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网上无公道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网上无公道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1


文章标题: 网上无公道 (442 reads)      时间: 2003-10-17 周五, 上午3:54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网上无公道



──四年目睹之网络怪现状之五





芦笛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老芦上网将近4年,感觉如同40载,看尽种种人情世态,最后的感觉就是这句话:网上无公道。



这句话的涵义,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我在上文列举的种种网络怪现状,其实答案就是这么一条:网上之所以无公道,是因为国人毫无公德心。



由于中共的伪善统治完全丧失了公信力,官定意识形态全面破产,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结构进入历史性转型等诸原因,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传统道德全面崩溃沦亡,新的社会行为规范还未系统建立,于是便使国人不可避免地处在一种空白精神状态中。原有的是非、善恶、荣耻观彻底破除或轰毁了,“新”人类自然也就成了一种无是非感、无善恶感、无廉耻感的特殊生物。唯一残存的道德观念便只有政治上的“大是大非”。拥共反共两派都据此标准去判断敌我友,忘记了或是不知道世间还有超越政治、阶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是非在。



这就是两派都肆无忌惮地践踏社会公德和文明人起码行为准则的根本原因。道德上的贫困,使得他们乐于侮辱对方;智力上的贫困,使得他们不能不以人格侮辱代替理性批判。两派虽然势同水火,但在我看来,他们完全是一丘之貉,无论从道德还是从智力角度来看都是半斤八两。



如本文第四节所说,两派的唯一区别,是拥共派热爱污言秽语,而仇共派对作良心秀和当文字狱吏情有独锺。这倒有点像文革两派。那时的“老保”是“武斗瘟神”,比较相信“枪杆子里出政权”,而“造反派”秉承张、姚衣钵,比较擅长“诛心”,深文周纳地去发掘对方的卑鄙动机、罪恶阴谋和狼子野心。最具有代表性的这种作品,就是樊弓教授的《芦笛先生五招》(《海纳百川-樊弓文集》)。



从违反社会公德的角度来说,后者更恶劣。正如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武斗只能触及皮肉,文斗才能触及灵魂。”污言秽语的谩骂,只能当众暴露自己的下流,而深文周纳、罗织入罪的文字狱功夫的恶毒阴狠却不是一目了然的。



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仇共派的伪君子更深恶痛绝──家庭原因不必说,我本人早在文革中见够了这套名堂。樊弓教授说他专门结交伪君子,远避真小人。但对我来说,倘要让我不得不在拥共流氓和倒共文字狱吏中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前者。



但时代毕竟不同了。倒共派的失误,是刻舟求剑,把在毛时代“一抓就灵”的法宝用到了新时代来,以为可以用道德批判谋杀对方的人格,却不知道如今这网上根本就无公道。无论是真公道还是伪公道,根本就不存在于众人心中。你大义凛然、慷慨激昂地骂一通奸邪,除了博得同志的喝彩外,根本就无法说服任何中立的人;你矫揉造作地当众展示你那“沉重的良心”,只能引起像老芦这种饱经沧桑的读者的恶心。



两年前我写了篇《以作汉奸为荣》,指出了“爱国者”们以扣帽子代替理性辩论的智力和道德困境,那文章很得到了许多仇共派的喝彩。他们没看到的是,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自己。时至今日,不但“汉奸”这种侮辱词汇再也没了杀伤力,“共奴”也同样如此。方今之世还在玩张、姚那套,动辄指人“打击中国光明面”,谁买您的帐哪?您是“光明面”,谁封的?这“光明面”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身后得有雄兵百万在。您既没有中共的百万大军,凭什么还要让我顶礼膜拜,口称“南无孔雀光明大菩萨在上”?



可笑的是,倒共“精英”却就是不识时务,没点起码智力看出天下大势来。这么多好汉中,居然就没人去想想为什么马悲鸣敢得意洋洋地自称“为共党尽孤忠”,反而如获至宝,把那玩意当成了打神鞭,一有机会就使出来,直到我看得不耐烦,手上捻个诀,指着那法宝大喝一声:“咄!”让它落下来,重重地打在“光明使者”的脚背上。



记得我问过高寒先生:“您动不动就骂马悲鸣为共党尽孤忠。我想请教您:如果他真的为共党尽孤忠,是否就成了该无情镇压的阶级敌人反革命?”到现在他也没能回答出这个简单问题来。



因为不知道“网络无公道”,所以仇共“高手”们绝对看不出来,要在网上混,说服中立的读者,唯一的办法便是学老芦搞智力批判和功利批判。



细心的读者们可能会发现,我上网近四年,写作了数百万字的政论和杂文,有一条红线贯串始终:无论是早期的反战反共文章,中期的批判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的文章,还是晚期的批判伪民运文章,基本出发点就是功利分析,从实际利害得失入手,去分析打台湾的愚蠢;煽动“民族主义”的祸国殃民;如何使用现实主义的原则去明智处理台湾问题和少数民族问题;暴力革命的不现实和它的必然恶果;伪民运的毛共实质和它可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等等。尽管谈论的题目五花八门,但“夫子之道,一以贯之”,那就是“小人喻于利”的利害分析与智力批判,决不专靠叫卖自己的良心,开“道德忆苦思甜”大会,声讨对方的邪恶。



这就是老芦的文章魅力所在:它们搞的是有统一的客观标准的智力批判,而不是人言言殊的道义批判。上网以来让我最觉得欣慰的是一位化名“豆腐”的读者的跟帖,记得他说,从来没想到自己一生受到的最大影响,竟然来自于一个网上蒙面人。很明显,影响改变一个陌生人既有立场观点的魔力,只能是有穿透力的理性的、现实的冷静分析。



