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悉尼《走向共和》讨论会纪要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悉尼《走向共和》讨论会纪要
打油郎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悉尼《走向共和》讨论会纪要
(249 reads)
时间:
2003-10-12 周日, 上午4:2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悉尼《走向共和》讨论会纪要
秦晋整理
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播出后,在海内外引
起了很大的反响,由在澳中国作家、艺术家、学者、专业人士和关心
社会问题的活跃人士组成的《热门话题沙龙》日前在悉尼举行了该剧
的讨论会。讨论会场面热烈,发言踊跃,几乎所有的与会者都发表了
精彩的讲话。约有50余各界人士人出席了讨论会,该讨论会是由秦晋
主持。
下面是根据现场录音和录像整理的部份发言内容,限于篇幅,未能一
一尽录,还望发言者和读者见谅。
秦晋:首先谢谢大家光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电视剧《走向共和》
讨论会。很多人已经看过这部片子,我大约是在两个多月前听
说这部片子,看后不禁为它叫好。我也听说了,这部片子在雪
梨引起了比较大反响,而且有作家圈的朋友在写文章,今天在
座的多数人可能都看了或听说过这片子。那么我们的评论就是
言之有物了。我看后觉得这片子好就好在用电视剧的方式把民
主共和的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
言,对这部片子发表评论,看看对未来中国的政治改革是否有
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今天我还特意请来了这方面的专家,专门研究清史和民国史的
冯崇义教授,有什么历史问题不清楚的话,他可以帮助我们厘
清。
施国英:这部59集的电视剧看了之后觉得非常值得,我的文章也已在
两家报纸发表,先在《澳洲日报》后来又在《大洋时报》发
表。我主要把文章中的观点再重复一下。
一就是这部剧与以往的历史剧的不同。近年中国拍了很多历史
题材的作品,很多都是在戏说历史或是在胡说历史,只有《走
向共和》是以正剧的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把以往的定论给颠
复了,特别是对李鸿章、慈禧太后、袁世凯、孙中山这些人物
的评价,比起以往的那些虚假的教科书,在做了颠复之后更真
实了、更客观、更人性的反应了这段历史和人物。我看了李鸿
章这个人物很感动,以往李鸿章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卖国贼
的形象,其实他是在当时腐败的清朝体制下一个非常能干的,
有远见卓识的而且很有政治担代的政治人物。至于他签订什么
《马关条约》,大家都知道,战败之国,城下之盟,如果不是
李鸿章换另外一个人去签订这个条约,可能赔款更多。慈禧太
后这个人物,以往的戏中对她的刻划都比较脸谱化,在这个剧
中对慈禧太后的刻划就比较人性化,也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大
家想想一个女人可以统治中国47年,如果没有过人的本事,那
是绝对不行的,其实慈禧本质上就是一个政治家,因为最近我
听说国内有人说把慈禧刻划成一个女政治家那是绝对不能接受
的。作为一个统治者,主观上其实她是希望国富民强的,但是
因为这个腐败的体制,也还有对最高权力的贪欲,在客观上她
就会做出许多祸国殃民的事情。还有就是袁世凯这个人物,以
前也是负面的表现比较多,从客观上说,他对中国清朝末年到
北洋军阀,推行新政他是有极大的功劳的,特别是他作为统治
集团内部的人物,他有这种见识也是很不简单的。孙中山,以
往把这个人物当成神一样,而在这部剧中把他还原成一个人,
他也从一个很天真很幼稚的热血青年,最后成长为一个伟大的
革命者,这部剧就把这个过程表现了。另外这部电视剧还把以
前故意忽略、故意隐瞒的东西表现出来,比如说孙中山由于二
次革命失败之后,他最后改组国民党在党章当中提出,国民党
员必须对领袖要绝对忠诚,这其实为国民党后来的独裁种下了
祸根。我觉得这部戏是对中国老百姓进行一种政治启蒙,因为
老百姓看后就会知道,一百年前中国就已经进行了议会选举,
尽管不成功,但已经做过这个努力。这不仅是一部气势宏大,
又是一部精易求精的作品,电视剧能够拍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
