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余杰:文本互校——被肢解的希拉莉回忆录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余杰:文本互校——被肢解的希拉莉回忆录
陈礼铭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270
经验值: 96
标题:
转贴:余杰:文本互校——被肢解的希拉莉回忆录
(724 reads)
时间:
2003-9-26 周五, 下午8:50
作者:
陈礼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希拉莉回忆录的出版,是二ΟΟ三年夏天美国重要的一个文化新闻和
政治新闻。这本回忆录不仅记录了迄今为止希拉莉无限风光的前半生,更
是详细描述了刚刚成为历史的克林顿时代白宫第一夫妇的悲欢喜乐。这本
回忆录,最早由台湾时报出版公司于二ΟΟ三年六月三十日出版中文繁体
字本,译名为《活出历史》。然后,大陆以出版外语著作闻名的译林出版
社以十五万美元的高价,从时报出版公司获得版权,于二ΟΟ三年八月推
出中文简体字版本,译名为《亲历历史》。台湾版的推出仅仅比英文版晚
了二十天左右,而大陆版也只比台湾版迟一个多月。这也许就是“全球化
”的一个小小注释吧。
二ΟΟ三年七月中旬,我在香港得到了一本时报版的希拉莉回忆录,
得以“先睹为快”。七月底我回到北京的时候,从媒体上看到了译林版希
拉莉回忆录即将出版的消息。果然,八月初我就从旌旗网上书店顺利定购
到了这本书。台湾版是平装本,且价格昂贵(一百三十三港币,近一百五
十元人民币);而大陆版是精装本,且价格便宜(定价三十八元人民币,
从网上定购还可以享受折扣,只需二十八元人民币)。那么,是否台湾版
就毫无价值了呢?
经过一番仔细的比较阅读,我发现两个版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也就是说,大陆版遭到了大量的删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残本”。希拉
里的回忆录被“肢解”的命运,说明了大陆新闻出版的现状——一切对中
共不利的内容都会遭到剔除,无论是本国公民的著作,还是美国前第一夫
人的著作,无一例外。这一次,我只是通过偶然的机会把两个版本放在一
起比较。而没有机会作如此比较的其他一些出版物,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
况呢?我想,大陆读者都心知肚明。
那么,希拉莉回忆录中究竟有哪些内容是中共宣传部门的检查官们感
到不悦和恐慌、而必须删去的呢?我愿意在这篇文章中对被肢解的希拉莉
回忆录加以具体的比较和分析。
遭到删节最多的地方是两处与中国有关的章节,一是一九九五年希拉
里率领美国妇女代表团到中国参加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二是一九九八年
希拉莉陪同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在回忆录第二十二章《女权即人权》中,希拉莉回顾了世界妇女大会
前夕,由吴弘达的被捕所引发的一场外交波澜。我原来估计,在大陆版中
,甚至连“吴弘达”这个名字都不会出现。作为人权活跃分子,吴弘达多
年来致力于揭露中共劳改苛政和买卖人体器官黑幕,在西方享有相当的声
誉。但在中国,他早已被中共宣传机器“妖魔化”为“美国间谍”。这一
次,希拉莉在回忆录中有若干段落谈到吴弘达事件,显然让中共处于不利
的地位。
但是,我翻开大陆版的时候,居然发现仍然出现了吴弘达事件的片段
,大陆版相关段落内容如下:
吴弘达被捕的消息原本不会受到美国媒体的太多注意。但是中国已经
获选为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的主办国,我也准备以美国代表团荣誉主席
的身份参加即将召开的大会。
吴弘达被控从事间谍活动,因此被拘押并等待审判。由于各种团体和
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呼吁美国抵制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为美国是否与会
