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美国前驻华大使眼中的中美关系(Z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美国前驻华大使眼中的中美关系(ZT)   
明君大王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美国前驻华大使眼中的中美关系(ZT) (455 reads)      时间: 2005-8-03 周三, 下午1:2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美国前驻华大使眼中的中美关系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5年08月02日 08:45 PM

【万维读者网】“如果我们愿意,就能把握好中国的崛起。如果我们要将中国作为美国的敌人,那它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James Sasser)2005年8月1日对中美关系做出了这样的评语。
《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第28期李焰报道,也许是巧合,就在中美首次战略对话8月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时,华盛顿几位曾驻访中国多年的资深外交官受美中政策研究基金会(US-China Policy Foundation)之邀,在美国国家新闻俱乐部(National Press Club)汇聚一堂,纵谈中美关系大趋势。在“大使”们眼中,中国的经济崛起、军力上升、能源争夺、台海局势和朝鲜核问题,都成了左右这盘大棋局的重量级棋子。

“中日关系的发展将是美国看待中国走向的一块很好的‘试金石’。”美国国防部前助理部长,前驻华大使馆公使傅立民(Chas W. Freeman, Jr.)说,“在美国积极发展和日本的外交关系时,中日间却不断交恶,两国的民族情绪正日益提升。如果双方成功处理好这一激化的矛盾,相信中国能‘和平崛起’不是一件坏事。东亚在接受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时,需要一个发展稳定的日本。美国不妨拭目以待。”

中国不是美国的威胁

傅立民和尚慕杰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通”。 前者在197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伊始,就担任尼克松总统的首席翻译;后者在1996到1999年常驻中国,卸任前正赶上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军误炸,让尚大使亲身经历了“砸馆”一事(愤怒的游行群众砸碎了美国大使馆的窗户)。然而,谈到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二人却不约而同地认为:美国可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中国的强大。

“美国是西半球的主导力量,现在仍然保持着这样的地位。但是中国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傅立民分析说,“中国四周围绕着颇具实力的邻国,其发展也一直被亚洲国家看作是潜在的威胁,因此,中国外交总是背负着处理好与邻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关系的重担。而另一边,美国的工业实力是中国的五倍,其修建的石油管道、高科技术水平,都是中国无法比拟的。”

基于此,他认为,“美国要建立和中国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并没有任何危险性,反而十分重要。当然,中美关系们并没有掩盖二者的分歧:中国对石油资源的野心让美国人担心其日益膨胀的经济财富;而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军力如何发展?”

与前者不同,尚慕杰从美国的角度论证道:“美国对世界格局的认知已经过时了。‘美帝国’(American Empire)的概念已成昔日黄花。伊拉克战争证明,美国如今实力有限,不足以左右整个世界格局。”

“然而,中国一方实行的是‘和平友好’的睦邻外交。”他说,“钱其琛、江泽民成功地与周边邻国建立了和谐的外交关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此局面下,与中国友好的政策已成为美国势在必行的政策。”

尚慕杰以保守的布什政府为例分析说:“2000年,布什竞选总统时,曾一改前任克林顿的对华伙伴政策,将中国称之为‘竞争对手’。但是他上任后却成为对华高层互访最频繁的一任政府。去年秋天温家宝总理访美,今年九月胡锦涛主席也要来。而布什正计划明年去中国看看。”

曾在1991-1995年任驻华大使芮效俭(J. Stapleton Roy)则从经济角度阐述了中美间的相互依赖:“美国曾对中国实行多次经济制裁。但纵观历史,这些制裁都不起作用。两国经济已经相互依赖。制裁中国,只能导致美国经济利益下滑。比如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马公司就有60%的产品来源于中国。”

中国军事实力差得远?

“解放军没有与美国对等的(coordinate)军事实力。”美国退役海军少将、曾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处任职的麦利凯(Eric A. McVadon)为中美军事对比定下这样的基调:“美国拥有导弹防御体系,但中国没有。中国只能依靠尽量增加其导弹数量,相对提高实力。”

这一点得到了傅立民的认同:“美国对中国的军力增长总是响起一片‘喊打,喊杀’之声,却没有给中国思想家(Thinker)为其自身国防利益辩护的机会。以低造价军事力量为主的中国,相较于拥有高科技武器的美国,缺乏对外扩张军事影响力的实力。因此,我不假定中国的军事实力增长是怀有野心的。”

以中国的军事预算为例,傅立民解释说:“中国250亿美元的军费相对于美国的670亿是小巫见大巫。将之放入更大的语境中来看:以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英、法、德、意等国在世界上并无主要敌国,但是其军费开支是中国的两倍;俄、印、日、韩是中国的邻国,国防花费也是中国的两倍,更不要提中国的人口10倍于它们。”

“中国军方发展武力,均是以台湾为目标。”麦利凯说,“中国军方曾明确表示,他们已得到足够的资金和俄罗斯的援助,为武力解放台湾做准备。除了升级各种海、空装备之外,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也包括发展其信息操作网络,旨在侦察、屏蔽美国的进攻。但是中国要综合利用所有这些手段对付美国,还言之尚早。”

“美国如果真的有一天从中国手里赢得了台湾,那也就意味着它的失败。”从战略眼光出发,芮效俭认为:“美国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台海战争。由于要下的赌注太高,以至于美国根本不愿打仗。而另一方面,中国也没有做好准备用核武器对付台湾。”

如果说台湾是美国进行外交要价时的一张牌,朝鲜半岛的核危机问题则不适用于这一理论。尚慕杰在研讨会后向《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如果中国能说服朝鲜放弃核武器,它将在中美双边关系中赢得政治声望。这和台湾问题不同,美国不会因问题解决了而对中国置之不理,中国反而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外交主动权。”

中国的政治“公关”不够强

“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美国希望中国能逐渐融入其推崇的政治体系。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是发展经济,纵观世界各国,无一例外;然而,中国经济如今正走在半途,美国却在担心它会成为自己潜在的威胁了。”傅立民一针见血地指出,“患得患失,我认为美国值得赌这一场。”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心理,傅立民认为在美国的对华政策没有焦点(unfocused),支离破碎。美国政坛还未形成统一的,被一致认可的对华政策。

“美国国务院在对华政策上指出一个方向,但是五角大楼却坐满鹰派,偏偏要走向另一边。尚慕杰附和说:“但让我最失望的还是国会。议员们总是挑起对华问题。”

“在对华问题上与国会打交道是最麻烦的。”芮效俭感触良深地呼应道,“现在几乎所有的院外游说组织都在抱怨中国的威胁,军事、人权、政治改革都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议题。”

深谙美国政治运动原理的芮效俭和尚慕杰都认为,要教育这群反华的议员,院外活动集团的游说是最有力的武器。但他们也感叹中国人往往这一“公关”手段上偏弱。

“我在参议院工作的时候,台湾的游说团体在全华盛顿的势力排到第二位,而在美的大陆社区却不太关心政治。”尚慕杰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直到现在,我也没有看到事情有所改变。这是中国社区的政治冷感所致。也是中国政府应该引起注意的。如果在中国问题上教育美国人,教育美国议员,院外活动集团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1759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