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齐奥塞斯库生命的最后日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齐奥塞斯库生命的最后日子   
weckyy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齐奥塞斯库生命的最后日子 (415 reads)      时间: 2003-9-23 周二, 下午11:1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齐奥塞斯库生命的最后日子



--------------------------------------------------------------------------------





所有跟贴 加跟贴·论坛主页



--------------------------------------------------------------------------------



送交者: 健康之路 于 北京时间 01时 9/24 (14 hits )

主题:标题: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齐奥塞斯库生命的最后日子



[博讯论坛] 标题: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齐奥塞斯库生命的最后日子 作者: 一醉梦千秋(2003-01-09 21:44:54.0)



提起罗马尼亚,3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部,面积 2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400万。对于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中国人也是非常熟悉 的,他曾多次来我国访问。可是,你知道吗 ?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圣诞节,却是—— 齐奥塞斯库的最后日子。



1989年12月25日。



当欧洲的千万个家庭正围坐在五彩缤纷的圣诞树旁欢聚时,罗马尼亚总统尼古拉 ·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却站在一个临时军事法庭的刑场上。



他的背后是一堵砖墙,上面布满了弹孔。



71岁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身着黑色西装,和夫人紧紧站在一起。



布加勒斯特下午4时,枪声响了……



这一天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风暴迭起



1989年末。



东欧大陆的动荡终于波及了罗马尼亚。



11月29日,罗马尼亚体操明星科马内奇出逃,寻求西方的庇护。到美国后,她将 出逃的“恐怖经历”向西方新闻界公布。



这似乎是一个前兆。



12月15日,罗马尼亚边境城市蒂米什瓦拉发生警察与当地居民的激烈冲突,双方 都使用了武器,造成了人员伤亡。动乱开始了。



就在罗马尼亚国内动乱开始蔓延的时候,齐奥塞斯库似乎还相当沉得住气。12月 18日,他照常飞往伊朗进行为期 3天的国事访问,并同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举行了会 谈。唯一的不同是,他的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未像往常一样随他出访。作为罗马 尼亚政府第一副总理,她坐镇国内,控制事态发展。此时在遥远的德黑兰,齐氏还一 再宣称:“我们的形势是稳定的。”



12月20日,一个可怕的消息在罗马尼亚不胫而走:保安部队在蒂米什瓦拉实施“ 大屠杀”,几千人丧生,上万人被捕或失踪。当晚,齐奥塞斯库从德黑兰刚一回国, 立即到电视台发表讲话,严厉斥责蒂米什瓦拉动乱是“帝国主义和复仇主义集团以及 外国间谍机构组织的”,是企图“阻止社会主义发展,使国家倒退到外国的统治下”。 12月21日,他又在首都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全国保持稳定。



但是,此时群众已无心听他演讲了。就在这一天,布加勒斯特爆发了反齐奥塞斯 库的示威游行。人们高呼:“不要齐奥塞斯库!”“要自由 !”“要面包!”示威者冲 进书店,焚毁齐奥塞斯库的著作。



与此同时,以伊利埃斯库为首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宣告成立,宣布解散齐奥 塞斯库的全部政权机构。



紧接着,支持齐奥塞斯库的保安部队与反对他的军队和群众在首都市区展开了激 烈的巷战。



12月22日,“起义者”占领了电台和电视台,宣告齐奥塞斯库“下落不明”。



仓促出走



此时齐奥塞斯库感到大势已去。



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夫妇决定坐飞机出走。46岁的飞行员马鲁坦在《罗马尼亚 自由报》上回忆说,12月22日,他接到命令飞到罗共中央办公大楼,去接齐奥塞斯库。 当时齐氏夫妇和另外的四个人前来,其中包括罗共高级领导人曼内斯库的妻子,还有 齐氏的两名保卫人员。由于直升飞机座舱狭窄,其他领导人被留在大楼内。



“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要直升飞机在数百万群众头上飞过,是不正常的。 ”这位飞行员回忆说。但他必须执行任务。