同样令人欣慰的是,老芦对现代文字狱的痛诋,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认同。



在我之前,似乎不但没谁指出批驳文字必须紧扣对方的观点。避开人家的观点和思路,专在人家的动机、人格上猛下功夫,完全是毛共那最下作的文字狱。而且还有所谓“高手”公开主张评价文章的标准是什么“人品第一,观点第二,文彩第三”,而这种糊涂主张,居然也就赢得一干糊涂虫的赞许!当然,说来这也不足为奇。从道德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地去审判人家的人格,确实能带来一种巨大的快感。



由于老芦的反复抨击,如今人们总算开始获得这起码的文明常识了。现在在我过去呆的那个论坛上,现在可以时时看到“你为什么追究我的动机”的质问。就连政治观点和我针锋相对的张三一言老先生,在长期单方面攻击我的过程中也从我这儿学了点东西去。上次他与和合辩论,就曾指责对方不批他的观点而去研究他的人品,让我看了标题忍不住地乐,纳闷他为何忘记曾骂我是中共第五纵队。



话说回来,对“网络无公道”这一客观现实,我也是逐渐认识到的。两年前根本就没看到这点,所以才会有所谓“理想论坛”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主张下重手删脏帖,使得论坛中只有理性讨论的文章。



如今回首往事,对当初的幼稚只能苦笑。正如国际共运的历史经验表明的,基于脱离人性和现实的高尚理想建立起来的“新”社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要远比随波逐流的“旧”社会大。这“理想论坛”也就是这么回事。再苛刻的坛规,仍然会留下广袤的灰色地带,而那就是蓄意玩弄正经写手的网氓搞“合法斗争”的辽阔舞台。而且,论坛再“理想”,也绝对禁止不了《芦笛先生五招》那种文字狱作品。这结果,便是刺激得正经写手使用越来越辛辣刻薄的嘲笑讥讽,最后和那些人一道堕落。



因此,在现实情况下,最理想的论坛,我看也就能删去实在不堪入目的流氓骂帖,但一定要保持绝对的中立,不偏不倚地为各政治派别提供同等的发言机会,让大家公平竞争。连这点都做不到还要去讲“清洁”,则结果只能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总之,网站主持人必须认识到“网络无公道”这一客观现实,明白“自己的公道不一定是他人的公道”,参透“公道只能是集合的公道,只能于无公道中求之”这个浅显道理,无论是公道、婆道、夫道、妇道、父道、子道、媳道、孙道,统统给予同等待遇,以期最终达成共识,千万不要妄自尊大,去为天下主持公道,乱拉偏架,那样只会堕入魔鬼道。



上面这段话已经是此文的最好的结尾,但想了想又来添个蛇足,作为对自己网络生涯的总结。上网一场,我最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就是在两个地方违背了自己的道义原则:



第一条就是我在《中国人的聪明观》中指出的中国人的第三等聪明,也就是林妹妹恶言毒语式的聪明,我接着说:



“对这种伤阴薄德的‘聪明’,老芦是非常反感的,当初卷入‘不

芦之争’,基本原因就是这个。对这种聪明人,我常常想起一个忘

记了大半的故事,记不得哪儿看来的了:某王瞎了一只眼睛,一日

率群臣到河边去玩,某无聊文人讥之曰:‘今日可谓‘帝子降于北

渚’。’他这里引用的是《楚辞》上的诗句:‘帝子降于北渚,目

渺渺兮愁予。’在文言中,‘目渺’又作‘眼瞎’解,所以他的讽

刺非常‘聪明’,‘帝子’、‘北渚’、‘目渺渺’等都用得非常

恰切。然而那位大王爷爷不是傻子,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心

恶之’,后来就报复了这无聊文人。我常常想,中国历史上有那么

多的文字狱,当然首先是专制制度的罪恶,但在文人一方大约也有

一定的责任。



可叹的是,老芦虽痛恨这种刻薄的人身攻击,有时也免不得会陷进

去。过去在坛里贴文笑骂某倒楣宗教就是例子。我常常想,若不是

老芦的文章常带几分鲁爷传下来的刻薄尖酸,恐怕也不会邀某些网

友的错爱,或许,这种市场需要,便是我时时忍不住造口舌孽的原

因之一。”





可悲的是,我明知故犯,越演越烈。唉!钱锺书在干校时和夫人杨绛说:“跟什么人来往,你也就变成了什么人。”网络之害人,于兹可见一斑。



第二条是,我在散文《有才》中说:





“于是无论有才无才的人都有祸了。有才者不是被社会和家庭的期望

压折脊梁,一生为那个没法实现的大目标郁郁寡欢,就是器浅易盈,

踞坐在崇拜者们为他筑起的奥林匹亚山巅,随心所欲地扔下石头去砸

那些‘弱智’、‘妄人’,连作人的体统都缺缺。而无才者从小就让

老师和同学讪笑捉弄,连自己都习惯了被人剥夺在公众场合下的发言

权。谁要给钉上了‘弱智’的耻辱桩,真比上了电椅还惨,因为那电

刑是终生的。



西方世界最让我感佩的,是人家对残疾人、智障者的体贴照顾。”





在智力批判中,我不可避免地讥笑过对方的愚蠢。这也是网络害人之处。记得有位文明网友在和他人辩论中说:“你(按,指论敌而非老芦)让我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智力优越感。”在撕樊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想起了这位网友的话,更由此想起了孟子:“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既然不是圣人,那就千万别上网,否则见了那种惊天动地的愚蠢,不想嘲笑亦不可得。



唯一可以自慰的是,无论蒙受了何等侮辱和冤枉,我从来没有堕入文字狱吏的魔鬼道。



君子远庖厨,正人避网络。



【全文完】



2003年5月28日-6月1日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23725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