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马克思鞋底之研究 [引言及第一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马克思鞋底之研究 [引言及第一章]   
随便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24019

经验值: 64


文章标题: 马克思鞋底之研究 [引言及第一章] (761 reads)      时间: 2005-8-13 周六, 下午2:23

作者:随便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引言

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这是胡适所倡导的。而马克思的鞋
底问题,就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第一章

马克思在书城看书喜欢坐在某个座位上,但是他脚不甘寂寞,
在地下猛搓,日子久了将地下磨出两个洞。图书馆长看了大怒
,决定不修。把这两个洞留着展览,以为后者戒。正是:当年
搓地死,留做今日羞。马帅尚如此,我辈复何求。

这件事流传甚广,但是,真正对其研究的不多。很多人,都采
用了选择性失忆的方法,甚至认为是革命导师的小节,对其假
装没看见。俺最近根据胡适“多研究问题”的指示精神,研究
了这个横跨两个世纪的问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提出来供专
家参考,指正。

第一,马克思当年的生活一定是不错的。如果用软底鞋,或者
俺们村纳的布底鞋,不可能在地下蹭那么大的洞。因为当时英
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水泥已经不算高科技了,大英图书馆以
水泥浇铸。由此推出,马克思的鞋很可能是皮底的。

皮底又分猪皮,牛皮,和羊皮底三种情况。羊皮柔软,主要贵
族使用。马克思自然不会用。因此,只剩牛皮和猪皮两种情况
。这两种情况中,以牛皮底的情况更为可能。因为不列颠天气
苦寒,崇尚吃牛肉。且多雨雾,猪皮浸水之后,持久性大大损
失,而牛皮则有坚硬持久的特征,在地上蹭起来也比较带劲。
因此,可以基本认定马克思的鞋是牛皮的。

但是,科学精神要求俺们不能浅尝辄止。马克思曾说“只有不
辞劳苦地攀登,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光着脚当然登不
了顶。要知道马克思怎么登顶,对登顶最重要的工具,鞋就得
进一步的研究。

从固体力学的观点,用一块牛皮去磨水泥,只能出现三种结果,
一,两败俱伤,二,牛皮战胜水泥,三,水泥战胜牛皮。马克
思案水泥的损失是有纪录的。因此不可能是水泥战胜牛皮,而
只可能是牛皮战胜水泥,或者牛皮跟水泥两败俱伤。

先考虑两败俱伤的情况。如果两败俱伤,那么要么继续蹭,给
马克思带来严重的脚跟损失。要么不断地换新鞋,给马克思带
来严重的金钱损失。俺花四十块零三毛九,到沃马特买了一个
砂轮。又买了十四双旧牛皮鞋,做了一个实验。结果,在午饭
前一共磨穿了7双,而砂轮直径只少了0。17毫米。

按照这个速率估计,要把水泥磨掉半寸,得费鞋一千双。这个
代价换科学高峰的顶点,当然很合算。问题是马克思是否花得
起。

据马克思书信全集记载,马克思当年全家生活费每月一百磅,
由恩格斯提供。而恩格斯经常拖欠,被马克思多次批评。一双
鞋三镑,一千双三千镑,等于马克思三年的全部生活费。分析
到这里,凡我革命同志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马克思攀登科学高峰,需要搓地。但
是经济条件又不允许。分析到此,可以看出,世界革命的根本
问题,其实也始于足下。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是怎样解决
这个问题的呢?

本文的第二章,将给出答案。

作者:随便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随便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825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