前所未有,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邵年人这剧里的许多观点,在学术界其实已不是什么新的观
点,因为我是在大学中长大的,知道这些观点早就有了,只不
过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宣传。使我感兴趣的是,不是说电视剧
中那些人物从反面变成正面了,正面的把他反面的东西揭露
了,而是这些观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是什么时候呢,
是第四代和第三代交替的时候出现了,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允许
它公开播放,包括它公开播放后又被禁掉了,这个使我感兴
趣。另外,这部剧在一年前开始策划制作,那个时候还是第三
代核心。
陈弘莘:刚才说我们把讨论集中在为什么现在允许放这部电视剧上而
不是集中在哪些历史人物变成什么样的角色,我并不完全同
意,因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倾斜本身就代表着政治观点的改变
和社会政治气氛的宽松。
关于电视剧我思考了三点:第一次从一个比较形象的角度知道
了很多概念,什么叫宪政,什么叫君主立宪,什么叫共和立
宪,怎么解释的三民主义,怎么解释的孙中山等等,都是从这
个剧上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解释。第二个我思考的问题就是,其
实在1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走向这条路了,当然中国因为内忧
外患这些原因没有真正的走向这一步。第三点我还有些疑问,
哪些人物在历史上真的是电视剧中所说的这样;哪些人物是作
者编者给他符号化了,他期望这些人来说他的语言,来代表他
想表达的观念;哪些人在历史上是,这些问题也是我比较感兴
趣的,今天有历史学家在,冯老师可以帮助解释。
冯崇义:关于梁启超这个人物,这样伟大的一个人物,他在1905~07
年之间,在日本与革命派斗争这个事,包括他后来与康有为决
裂,搞革命,他是不断在变,这个电视剧没有把握住,实际上
他要比电视剧伟大的多,在整个思想宽度,深度,没有表现出
来。
陈弘莘:我同意梁启超是个很伟大的人物,我印象很深的在康有为夜
访梁启超一幕,他要求他支持君主立宪,梁启超表现的当时很
坚决的跟他的老师的对立,这一幕给我印象非常深,其实梁启
超当时根本不是这个态度,我只是根据电视剧引发出来我的这
一想法,我完全没有意思认为梁启超其他方面如何。
蒲潇:我在国内呆了很长时间,我也不知道中国人想些什么东西,我
现在感兴趣的是,大家都在海外呆了10几年,大家都如何猜测
在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把李鸿章写成这样,为什
么要把梁启超写成这样,这代表了哪些人的心境,什么样的思
想特点,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在海外呆了10几年,我们是否能
猜测出来,这里面在说些什么呢?他影射的是什么呢?其中有
一个情感是非常强烈的,在主题曲中就唱道:一个个皇冠掉落
……好象幕幕都成悲剧,那一直都有一种情绪,好象这里每一
个人都活得很辛苦,都在挣扎,每一个人都有正面的东西,但
怎么样都不能抗拒历史悲剧下的一种滑落。由此联想到前段时
间的“万历15年”正在中国的热卖,好象正在显示这样一种情
绪,人在历史的沉落中的无奈,这个情绪我感觉到是很强烈
的。作者是在很人性的角度来谈论这个事情的。这又使我想到
了另外的,就是这些作者有没有政治企图,这就是我完全不清
楚的,他们是想代表政治人物啦或是看到了什么政治气候的变
化能写这样的东西,这些我都不明白,希望大家帮助我搞清。
丘岳首:98年中国自由主义就公开亮出旗帜,在这种自由主义思想的
传播下,对这电视剧的促成起了很大的作用,尽管整个剧组内
部一再表示,没有意思把历史作为意识形态搬上屏幕,没有政
治企图,但这都是在中国高压背景下不得不做的一个姿态,其
中非常明显,这部电视剧就是自由主义的理念在中国的启蒙,
而且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启蒙。他的作用是非常共同的,因为在
中国目前现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个是要把制度民主
化,把齿轮公民化,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部电视剧起到了促
进作用,我们看整个历史不得不承认,它回到了原点,绕了一
大圈,整个历史不但没有前进,很多人不能接受这个观点,认
为我们现在已经宽松了,已经很好了,我们比清末明初已经好
