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冼岩专稿:民主制的条件及其在中国的实现形式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冼岩专稿:民主制的条件及其在中国的实现形式   
和合
[个人文集]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912

经验值: 31018


文章标题: 冼岩专稿:民主制的条件及其在中国的实现形式 (236 reads)      时间: 2003-9-12 周五, 上午12:14

作者:和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冼岩专稿:民主制的条件及其在中国的实现形式



所谓政治斗争,从表面看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博弈,其实质是不同利

益的争夺和妥协。因此,考察政治活动,必须同时兼顾社会力量对比和

利益关系变化两大视角。



在传统社会,占人口少数的社会精英组织起

来,可轻易对付没有组织的大多数──平民

阶层。因此,精英阶层往往集政治、经济、

文化资源於一身,社会公正只能寄希望於超然的仲裁者──政府。



社会革命时期,原来没有组织的平民阶层纷纷组织起来。同样有了组织

的大多数(平民)一般能战胜有组织的少数(精英),於是改朝换代,

新社会形成新精英,如此循环不已。



民主政治是完全不同的游戏,民主制是关於利益谈判和妥协的规范化程

序。因此,一个社会要成功运行民主制,必须具备两大基本条件。



第一是社会力量大体上具有一种均衡格局,如此才能产生相互妥协的需

要;如果由一方占据绝对优势,自然一切由它说了算,它为什麽还要妥

协?因此,社会力量的均衡格局是使妥协成为各方必要的前提条件。



第二是具有相当发达程度的经济水平,尤其是必需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均

收入水平,这是 各方达成妥协的物质基础。试想,如果社会各主要群体

均有妥协意愿,但谈判的结果却 无法得出一种至少能满足各自最低要求

的方案,那麽妥协还如何能够实现?因此,一定 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

妥协的客观可能性。



後发展国家民主制度的屡屡失灵,肇因即在上述两大条件不具其一,或

二者皆不具备。具体又可分为分别以拉美和东南亚为代表的两种模式。



一,拉美模式



拉美一些国家在政治民主化後,在多数制原则下,平民阶层凭借人多优

势占据了政治上 的主导地位;精英阶层占有大多数经济资源。双方共享

文化资源(主要是话语权),社会形成一定的力量均衡格局。但是,由

於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人均收入水平不断降低, 社会客观上不具备达成

妥协的物质基础。



在民主制下(包括在庇隆时

期),平民阶层凭籍政治优

势,积极推动倾向於社会主

义、 福利主义的社会和经济

政策。虽然短期内使民生状

态有所改善,但全民福利的

增加导致 产业成本上升,使

正处於由国际经济结构变动

和价格体系变迁所导致的衰

退中的国民经 济雪上加霜,

工业体系在国际竞争面前不

堪一击。经济状况的不断恶

化和自身利益的持续丧失,

促使精英阶层挺而走险。在

蛊惑人心和贿赂选票均告失

败後,精英阶层转而直接收

买军队(只有精英才能收买

军队,唯有他们具备出价能

力),以暴力手段瓦解民主 政权,实行军管。



军管时期,不但政策必然转向,变得有利於精英阶层;而且对民主政治

力量也必然有所压抑、有所打击,於是矛盾进一步被激化、加深。



在军管式权威政权统治下,由於倾向於精英集团的反福利政策导致生产

成本下降,拉美各国普遍出现了一个经济竞争力提升、经济增长提速、

经济形势好转的“黄金时期”。 但这种经济形势的好转,是以损害大多数

人利益(平民福利)为代价的。平民们在经济好转中,不但未蒙其利、

反遭其害。因此,在经济形势好转时社会矛盾却被激化,经济再稍遇波

折,即爆发大面积反抗,直至权威政府垮台、产生新的民主政权。



新的民主政权又开始新的政策转向,重新回到福利主义、社会主义的反

精英立场上;并且,它必然会对政变和军管时期的“反民主”政治罪恶进

行清算。仇恨怨怼越积越深、 矛盾冲突越来越激化,政权体制在民主-

军管-民主之间走马轮换,社会治理陷入恶性循 环。究其原因,由於势

均力敌的两大社会集团没有达成利益妥协的物质基础,只能彼此各走极

端。在两大集团的激烈对峙下,社会动汤不已,经济更加虚弱,妥协进

一步丧失物质基础,社会跌入恶性循环的深渊。



二,东南亚模式



东南亚由於普遍不具备拉美国家的经济基础,平民阶层的生存条件更为

恶劣。为了生存 和生活,许多人不得不依附於他人或某种权力关系、即

依附於精英阶层。一面是残酷的生存竞争,另一面是出卖部分个人自由

和政治权利、依附於权势者或既得利益精英集团;当穷人面对的是这种

只能二中选一的游戏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二种。在东南亚一 些民主

国家,“普通民众丧失了个人的独立性,成为政客的私人拥趸,他们仅服

从於大 大小小的[恩从关系],对政治家族、官员的效忠程度远远超过

对国家和政府机构的效忠,政治立场私人化,政治活动非制度化,领导

人家长化,现代公民社会难以形成。所以 ,尽管家族腐败、官员腐败现

象严重,只要最低限度的温饱能够解决,下层民众就已经 感恩戴德,默

认现实”(庄礼伟《亚洲裙带资本主义研究》)。这就像被豢养在动物园

□的动物,虽然丧失了广阔天地的自由空间,但至少从此无须再为基本生

存操心、不必再为明日能否得食担惊受怕。在生之艰难下,如果动物们

可以选择,如果它们的选择也 服从理性而非野性,相信绝大多数动物都

会选择留在动物园而非逍遥野外。



这麽说,似乎有把人的生活

