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高新:邓小平与叶氏家族的历史恩怨(九)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高新:邓小平与叶氏家族的历史恩怨(九)
多维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高新:邓小平与叶氏家族的历史恩怨(九)
(837 reads)
时间:
2002-1-10 周四, 上午3:2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邓小平与叶氏家族的历史恩怨
作者:高新
第25节:叶剑英曾经反对香港驻军?
事情发生在一九八四年上半年。五月二十二日,香港一家大报登出耿飙的谈话,表示“中
国军队将来不会驻香港,而香港人也无须负担军费。”
耿飙的这番话是头一天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湖南小组讨论会时说的。当时,他以全国人大
副委员长身份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手下的副主任委员和委员、顾
问包括了宦乡、符浩、曾涛、楚图南、王国权、王炳南、区棠亮、张致祥、黄镇、张香山
、宋之光、李超然、郑为之等一批中共老一代的政府外交官或党的外联部门的重要干部,
甚为港、台政界及新闻界所重视。再加上耿飙曾经主持过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担任过国防
部长之类的经历,他在香港驻军问题上的表态自然会被认为“非常权威”。所以这则报导
一时间引起了香港人的雀跃欢呼、拍手称贺。
谁知没过几天,邓大人即为此专门招见在京采访人大、政协会议的港、澳记者,把耿飙臭
骂一顿不说,还稍带上了并未在香港驻军问题上讲过话的黄华,要求港澳记者为此事“辟
个谣”。从此,耿飙的政治生命实际上已经被终止。虽然此后他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务
没有被马上解除,但惧于邓小平的淫威,中共内部已经没有人再敢让耿飙“随便乱讲话”
了。而人大常委会本来就是一个只有发言权,没有决策权的“最高权力机构”,不能对外
随便讲话的耿飙从此以后的政治处境和心情可想而知。
翻翻中共历史,即使是政治行为最为霸道,动辄置人于死地的毛泽东,在批评党内干部时
还要考虑个“内外有别”。直到现在,大陆一些公开宣传材料中,对许多曾经追随过林彪
、“四人帮”,或曾经倡导“两个凡是”的前任党的领导人,除了华国锋和汪东兴在最近
几年被指名道姓的机会多了一点,一般都不直接点出其名批判。比如对陈永贵、对陈锡联
、对纪登奎等,都是这样。甚至对吴德都很少有公开文章点名。而邓小平当时特别召见境
外记者痛斥共产党的在位高级领导人,这在中共党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另外,大陆出版的一些吹捧邓小平的文章、书籍,都把老邓骂耿飙的事情大肆渲染,弄得
耿飙的家人都抬不起头来。
更有甚者,大陆那些吹捧邓小平的文章,都把他公开责骂耿飙的行为当成一种“政治开明
”的表现描述,大加赞赏。但事实上,正因为邓小平开了这一恶劣先例,中共所有领导人
在对外发言时,个个都是噤若寒蝉,不敢多说一句话,更不敢说错半句话。而这种现象的
直接危害就是令中共在对外、对台、对港澳的问题上,许多本来不应该被动的具体问题,
都被搞得被动万分,原因就是无人敢说话,更无人敢作主。此乃题外话。
而正是这位曾因为公开表示中共不会在香港驻军而广受港人欢迎的耿飙先生,历史上曾经
担任过如今驻港部队步兵旅之前身“红一团”的团参谋长,当年曾协助时任团长杨得志,
共同指挥部队,担任中共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开路先锋。
如今,曾为共产党立下赫赫战功的耿飙先生就是因为一句香港不驻军而在党内身败名裂,
无人理会,但却恰恰是他当年指挥过的老部队被选中担负香港驻军任务,岂不是莫大的讽
剌。
当年耿飙因为老邓一句臭骂被政治冷冻以后,中共外事系统即有传言说:其实当时中共内
部对香港“回归”后是否派解放军进驻的问题,确实存在争议。
即使在被邓小平臭骂以后,耿飙还曾在内部多次表示,既然是港人治港,待香港回归后只
宣布中央政府保留随时向香港驻军的权力就行了,只要香港能够继续保持和平和安定,就
没有必要真把军队派进去。在宣布保留解放军随时进驻香港的权力时,应该特别说明,如
果香港回归以后,港内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或遭受外敌威胁,便是中央政府派进军队之时
。
耿飙的这一动议当时也还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当时邓小平、陈云等元老都没有没有对此
问题有过正式说法。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中共高层已经决定要在九七年向香港派兵,耿飙
再大胆也不敢公开在人大会上公开作出未来香港不驻军的表示。
另外,耿飙因为香港驻军问题遭到邓大家长公开指责之后,广东方面更有人认为耿飙当时
之所以敢向香港记者表示九七后无须在香港驻军,就是因为中共高层在内部议论此事时,
叶剑英有过类似的表示。也就是说,耿飙不过是在全国人大会议的场合向香港记者传达了
叶剑英的意思罢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除了叶剑英,当时还有主管外事工作的领导人比如吴学谦等,均认为保
留随时派驻军队的权力,但在正常情况下并不真正派军队进入,是最明智的统治香港的手
段。对此,邓小平或许是自己还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并未反对这种意见。
第26节:香港驻军体现邓小平一言九鼎
相信这一说法的人士甚至认为,假如耿飙没有急于把“中国军队将来不会驻香港,而香港
人也无须负担军费”的说法公开端出,邓小平在此之后很可能会非常慎重地再考虑一下是
否需要在香港驻军的问题。假如这一分析成立,那么当时的邓小平之所以有意安排在接见
港澳记者的场合对耿飙在这香港驻军问题上的表态“辟个谣”,关键出发点是气愤“我这
个中央军委主席还没有考虑成熟,你耿飙有什么资格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轻易对外作出如
此肯定性的表态?”