了,其实不然,我们看到的好的是那些枝叶的东西,它的根还
是专制主义,甚至是倒退。举个例子说,文革,反右。这部电
视剧是很成功的,这种理念在10年前已经传播开了,很多杂志
报刊已有大量介绍,但中国的特殊情况决定,大多数老百姓都
是沉默的,他们对这种历史的真相被蒙蔽,被欺骗,被灌输,
这种共产主义的理念深入到他们的骨髓里面,因此我们不能奢
谈这种理念,认为很多文章已经发表了,现在问题是一种大规
模的启蒙,重新的启蒙的重要,因为历史不需要创新,创旧是
不行的,我们只要老老实实,按照世界上那些公认的人类文明
的准则,把它普遍化,我们承认我们的落后,我们这个国家有
个后发为是,现在很多人很时髦的说,你刚才讲的自由主义理
念,现在国内先进的思想已经发展到反自由主义了,他们已经
在研究自由主义的敝端了,比如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啦,政府要
有限政府,政府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职能,一些弱势群体不能得
到很好的照顾啦,但这些是人家进入自由秩序以后一种更深入
的反思,一种更深入的完善,因为民主制度也需要完善,它并
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中国的情况怎样呢?就是启蒙,启蒙非
常的艰难,因为大多数人对专制制度没有一种骨子里的认识。
这部电视剧它有这样一个背景。
最后讲一点,看了这部剧后确实觉得中国的命运不佳,因为当
时有两个情况发生,本来在民初的时候就已经有宪政的迹象,
但非常可惜,日本鬼子打进来了,这个民族情绪被利用,导致
宪政走向死路;另外一个非常可惜的孙中山,他的历史功绩是
摆在那里的,第一次把帝王赶出北京,建立民国,但他后来受
苏联影响,当时美国在遇到经济危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又
提前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孙中山及他的追随者,倾向苏
联。我个人感觉中国的命运非常差。
杨军:看了之后,心情沉重。我只想讲一点,我们应该痛定思痛,我
们在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生活了很多年,看了《走向共和》我们
知道孙中山先生在93年前早就提出来,共和,三权分立等,而
我们中国绕了个大圈子,到现在还是一党专制,还是一个独裁
的国家,我们在海外,看了心情很沉重。这部片子的总监是中
央电视台的台长,他们都敢做这部片子,说明可能看到了中国
的一线生机,起码我们现在在海外,做的是什么,我们做的可
能又象当年孙中山那样,比起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那些人,
我自己觉得特别惭愧,比起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我真的很
惭愧,我昨天看到报纸王炳章至今仍在狱中,被中国判了无期
徒刑,王炳章有四句名言,我看了之后也真的是很感动的,他
提出:驱逐马列,复归孙文,推翻中共,重建共和。我原来对
王炳章不太熟,但看了他这四句话,我非常的感动,如果我们
中国多一些王炳章这样的人,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来再看《走向
共和》就不会觉得中国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到了海外看张玉宝
的,以前我们都看冯友兰的近代史,我们都感觉我们这一代被
欺骗,80年代是宽松了,但不得不宽松,我们已经走向了世
界,你不可以再骗我们了,做人要有良心,我们不愿再受欺骗
了,今天来我想把话都说出来,我们不愿到今天了,我们还被
人嘲笑,还被人愚弄,还是一个专制的国家,还是一个愚蠢的
国家,还是江泽民说了算,还是胡锦涛又怎么样,我们应该有
一个真正的制度,贪官污吏腐败到了极点,我回国做生意,那
副省长就明白说,我儿子24岁,要出国,你给他20%股怎么
样,包括李嘉庭,我跟他吃过饭,那个云南省长,现在被判了
死刑,这都是我经历的事情,所以中国走向共和是从我们今天
才开始做起,中国叫什么共和,就象袁世凯当年复辟帝制,他
粉饰太平粉饰的再好,也没有用,因为他的根已经烂了,因此
我们要创造一个从今天走向共和的机会。
秦晋:谢谢杨军慷慨激昂感情充沛的发言。这点我与杨军有相近的感
受,我相信大家看这部片子是见仁见智的,我的见人见智就在
这一点,我想在座谈会后写个东西,在这段时间,我也在想,
我们的民运为什么一直处在低潮,就是我们一直没有出现孙中
山、黄兴式的人物,我们这一代人在从事民主运动的时候,不
