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张学良口述历史对蒋介石没有一句好话么? 作为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的工作者──我不能无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张学良口述历史对蒋介石没有一句好话么? 作为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的工作者──我不能无言
hansh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张学良口述历史对蒋介石没有一句好话么? 作为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的工作者──我不能无言
(222 reads)
时间:
2003-6-14 周六, 上午5:46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作为张学良将军口述历史的工作者──我不能无言〔毅荻史事新探〕
之宇
摘自台湾<<历史>>月刊 2003 / 3
自从作客张学良北投将军第,自感力不过铅刀。但有此机遇,总得为这一位近代史上风云
人物,其对留存口述的憧憬,及其个人价值观念的取向,作一些探索。基於目的单纯,旨
在寻觅端倪。不想「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乃就耳目所及,张氏生活之侧
面,汇集若干史料,沙汰之后不随时论沉浮,记於日志。六年下来,虽落落星散,不为人
注意的遗事,搜罗所获「史外之史」自以为所知独先,名笔、名嘴或未之逮者也。这些素
材,不愿因我埋没。且自恨自悔,并坦承「鲁莽操切,跋扈侵权」之张将军,质本凡人,
而至今依然潇洒者,一为政治力量发动全民掬之上神坛;一为史家与媒体,有意无意,精
雕细造下之泥塑金身,与笔者所认之张学良将军,有名重实难副之感。
解读口述历史
张氏以被看管,与夫人赵一荻的「舍身饲虎」,得来了五十年平静,因为张将军自称:「
我可以把天捅个大窟窿;你叫我捅一个,我可以捅俩!」换一个角度想,未尝不是国人之
福。「伸手欲攫终不敢,万鬼聚谋无此胆」。在台湾「一品百姓」身分,在大陆「千古功
臣」地位之背后,实令人欷□! 咏张氏者,况比张将军:「能挟山超海,要为荆轲匕首
张良椎,仗剑爱国终不移。」惜所见是:「松柏凋,劲草垂。」到晚来「国魂消尽,兵魂
颓」。百年须臾过,变幻如苍拘。思其人,悲其去,成底用!何不究其真人风貌与奇行,
反映张氏之历史作用?
笔者旨在提出第一手史料,为读者留下判断之余地。远在一九九七年於香港《明报》月刊
十二月号,曾於「言与不言」中明白写出: 张氏伉俪史料素材隐私之保藏,是笔者道德
自律的准则……晋朝的江灌「不能言」而「能不言」。留名百世的江尚书,「能不言」的
品藻最令笔者憧憬。
然而在二○○三年今日,笔者虽被迫早已脱离口述历史工作,其良否原与笔者无涉,但站
在学术立场於「能不言」之后五年之今日以「不能不言」来写这一篇「口述解读」,因为
「不言」无以对张学良伉俪留存史料与口述之初衷;无以对王永庆先生知遇与支持;更无
以对误用口述史料之读者。
因为,去年六月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开张学良「毅荻书斋」珍藏文物,与「口述历
史」;前者为笔者独自经营,后者笔者是工作成员之一。开幕之日,国际关心者络绎於途
,埋头伏案,细细研读。台湾媒体,却不乏快人快口,专注口述,挑材使用,忽视了重要
制作环节──即口述历史成品欠缺之过程,乃致报导失误。由於乡居偏远,消息闭塞,及
友人寄来剪报,方知张氏之口述,已面目全非,读毕不禁冷汗淋淋。
关于口述历史工作过程中出现争执之始末
本来介绍哥伦比亚大学与张氏之合作,与向王永庆筹募工作基金,全在慎秘中精心研究,
制作计划,往返斟酌文件堆积高数尺,无一步骤不一一存卷,七项层次分:
1)访问录音,2)抄录,3)审核,4)加删修改,5)复审,6)整理,7)翻译。
按程序完成之样张应如附图一,此页系自口述录音带,抄录,打字,经张学良将军审听,
修改后签字等候,整理,翻译再印刷装订成册,方能成为成品,才可公布使用。此“成品
”曾获诸学者顾问之嘉许,且早已送入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负责人桂励 (Dr.
