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台湾的63年自觉运动-兼谈我的父亲 |
 |
俞力工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台湾的63年自觉运动-兼谈我的父亲
俞力工
最近台湾某电台对七十年代前的岛内民主运动感到兴趣,受邀制作纪录片的张钊维先生来函要我介绍一下63年始于台湾大学的自觉运动与保卫钓鱼岛运动。有关钓鱼岛事件,一般读者知之甚详,无需笔者赘述。至于自觉运动,实际上由家父俞叔平63年4月某日在《中央日报》发表的一篇《游德观感》所引起,因此自觉责无旁贷。
《观感》一文是任职台湾大学法学教授的家父应邀前往德国讲学之后的即兴之作。文中敦促台湾朝野效法德国的经济奇迹经验,列举的办法是:立足于台湾,建设台湾,善用美援,振作精神,勤俭建国,自尊爱国,爱护青年,奉公守法,加强职业教育。针对留学风潮,家父则强调“国内没东西可学因此要留学,实际上是件丢脸的事”,“不行,我必需回去,台湾是我们自己的地方,必需自己建设,不能靠外国人!”
该文发表后,不久又出现一篇美籍留台学生狄仁华先生发表的《人情味与公德心》,抨击台湾借人情破坏法律与社会秩序的恶习。两文见诸报端后,台湾大学一时之间沸沸腾腾,海报四起,运动情绪迅即弥漫其他大专院校。
要了解台湾青年的反应,必需回顾当时台湾的政治生态。大体说来,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后,仍一味做着“反攻大陆”的打算,同时由于实力不够,便眼巴巴地指望美国提供援助。在如此精神状态引导下,现代化社会体制自然无从建立,经济缺少前瞻性整体规划也自然原地踏步不前,年轻人除了出洋留学,就无有任何其他指望。台大校园里,甚至长久以“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自嘲。社会上,尾随美国驻台大兵之妓女成群,更是给血性青年造成严重刺激。在此背景下,《观感》一文可说是击中时弊与要害。
记得当时家中来访青年学子络绎不绝,目的无非是要家父出面领导这个学生运动。此际负责国民党青年救国团(相当共青团)的蒋经国先生为疏导造反情绪和为自己的接班铺路,将计就计为家父在全岛安排了70多场演讲。据分析,经此运动后,蒋经国旋即担任国防部长,接班成为定局。尔后,若干“民运”刊物勒令停刊,65年中期自觉运动便落下帷幕。至于从事警政建设、法学教育一辈子的家父,突然政府以“利用家父与德、奥政界友好关系推展外交工作”为由,于64年接获“命令”外放奥地利担任中华民国常驻联合国原子能总署(大陆称“机构”)总代表一职。
持平而论,就台湾发展而言,小蒋贡献远较老蒋为大,其中“立足台湾,建设台湾”毫无疑问是最足圈点之政绩。
据家父称,他的“老先生”,即曾任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先生与副总统陈诚不睦,因此在台湾受到冷遇。此期间,家父虽屡经当局邀约担任要职,却不敢冒犯朱先生而潜心教育工作。1964年,也仅仅因为朱先生作古,方敢担任公职,更何况,以当时情势,似无拒绝外放之余地。
台湾据称是“台大法律系的天下”,上自总统,下至各部会首脑、民意代表,泰半为台大法学院出身。家父与学生关系情同父子,一世秉公守法,任劳任怨也是公认的事实。不幸最近时有台独分子在海外民运刊物上攻击家父“欺压台湾百姓”、“父子一脉相传”(笔者17岁去国至今),说明台独分子向来有过河拆桥的残疾,二来又善于添加大陆民运分子对台湾的无知。
2003/8/31
后记:台独分子尽管到处恶意中伤,却也只有海纳百川遥相呼应,甚至相濡以茉。绝!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