要说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一点个人的蝇头小利也不愿舍弃,那
能做什么大事情,觉得寒渗,看了片子,对比一下更觉得现代
民运人士的比不得百年前的,我借杨军的药引子说几句。
唐培良:我今天很感动,几年前我经常参加这样的会,参加民运的
会。在这个会场里,今天熟面孔不多,生面孔很多,但深度要
深很多。我看这部电视剧是在报纸上看了施国英女士的介绍,
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因此我花了3天的时间,把这部剧看
完了。最受感动的一点,你说他真的也好,翻案也好,智者见
智,仁者见仁,我曾经也参加过民运,到现在为止,轰轰烈烈
的民运已经无声无息了,为什么呢?象刚才那位女士所说的,
电视剧中什么三权分立、民主理念等,我们在参加民运的时
候,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什么是民运,什么是真正的民主理念,
什么是共和,没有。而且当时的民运团体内斗的厉害,这种内
斗实际上就是把原来在国内接受的共产党的教育全部带过来,
海外民运为什么一直处于低潮,就是因为海外民运人士并不知
道什么是民主,我看这部电视剧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宋教仁下乡
宣扬什么是选举,当一个老乡说他们不懂,就挑几个人教如何
填选票,这就是当代中国的情况,很多人说当代中国不能实行
民主,因为老百姓素质差,因此宋教仁的这段戏,就告诉人们
实际并不是这回事,当然我不知道当时中国是不是这样一个情
况,但这个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你说中国的国情不允许民主
制度,老百姓没有这个素质,那么老百姓永远到不了这个素
质,因为没有人去宣传民主的理念,只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共和,但究竟什么是共和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民主不知道,包
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说我们要民主,什么是民主,民主
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实际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民主,因此《走向
共和》起到了一个启蒙作用。我们搞民运的人,自己都不知道
什么是民主,包括原来在美国搞的一套,什么民联,民阵。孙
中山先生他所从事的是真正的民运,包括他的对手也讲他是一
个无私的人,他提倡共和,推翻帝制,并不是自己要夺权,他
推翻以后,可以让位,他并不是我推翻以后,我就是要当总
统,但让位以后他这个理念是不变的,你一定要坚持共和,如
果不是共和,他还是要推翻你,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海外民运思
考的问题,民运要推行一种民主的理念,建立一种民主体制,
并不是自己一定要去执政,当然他可以去执政,就象宋教仁,
他带领国民党去参选。
张小刚:看了电视剧,为什么这个片子在这个时候出来,我的感觉有
点不同,文革以后几十年过来,中国的变化总是一阵松一阵
紧,先是把彭德怀的万言书拿出来,比起以前的概念完全不一
样了,后来又紧张,一直到胡耀邦下台之前又宽松,反右的东
西都翻出来。
刚才秦晋也提到,想到民运遇到挫折,是缺乏孙中山、黄兴这
样的人物,在国内有人评论,对孙中山的评价,很多过去负面
人物被翻过来了,可孙中山象小丑,我个人感觉,这几十年
来,改革开放以来,孙中山可能不象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那样完
美,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是被共产党掩盖了的。其实历史不光
共产党歪曲,国民党也在歪曲,包括孙中山的形象,袁世凯
等,在共产党之前就已经成形了。孙中山的很多作法也是有问
题的,内部斗争也是很多矛盾的,说明革命不是一定要有一个
完美无缺的领袖,才能成功,这种领袖总是在各种潮流中不断
涌现出来,也许这个民运还没有出现这样一个,也许这样一个
完美的人不存在,如魏京生,大家总觉得他有缺点,但如果他
出现在孙中山的时候,那大家看他也许感觉就不一样,因此我
们没有必要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完全是偶然才出现的东西上,革
命的成功不在于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在孙中山的时代,是不断