11点30分,飞机起飞。在座舱狭窄的飞机上,位置不够,以至副机师要坐在齐奥 塞斯库的膝上。飞机直飞布加勒斯特以北的斯纳戈夫村,齐奥塞斯库在那里有一个夏 宫。



飞机飞行了25公里,到了斯纳戈夫村,在别墅花园里降落。在这里,曼内斯库的 妻子玛丽娅和一名叫博布的政治局委员被要求离开直升飞机。当时,“玛丽娅吻了齐 奥塞斯库夫妇的手”。据说博布离开飞机后不久即被捕。齐奥塞斯库在别墅打了两个 电话,到厨房吃了些东西,又装了两大袋子食品。



飞机又一次起飞以后,齐奥塞斯库决定飞往布加勒斯特西北18英里的博泰尼军用 机场。很显然,齐氏夫妇决定离开罗马尼亚。



此时的齐奥塞斯库已焦躁不安。他命令飞行员不要与地面指挥塔联络。在整个飞 行过程中,齐的保镖都用手枪指着飞行员。



这位并不忠于齐氏的飞行员回忆说,他故意飞得很高,以便使雷达可以追踪到直 升飞机的踪迹。当接近军用机场时,马鲁坦告诉齐氏夫妇说,他们可能已被雷达追踪 到了。



齐奥塞斯库同时也听到了广播,说罗马尼亚领空已被封锁,禁止飞行。齐立刻命 令飞行员在军用机场以外的地方降落,他最怕落入叛军手中。于是在距布加勒斯特52 公里处的一个小镇附近的旷野上降落了。这时,效忠齐氏的人乘坐两辆汽车追上了他 们,齐氏打算到公路上碰碰运气。此时已是22日下午1点左右。



公路上的运气同样不济。



齐氏夫妇和两名保镖首先截住了一辆紫红色达契亚牌汽车。但半小时以后,无线 电广播了他们逃跑的新闻,并描述了这辆汽车的特征,于是他们只好在沃克雷什奇村 停了下来。



2 点钟,居住在该村的一个名叫彼得里绍尔的工人吃过午饭后,把他的黑色达契 亚1301TX牌汽车开出花园准备擦洗。门口的柱子上有一个广播喇叭,里面报道说,齐 奥塞斯库夫妇正向特尔戈维什泰方向“逃窜”。此时,街上静悄悄的,空无一人,邻 居们都在电视里收看“革命”的场面。



这时,一辆紫红色达契亚牌汽车穿过街道,停在离彼得里绍尔七、八米的地方。 后面又跟着两辆汽车,一辆蓝色的,一辆黄色的,相继停下来,一个男子从第一辆汽 车里钻出来,问彼得里绍尔能否借些汽油。彼得里绍尔刚要迈步去车库取油,只见那 男子突然拉开蓝色阔条法兰绒外衣,拔出手枪,用枪顶着他的脖子,命令他立即发动 汽车。



彼得里绍尔不想离开村子,就把车开进右手第一条小街。他的妻子见此情景,立 即跑去向爱国卫队报告。但彼得里绍尔的车没开出多远,就被那辆紫红色达契亚牌汽 车截住了。从车里下来了二男一女上了彼得里绍尔的黑色汽车,其中一男一女正是齐 奥塞斯库夫妇。



“快救救我们,把我们带到你家去 !”埃列娜·齐奥塞斯库一上车就向彼得里绍 尔求援。但彼得里绍尔执意不肯,说这太危险,并大声请求他们:“别杀我 !别杀我!” 埃列娜见他如此紧张,就安慰他说:“你要想活命,就好好开车。”于是车子向特尔 戈维什泰方向开去,这是一个位于首都布加勒斯特西北70公里处的一个城市。途中, 齐奥塞斯库还问了彼得里绍尔的名字、工作单位以及他是否喜欢自己的职业。