投下了变数。
但我高兴得太早了,这是一段经过严格处理的文字。当我把这个段落
与台湾版一一对比时,才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台湾版的相关
内容如下(注:有下划线的为遭到明显删改的部分,下同):
异议人士被捕在中国大陆并不稀奇,而吴弘达入狱的消息原本不会受
到美国媒体的注意。但是中国已经获选为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的主办国
,我也准备以美国代表团荣誉主席的身份参加即将召开的大会。吴弘达是
人权活跃分子,被打为政治犯,在中国劳改营待了十九年,然后移居美国
,一九九五年从哈萨克进入新疆时,被中国当局逮捕。
虽然他有入境中国的有效签证,但被控从事间谍活动,在狱中等待审
判。吴弘达在一夕之间家喻户晓,由于人权团体、华裔美籍活跃人士和一
些美国国会议员呼吁美国抵制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为美国是否与会投
下了变数。
美国政界一些左派分子对美国与会感到不悦,因为中国政府表示主张
母体健康、妇女财产权、小额借贷等议题的非政府组织可能被排除在正式
会议之外。中国当局对于想要取得中国签证的西藏活跃分子等人百般刁难
。此外,外界对于中国人权记录不佳,以及为了实施“一胎化政策”而强
迫堕胎的野蛮政策普遍反感,我也有同感。
吴弘达的妻子的亲笔信函尤其令我感到困惑。她担心丈夫的安危是可
以理解的。她觉得,我的出席“会向北京领导阶层发出错误讯息,让北京
怀疑美国施压要求释放吴弘达的决心。”
“异议人士被捕在中国大陆并不稀奇”这半句话当然要被编辑删掉。
用中共一贯喜欢使用的说法,这半句话是“对中国的污蔑和丑化”。然而
,这句话却揭示了中国人权状况的极端恶劣的事实——在中国大陆,侵犯
人权的事件已经司空见惯,异议人士一般都难以逃脱牢狱之灾。
希拉莉对吴弘达的一段简要介绍必须被删掉,“吴弘达在一夕之间家
喻户晓”的事实也必须被删掉。否则,让大陆读者了解到吴宏达的真实身
份以及他从事的事业,大家都知道吴弘达并非“美国间谍”,那不是了给
中共御用法庭一记响亮的耳光?
有意思的是,希拉莉专门提及美国政界左派人士对中共的杯葛。按照
某些想当然的中国御用文人的描述,美国左派人士乃是“中国人民的好朋
友”(所谓“中国人民”,也就是中共政权)。其实,此“左派”非彼“
左派”也。
以我在美国访问的经历来看,类似于像“美国民权联盟”这样的“激
进左派”,也从不接受共产法西斯主义的教条,他们的“左”是在民主和
自由制度下的“左”,他们的主要政见无非是强调福利制度、政府干预经
济、妇女权利、同性恋权利等等。而在中国,“左”则是共产法西斯主义
之“原教旨主义”,比如对毛泽东时代暴政的坚持和肯定、对民主和自由
的仇视等等。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
据我了解,美国绝大部分“左派”与“右派”一样,都对中共的专制
制度持批评态度,只是程度略有差别而已。希拉莉本人曾经也是一名激进
左派,如今她的政治观点依然有左倾色彩,但她对中共并无好感。大部分
美国人都对中共糟糕的人权记录和野蛮的强迫堕胎政策非常反感,希拉莉
明确表示她本人“也有同感”。这段话打破了中国的新老左派们对美国左
派一厢情愿的幻想。于是,这一段内容也自然也要被删掉。
这场中美之间的人权与外交纠纷,终于以中共的妥协而告结束。吴弘
达的被释放与希拉莉的与会成了一桩幕后交易。对此,大陆版如是说:
距离大会揭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判决吴弘达从事间谍活动,将
他驱逐处境。
而台湾版则保持了原貌:
距离大会揭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政府显然认定不能再承受不利
的宣传,于是法院在八月二十四日装模作样审判吴弘达,最后判决他从事
间谍活动,将他驱逐处境。
被删去的“装模作样”这个词语,生动地揭示了中共司法机构的虚伪
和无能。在中国,司法没有独立的地位,法庭完全受到党的控制,党让法
庭怎么审判,法庭就怎么审判。如何处理吴弘达,中共高层早已定下了原
则,法庭只是从形式上“演练”一次而已。对于一个西方的法律工作者来
