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美国记者笔下的“中国新自豪”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美国记者笔下的“中国新自豪”   
随便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24019

经验值: 64


文章标题: 美国记者笔下的“中国新自豪” (440 reads)      时间: 2005-7-31 周日, 上午3:39

作者:随便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万维读者网】陈勇(Yong Chen)30年前来到了加州,他离开的那个家在中国的河北省,曾经非常贫困:那里的人们骑着自行车来回,到处是棕色的砖房,内部设施连自来水也没有,他的许多朋友和亲戚最大的梦想就是哪天可以买上一台电视机。《洛杉矶时报》7月29日刊登记者皮尔森(David Pierson)的文章称,如今的武汉却翻天覆地的改变了,私人住宅代替了政府的福利公寓,一个从香港来的投资人正准备盖一座主题公园。汽车数量激增,造成城市交通阻塞的状况。


陈勇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UC Irvine)担任历史老师,他最近越发感觉到一种民族自豪感。评论称,陈勇的感受也代表着许多美籍华人的心情。中国的经济崛起让许多美国人深深担忧,中海油一次就可以甩出180亿美元,这个“崛起”的意义对于许多美籍华人是不同的,它无关国家安全,更像是一种提升个人价值的符号。陈勇对《洛杉矶时报》记者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当海外的中国人想起中国的时候,心中总是充满了悲伤。”

“中国到处是战争的痛苦、饥荒还有流行的瘟疫,但是现在的中国却是骄傲的象征,一个满载了机遇的宝地。中国成为了可以对世界有所贡献的国家。”在南加州,人们还不会忘记16年前的事情,一群激愤的海外华人在驻洛杉矶中国大使馆门外强烈抗议镇压天安门静坐学生的中国政府。但是现在请去圣盖博谷(San Gabriel Valley)的餐厅里坐坐,在那个美国最大的华人社区人们都在谈论着全新的话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商机。“海龟”们急忙回家。

据多维记者了解,2005年3月,中国政府推出了引进外国专家的新政策,争取吸引更多的高级外国人材到中国工作。专家指出,这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人材强国”战略的一部分,目的主要是在全球人材竞争的浪潮中吸引高质量的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学者回国。纽约汉密尔敦大学政治系教授李成说:“过去25年当中,中国一共有大约70万学生和学者在海外,其中有三分之一在美国接受教育。目前已经有17万以上的人回到中国,而且数量还在逐渐增长,海龟派回国浪潮还是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移民到洛杉矶定居是从2个世纪以前开始,最终定居在下城以北的中国城老区一带。社区的规模直到本世纪70年代才逐渐扩大,那时候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开始改善,大批香港与台湾居民来到加州。这些移民将圣盖博谷改变成为一个主导性的大型中国社区,中国超市、中国餐馆和零售店四处可见,国语和广东话成为大街小巷的流行语。近些年来,大陆人也来到了这个地方,在数年前来求学或者在餐馆打工的他们,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富裕阶级。

目前,在洛杉矶和橙县(Orange Counties)的华人共有33万人,虽然没有官方数字显示究竟其中有多少大陆人,但是他们的增长明显是如今的主导力量。联邦移民记录显示,过去的几年,平均每年进入美国的大陆人人数为60000人,而从香港和台湾而来的人数在15000人。不过也仍然有人对中国的未来表示质疑,这些人认为共产党政府始终控制着自由和民主的传播,国家的大部分也仍处于贫困的境地。以宋新(Sean Song)的经历为例,他的老家在河北的乡下,至今人们的生活还是非常拮据。

31岁的宋新回到故乡,心中充满了感叹,“几十年,我的家乡也没什么变化,我觉得负面的东西更多。村里有一户到两户还是没有电用。”他家乡的村民和外界基本处于隔绝的状态,那些人仍然崇拜着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对于后来邓小平的资本主义思想一无所知。宋新对《洛杉矶时报》记者说,“他们从所谓的改革中并没有获益。”其他接受采访的人则认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大幅度提高了。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2005年做的民调显示,在所有填写问卷的人们(共354人)当中,75%对中国持有正面的看法。

吴科申(Kesheng Wu)1990年离开家乡上海来到美国,现在从事医疗工作。他表示自己是因为天安门事件而决定出国的,“自从天安门事件后,我觉得住在中国很不舒服。”他回忆起30年前的生活,那时候食物和手纸同样稀缺,他的家人等了几年的时间才弄到一辆政府分配的自行车。但是现在他回到了上海,他被满眼的豪华汽车和五花八门的手提电话惊呆了。43岁的吴科申说,“这太神奇了!你不用凭票购买任何东西,你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国的食品,整体情况真是强了太多,我真是感到骄傲。”

实际上,中国大陆来的新移民也是许多南加州公司创业的新前线。麦格玩具公司(Megatoys)的总裁吴查理(Charlie Woo)1968年从香港来美国进修,他在美国最初的许多年,以一个海外华人的悲哀心境体味了文化大革命和天安门事件。但是,面临如今让人又妒又恐的中国经济发展,他认为自己终于有了“欢迎”的心态。吴查理称,中国从清代开始在海外始终受辱,现在总算可以结束百年的屈辱历史了。中国可以抛开孱弱的形象,也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在谈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案件时,吴查理这样对《洛杉矶时报》记者解释,“当中国和美国为经济利益竞争的时候,国家安全肯定会被考虑在内。那让我们美籍华人感到有些尴尬,人们总是怀疑我们到底站在哪边。”吴查理最近回到了中国,他被观看国际足球比赛的狂暴的球迷震惊了,也被全国性的反日运动所震撼。“民族主义是不好的,他们应该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高兴,而不是以足球赛的输赢来论成败。”

陈勇则对中国较为乐观,他说认为不应该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威胁。“中国利益的稳定对美国的长远利益发展大有好处。你希望看到10亿人又穷又饿?还是希望看到他们吃饱喝足呢?中国就和美国一样,渴望着稳定和安全。” (多维社)



作者:随便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随便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76504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