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潜能(Potentiality)与效能(Effect)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潜能(Potentiality)与效能(Effect)   
新鬼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潜能(Potentiality)与效能(Effect) (490 reads)      时间: 2003-6-26 周四, 下午5:1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蜡可以用于制烛、抛光,也可以捏成各种形状。这些都是蜡的“潜能”,止于观念;

而一旦成为现实,特定潜能就成了“效能”。潜能可以无限,而效能则只能是有限

的,因为效能(体现于形态)依创造者意志、目的而注定,以创造者满意为适度

(神看着是好的);而特定的创造意志、创造目的都是有限、确定的,而且必须付

出努力才能完成创造活动(第七日神歇了)。



“确定性”一如老板既决定用蜡抛光,那么这团蜡就注定是抛光之蜡,其命运依老

板意志为转移。“有限性”排除了蜡成为烛的可能,而这也是出于蜡的数量的限制:

如果数量够多,那就可以部份抛光、部份制烛。除了数量,质料能被造成什么形状,

也受到质的限制。比如,你可以用蜡捏成一个小女神像,但如果你要铸成纽约港女

神像的大小就不能用蜡,因为蜡太油滑。



蜡限于小型产品的制作,你可以从它的分子结构角度解释,也可从造物目的解释:

蜡是蜂的产品,同时也是蜂的质料;其原初目的是用于建造蜂房,而不是用来建造

纽约港女神像这样的庞然大物。因为造物主是照蜂的体积、蜂的活动范围去设计蜡

的属性,而不是照人的建筑愿望去设计。人的愿望是个无底洞,人要满足自己的想

象得自己去创造。比如,人工合成有机材料。



潜能或效能都是以创造者的存在为前提。不同的是,对效能而言,创造者是确定的

存在,就如产品的产家是确定的;而潜能则没有确定的创造者:蜡在蜂腿上是一回

事,在人的手上又是另一回事。潜能之于人也是文化产物,比如,中国人相信龙骨

有治病潜能,龙骨因此又有了市场潜能;而对于洋人,龙骨则有研究中国历史的潜

能。由此可见,潜能的不确定性乃是注定的。



因此,离开创造者谈潜能难免失义;而从人的创造角度看问题,凡不是人力可及的

存在,均谈不上创造;凡不是人的认识可及的事物,都无所谓潜能。因为质料既用

于创造目的,其现实存在意义也就由创造者赋予;潜能只是与形式、动因、目的相

待的可造性、可塑性,而不是质料“固有的属性”。因为时空下任何存在都是特定

的,“固有”或“自有”乃属于形而上范畴。



从质料成为产品,创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造物者的意志、能力、智识。理

念成为现实是出于造物者的意志;现实有确定的答案乃因存在是智能活动产品;人

类的认识与创造,实际上是在效法造物主。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

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就是说,认识“母子关系”乃是真知

的起点,或曰“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



人类文明究其源头始于造物主;论其归宿亦终于造物主。



可能性与现实性



猜测连载小说的情节发展是一回事,文字出版后角色的命运又是另一回事:前者谓

可能性,后者谓现实性;前者是从读者角度看问题;后者是从作者角度决定事态,

涉及作者的意志(好恶)与能力(想象力)。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键话题,是谁在

谈论可能性,而相关的现实性又是谁决定的。



事物对于白痴来说并不存在可能性的问题,因为白痴缺乏想象力;而对于全能的造

物主来说也同样不存在可能性的问题,因为一切依□的意志为转移。一个心智健全

的人既不是白痴,也不自以为是造物主,而是似是而非介于其中。因此老子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

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儒家亦有“神之格思不可测度”的说

法。



现存的事物是现实的。这不是无意义的同义语反复,因为有人拿“明天太阳是否升

起”的问题作为“可能性”来探讨,而事实上只要不是末日,地球的转动都是现实

的。



显然,并非未来的一切都在可能性范畴里:未来的事物有确定的,有不确定的;有

可知的,有不可知的;可知的未来亦有已知的和未知的分别。可能性是对不确定的

猜测。



不确定亦有认识的不确定与存在的不确定。不确定认识对象可以是历史的,比如孔

丘曾否殊杀少正卯;而存在的不确定对象则不会是过去的:殊杀少正卯作为一回事

乃最后审判之依据,其存在与否不因人的认识而改变。



哲学的可能性是人的认识较于存在的不确定性或终极旨意。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2587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