说,在中国当法官和律师都会经历无比的耻辱,但中国的法官和律师早就
没了耻辱感。他们不得不接受被党所支配和摆布的可怜命运,他们不得不
“装模作样”。
吴弘达返回美国之后,对希拉莉仍然持批评态度,大陆版如是说:
吴弘达返回加州寓所后批评我的决定。
而台湾版则如是说:
吴弘达返回加州寓所后批评我的决定。他重申我的出席可能被解读为
默许中国践踏人权。加州众议员裴洛西女士打电话告诉我,我的出席对中
国人民的公开行动是晴天霹雳。
大陆的读者阅读这段内容时一般都会迷惑不解:吴弘达究竟为什么依
然批评希拉莉呢?作为一名“间谍”,他被释放不正体现了中国政府的“
宽大为怀”,为何不感激涕零呢?只有参照台湾版,读者才能发现吴的基
本立场:他不以个人得失为标尺,他的着眼点依然还在中国的人权事业上
。大陆版不仅删去了吴弘达的这一观点,还删去了加州众议员给希拉莉打
电话表示批评意见的情节,从而模糊了美国民众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
希拉莉在压力之下依然决定参加会议,大陆版保留了“比尔支持我的
看法”这句话,而删去了希拉莉之所以与会的根本原因:
一旦吴弘达出狱,最好质疑中国其人权记录的方法就是直接到他们的
领土上。
希拉莉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但这至少可以
说明希拉莉对中国的基本态度——她到中国是为了“质疑中国的人权记录
”。如此关键的一句话偏偏被删掉了。
在北京举办的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上,希拉莉作了题为《女权即人权
》的演讲。在大陆版中,演讲的内容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这种情况也比
我预测的要好一些。但是,希拉莉对自己演讲内容的阐释以及对北京打压
非政府组织论坛的批评却都被删去了,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藉这篇演讲做些不同的事,意味着清楚陈述中国政府行为的不公平。
中国领导阶层禁止非政府组织在北京的大会上举行论坛。他们强迫非政府
组织临时转到北京北方四十英里的怀柔开会。怀柔是个小城市,住所和设
施都很少。虽然我没有点名任何国家,但我提到的这些超级侵犯人权国家
,大家心知肚明。
后来我得知,中国政府在会议厅的闭路电视电视播放精彩内容时,删
除我的演说。
在希拉莉心目中,中国是“超级侵犯人权的国家”之一(请注意“超
级”这个措辞)。到了布什政府时代,美国在外交战略中明确提出“邪恶
轴心”概念,将伊拉克、伊朗、利比亚、北韩等独裁国家划入其中。美国
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中共,但中共历来支持这些难兄难弟,其专制制度与这
些难兄难弟相比并无根本区别,中共与它们一样都是“超级侵犯人权的国
家”。
这个“超级侵犯人权的国家”自然不希望希拉莉对女权和人权的呼吁
被更多的中国公民听到,他们便在电视中将希拉莉的讲话剪辑掉了。这种
伎俩并不高明,甚至有点卑琐,但中共本来就是一个阴谋党和厚黑党,做
这种事情他们还不会脸红。
在参加妇女大会期间,希拉莉还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陆版如是
说:
自从离开夏威夷,我没有看过一份报纸,我随口向助手提到如果能够
看到一份《国际先驱论坛报》就好了。没有几分钟,我们听到一声敲门。
《国际先驱论坛报》好像收到暗示自动送上门来。从那一刻起,我的助手
时常对着电视屏幕眨眼睛,或大声说要吃匹萨、牛排和奶昔。
台湾版则如是说:
我发现中国官员消息灵通的程度着实令人吃惊。自从离开夏威夷,我
没有看过一份报纸,我随口向助手提到如果能够看到一份《国际先驱论坛
报》就好了。演说完毕回到饭店没几分钟,我们听到一声敲门。《国际先
驱论坛报》好像收到暗示自动送上门来。可是我们完全不知道谁听到我说
过要这份报纸,或谁已经把它送来。
在赴中国之前,国务院和特勤局已经向我做过剪报,包括情报以及礼
节和外交问题。我已经被警告,一言一行都要小心,好像我所说的每一句
话或每一件事都会被录音监控,尤其在饭店房间里。不论《论坛报》的送
达是巧合或是中国政府国内安全严密的一个范例,都让我们觉得有点好笑