有这样以革命为目标的人出现,孙中山只不过是偶然出现的一
个人。
田地:小刚讲的时候我心里就盼望着他,你就多讲一些,好让我有足
够的时间准备。我这种紧张的心态其实就是表明了我对今天这
种话题的陌生。可能我会说一些题外的话或者外行话。
事实上,说这个片子好看,一直没有看。后来我总算借到看
了,才看到20集而已。我的理解从我的角度来谈,我不知道说
的对不对。我现在在议会做一点事情,不管我有没有这个能
耐,总之我去干这个事与政治接触一些,可能会谈一些东西。
共和是相对一个君主制的,我现在要说的是,前一段时间在施
国英给我推荐走向共和之前,在澳洲发生了一点点小事情,何
华德在南澳的一次讲话提到要削弱参议院的权利,卜卡在雪梨
说何华德说的对,纽省上议院的权力太大了,要削弱一下。我
想,任何一个当政者,如有可能,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独裁者,
或者都有这种倾向,西方是走两院制的,参议院和众议院,它
就起到一定作用,当政者都想削弱参院对他的控制权力。黄肇
强写了一篇文章,马上就会和共和有关系了,提到何华德和卜
卡的提法是反宪政的。那么他提到了为什么要有一个参议院和
一个下议院,因为参议院是一个牵制机制。说参院是体现共
和,众院体现了一种民主。他形象的解释了一下,说民主从本
质上讲是少数服从多数,共和是平等的基础,是使少数人的权
力可以得到满足。很快地,澳洲还有一位华人议员陈之彬参议
员就发表了一篇文章,说黄肇强上议员有错误。陈之彬参议员
说,共和和民主是一回事,说你错了。我就要请教大家,共和
民主是不是一回事,有什么区别,黄肇强的说法有什么根据。
我也受杨小凯教授观点的一些启发,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他是
搞经济的,他对这个问题很关心,他在一篇文章中提过,我不
知道这种提法有没有什么错误,请教大家,希望有一个满意的
回答,我理解这个共和有大的改变和小的改变,在广义上理
解,可能是这样,不然杨小凯教授为什么会那样说。
冯崇义:一般广义上讲的共和国,它就是取代君主专制,是指国体;
民主相对于专制,是指政体。
施国英:因为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使中国人对党派产生一种偏
见。其实政党政治和党国政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民主需
要政党政治,需要许多的反对党。中国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
好,都是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建立的,所以做的事情都差不
多,他们都主张党天下,把整个国家放在一党专政之下,对中
国政治产生的恶果非常深,而这个恶果今天还在继续。
胡尧: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完美的制度,一开始这些人都应该是,他们
要有最起码的理念的追求,如果你在创立制度的时候,有了权
宜之计,就会一百年地影响下去,举个例子,美国华盛顿可以
当终身大总统,他如果是象袁世凯一样的人物,美国可能现在
就完了,再也制定不出来一个美国几百年无须改动的宪法,每
一代统治者也会为了自己的需要,把一些私货塞进去宪法,中
国所以走到现在这一步,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民主共和还是个空的东西,蒋介石,毛泽东是强制性的,搞的
所有的东西都是,怎样玩政治,从来不读宪法。
汪叙:我补充一点,华盛顿当时带了一个好头,美国历代仿范,中国
不幸的是一开始就带了一个坏头,这是一个偶然性,其实是必
然的,假如华盛顿当时没带这个头,美国后来会把他换掉,这
和民族的文化,整个历史的发展很有关系,到现在中国江泽民
还是这样,这不是带头的问题,也不是邓小平带头的问题,而
是整个民族对这种东西就不敢抵制的问题。
孙中山的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要国民党效忠他,但我觉得不
能完全否定这种特殊性,到建国以后,法制,三权分立,整个
议会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军权的问题,看了
电视剧我很有感触就是谁有军权,谁就独揽大权。
胡尧:一方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政权的影响,如
美国人对民主共和的理念要强烈得多,而中国人要慢一点。从
另一个角度讲,传统文化也是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文化