车上齐氏的保镖穿着运动服,而齐奥塞斯库仍和当政时在电视讲话中那样:大衣、 领带、围巾一应俱全。埃列娜梳妆打扮得像去参加公众集会,手中提着一个精巧的手 提包。



彼得里绍尔当时四十多岁,是 3个孩子的父亲。他是一个合作社的工人,住在沃 克雷什奇村。由于害怕,这个手握方向盘的司机,不时地发抖,浑身哆嗦得厉害,以 至无法稳定地操作。



埃列娜伏在他的肩头问他是否多喝了酒,又问他是不是基督教徒。后来这位工人 回忆道:“一听说我是基督教徒,她(指埃列娜)就松了口气,身子靠在靠背上,好像 不那么紧张了。而齐奥塞斯库却总是隔着玻璃往外看,嘴里不停地说:‘曼内斯库丢 了!曼内斯库丢了!’”



车子在路上忽快忽慢,后来竟噼噼啪啪地乱响起来。慌乱之中,彼得里绍尔一会 儿以为汽车没有油了,一会儿又说可能汽油质量不好导致噼啪响。埃列娜听到后顿起 疑心,怀疑他故意捣鬼。她一把抓住彼得里绍尔的衣领,并把另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衬 衣里,估计是放到枪托上,因为随后,彼得里绍尔就感觉到一件冷冰冰的金属物顶住 后背,但他没有看到武器。埃列娜吼道:“你为什么撒谎? 油箱指针我看得很清楚。 罗马尼亚的汽油是世界上最好的!”并命令他:“打开收音机!”



究竟往哪里跑? 这始终是齐氏夫妇和保镖一直讨论的问题。埃列娜建议取道科比 亚森林,那里有罗马尼亚 4号人物迪姆卡的一所别墅,迪姆卡一直是这对夫妇的好朋 友。而齐奥塞斯库则坚持去特尔戈维什泰城边的特种钢铁公司,他曾多次视察过这个 工厂,并认识那里秘密察的头目。



车子朝特钢工厂开去。



此刻,电台正广播米尔恰·曼内斯库的一篇讲话,齐奥塞斯库刚听到前面的几个 字,就像昏厥一样瘫倒了,头垂到仪表板上,接着他又抬起头来,喃喃自语:“完了! 但愿情况不是这样。”



当汽车一靠近特钢公司的值班亭,工厂的第一道门就打开了。齐的保镖走下汽车, 上前与工人搭话,这个保镖回来说道:“工人已经罢工了 !”这时,有十多个人围过 来,有人认出了这对夫妇,人们开始向车子投掷石块,同时高呼:“打死杀人犯 !” 工厂的警卫也加入了呐喊者的行列。这时,埃列娜又一次抓住了彼得里绍尔的脖领, 命令他开车冲过去。汽车终于冲进工厂,又从后门逃了出来。



泪水涟涟



从特钢厂逃出来后,齐奥塞斯库哭泣起来,他一边流泪一边说:“我年轻的时候, 这里一片荒芜,什么也没有,是我给他们创造了这一切,是我给他们创造了这一切!”



“我看见他脸上有泪水。”彼得里绍尔后来回忆说。



随后,齐奥塞斯库又命令司机把车子开到离工厂 5公里的乌尔米。战前当他还是 年轻的地下党积极分子时,就曾隐藏在这个小城市里。然而,这回他在那里一无所获, 没有找到藏身之地。



车子只好又朝特尔戈维什泰市的保莱斯库大街开去,齐奥塞斯库说:“我们还要 到市党委去碰碰运气。”



此时,街上到处是游行队伍,满街是旗子、标语和口号声。车子数次被堵,无法 开快。齐奥塞斯库对司机说:“我们完了!钻胡同,别管逆行不逆行了!”