,而且我们意识到,被监视或被录音使我们个个都紧张兮兮。从那一刻起
,我的助手时常对着电视屏幕眨眼睛,或大声说要吃匹萨、牛排和奶昔。
可是经过三天,只有《论坛报》出现在门口。
显然,经过这番删改,希拉莉本来的意思已经无法完整地呈现出来。
希拉莉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幽中共安全部门一默。在这个可笑的故事背
后,有着中国极其严酷的社会生活的真实。中国依然是一个被军警宪特牢
牢控制的警察国家,如果你是西方的重要访客,或者你是国内持不同政见
的知识分子,你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严密的监控甚至骚扰。从全局上来看,
中共政权是一个极其腐败无能、低效和缺乏责任感的政权;但从局部来看
,中共的安全部门却极其庞大且高效,他们“消息灵通的程度”甚至令一
直享受着特勤局服务的希拉莉也“大吃一惊”。美国人的“紧张兮兮”显
然不是“杞人忧天”,因为“老大哥”永远在盯着这个国家的所有成员。
一份《论坛报》,令中国的安全部门弄巧成拙,将中国社会的恐怖和不自
由充分呈现出来,也给希拉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即使在如此“紧
张兮兮”的状态下,希拉莉和助手们依然保持了美国式的幽默——怀着一
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希望窃听者们也像送《论坛报》一样把她们提到的好
吃的食物送来。
为了表达对受到打压的非政府组织论坛的支持,希拉莉亲自到怀柔出
席他们的会议,下面的这些细节全部被删掉了:
非政府组织的与会人员们在泥水中等待了数小时,他们被警察拦阻在
外面。当我的座车接近大厅时,那些警察挥舞着警棍把人群从入口处往后
推。这不是文雅的对抗。警察愈推愈用力,许多人使劲站在原地。有些人
失足跌进湿滑的泥浆中。……
中国公安在会场外采取的严厉手段,更加振奋与会代表的士气,当我
走上台时,他们唱歌、大吼、拍手欢呼。……多年后,我在怀柔目睹的景
象仍然历历在目。很少能在一个场合如此具体地看到活在自由社会和活在
政府控制下的不同。
尤其是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在我看来堪称“点睛之笔”。希拉莉不是
瞎子,她不会轻易被中共“制造”出来的“繁荣和幸福”所淹没。她发现
,在中国人表面上“自由”生活的内部,却是被凌辱和被压迫的命运。这
一点从警察对待人们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来,民众没有能力对抗警察的特
权和暴力,只能忍耐。希拉莉深深地体验到了自由与奴役的差别,这种经
验对她来说相当重要。如果今后她在美国政坛获得更加重要的地位(比如
当选总统、成为国会领袖等),这段经验一定会影响到她的对华政策,使
她至少不会对中共“过于天真”。
关于一九九八年克林顿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希拉莉也有洋洋数千字相
当详细的描述。在访问之前,两国就仪式问题发生了争执,这种争执同样
也存在于克林顿和希拉莉之间。大陆版是这样交待的:
由于这是国事访问,中国政府坚持要在北京举行正式的欢迎仪式;我
们通常在白宫南草坪举行这种仪式,中国则通常在天安门举行。为了是否
应该参加在天安门举行的仪式,比尔和我有过辩论,他了解天安门在中国
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因此同意尊重中方的要求。
这段经过剪辑的描述,宛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为什么美国方
面对于是否在天安门举行欢迎仪式如此顾虑呢?克林顿和希拉莉争论的内
容究竟是什么呢?大陆版只是单方面呈现出了克林顿的态度,而希拉莉的
观点以及其他与克林顿不同的观点全都语焉不详。一看台湾版本,这才知
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比尔和我有过辩论,因为在一九八九年六月,中国当局曾使用坦克车
强力镇压在天安门举行的民主示威活动。比尔不愿让人以为他为中国的镇
