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东西历史哲学之异同||兼论「文化优劣论」之二(二) |
 |
老伙仔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东西历史哲学之异同||兼论「文化优劣论」之二(二)
这是历史中国阶级对立现象的后果,统治者这一方,富得不只流油,而国库与小民却榨得一乾二净。财富分布像一颗畸形的橄榄,两头尖尖而中间特别肥厚;或者说像块畸形的面饼,中间插了根棍子。棍子两头是国库与小民,细细的,穷得一乾二净;而中间那块面饼就是统治阶级,肥厚得很。社会阶级对立当然严重,人民不可能效忠王朝;换个朝代,说不定还不致苦成这样,怎可能生出忠勇之心?
侍奉这个王朝,固然是顺天命;侍奉另一个王朝,不也在顺天命?所以,历史中国战乱时,人民主动起而抗敌的故事,不是没有,但绝对谈不上常态;相对于投降、倒戈者而言,甚至可以说是稀少。
但,这种阶级对立的现象为何不能改变?只因为社会阶级属下层结构,上层结构未变,下层结构当然不可能改变。何谓上层结构?最上层的莫过于统治哲学了,或者也可以说是我们讨论过的极私统治哲学。这种根本思想不变,也是说君尊臣卑、「屈民而伸君」的思想未变,以下的一切当然不变。所谓「众人从之为风俗」,既存的「风俗」便持续主导着历史演化的方向。
东西是两套截然不同的历史哲学。所以,可以推知今日中国若要民主化,那就必得重新建构一套历史哲学,并且改建社会结构;只,这是何等艰难的大事。
我们看法国从大革命时君权步上民权的过程,而那时,英国近在左右,早已可以作为法国民主化的标竿。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还是它最有力的支助者;但法国的革命过程,所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是庞大的,时间也是漫长的。今日台湾的过程也都可以说是艰辛的。那似乎也可以推论中国未来若走向民主化,可能也不会是单纯的。站在台湾观察中国民主化,这种认识应该要有。历史哲学都是基于某些「假设」而来。而「假设」属无从验证,因此我们不能说孰好孰不好。所以,我不以为阶梯式的历史哲学,圆周波浪循环的历史哲学,有孰好孰劣的问题;因为它们同样都有惹祸的一面,只是祸患不同。
西方各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宗教改革之后,资本主义兴盛过程中,取代了封建贵族掌控政府决策。资产阶级遂利用政治优势与掌握资金、生产设备、市场等,操控政治决策,加强其剥削、垄断能力。这一来,社会贫富悬殊急遽增大﹔工人受到严重剥削,农产品价格低落,富者穷奢极欲,而贫者苦无立锥之地。这导致社会正义荡然、秩序紊乱。过程相当漫长。
所以,在二十世纪五○年代以前,资本主义仍被视为与邪恶同义,是富人剥削穷人的社会体制﹔社会从原来的封建对立(贵族 / 平民)质变成为资产对立(资产阶级 / 无产阶级)。更由于贫富悬殊不断增大,以致阶级对立突显,这就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勃兴的社会背景。而前者||封建对立||就是民主化运动的动力来源。所以,西方是民族、民主、社会革命一个接着一个来,基本上他们与东方同样度过一个相当不平静的漫长时期。西方世界之所以成为今日众所瞩目的焦点,推远来看,其实也不过是近一、二百年的时间。
可以说,这时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是以其丰沛的国力,对内剥削、对外侵略,集中力量为资产阶级服务。所获得的好处,尽在统治阶级与资产阶级,中产阶级这时还未大量产生。这与中国当时的阶级对立||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对立||固然有程度之分,其实亦不过五十步与百步之差而已。当然,西方各国国力是强得多,那是因为它们的统治基础更广阔些,力量更集中些。这就是今日国际社会的前身,也是当前两岸政局的过往国际背景与思潮背景。等社会主义大兴之后,西方各国禀承计有基础加紧调整其对内政策,以防止国内动荡,尤其防止受共产党渗透,于是福利国政策在1948年于英国首度成立,各国竞相采用。从此,中产阶级快速增长,成为社会的稳定的最大力量;资本主义才逐渐螁去邪恶的本质。
西方不断地变,以变意图达成内部圆满;内部固然圆满,却又产生新的不圆满,那就是对外战争。
因为西方国家的福利哪来?还不是透过政治、军事、商业、科技等等手段,向落后国家「剥削」而来。等于是以自外获得的利益,以贿赂其国民,达成国内的安定繁荣。所以,西方国家其实不过只是将它国内的矛盾转移到国外去。中国在清中期以后,就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只因为东方无法如西方一样禀承既有基础,调整其策略。列强在世界各地所引发的战争,可谓不计其数。从国外「掠夺」,导致受掠者反抗,与他国竞争殖民地、资源,则导致竞争国彼此间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最明显的例子;甚至到今天也还没停止。
所以,我认为西方国家的历史哲学事实也未能自身圆满;他们不过只是将自身的矛盾转移,来意图自身圆满。但,他们至少解决了国内的不安因子。世界局势下一回合的变,希望是变在调和穷国与富国、强国与弱国之间的矛盾。