可见,当时的邓小平很可能是猜想到了耿飙被他夺走军委秘书长职权后一直耿耿于怀,所
以他特别对港澳记者表示:中央对香港问题的发言,除了我本人及负责具体问题的姬鹏飞
等人之外,所有其他人的发言都无效,都不算正式的。
这话的意思是,就连当时被推到党总书记位置上的胡耀邦,以及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内排名
他邓小平之前的叶剑英都成了所谓“其他人”,在香港问题上的发言“都无效,都不算正
式的”。如果说胡耀邦被推到党主席(十二大后改称总书记)位置上的那一天就扮演的是
“儿皇帝”的角色,那么这个时候的邓小平已经完全不把政治局常委排名在他之前的叶剑
英放在眼里了。
当时邓小平还怒气冲冲地补充说:“我要辟个谣,黄华、耿飙讲的香港驻军问题不是中央
的意见。你们去登个消息,没有那么回事。”
我们不妨假设当时的邓小平内心已经倾向于如果香港回归后不出乱子的话,中央政府可以
暂不派军队进入的意见。如果这种假设成立,这种给香港人吃颗政治定心丸的偌大“人情
”也必须由他邓小平去奉送。而此话由耿飙的嘴里说出来,他邓小平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
一言九鼎的无上权威,也要以“辟谣”的形式加以否定。
记者离场后,邓小平又对身边人士补充说:“应该估计到九七年后会有人捣乱,这是不以
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乱不可能不出现,不出现才怪。有了军队就不能胡作非为了。等到乱
了再派军队,就不同了。”邓小平的这番话是否有道理,特别是“不出现(乱子)才怪”
的说法是否有些过于武断暂且不论,但他的这番话证明党内确实有人提出过没有“乱子”
的情况下可以不派军队的意见。
此事件发生后,邓小平才知道此前几天接受过香港记者采访的黄华并没有就香港驻军问题
表态,于是他藉接见香港“船王”包玉刚时,故作轻松地说了句“黄华同志没有说过香港
驻军问题,我不该错怪他”。言下之意,谈过香港驻军问题的只有耿飙,所以就应该当众
骂他。
如果说前文介绍过的汪东兴、李鑫、张耀祠三人被邓小平一个个逐出中南海,都是因为他
们“顽固坚持『凡是派』立场”,逆历史潮流而动故罪有应得的话,那么思想比较开放的
耿飙恰恰不属“凡是派”之列。
毛夫人及其同夥后下狱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因为耿飙已经奉命占领了广播、电视系统,华
国锋在叶剑英的建议下,曾经安排耿飙主持过一段时间的中央宣传部的实际工作,但没有
正式任职。在这段时间里,宣传系统发生的最大事情莫过于“两个凡是”口号的推出。不
过这个口号还没有正式发表的时候,耿飙就曾经表示过反对,汪东兴拍板发表时,耿飙更
是完全不知情。仅有这一个事例,便足可说明他耿飙在思想路线上根本不属于“华国锋及
汪东兴一夥”。
所以,虽说“粉碎『四人帮』”挽救了共产党,但追随叶剑英和华国锋在这场事件中立了
头功的人真的是个个没有好下场。如果说还有例外的话,那就是当时被华国锋和叶剑英派
去接掌《人民日报》的迟浩田。
正如前文所说,无论是发动一场宫廷政变还是粉碎一场宫廷政变,及时掌握媒体都是至关
重要的。而首先控制电台和电视台又比控制报纸重要。由此说来,如果对“粉碎『四人帮
』”的功臣们论功行赏,耿飙无疑是排名迟浩田之前。
当然,迟浩田成为“粉碎『四人帮』”功臣中唯一一个在邓小平时代受到政治重用者,并
不是因为他本人是在“粉碎『四人帮』”事件上比汪东兴、李鑫、张耀祠和耿飙起到的作
用轻微,而是因为迟氏在邓小平第一次复出之后不久被提拔为副总参谋长,便是邓小平点
的将。而邓小平之所以对迟浩田那样看好,又是邓办主任王瑞林引荐的结果。迟浩田与王
瑞林有同乡之谊,少年时代即在家乡的“儿童团”里共用一把红缨枪为当地的八路军抗日
政权站岗放哨,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谓“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召开
前夜倒杨成功后,一度并没有按照邓小平的旨意安排迟浩田出任军委副主席。直到一九九
五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迟浩田才如愿当上了中央军委副主席,但新提拔的张万年必须
排名在他之前。与此同时,邓办主任王瑞林也以总政治部副主任身份成为中央军委委员。
所以当时曾有内部人士讽剌说,江泽民刚刚从军委内赶走了同胞兄弟,如今又被迫安排进
去了一对拜把兄弟。同胞兄弟指的是杨尚昆和杨白冰,拜把兄弟则指的是迟浩田和王瑞林
。
总之,当年在追随叶剑英和华国锋参与“粉碎『四人帮』”事件的人,唯有迟浩田原本就
是邓小平的心腹爱将,所以到了邓小平时代以后,也只有他的政治下场与众不同。
第27节:何人反对“过高评价”叶剑英?