压手段和违反人权做法背书,但他了解天安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因此同意尊重中方的要求。我对天安门事件无法释怀,一九八九年电视播
出的画面涌上脑海,当时学生们在广场上搭建一个有如美国自由女神像的
简陋的“民主女神像”,而他们反抗的军人就像现在在我们面前排好队伍
、等着接受美国总统检阅的仪仗队。
这里,我清晰地看到了克林顿在对华外交上的绥靖政策。这种绥靖政
策既缺乏道义,也没有远见;它既伤害了中国人民追求自由的信心,也危
害了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段论述使我想起了当时“天安门母亲运动”
发起人丁子霖和蒋培宽夫妇致克林顿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这样写道:“我
们对阁下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接受访华安排深表遗憾。众
所周知,自发生八九年的血腥屠杀事件以来,六月的天安门已经和无辜死
难者的鲜血联在了一起,接受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举行仪式,将极大地
伤害追求自由地中国人民党感情,尤其是‘六四’死难亲属的感情。在这
件事情上,总统先生应该意识到,中国领导人是把礼仪当作原则对待的,
甚至把礼仪看得比原则更重要。因此,我们期望得到总统先生对此事的明
确表示。”这封信还指出:“我们还要提请总统先生注意:对于绝大多数
中国人来说,重新评价‘六四’事件是人心所向,而且刻不容缓。只要‘
六四’事件一天得不到公正评价,那么无论对于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
人民来说,还是对于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来说,都不能走出天安
门事件的阴影,更谈不上进入所谓的‘后天安门’时代。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愿意看到总统先生站在历史的正确方面而不是相反。”这封信反映了
天安门遇难者家属的心声,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愿望。
遗憾的是,克林顿没有倾听这样的声音,而是轻率地屈从于中共的压
力,接受了在天安门举行仪式的要求。这是中国人民的耻辱,也是美国人
民的耻辱。克林顿的托词是站不住脚的。什么叫“了解天安门在中国历史
上的重要意义”?天安门从来就不是中国人民的天安门,从明清两朝帝国
时代到中共统治时代,它一直都是专制制度的中心,是古代皇帝和毛泽东
等现代独裁者骑在人民头上耀武扬威的地方。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这
里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机枪和坦克粉碎了中国人民的自由之梦
。迄今为止依然悬挂着毛泽东“猪头”的天安门,是屠杀的见证,是文明
的耻辱,是暴政的象征。我认为,这才是“天安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
义”,克林顿理应理解这一切。一个有良知和道德感的西方政治家,绝对
不应当在这样一个地方接受这样一种抹杀记忆、制造闹剧的仪式。
克林顿的对华政策一直非常软弱,此次事件将这种软弱推到了高峰。
对此,希拉莉作为第一夫人,也不得不公开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她比过
于现实主义的克林顿拥有更多一些的原则和同情心。她对天安门的大屠杀
一直“不能释怀”。当然,以她的身份,不可能采取更加激烈的方式来表
达自己的理念,比如拒绝出席天安门的仪式。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政
治,这就是政治家的“表演”。尽管如此,从这个细节中我还是发现,希
拉莉比克林顿有更高的政治理念和人格魅力。对天安门屠杀的持什么样的
态度,不仅是衡量中国知识分子和所有公民良知的标尺,也是衡量外国政