在一条胡同里,车子被一辆装满石头的卡车挡住了去路,齐的保镖下车去探路。 这时从一幢房子里走出两个年轻人,他们认出了齐氏夫妇,接着整条街的人群都骚动 起来。齐奥塞斯库一看不对头,忙命令司机赶快发动车,掉头就跑,连那个保镖也顾 不上了。车上夫妇俩又大喊大叫地命令起来:“我们完了,把我们送到党委会去 !” 埃列娜又把一个金属玩艺抵住了彼得里绍尔的后脑勺。



随后汽车开到了位于特尔戈维什泰市卡洛米特卡河畔的“党之家”,埃列娜说: “到家了!咱们安全了!”在紧闭的大门前有一对夫妇,显然对于这辆汽车的突然到来 感到害怕。



齐奥塞斯库走下车来,镇静问道:“可以进去吗 ?”那个男人说,门都锁了,他 没有钥匙。他的妻子大声说:“快离开这里,人们会杀死你们的!”



这时,齐奥塞斯库夫妇决定取道高级别墅区。车子开到了一座无人居住的别墅, 埃列娜想停下来,暂时躲在里面。但齐奥塞斯库反对,他已经脱掉了那件容易被人认 出的大衣,他说:“这里不行!我在这里会冻死的。”



这里已是 3点45分,夕阳西下,天气渐渐暗下来,严冬的寒气逼来,整个地区空 空荡荡,夫妇二人决定重新上路。



埃列娜建议去浦里斯卡森林,而齐奥塞斯库执意要去隆鲁克斯灯泡厂碰碰运气。 这是他们这一天的第六个求救点,但这个工厂也罢工了。



当汽车又一次重新上路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这时,齐奥塞斯库夫妇已不再说 话。司机彼得里绍尔回忆说:“我想,他们已知道自己完了,我的心稍微镇静了一些。” 随后,彼得里绍尔问齐氏夫妇,要不要把他们送进某个兵营。他们对此激烈反对,说: “千万别去那里,继续往前开。”



彼得里绍尔发现前方右侧数百米的地方有一栅栏门,这里是植物保护中心。他把 车子开进去,停在两棵松树之间,并告诉齐氏夫妇已经进停车场了。埃列娜此时才放 下了彼得里绍尔的脖领。齐奥塞斯库让彼得里绍尔进去探问,看看人们是否愿意帮助 他们。



于是这位司机人质登上灯火通明的台阶,走进大厅。里面有十几个人正在从电视 里观看白天发生的事情。彼得里绍尔对他们说,他已经抓到了齐奥塞斯库夫妇,就在 楼下的汽车里。没想到那些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因电视里宣布齐奥塞斯库夫妇已经 “就擒”。他只好反复解释,起劲地做手势,结果那伙人仍将信将疑,嘻嘻哈哈地让 他悄悄把两口子带来,以免惊扰他们看电视。幸好有一位他认识的技术员发觉彼得里 绍尔的惊恐不像是装出来的。他立即驱散众人,腾出了一间办公室,让彼得里绍尔把 齐氏夫妇领来。



齐奥塞斯库夫妇疲惫不堪地走出汽车,看到那位技术员站在台阶上向他们招手。 彼得里绍尔上前搀扶着齐奥塞斯库,埃列娜紧随其后。他们进了那间办公室,就被关 了起来。那个技术员随即给一个军事中心打了电话,一个军车队很快赶到这里,陷于 四面楚歌中的齐氏夫妇终于落入士兵手中。



他们随后就被带到车站附近的兵营里。



最后的审判



1989年12月25日,罗马尼亚人民在激烈的枪炮声中,战战兢兢地度过了一年一度 的圣诞节。



而就在这一天的下午,在罗马尼亚一个军营的餐厅里,设立了一个秘密军事法庭, 准备对齐奥塞斯库夫妇举行最后的审判。



2 点左右,原罗马尼亚总统、罗共中央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埃列娜 被军人从一辆装甲运兵车上押解出来,坐到秘密军事法庭的被告席——一张普通的桌 子后边。



71岁的齐奥塞斯库身着黑色外套,面色苍白,神情疲惫。他的夫人埃列娜包着头 巾,表情木然地坐在他身边。



一个医生走来为齐奥塞斯库量血压。随后——审判开始。



有人大喊:“站起来,这是法庭!”