贬低为动物生存的意味,但

这是贫穷国家铁一般的现

实。从 生物学角度看,人其

实也只是动物的一种,只不

过有所进化,具有一些灵性

特徵。人同 样首先要服从维

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只有当

这一需要得到保障後,人才

有可能进一步关注更高的价

值目标。



正是利用了弱势群体由生存

窘迫而来的软弱,各既得利

益精英集团分别赢得了部分

平民阶层的依附,由政治上的少数变成掌握多数的政治力量,在民主博

弈游戏中如鱼得水。 本来具有多数优势的平民阶层大多被这种人身依附

性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圈子、分别依附於不同的权势精英和精英集团,

完全丧失了自身立场。真正能保持自我立场的平民只 占少数,他们完全

不具备任何政治优势,在以“宪政民主”为名的规则游戏中只能任人 宰

割。精英阶层独掌了大多数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实行“形民主实威

权”的统治。



经验证明,在这种制度下,由於经济资源易於被集中的资本力量整合,

国民经济能够得 到比拉美模式下更快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

益,分配极不均衡。由於最高领导人必须由票选决出,因此他必然为支

持他的最大权势利益精英集团代言,服务於他们的利益目标。这时的政

府,既不具备成熟宪政民主制度下利益协调的优势,又丧失了传统政治

条件下政府一定程度保持超然中立的特点,完全沦落为社会强势集团牟

取暴利的工具。因此,这种制度在保障精英阶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

然迫使平民阶层在社会分配中处於更加不利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这种

制度倾向於减少平民阶层本来可以拥有的发 展机会。



因为上述原因,後发展国家的宪政民主政治进程基本上使这些国家陷入

了比之传统体制下还有所不如的政治困境。贫富分化、政权更迭频繁、

社会失范是其共同特点,拉美模式还要加上软政府、经济增长乏力两大

特徵。中国今天如果“即行民主”,估计初期会 陷入拉美模式,继之将趋

向东南亚模式。实际上,拉美国家一定程度上已表现出向东南 亚模式趋

同的趋势。



事实胜於雄辩,面对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人们不能不问:为什麽宪

政民主制在西方先发达国家能够成功,在其它地区後发展国家却屡遭失

败?除了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药方外,还有没有另一条更适合於後发

展国家的政治道路?



其实,所谓“第叁条道路”一直就存在,它就存在於第一条道路(自由主

义道路)内部。历史早已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和答案,那就是西方资本主

义早期的等级制民主政治。



西方社会在资本主义早期也

没有力量均衡的社会格局和

充分的经济发达水平,但它

以等级制民主政治的形式解

决了此一难题。其中奥妙

是:等级制通过一定程度的

遮断竞争, 在没有均衡的地

方制造出一种“类均衡”,使

利益妥协能够首先在有条件

达成妥协(既 有力量均衡、

又有物质基础)的部分人

(例如有产阶级)范围内进

行;民主制则通过它的定期

纠错机制,维持这种均衡。

什麽叫做西方成功经验?去

掉盲目崇拜者的误读和别 有

用心者的误导,真正的西方

成功经验是:



等级制民主为经济运行提供稳定秩序和有利环境,保障经济发展;经济

发展导致人均收入提高,社会力量均衡局面扩大,普遍范围的利益妥协

具备了物质基础,於是催生出现代宪政民主制度。至於在经济落後国家

直接推行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宪政民主制度,并由这种制度推进和保障经

济发展,这在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成功例证(日本似乎是唯一例外,

但日本无论是制度还是经济发展,都是外部因素主导的。制度的外部强

加可以复制,经济在外因主导下增长则不可复制。只能说,日本有幸碰

上了百年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些把结果当原因、要求後发展国家“民主

即行”、政治改革一步到位的主张,只会制造低效和混乱,尤其是在中国

这样复杂的条件下。



等级制民主具体到中国,就是先行“党内民主”;然後根据社会条件的变

化,再逐步向 党外扩展民主。“党内民主”将在精英集团内部制造分化和

竞争;为了赢得竞争,各派别必然竞相从党外寻找支持(制度上也可对

此进一步作出针对性设计,例如规定最高领导者由党内各派别按差额推

荐候选人,再由全民投票公决产生),这将促使他们争相采取可兼顾大

多数人利益的政策取向;分化也会制造出相互制衡,可一定程度限制精

英集团走极端的趋势。因此,可以说,这才是最适於当前中国的政治制

度形式,这也是迄今为止能够设想的成本和风险最低、既能限制精英集

团过度膨胀、又不至使社会治理陷入低效或混乱的政治演进方式。



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时机和条件,同样需要分步走。因

此,笔者赞成茅于轼先生提倡民间与政府互动的努力。



作者:和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和合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90374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