治家和普通百姓良知的标尺。因为,对一个生命的屠杀,其实也就是对所
有人类的屠杀。在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没有中间路线可选择。
希拉莉还记载了她与江泽民之间关于西藏问题的讨论。江泽民坚持声
称“西藏在历史上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我们解放了西藏”,而希拉莉则反
问道:“那么他们的传统和他们信仰自己所选择的宗教的权利呢?”关于
讨论之后希拉莉的感想,大陆版是这样写的:
我还是认为,中国基于历史和心理因素,对避免内部分裂有一种执迷
。
而台湾版则更加清晰地写道:
我还是认为,江泽民和我谈西藏问题时不是十分老实。中国基于历史
和心理因素,对避免内部分裂有一种执迷。这种执迷导致他们在处理西藏
问题时过度反应且采取压迫手段。执迷往往会有这种毛病。
希拉莉对江的直接批评,即认为江“不是十分老实”被删去了,她对
中国领导人处理西藏问题时的“过度反应”和“压迫手段”的批评也被删
去了。同样被删去的还有希拉莉观察到江泽民的激动情绪——“甚至还敲
了一下桌子”。这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它的背后表明了一个领导人文化
修养的境界。
回忆录中,还有一段关于达赖的叙述也受到了“修饰”。达赖是白宫
的老客人,是希拉莉的私人朋友。希拉莉把达赖当作精神导师,遇到困难
便寻求其帮助。在弹劾克林顿的程序启动的时候,希拉莉面临一生中前所
未有的挑战和痛苦。这时,达赖访问了白宫,大陆版这样写道:
几个星期过后,达赖喇嘛前来白宫探望我,送给我一条洁白的哈达。
而台湾版中则是这样的一段话:
几个星期过后,达赖喇嘛前来白宫探望我,送给我一条洁白的哈达,
并表明他时时挂念着我及我内心的挣扎。他鼓励我要坚强,在面对伤痛与
不公时,莫服从于怨毒与愤怒。
如果说我前面提及的某些删改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那么这两句删
改就显得莫名其妙了。愚蠢的编辑和新闻检察官们大概都是没有信仰的人
,他们仅仅把达赖看作一个无事生非的“分裂分子”,而不理解达赖在西
方的崇高地位更多的来自于他的精神向度和信仰立场。包括好莱坞明星里
察基尔和希拉莉西方著名人士,都非常尊崇达赖。这显然不是出于某种“
好奇”或者“迷信”。编辑和新闻检察官不愿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干脆就
把他们无法理解的事实删除了事。
以上仅仅是希拉莉回忆录中遭到删除最多的地方,经过这样的一些巧
妙的处理,希拉莉的回忆录已经“面目全非”了。大陆的编辑和新闻检察
官们都是图书“整容手术”的高手,他们能够让每一处的删改都不留痕迹
。我不得不戳穿他们的把戏,我不接受这种对读者智力的侮辱和对读者自
由的侵犯。而在背后支配这一切的,还是“老大哥”那些无所不至的触角
。对于一个以人民为仇寇的专制政权来说,每一个汉字都隐藏着颠覆它的
可能。它企图用这种强大来掩盖内在的虚弱。它不断地制造着恐惧,而它
自己也被作茧自缚,处处时时都感到恐惧。它消灭所有的批评意见,同时
制造无数歌功颂德的谎言。这样就能够实现“长治久安”吗?
我将把台湾版和大陆版的希拉莉回忆录好好保存在一起,我相信我的
后人们如果想了解这个时代中国的新闻出版有多么的不自由,这两个版本
的对照将为他们提供一个鲜活的材料和样本。于是,我便提前做了这个“
立此存照”的工作。——二ΟΟ三年八月十九日、二十日
原出版者有关希拉莉回忆录中文版的重要提示:
http://www.simonsays.com/bookextras/LivingHistory.cfm
Clinton '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in China
http://www.nytimes.com/2003/09/24/international/asia/24CHIN.html
作者:
陈礼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02013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