医生也不可能改变人体的自然机制和规律。但听信坏的医生所提出的
建议却足以使人体的自然运转发生障碍。一切坏建议中最坏的建议,就是一个医
生告诉你,你天然的内脏位置和机制设计不合理,例如,需要把肝和胃搬个家。
这几年来,我们在经济领域中看到了不少类似这种建议。
新自由主义理论是一种毒品。我们所以说它是毒品,并非因为它不符合于旧的意
识形态模式和标准(如马克思主义),而是因为它内涵的政策含义以及若全面实
施,必会导致中国国民经济的涣散性崩解以至彻底摧毁。前苏联经济到俄罗斯新
经济的转变过程已经以现实经验验证了这一点。
随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实施,这一过程在中国现实中也的确局部地发生了。这就
是1988-1989年的经济政治混乱和动乱以及90年代末中国的大规模失业危机,以及
当前导致社会内部紧张的两极分化、阶级矛盾。
这种经济恶果,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不得不全盘地以独立的批判态度重新思
考和研究经济理论。
5、德国的"新自由主义"与美国不同
记者:你前面曾经讲到,德国弗赖堡学派还有另一种"新自由主义",它与英美新
自由主义的区别是什么?能否介绍一下你的观点?
何新: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阶段以来,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经难以适应经
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危机和周期性波动的频繁出现,尤其是1929-1933年间的世界
性大萧条,更加清楚地表明斯密模式的古典自由主义已经无法在经济活动中完成
自我调节的任务。因此三十年代西方国家代替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其中之
一是凯恩斯主义。英、美等国采用了这一理论指导经济,开始强调国家对经济的
积极干预。与此同时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
这种新自由主义形成了两大基本流派。一枝是英美学派,即新剑桥和芝加哥学派
。另一枝是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瓦尔特·欧肯、弗朗茨·伯
姆等人,他们当时都在德国西南部的弗赖堡大学任教,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弗赖堡
学派"。德国学派虽仍然主张维护经济自由,但同时又继承了德国李斯特国家主义
的国家干预和保护民族经济的政策思想。因此,弗赖堡学派的新自由主义不同于
英美的新自由主义,要求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主张适度的国家干
预,即国家必须运用经济政策的各种措施来解决以下两个古典自由主义无法解决
的问题:(1)维护市场经济的基础--公平竞争,而不是放任两极分化;(2)贯
彻社会保障和安全政策目标。
1937年德国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创办了《经济秩序》从刊,宣传经济思想和政策主
张,宣称该学派的主要兴趣是"建立一个原则上自由的、但同时又负有社会义务的
社会与经济制度"。(在纳粹统治时期,这些学者遭到迫害,有的流亡国外。)
正是在德国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上产生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米勒·
阿尔马克在1947年7月最早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概念。他对"社会市场经济
"作过如下的解释:它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
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
记者:那么"社会市场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是否就是德国的新自由主义提出的
?
何新:"社会市场经济"不等于德国新自由主义。它同德国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
区别是更加强调社会政策目标。德国新自由主义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经济理论原
则,而"社会市场经济"则不仅是一种理论原则而更重要的是关于经济体制的政策
原则。米勒·阿尔马克说:
"社会市场经济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但辅之以社会保障的经济制度,它的意义
是将市场自由的原则同社会公平结合在一起。"
"社会市场经济"的主张者们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既不同于任何形式的反
市场经济的统制经济(指斯大林模式的中央计划经济),也不同于传统的自由主
义市场经济"(指斯密模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他们认为,"社会市场"体制是介乎
古典自由放任经济和中央计划经济之间的第三条道路。认为它同自由市场经济的
区别在于它强调并重视社会政策,而自由市场经济则主张个人自由。它也不同于
中央计划经济,因为它本质上主张奉行市场经济的原则,无需通过中央计划指令
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
"社会市场经济"试图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他们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社会政策同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的社会政策的区
别不在于目的,而在于手段。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通过行政命令来左右市场,而
"社会市场经济"则运用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手段,既能保证实现社会目标,又不
会干扰市场机制的作用。
记者:在具体实施中,德国"莱茵模式"的市场经济有哪些政策?
何新:综合起来,"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目标和实施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实现尽可能广泛的经济发展。主要手段是建立竞争秩序,采用顺应市场形势
的增长政策,推行国家的适度干预,确保就业,实行外贸自由化;
(2)建立一个能够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以保证价格稳定。采用的手段主要是,
通过独立的中央银行,保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和外贸平衡;
(3)实现社会安全、社会公平与社会进步。主要的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即不
断扩大社会财富、国家对收入与财富进行再分配。
依照"社会市场经济"构想,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应该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秩
序,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但国家的作用仅限于此,不能超越。"社会市场
经济"的主张者要求国家在宏观上通过货币、信贷、外贸和财政政策来确保竞争活
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国家还应制定一项全面的社会政策,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
突,保证社会进步。艾哈德说:
"我的市场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建立比赛秩序并制定比赛规则。"
http://www.hexinnet.com
作者:
xyzxyz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ZT何新<思考二>:警惕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误导我国经济改革 (下)
--
xyzxyz
- (20340 Byte) 2005-8-29 周一, 上午9:31
(71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3976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