检察官:齐奥塞斯库先生,您还有机会在合法组成的法庭前说话。我希望你为自 己辩护……这是你的权利。



齐奥塞斯库(以下简称齐):我不承认任何法庭,我只承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 是政变,我不承认任何人。



审判长:我们根据本国宪法来审判你,这不是你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了解 法律。



接着,检察官宣布,由公安部宣读起诉书:



“今天审判被告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埃列娜·齐奥塞斯库,乃是因为他们对抗 罗马尼亚人民的罪行……”



这个控诉书上罗列他们的罪行是:



一、大量屠杀人民,牺牲者超过6万名;



二、利用秘密警察来对付人民和国家,损害了国家的力量;



三、在各个城市制造爆炸事件,破坏建筑物和公共财产;



四、把国家经济搞得一团糟;



五、在国外银行存款超过10亿美元,并企图利用这笔款外逃。



检察官:大家都知道到今年12月22日为止,整个国内发生的事情。缺少医药,缺 少许多人民所必需的东西。是你让许多小孩不治而死,而且让军事医院中没有医药, 没有暖气,也没有吃的……



检察官:蒂米什瓦拉是怎么回事?你知道蒂米什瓦拉的种族灭绝吗?



齐(吃惊和愤怒):种族灭绝?



检察官:是谁下令用刀杀人的? 你知道不知道,在布加勒斯特的共和宫广场上, 有人竟向群众开枪!甚至现在还有人向无辜的群众开枪!



齐:我不回答任何问题。



检察官:到处都有抗争。到今天为止,已有超过 64000人牺牲了。是你把人民弄 穷了。为了逃过你的迫害,有知识的人、真正的学者,都已离开了这个国家。开枪的 那些外国雇佣兵究竟是什么人?被告,回答!



齐:这是另外一个捏造的罪名,我不回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面前,我将回答 任何问题,我不承认这个法庭。



齐氏在审判中经常望着天花板。



检察官:为什么你将所有农产品输出,而使人民忍饥挨饿? 你毁掉了罗马尼亚人 民,毁掉了经济。这类事在文明世界里是闻所未闻的。



齐:事实上这是第一次,农民可以分配到 200公斤小麦。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他 们还有权利再分配到好几公斤小麦……在历史上,罗马尼亚的农村从来没有像这样的 重大发展……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有像我国如此快速的进步。



检察官:被告!回答你在瑞士存款的事情!



埃列娜(以下简称埃):证据!证据!证据!



齐:没有任何存款。你们是在找碴。



检察官:你愿在这项声明上签字吗?



齐:我不会在任何声明上签字! 这个法庭是非法的。你们发动了政变。有一天你 们将在人民面前回答问题!



齐奥塞斯库讲这一段话时,气愤到极点。他尖声叫着,使劲挥动手臂,指着审讯 人员。



检察官(转向埃列娜):你是副总理,你有没有向蒂米什瓦拉下令开枪的。



埃:你们也是官员,你们应当知道政府是不会在蒂米什瓦拉下令开枪的。



检察官:那么是谁下令开枪的? 外面谣传这些恐怖分子是国家安全局的人。…… 你! 齐奥塞斯库,米勒将军(罗马尼亚前国防部长,传言自杀而死)是在什么情况下死 的?



齐:米勒是叛徒,是他自己单独离去,并决定自杀的。他未能执行重建秩序的命 令。



检察官(转向埃列娜):你哪儿来的钱支付所有你在上面署名的出版物的费用? 以 及向全球发行的科学书籍?



埃:不要烦我,不要再拿这样的问题找碴!