但这牵涉到基本假设的问题,困难度自是不会太小。但从欧盟不断扩大看,情况应该还是乐观的;人类似乎有这样的智能,克服这些困难。
而中国,则以王朝兴替,来达成五德轮回的自身圆满。但,问题的重点在于当下的人们相信什么。以今日世局而言,人们相信「天赋人权」,当然就导致圆周波浪循环的历史哲学没市场。但后推九十四年前,那时溥仪的小屁股还坐在龙椅上,人们开口「君臣大义」、闭口「天子圣明」;那时阶梯式的历史哲学,在中国只有极少数人理会。
东西方两套各自不同的历史哲学,只因为基础假设不同。中国常态上强调「天不变,道亦不变」;但还是有人认为该变。宋时有批评王安石逆天行事,说他「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王安石则以「至于祖宗之法不足守,则固当如此。且仁宗在位四十年,凡数次修敕,若法一定,子孙当世世守之,祖宗何故屡变也?」(《续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他强调要变、要改革。
只能说,东西各自作了不同的选择,于是走上不同的路。西方则接受变为常态的历史哲学,但其中还是有着不变;他们对上帝的崇拜,取代了中国对权力的崇拜。东方以不变为常态的历史哲学,但终究还是要变。所以,东西两方历史哲学分析到最后,只有常态变,与常态不变之区别。常态变中,亦有着不变;常态不变中,亦有着变。哪个优,那个劣?我不做这样的判断,因为我不以为文化有优劣上的比较意义。
问题在于如今西方的「阶梯论」当道,东方的「圆周循环论」就给当成落水狗、过街老鼠。前者目下民权当道,这获得赞许\、拥护;但长期在世界各地引发的战乱,包括在美洲、非洲的种族灭绝,似乎并未获得相同的重视。
若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而不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看,西方文明带给人类的到底是利益居多,还是祸患居多?恐怕会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在上帝眼中,西方的罪恶或许\并不比东方少。
所以,我的历史观与文化观,乃是所谓的「意图自身圆满之不圆满」。意思是说,文化是一种不自圆满的东西,但这种不自圆满的东西,却存在一股要追寻自身圆满的力量。因此,文化必然是变动的;而东西历史哲学的差异,只在于「常态变中,亦有着不变;常态不变中,亦有着变」而已。这能说优道劣吗?
我们不妨拿个更具体的例子来说,〈从〈阿房宫赋〉的联想说起〉一文中的那两个图标,能看出哪个图更优或哪个图更劣吗?本文的目的,在于我表明我舍弃优劣观、道德观来解析历史的态度。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我们的真正重点在于掌握历史真相;也就是历史何以会如此?历史何以是如此?我想,我们有时不妨将道德意识、优劣观暂且收下,那就更能确切掌握历史的真相。
本台所有文章欢迎转载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26875868/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唯物史观好像不是中国土特产品吧!!打倒孔孟一样的成就了专制!!迷信永远产生痛苦! -- 春秋战国 - (0 Byte) 2005-7-31 周日, 下午4:29 (184 reads)
- 老伙仔好学问啊。不过中产阶级到底如何定义?是否一定要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出现?你文 -- kai-kai - (20 Byte) 2005-7-31 周日, 上午12:03 (203 reads)
- 太高深,读起来很费劲。最大收益是: -- 南京老右 - (57 Byte) 2005-7-30 周六, 下午11:09 (240 reads)
- 有些解釋很合理,比所有嘩然取眾, 博出名的漢奸高明. -- 飞云 - (0 Byte) 2005-7-30 周六, 下午10:52 (195 reads)
- “封建对立就是民主化运动的动力来源”,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精彩! -- 木木 - (0 Byte) 2005-7-30 周六, 下午9:51 (201 reads)
- 精彩,受益非浅。请问老伙仔网友,愿在海坛开文集吗? -- 斑竹02 - (30 Byte) 2005-7-30 周六, 下午9:33 (196 reads)
- 呵呵。。。这篇8错。。。不过请问你所定义的“圆满”的文化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在地球 -- none - (26 Byte) 2005-7-30 周六, 下午8:18 (200 reads)
- 精彩! -- 原野 - (0 Byte) 2005-7-30 周六, 下午7:41 (200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