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朝鲜战争的几个观点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朝鲜战争的几个观点
萧峰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81
经验值: 3840
标题:
关于朝鲜战争的几个观点
(945 reads)
时间:
2003-6-25 周三, 下午12:13
作者:
萧峰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于朝鲜战争的几个观点
今天是朝鲜战争开战50周年的纪念日,50年前的今天凌晨,北朝鲜军打破了三八线的界线,向南韩发动进攻,从而开始了这场历时三年,伤亡过百万的,最后毫无结果的,并且遗害至今的战争。特以以下的文字表示对这场战争的纪念
一、朝鲜战争的起因
在二次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日争战使美国青年遭受了重大的伤亡,美国也因此过高地估计了日本的战斗力和捍卫天皇的决心,而且当原子武器还没有研制成功之前,也不可能预计到它巨大威力足以使日本魂飞魄散。因此美国在评估彻底战胜日本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上出现了相当悲观的结论:阵亡将士超过100万人,大概还有日本平民的死亡人数,具体的数字已经记不太清了。对于中国和苏联来说,这样的代价也许不会让领导人眨一下瞍皮,但对于美国的领导人和美国人民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无法面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领导人面前大概只有两条路,一是接受日本的有条件投降,提前结束战争,这样无疑可以大大地降低人命损失,但是这与美国人的正义观念,这个支持他们加入战争的原始动力,是格格不入的,第二条路就是寻找夹击日本的支援力量。而美国人选的,正是这第二条路,很不幸,被美国人选中的夹击日本的支援是苏联。
美国之所以出此下策,其实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本来他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中国。令人遗憾的是,那时的中国,无论是正面战场的国军,还是号称深入敌后的共军,对日本都是消极免战,自己人的磨擦却接连不断。虽然向缅甸派出了远征军,但除了孙立仁一部退进印度,保持完好建制外,其余基本上覆没于热带丛林之中,戴安澜将军就在此役阵亡,缅甸也落入日本人手中,这次保卫缅甸,中国军队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而且主将杜律明拒绝退和印度,将十余万大军带入了罕无人迹的热带丛林,致使全军近于覆没。而在中国大陆,更是毫无建树,甚至还不如当年独力对抗日本时有作为,当年独力对抗日本时,还有过台儿庄那样振奋人心的大捷,还有武汉保卫战这样成功的撤退。甚至到了1944年,面对强弩之末的日军,还上演了一出全线大崩溃的丑剧。
那么,当年的中国,是否有能力表现得积极一点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在太平洋战争暴发后,特别是中途岛战役之后,日军的主力,实际上已经大部分用在了太平洋战场,而在中国大陆,日本依靠的多是被称作伪军的投降了的中国人。而这些伪军对日本的忠诚,实际上是和国军的战场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军的形势越好,他们对日本的忠诚度就越低,而战斗力也就越低,反正的机会就越大。此时国军越是采取积极主动的作战态势,就越会让他们相信国军的形势在好转,日军的形势在恶化,他们反正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大。反之,国军越是消极免战,就越会使他们相信日军的强盛,从而更死心踏地为日军卖命,日本也就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这样恶性循环,形势也就越加不容乐观,中国对太平洋战争的支持就越轻微。太平洋战争暴发之后,特别是中途岛一役,日军精锐以及海空主力已完全被美军所牵制,中国趁机反击,收复失地,不但可以更有效地支援正面作战的美军,还完全有可能夺回出海口,从而避免那场徒劳的缅甸远征。当时李宗仁先生就曾经提议,由广西东进湛江,再以雷州半岛为基地,对日本与南洋的海上运输线实施空中打击,从而有效抑制日本的海上运输能力,消弱它的作战能力,有效支持美军的海上作战。可惜,蒋介石的眼中,对共军的提防远甚于对日本,李宗仁先生的提议没有被采纳。
正因为中国人如此不争气,才使得美国人将希望转向苏联,直到1945年初,美国才完全放弃对中国的指望而转向苏联求援。从而给了苏联插手亚洲的机会,同时还将牺牲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议作为对苏联的回报,这样才有了后来的以三八线为界,分别接受日军投降的势力范围划分,接下来,就跟欧洲一样,凡苏联占领的国家,都出现了共产党政权胜利的局面。而这个机会同时也间接引发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终结,从而将世界的格局从另一个方面引向这场朝鲜战争。历史就是这样无情,这场牺牲了几十万中华儿女的战争的苦果,其实是中国人有份种下的。
有份将亚洲局势引向朝鲜战争的另外一个大国其实就是美国,虽然它在45年初放弃中国转向苏联求援是无可指责的,但到了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还在向苏联求援,就不得不说明它的短视。这个时候的杜鲁门总统不可能不知道原子武器已经制作完成,而原子威胁将使美军无敌于全球,这个时候还在向苏联求援无疑是一个引狼入室的极其愚蠢的行为。