按照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一九七七年至一九
九二年活动实录》一书中的说法,邓小平就香港驻军问题向港澳记者痛斥耿飙之后,耿飙
作了“自我批评”。
当初苏振华因为海军事故被邓小平责骂后,特别跑到西山叶剑英帅府上诉委屈,说到伤心
处,这位替共产党戎马倥偬整整半个世纪的海军上将在元帅面前居然像小孩子一样哇哇痛
哭。不知耿飙被邓小平在港澳记者面前痛斥后,是否也曾到叶剑英那里诉过委屈。至于叶
剑英本人,一方面是基于“眼不见心不烦”的考虑,一方面也是自知来日无多才对自己的
家乡更有感情,当时他已经离开了北京那块政治是非之地,躲到广州颐养天年。
毫无疑问,叶剑英当时的从中共权力核心层全身而退,也还有身体方面的原因。有公开报
导记载的是,本来应该在一九八三年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所以推迟到当
年六月才召开,原因有二,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身体不好
,二是因为叶剑英无法继任而导致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人事安排问题令中共高层伤透脑筋。
待一九八三年六月召开第六届全国人大时,叶剑英身体状况持续不好,整个会议都是由叶
剑英的接班人,以及在此之前已经被增补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杨尚昆操办。
第六届全国人大开过之后,叶剑英身体情况稍有好转,出席了一九八三年十月召开的中共
十二届二中全会。但从一九八四年十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开始,叶剑英即再没有在党
、政、军重要会议场合露过面。是次会议的公报中出特别说明“叶剑英因病未能出席”。
叶剑英病重时,薄一波前往探望时,曾给叶氏子女们写了如下两句话:“他对人们,从浑
厚中透出侠义气;人们对他,从亲爱中露出敬畏心”,对叶剑英大加称赞。此两句诗文是
当年中共先驱李大钊死后,高一涵为他写的悼词中的两句。一九八九年八月,薄一波又在
纪念叶剑英的专文出突出写出了这两句,文章刊于《人民日报》。
薄一波透露说:这篇文章发表后,总的反映较好,但也有人说中文引用的高一涵评价李大
钊的那两句话,用在叶剑英身上,“评价太高”。那么,如果不是邓小平、陈云这级人物
,谁有资格,并敢于口出狂言指责薄一波对叶剑英的“评价太高”?
同时,薄一波为什么在叶剑英去世几年之后突然发表一篇对叶剑英“评价太高”的文章,
而且发表的时间并非与叶剑英有关的什么“纪念日”。显然,薄一波当时是在藉自己的署
名文章发泄中共对叶剑英的评价“不够高”的不满。
一九八九年“六四”之后,邓小平在表示向江泽民等人“正式交权”的时候,为了对他连
续废掉两任总书记的行为做出合理解释,同时也是为了说明共产党执政后虽然屡犯错误但
仍不失“伟大、光荣、正确”,搞了一个所谓的“三个领导集体”的划分(也就是共产党
夺取大陆政权之后的三个时代的划分),即毛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时代;邓的第二代领导集
体时代和日后的江集体时代。邓小平在解释他的这一划分办法时,特别强调华国锋不算,
因为他“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就是『两个凡是』。”。
邓小平的这一说法在党内传达后,立刻引起议论纷纷。客观地讲,共产党夺取大陆政权至
今的四十多年历史中,毛时代和邓时代中间确实还有一个时代,虽然这个时代时间短暂,
满打满算只有两、三年,但时间再短也是客观存在。中国封建朝代中也不乏有短命王朝,
重要不重要另说,但在历史书上总不能一笔勾掉。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6977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