和政权相互作用,但有一种机遇的情况下,有权力的人向着良
性发展的方向的话,民众氛围文化的基础会改变的快一些,所
以当这个人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会使历史的进程拖延几十年
甚至几百年,因此一个当权者有了权力的时候会造成很多历史
的波折。第二点,关于军权,愚昧落后的国家,军权确实重
要,喜欢打仗的人也是那些很愚昧落后的人,有文明的人就不
喜欢打仗,中国的历史有战争的历史就占三分之二,谁有军权
谁就有力量,就是拳头主义,毛泽东讲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
是这个意思,他们把国家看成一个蛋糕,谁有权力谁就抢来。
刘放:我很奇怪的是海外的移民与国内的知识份子的差别,《走向共
和》实际上现在国内的知识份子思想的一个反映。我接触到一
些人包括一位县市级的干部,他们觉得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否
有必要,我觉得奇怪,他们也会提这个问题。而海外的知识份
子却说共产党毛泽东建成新中国是有功劳的,只是后来不好
了。第二点,3月的广东,非典已基本结束了,大家喝茶的喝
茶,赌博的赌博,嫖妓的嫖妓,整个广州和以前一样的活跃。
到7月整个中国都解除非典了,而我们这里民族社区的社团7
月还在开会募捐,支援广东的非典的灾难和灾民。我就觉得这
里海外的老华侨和国内人的思想差距很大,很脱节。
施国英:如果有这种想法的,我不觉得他在海外有代表意义。很多人
还在用旧有的话语,有的人说49年以后全国解放,包括民运人
士都在用这个词,这就是个很大的误区,什么叫“解放以
后”。其实这不是中国人被解放的开始,而是被奴役的开始。
李清:我们早就不用“解放”来表达49年的政权交替,常用的是“建
政”。不过我建议为施国英的精彩表达鼓掌。
场面热烈,发言踊跃,分不清何人发言……
巴顿:我发现华人和西人一个很主要的差别就是不尊重人家,如果我
们今天的会议都是西人在的话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抢着说
话,中途打断。这就是素质的问题。
(不知何人插话)哪里,澳洲国会一开会就是吵架。(全场大笑)
冷眉:我觉得各位都说得很好,我看了这片子也觉得很好。作为民主
的一个启蒙教育,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教材。现在
不能求全,你要求全,我得说出一大堆的毛病,包括它用的杯
子、坐的椅子、所有道具都能挑出一大堆,这些咱们都不谈。
我今天不从艺术的角度去评论,而根据我多年研究《易经》的
心得从命运的角度去谈。人的命运的好和坏都在于人的自身的
原因。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人在行坏运和好运,都别抱怨命运,更应该从自身的缺陷中寻
找问题的原因;一个国家老行坏运,就更应该从自身的民族劣
根性上找问题。当时的中国,没有袁世凯,就会有李世凯或张
世凯。要栽种共和民主的大树,土壤中须有共和民主的养分。
土壤中充斥了专制、愚昧和暴力的成分,即使栽种了民主共和
的树苗,最终这颗树还得长歪了。所以当务之急,还不仅是栽
种民主共和的树苗,更应改良中国这块充斥着专制和暴力的土
壤。
……
画家郭建、王旭,作家黄惟群、张劲帆、进生、王亚法、黄平、倪海
清、何凡,诗人桑梓,等等均有精彩发言。
秦晋:今天的会议很踊跃,我们到会人的光谱和色泽比较全,不是单
一色的,这里有作家圈的,有艺术家的,有专家学者,还有其
他社会贤达,可谓五彩缤纷。今天大家谈性正浓,整个下午气
氛始终活跃热烈,今天到场的各位基本上都发了言,都很有水
平和见地,大家在相互间有一个思想交流。最后向各位表示感
谢,感谢大家的光临和踊跃的讨论,我们下次再寻找共同关
心、有共同兴趣的议题继续探讨。谢谢大家。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秦晋整理的这都什么颠三倒四差五漏六的呀!
--
不锈钢晓刚
- (262 Byte) 2003-10-13 周一, 下午1:09
(52 reads)
另,说慈禧等是政治家,想把国家搞好。我依然感到很恶心。对于政治家而言,除了硬邦邦的结果,其它都是扯淡
--
令胡冲
- (0 Byte) 2003-10-12 周日, 下午8:11
(38 reads)
我觉得大家讨论之前,还是得再把“共和”的概念搞具体些,再把政治看得更俗浅些。一个利益均衡与分配而已。
--
令胡冲
- (0 Byte) 2003-10-12 周日, 下午8:07
(3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07148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