除此之外,过早地放弃中华民国,也是美国本不应犯的过失,49年春,李宗仁先生代理总统职务时就曾预言道:如果现在美国帮助中国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只需要10亿美元,但如果今天拒绝这10亿美元,今后它要在远东做同样的事,就要多花100亿美元,而且不会有什么效果,还使美国青年不得不流血。以后的事实,充分证明了李宗仁先生的先见之明。美国果然在朝鲜付出了远超过100亿美元的代价,还有将近3万8千名美国青年的生命。
当年是否有10亿美元就可以助李宗仁守住长江,是不能十分肯定的,但在马歇尔调停失败,国共之争战火再燃的时候,断绝了对华的军火供应,这对正在战场上为阻止共产主义在中国漫延的国军将士,其结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因为军火的消耗是必须及时补给的,否则,再先进的枪炮,也形同一堆废铁。很显然,当时的美国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竣,他们大概真的相信中国的共产党人是一群要求土地改革的农民。美国的民主制度就是那么令人遗憾,当国内民众普遍认为中共比国民党更好的时候,政治家是没有人敢坚持说“不”的,而民众的观念又往往受传媒引导,由于传媒天生就喜欢标新立异,所以非常容易受中共的欺骗。
虽然10亿美元是否真能够帮助李宗仁守住长江还是个末知之数,但李的失败决非仅在于军事上,蒋介石的牵制甚至拆台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完全有证据显示蒋在下野后已经决心放弃大陆经营台湾,所以才会将大量的黄金和外汇运往台湾。这些财富以后为他在台湾的统治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财政环境,但此举对岌岌可危的大陆局势,无疑是雪上加霜。此时,若有10亿美元的雪中送碳,对抵消这些消极因素是有巨大作用的,以李宗仁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善于团结各方势力的才干来看,他也许有可能即稳定后方经济,又稳定前方军心,很多的“起义”事件也许就不会发生,特别是海军的“起义”,海军的舰队可以说是守住长江的唯一王牌,失去海军的舰队,江防无疑已经洞开,中共席卷大陆从此势不可挡。
1950年的1月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发表了一则声明,其中就有“不打算运用武力干涉目前(台湾)的局势。美国政府不会走一条导致其介入中国内部冲突的道路。美国同样不会给福尔摩萨的中国军队提供援助或出谋划策”这样的句子。一周之后,当时的国务卿艾奇逊又向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了另一则声明,明确地将台湾和南韩排除在其防卸体系之外。这两则声明对当时的局势造成什么影响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如果说对当时的局势毫无影响恐怕难以让人相服。
还有,就是美国对中共的挑衅,虽然很多人是不承认这一点的,但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注意到以下的事实,是否可以转变、至少是部份转变这种观念。
在50年的6月27日,也就是朝鲜战争开火后的第三天,杜鲁门总统就公开宣布已经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隔离台湾和大陆。当时,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中共与北朝鲜的进攻有关,此举无疑向中共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在美国的眼里,中共是北朝鲜的同伙。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姿态,一种安抚国内民意的姿态,当国内民众普遍认为中共是北韩的同伙,那么美国的政治家也只能认同这种民意。但这样的姿态在中共心目中造成怎样的影响,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这种先入的影响将大大削弱甚至抵消美国日后所做的避免挑衅中共的一切努力。同时也向中共表明,美国已经背叛了自己在年初发表的两则声明,这在中共眼里,无疑也是一种违背诺言的背信弃义。
几乎是与此同时,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此事对中共的刺激我认为甚至超过了第七舰队事件。当时麦克阿瑟将军向华盛顿请求派一个调查组到台湾调查台湾的防务情况,在得到批准后,麦克阿瑟将军做出了令各方都瞠目结舌的举动:亲自来到台湾并刻意让传媒大肆宣扬。
这两起事件,使得北京对韩鲜问题的态度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外界是无从得知的,但如果完全否认这种影响,则无疑是不愿正视历史事实的态度。
二战之后,世界的局势走向了朝鲜战争,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和美国都是不可以置身事外的,而美国的民意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不得不说是民主政体的一个天生的遗憾,正如有位伟人说过,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只是最不坏的制度。民主虽然不能造就远见灼识的政治家,但也排除了以“远见灼识”为名的对社会的伤害,虽然会造成暂时的困难和痛苦,却不会造成长久的灾难和浩劫,关于这一点,中国人的教训应该是最深刻的。(未完)
作者:
萧峰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朝鲜战争需要重读
--
孔中之
- (0 Byte) 2003-9-29 周一, 下午5:00
(254 reads)
好文!不愧史家之言!
--
草虾
- (0 Byte) 2003-6-26 周四, 上午6:00
(320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11831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