检察官又问埃列娜“有没有精神病”,遭到齐氏夫人的斥责后,检察官说:“我 问这话,只是因为想知道你是否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回 答问题。”



埃(转向她丈夫):什么都不要说了。



齐:我不承认失败,也不承认任何事情。我从14岁开始,就为人民奋斗,人民仍 是我们的。



此时,法庭审判暂停片刻,不久后开庭,检察官即开始宣判:



“根据刑法第162条、第163条、第165条和第375条,我们认为两名被告有罪。现 在特别军事法庭宣布,今天判决如下:没收被告的所有财产,并处以死刑。”



辩护律师:我认为对两位被告的审判法律程序是正确的。关于他们签不签名,只 要有证据他们仍应被起诉……不过我要求法庭,此项判决绝不能出于报复的原因。



齐:我不承认……



主席:此项判决不准上诉。



审判后不久,齐氏夫妇即被带赴刑场。据一个名叫卢博伊的上尉回忆,埃列娜同 她的丈夫一起被带出去时说:我们希望死在一起,我们用不着怜悯。



71岁的齐奥塞斯库在最后时刻说:“如果你们想枪毙我们的话,尽可枪毙。但是, 我们不承认你们这个法庭。”卢博伊说,曾向他们提供辩护律师,但是,他们都拒绝 了。



当地时间下午4点,一支3人的行刑队执行枪决。



据外电报道,行刑前,埃列娜曾向行刑士兵喊道:“你们怎能向我们开枪,我曾 经那么关怀你们,我是你们的母亲。”一个士兵回答说:“不,你不是我们的母亲, 你是杀死我们母亲的凶手。”齐奥塞斯库拉了拉埃列娜,说:“不要再说了。”这对 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夫妇紧紧靠在一起。



枪声骤然响起……



12月26日,罗马尼亚电视台播放了审判齐奥塞斯库和他被枪决后的录像。



风暴的背后



齐奥塞斯库1918年生于罗马尼亚的一个农民家庭,在 9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他少 年时做过鞋匠的学徒,后来当了工人。十六岁时加入罗共,在当时仍处于地下状态的 罗马尼亚共产主义运动中是一名活跃的少年。自1965年起,他连续担任罗共总书记二 十四年。



在国际上,他曾一度很受尊敬,因为除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外,罗马尼亚是唯 一不听从苏联指挥棒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例如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同以色列保持 外交关系,谴责苏联出兵捷克。这一点很受西方国家的赞赏。美国的两位总统尼克松 和福特都曾访问过罗马尼亚,英国女皇还授给齐奥塞斯库以尊衔。



是什么导致这位十四岁起就“为人民奋斗”的政治家晚年的结局如此悲惨?



黑色幽默——“社会主义是一家”



这是在罗马尼亚流传最广的“佳话”。齐奥塞斯库自1965年坐上罗共第一把交椅 以来,仅用三年时间,又当了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和罗马尼亚三军统帅。1974年他又修 改罗马尼亚宪法,当上了罗马尼亚总统,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同时,他清洗异 己,迫使一大批老干部下台,在各个关键岗位上安插亲信和家族成员,完全建立了自 己的家族统治。



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从一名纺织工人平步青云,最后当上了罗马尼亚第二号 人物:罗共中央政治局执委、政府第一副总理。



小儿子尼古·齐奥塞斯库是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因齐氏夫妇均已年过 七旬,他们又将小儿子调任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以便接他们的班。



大儿媳波丽亚娜是罗马尼亚少先队全国委员会主席,团中央书记。



哥哥马林·齐奥塞斯库,原为罗马尼亚驻奥地利使馆商务参赞。



弟弟安德鲁察·齐奥塞斯库,原为罗马尼亚内政部干部培训中心主任。



在罗共中央委员名单里,姓齐奥塞斯库的就有六、七人。一些其他亲戚包括埃列 娜的兄弟等,也担任了罗共中央委员、政府部长等要职。因此,相传罗共中央开会, 就好像是齐奥塞斯库的家庭会议,“社会主义是一家”的笑话不胫而走。二十几年的 惨淡经营,齐氏居然在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成功地建成了颇有中世纪色彩的“齐家 天下”。



