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回到人权的基本面解决大陆配偶身分争议 – 中国时报社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回到人权的基本面解决大陆配偶身分争议 – 中国时报社论   
卡拉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回到人权的基本面解决大陆配偶身分争议 – 中国时报社论 (168 reads)      时间: 2003-9-22 周一, 上午10:1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回到人权的基本面解决大陆配偶身分争议 – 中国时报社论



吕副总统发起的民主太平洋大会,昨日针对亚太安全与人权议题进行研讨,倡议在亚洲成立区域性人权组织。同日则有大陆配偶在总统府前游行,抗议现行法令以及研修中的法律草案过度限制她们取得身分证的年限,构成歧视。邀请国际人权专家研讨亚洲人权整合体系,应是台湾现今以人权立国的政策延伸,而大陆配偶为取得在台身分而遭遇歧视,则正是「人权立国」政策还未缴卷的家庭作业。

人权是什么?凡是「人」均应获得尊重的基本权利是也。在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权利上,例如与家人团聚、自由定居等等,不应受到公权力甚至社会群体所加诸的歧视,法律根据个人所无从改变的因素(例如性别、种族、出生)而为歧视性的差别待遇,先天上就要受到违宪的质疑。这些人权观念的ABC,说来容易,如何实践,却是掌握权力者的极大考验,更是真诚倡导人权立国的执政者,会被用以检证政策良知的所在。



保障人权最重要也最不易把握的原则,是眼中只看到有「人」,而不问其是何种出身背景的人。社会观念乃至掌权者意识之中普遍埋藏的一项人权盲点,是以为基本人权是本国人民才能享有,也就是假设外国人不须受到平等对待。殊不知一旦如此假设,就会得出外国人生命不值钱、外国人的人性尊严可以践踏、外国人不该享有言论、游行、集会、结社的自由、外国人受到歧视无所谓、外国人无权要求平等尊重种种违背人权理念的荒谬结论。反过来说,如果觉得以上种种想法都是理所当然,甚或还理直气壮地加以主张,那无异以为外国人是次等人民,并无需要平等尊重的人性尊严,而不自知了。如果有人受到的歧视竟比外国人还严重,这种现象该不该受到人权立国政策的谴责呢?



一种为歧视外人开脱的便宜主张,是说外国人对于我们国家缺乏忠诚,所以不该给予平等的尊重。这种主张不能见容于人权立国的国策,因为每个个体应该享受平等尊重的基本人权,不是因为他或她对于国家忠诚,而只是因为他或她是该受到「人」般尊重待遇的「人」而已。如果还不只是假设外国人对国家不够忠诚,还要一概以为每个外国人都必然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对于人权立国的追求,将是不可承受之重。在保障人权的价值体系中,这叫做公权力自行设定的断言式非行预设(irrebuttable assumption),在缺乏证据的前提下,只是因为恐惧而将每一个人都假设为图谋不轨或是作奸犯科的罪犯,并且根据这样的假设,先天地在法令之中剥夺限制个人应该受到平等尊重的权利,并且歧视他们。这正是走上街头游行的大陆配偶所受到的待遇。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这些大陆配偶是外国人、大陆人还是本国人,而是在于她们受到了「人」所不该受到的歧视。歧视,其实早已普遍存在「大陆妹」的社会称呼以及业已形成的刻板印象之中,而关于两岸人民关系的立法,则正使用国家的力量,为歧视的固化推波助澜,也将实际的痛苦与不便,加在她们的身上。



为社会大众、特别是执政者所忽略的是,每个受到歧视的大陆配偶背后,都有一个希望经营正常幸福生活的家庭。这些家庭,和其他的家庭一样,都是组成台湾社会的础石。这些家庭里生长的孩子们,也和其他家庭里的孩子一样,将来要成为台湾公民社会的成员。两岸婚姻不是法律可以禁止的社会自发现象,婚姻里的一造不论是在生活或就业上受到歧视,另一造也必不能幸免。他们的孩子,也就要在成长的阶段,开始承受因法律而加深的社会歧视包袱。这种现象涉及的社会人口,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有意或无意形成的歧视以及被歧视者的感受,凡有人权同理心的人都不难加以体会;然而这样的歧视正悄悄地溶蚀台湾社会的和谐根基,加深族群的矛盾。



两岸婚姻,当然不是没有一些问题存在,像是假结婚真入境的情况,或是国家安全方面的某种顾虑,都该有适当的对策。但是,任何适当的对策,都不能根据两岸婚姻大部分是假的、只有少部分是真的,这种假设来操作,也不能因为确有相当数量的假婚姻确实存在,即可施以多数正常的两岸联姻某种连外国人也不如的歧视。只要有心实践人权立国的政策,就一定可以设计出防范虚假婚姻入境而又不侵扰正常婚姻生活秩序的无歧视对策。任何「人」都不该在婚姻缔结之后,受到八年到十一年如此长期的差别待遇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种种限制与不便利。



我们希望,也愿意相信,在亚太人权整合体系的倡议里,在人权立国的政策里,主导的思想是「人权」,不是「主权」;两岸婚姻关系上法律歧视的去除,恰恰可供检证一下,台湾的执政者心中,主权与人权的比重与优先顺序为何?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418718 seconds ] :: [ 26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