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高大全”报复美英首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高大全”报复美英首脑   
霏霏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转贴:“高大全”报复美英首脑 (192 reads)      时间: 2003-9-04 周四, 上午6:35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转贴:“高大全”报复美英首脑





送交者: ZT陈冰 2003年9月03日14:05:35 于 [天下论坛]http://www.creaders.org





  政治领袖们总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和精力选择不完美。在某个突发事件发生后,他们匆匆忙忙地在多种都很糟糕的选项中拣出一个,作为自己的政治王牌。而一旦选定,他们不仅会把有漏洞的决策强词夺理说成“完美”,并且会升华到“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道义高度。



  决策越不完美,领袖们越善于用“高尚、大义、全人类利益”等华丽词章来掩饰真实动机。这种政治运作策略称作“高大全”,和中国小说《金光大道》中一个人物凑巧同名。这种策略的最新运作案例是伊拉克战争。不过现在,布什和布莱尔都在经受“高大全”的报复。布什对伊拉克日渐蔓延的恐怖活动无计可施,承诺中的民主国家正在滑向现实中的恐怖王国。而布莱尔则在接受司法调查,失信于民的烟火已烧到唐宁街10号的前门。





谈笑间四面楚歌





  运用“高大全”策略的第一步是把谋求私利为主的决策打扮成“替天行道”的光辉形象。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布什眼明手快地抓到“反恐战争”的王牌,携同布莱尔对阿富汗进行地毯式轰炸。不过,地上地下都很穷的阿富汗并不能给美国带来实际利益,布什政府便瞄准了下一个“太有油水”的目标伊拉克。



  布什在“反恐战争”王牌上精心地加上了“全球”两字,并打出“解放伊拉克人民”、“维护世界安全”的旗号。但在政治透明度极高的西方,要掩盖“抢占油田”的真相并非容易,反战的政府和大众很快汇合。



  这时候,“高大全”策略的运用便进入第二阶段:一旦你做出了选择,就必须发挥领导作用,把并不光彩的决定演化成英雄的事业。美英于是撇开联合国先发制人,迅速完成了伊拉克政权更替的“英雄业绩”,并掌控了伊拉克油田和战后重建管理大权。



  可就在布莱尔兴致勃勃地赴华盛顿接受“世界级领袖”的加冕仪式路途中,凯利博士突然自杀身亡,旋即拉开他是否在伊战中撒谎的序幕。而戴着萨达姆两子被击毙的胜利光环的布什,很快也暂停同各路财阀签订伊重建合同,不得不去应对在伊拉克境内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袭击使馆、水管、输油管的凶手尚未抓获,接着便发生联合国驻伊总部被炸惨案。





困境中无意反省





  现在,“高大全”策略的运用已到第三阶段:由于部分地实现了“英雄事业”,决策者对获得的政治、经济利益超常珍惜,从而轻视由于决策本身不真诚带来的后发危机。如果不能直面现实,抛弃傲慢,那么决策者的政治前途将面临严峻考验。



  但是,布什总统仍无反省之意,仍习惯性地把袭击者说成是“文明世界的敌人”,而不承认袭击是针对美国的。恐怖分子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把伊拉克变成谁都不敢涉足的毛骨悚然之地,让美国孤立无援,然后把美英占领军赶出去。



  不能保护联合国驻伊人员的安全,已显示出美国的力不从心。这本来是美国调整政策一个很好的“下台阶”的机会。法、德、俄已提出,只要让联合国发挥在伊拉克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它们可在安理会授权下派兵维和,只要“把均摊负担和分享权利、信息和责任联系起来”。但美国只希望国际社会均摊战争负担,加派军队,而自己独霸在伊利益。他们不想让法、德、俄等参与分羹,只让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解决民族和宗教冲突经验丰富且容易操纵的国家帮忙。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因此宣称,“交出管理权的问题不是眼下讨论的话题”。



  实际上,最大的麻烦是,即便美国放弃单边主义,伊拉克的复杂局势也似乎难以改变。美国的军事力量之强是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如果连美国都不能制服伊拉克的恐怖势力,哪个国家又能?其他国家是否愿意派兵“自陷泥潭”?联合国会自我贬低为美国军事冒险的垃圾桶?





布什可能比布莱尔更惨





  无论如何,伊拉克目前的困境预示着“高大全”策略失效的阶段即将来临:虚张声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决策者将接受一生中最难熬的政治判决。布莱尔已进入这个阶段,正在进行的赫顿(Hutton)调查是审查布莱尔开战决策是否得当的开始。8月28日,他否认了唐宁街没有在去年公布的情报档案中添油加醋,但并不意味着他的“撒谎者”形象会立即改变。



  不过,布莱尔在伊战中扮演的是“被动参战”的角色,在未来几年的任期内只要集中精力于改善内政,他在2005年大选连任的希望仍然存在。



  反观布什,他的命运可能比布莱尔凄惨。虽然他还没有遭遇到“赫顿调查”,美国人和媒体仍在“爱国”旗帜下把对伊战争与九一一联系在一起。不过,《华盛顿邮报》已嗅到对伊战争是“美国恶梦”,《新闻周刊》的民调显示69%的美国人对伊拉克可能成为“中东的越南”感到担忧。



  慢慢地,美国人会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们消灭了一个独裁政府,却创造了一个更糟糕的恐怖国家。布什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美国能否支撑伊拉克重建的巨额费用?美国已有48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而驻伊美军现在的开支是每周10亿美元,明年维持伊拉克基本运转的费用是数百亿美元。尽管美国的经济有复苏迹象,但失业率却在上升。可以说,美国大众和媒体将会把视线转移到经济上。



  明年总统大选前,如果伊拉克石油还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如果国内经济受伊战拖累而无明显好转迹象,美国人会全面拷问布什:对伊开战到底是为了啥?届时,民主党的枪将不再沉默,选民们将进行报复,布什的连任梦可能被打断。他是真正的“战争领袖”,讲究实际的美国人能让一个带不来好处却带来恶果的人继续领导美国吗?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8635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