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 |
 |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
|
|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
·马悲鸣·
有人形容现在的中国是大梦醒来无路可走的时代。这个梦,就是共产主义。自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来,几代中国的精英就在追求这个梦幻的拼搏中耗尽了时间精力和生命。甚至在同一个党,同一个领袖的领导之下互相批斗,互相迫害,互相残杀的双方都是在追求这同一个梦境。那时候年轻人的三大追求多半是∶入党提干、大干社会主义和解放全人类。
自从触及灵魂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後,经济的概念再度被重视∶“人欲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这时候年轻人的三大追求无非是金钱、美女和官位。这三大现实追求自有文明史以来就不曾间断过,都是些很通俗的追求。
当年那些向往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主义者们如今都面临着理想破灭无可追求的窘境。八九年很多三十岁以上的知识界人士就是以一种重拾旧梦的痴迷无可遏止地卷入了“那场风波”。富贵加美人对于这些有过追求的人来说,是太庸俗了点儿;即使能够满足,也很乏味。那么还有什么追求能填补理想幻灭之後的巨大空缺吗?
很有几位八九年前後大红大紫过的人物皈依了宗教。宗教是一种方便的心灵空缺填充剂,因为不用费什么力气,信了就是了。一个从小生活在宗教环境中的人,宗教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这本无可厚非。但这几位当年“挥斥方遒”的精神贵族们忽然一天出人意料的皈依总给人一种不协调感。当然,我们还见到一些诗人艺术家以不断结交新朋友,又不断和旧朋友翻脸成仇来排解自己心中无限的惆怅。
其实“有追求”、“有理想”、“寻求精神寄托”的理想主义者内心深处往往有某种缺憾。对于没有缺憾的充实者来说,用不着追求理想和精神寄托来填充自己。尽管理想主义者嘲笑他们是“精神上刀枪不入、没有灵魂的人”,但正是理想主义的追求才把个大好河山搞成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惨状。“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毛泽东是中国最大的理想主义者。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是彻底追求理想主义的实践。
理想的追求应该是既不损害环境,又能有益他人、充实自己,还不会乏味、落伍。这种近代健康的三大追求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
科学广义说起来只是物理、生理、心理、伦理四大门类,再加上数学当工具。这里物理研究得最透彻,以後的透彻程度依次递减。伦理学还没有完全从哲学里分离出来而成为一类科学。真正以科学为职业者总是少数。这里所说的是指对科学触类旁通的追求。四大门类的科学正好对应了进化的不同层次,相互之间并非绝对“隔行如隔山”。
所谓艺术,狭义地说就是制作或者表演出来专门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的那些东西。广义地说,一切活儿,只要干得漂亮就是艺术,比如烹调艺术、军事艺术、政治艺术、科学研究的艺术等。真正以艺术为职业者也是少数。这里所说的是指艺术鉴赏力的追求,对上了各种艺术史的传世名作都能有个起码的浏览。
科学对艺术的补助是以不断更新的科技手段把艺术家的感觉更加充分和准确地表达出来,特别是光学和电子技术。在所有的艺术之中,电影是完全依靠科学技术的艺术。没了技术,电影只是图画而已。
科学的进步导致了对艺术分类的深层认识。比如文字艺术,诗歌小说等属于数字信号(digital)的艺术。其作品不管是用竹简刻的,毛笔钢笔誊抄的,木板铅版排印的,还是计算机打印的,也不管拷贝多少遍,都不会使所要欣赏的内容走样。好文章是可以传世的。绘画、摄影、雕塑等则属于模拟信号(imitate)的艺术。这种艺术难以永久保存,而且拷贝起来很容易使欣赏内容的水平下降。杜甫在《丹青引》里赞叹过的“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的唐朝名画家曹霸画的马虽然经过苏东坡鉴赏,但还是失传了,可是杜甫的这首诗句却流传了下来。曹霸的画是模拟信号。杜甫的诗是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艺术易于拷贝流传,所以售价不高。《杜工部全集》也值不了多少钱。模拟信号的艺术难以拷贝,不易流传,所以售价不断上涨,可以用来保值。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知翻印过多少拷贝,也永远阻挡不住雅贼的窃取之心。谁要是能找到一幅曹霸的原作,保证立成巨富。
科学家的艺术鉴赏力正好可以用来把实验设计得更臻完美,方程组布列得更其漂亮。数学里常用的是十进制(0-9),音乐是八进制(0-7),同时精通数学和音乐的人往往感觉不出它们的差别。那些能够长久处于前沿的科学家,其对专业进展的鉴赏力水平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人道主义说俗了就是同情心。现代人道主义不仅是被动的同情。一个有教养的人可以每年用献血来庆祝自己的生日。遇到别人需要救援时,尽力而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然,学上几招救援技术,如人工呼吸和救援器材的使用等,也不失为人道主义的追求。科学家保持自律,不参与危害社会、危害人类和破坏环境的课题。当然这又需要对课题危害性估计的艺术鉴赏力。一切是非的判断以人命安危为底线。前面说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产物是电影。那么科学和人道主义的结合就是医生的职业。当然,艺术和人道主义结合就是人道主义的艺术。
追求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集大成者有罗素和爱因斯坦。战後他们两人共同签署了一份呼吁世界和平的宣言,对西方知识界人道主义性格的形成影响极大。罗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因斯坦虽然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但他的小提琴可以达到上台演奏的水平。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汉高组曾经感叹道∶“吾常恨绛灌无文,随陆无武”。“绛灌”是西汉开国名将绛侯周勃和灌婴,可惜没有文才。“随陆”就是“风流随何,浪子陆贾”,都是汉初著名的说客,可惜没有武艺。现在中国最让人常恨的是懂科学的无艺术,懂艺术的无科学。中国虽然不乏人道主义艺术家,可惜因为太不懂科学,他们的人道主义也表现不出多少层次来。
如今流行一个新名词,叫“心理不平衡”,其实说俗了就是嫉妒心加上点失落感,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欠缺。一个把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作为三大追求,而且追求得不着痕迹者是从来不会心理不平衡的。
人大约总要过了三十岁,才能明确意识到这三大追求。对于那些雄心万丈的大学生来说,或许要用“破一项世界纪录,拿一项诺贝尔奖金”来满足他们的气焰。
这里所说的都是西方知识界自本世纪初以来尽人皆知的老话了。在下这里不过是又把它们抄出来唬中国人罢了。
http://www.hjclub.com/TextBody/237725.asp >人权高于主权,私仇高于公义
作者:马悲鸣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