——勒紧裤带,拒不改革



就在齐奥塞斯家庭蒸蒸日上时,罗马尼亚的经济却每况愈下,成了欧洲最贫穷的 国家之一:食品紧张,燃料不足,药品匮乏。80年代初,在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竞相推行经济改革、振兴经济之时,齐奥塞斯库违背时代的潮流,一意孤行,完全拒 绝在罗马尼亚推行任何经济改革的措施。就是对中国的改革经验和成就,也对国内进 行封锁,不准新闻媒介报道。他振兴经济的办法是大量举借外债。为偿还债务,他实 行了一系列严厉的紧缩措施。连续七个年头,冬季居民供暖每天不超过 4小时。1989 年冬季,罗马尼亚每个居民每日只配给300克面包,一个月一斤肉,200克乳酪,一磅 食用油,一公斤糖。在很多地区连这些供应亦不能保证。许多人在饥寒中度日。罗马 尼亚的外债虽然还清了,但人民的忍耐力也到了极限。



——关于“蒂米什瓦拉大屠杀”的谣传



导致齐氏下台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1989年12月席卷罗马尼亚的弥天大 谎:蒂米什瓦拉“大屠杀”事件。谣传说,罗马尼亚保安部队向齐奥塞斯库夫人埃列 娜呈交了一份秘密报告,这份代号为“E2”的报告统计了蒂米什瓦拉市暴乱中伤亡人 数,计有4632人死亡,1282人受伤,1324人被捕,1284人被判死刑。这是12月20日设 在德国慕尼黑的“自由欧洲电台”得到的消息。紧接着,12月22日法新社又在布达佩 斯播发了类似的恐怖数字,“蒂米什瓦拉市5000人被打死”。同一天,几乎就在齐氏 夫妇出逃的同时,罗马尼亚各新闻媒介都收到一条可怕的电讯:在蒂米什瓦拉市发现 一个有4632具尸体的屠杀场。罗马尼亚电视台立即播放了大屠杀的现场镜头:坦克开 炮声、爆炸声、呼喊声,亮光、哭泣、鲜血,还有一具具包裹着白布的尸体。最令人 恐怖的是一个据说被剖腹杀死的妇女肚子上还放着一个死婴。甚至还传说:外地发现 几个万人坑,这一切都是齐氏指使保安部队干的。



这则可怕的消息和那些恐怖的镜头,就像一颗重磅的燃烧弹,把本来就已动荡不 安的罗马尼亚人对齐氏的不满情绪,一下子烧到白热化的程度,齐奥塞斯库瞬间从人 民领袖变成了不共戴天的“杀人犯”。这个谣言的传播,帮助罗马尼亚新当权者完成 了反对齐氏的全民动员。



在这个谣言的传播中,西方新闻媒介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法国、美国、西德 等电视台纷纷转播这些甚至他们也不完全相信的消息和画面,理由是“让罗马尼亚的 革命成功”。



事实是,12月15日,蒂米什瓦拉市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中,共死亡 147人,受 伤335人,失踪25人,与谣传的死亡 5000人相距甚远。“大屠杀”的恐怖场面是故意 布置的。那个被伪装成被剖腹的女人,原死于酒精中毒,肚子上的死婴,也不是她的, 1990年1月26日,罗马尼亚官方公布,在整个事件中,全罗马尼亚总共死亡766人,而 罗马尼亚的新当权者曾一直声称:死了6万人。



——惧怕亲齐氏的保安部队劫持齐氏



据罗马尼亚前总理彼得·罗曼回答德国《明镜》周刊记者时说,立即审判和处决 齐氏夫妇主要是担心忠于齐奥塞斯库的武装力量营救他们而造成更大的内乱。“我们 已经得到消息说,武装的伞兵部队正策划营救这对夫妇”。



罗马尼亚总统扬·伊利埃斯库说,军方敦促迅速处决。因为他们担心出现“恐怖 组织”。这是导致齐氏夫妇迅速被审判又被处决的直接原因。



1989年底的罗马尼亚事件虽然过去了。在这一事件中,齐奥塞斯库总统从受欢迎, 到被追捕,受审判直至被处决,仅仅发生在一个月之内。



历史常常不给人留下反省的机会,对于齐奥塞斯库更是如此。他至死也没弄明白, 罗马尼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012 个阅览者







本主题已经关闭,不能被继续回复 回到顶端 版权所有:新华网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59759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