Roneld Grele) 存卷。
由於学术殿堂荣誉引人,基金数目使人瞠目。“口述录音”陡然光彩胜似千金之璧,接办
者以为访问已经完成,资料唾手可得,於是横生风雨,“爱拼才会赢”身段,于1996年10
月21日毅荻书斋哥大开幕式中,出现了闹场行为。10月25日张氏侄女在香港报端发布,全
权接办口述历史工作。
殊不知当时“口述历史”只完成了全程第一阶段---访问,录音,也就是“有闻必录”,
“泥沙俱下”之张氏访问口述录音带。当时赞助者王永庆,对於此事,曾致函哥大,以应
“一以贯之”表示关切,同时从王氏一句话,不难了解内中端的:“叫她(指张氏侄女)
来,我给她几个钱就是了。”
王氏支持学术研究“不乐人知”目光远瞩,不愧企业巨子。但确使意欲染指者失态而颠狂
。张氏侄辈忘却自尊,参与争夺,使人为之愧汗。张将军伉俪,更视之如一把庀首,直贯
心尖。若干年与张氏朝夕相处,初见将军“雷霆之怒”,煞是惊人。对象不是逐鹿中原之
宿仇,不是侵疆掠土之日本,却是出乖露丑之子侄!张氏评子侄,“燕雀安之鸿鹄之志”
,其心也悲。如此不仅毁坏张氏伉俪精心留存历史见证之意愿;以及张将军避免任何党派
炒作之用心。终於“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自此争夺者已不只外界为取得口述历史之制
作而剑拔弩张,萧墙之内横行撕扯,才是症结。诸如下例:
1996/9/17日,张赵一荻致函张之丙,坚持不许别人插手文件整理。(附图二)
同日张氏侄女,开启了笔者与张赵一荻女士共有之保险箱,取走内中重要文件。
1996/10/19日,赵再函张之丙,为开幕邀其一定参加。(附图三)
1996/10/28日赵女士函张之丙,叮嘱保存史料。
1996/11/4,5两日,两次企图撬开笔者公寓大门,为日裔业主保安人员追获,并留下记录
。
珍藏口述之争夺旋涡,使笔者脱离口述工作之后,仍存一线私祷,如“弃”而能“全”也
不枉费以数年时间,梳理出伟大将军血肉真身,与催折之灵魂假想。更另人扼腕者,乃是
张氏生性与世途怪仵,饱经仓霜之后,彻悟人生真谛,对笔者:“著实说!”之叮嘱,环
境竟使这一点“傲岸”最后也付之东流。于2002年6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张学良,赵一
荻珍存文物之 “毅荻书斋”与“口述历史”如期开放使用。口述部分据说错误百出。
口述历史之失轨
原因系哥伦比亚大学,接收口述录音带,并未履行与张氏合约之规定,也未尊重“未经张
氏审定之前不可公布之限制”,若干年来,“接办者”未能按步进行抄录,和审听正误。
于公布期近,只以基金中十万美元之数,无视协议条文,率然送往校外一公司进行抄录,
除内容资料在限期披露之前已流传在外,且被人所窃用,只抄录一项,出现之谬误,已足
令人咋舌。
属於删削者例举一二
1) 凡听不懂之张将军口语方言者,以“录音不清楚”免抄。
2) “饮食”,“男女”不抄
3) “饭间闲谈”不抄。
4) 不按工作规则,一字一字逐字抄录,改为句读听写。凭抄录者之了
解改音译为意译,再造句,不顾张氏口述语气,神情,荡然无存,已不是张氏口述。
5) 五十分钟录音带,如张氏对当代人物之月旦评,只抄写大字三张。
6) 自定取舍删存。
抄录者之漫不经心,另人怒意难谒,笔者不得不以史料作一些正误,对有兴趣於张氏研究
者,如能鼓素心,浣世眼,於风雅中, 另树一帜---张学良是怎样一个人,使张氏步下神
坛,岂不千古。
张氏口述中说:”明白人不用跟他辩,混蛋你辩也不用辩。“狗咬你,你还咬狗不成!”
不想上述两则张氏谑语,却作了笔者被人诽谤之下,持“曾参不杀人,辩之以默”之座右
铭。
不过仍拟提出一二例句,为今后口述历史解读时可能遇到之问题作一些提示,关心于史料
之真实完整者多予留意。
属於误抄例句一二
“郭松龄说:‘我要不跟你,我早就没了。’” 抄录者意译之后抄写为‘我不要跟你‘
,后者与张氏口述原意成天壤之别。听写者忽略受访者之语言习惯,乃成大谬。
“宁弯不折” (按:张氏之处世哲学,曾以此讽劝郭松龄改一改“宁折不弯” 之耿直作
人态度。)误抄写为“任弯不折”,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食色性也”,张氏读色音(shai(3))。误抄写为,“食在性也”可解释为“吃在乎性格
”。读音之外,古文训练不够,如此,岂止惋惜而已。
属於仓促公布,未经校正
人名地名之误抄,亦例举一二:
纪晓凤为纪小兰
曹汝霖为陶汝林
......
臧式毅为章世毅
属於访问记事一二例如后
因为被访者一旦情绪紧张,每每有备而答,不可避免者,是引起当事,当时之回忆。致有
失色,气愤,自悔,冤屈,逞雄,泄恨,惭愧等表现,脆弱处有“不想再谈”以压抑激动
,会以“忘了”,“想不起来了”,“好像说过”,......。有所避讳则:“你别录!”
,“关喽!”,惊诧叹息之外,有悲不自胜,也有神色耸动的俗态。高兴时可以唱一段奉
天大鼓,不高兴时破口大骂“xxx是王八蛋。”
由於访问时间有限,如此方式难免徒劳无功,也正因张氏伉俪自筑藩篱,门墙矗立。加以
在台湾,大陆身居高而难下,又以常年“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梳”,极端重视相交者之
身世背景,笔者就是以“浊世风流出旧家”,得到张氏伉俪的信任。也正因此成了张氏降
贵吁尊的困难,且耳目日益衰退,子女远在海外,笔者适时而来;不是媒体,又非家人,
更非仆役,不必提高警惕,不必蓄意圆滑,更不必防范窥测,於是所谓口述,即可倾吐衷
肠,又可听取下一代之反应。访问者既属晚辈,又属学生,乃成了”双向交通“。由代寻
指定资料,至剪辑各种专文,每日读文,读报,若干前所未知,料所不及之国内外消息,
奇文,异事,及过去对其行为之反应,都由访问者得知,其内心是懊悔还是快意,均可自
刹那间之语态得到真实答案。如:
读“徐永昌”日记曾为一句话 [注:徐永昌指西安曾有公审蒋之意图],慕然而惊,张氏
:“他也这么说!?”张氏大出意料,自伤对外界世情了解不够。
1933年3月9日下午与蒋介石在保定会面,以“蒋先生以同乘一条船逼您下野”之说法求证
。张氏插口:“这是共产党为我遮说。” [注:但这个故事好像在91年日本记者访问张将
军时,张自己讲过的。]
而后张氏辞职下野:于学忠曾主张扣蒋理论,孙殿英(按:西北军,当时受张节制) 提出
要造反,这与民国元年正月十二曹锟发动兵变有什么不同?(按: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
当选后,不欲南下就职,乃发动兵变以示军心不稳。) 北方军事领袖联名上书蒋介石,愿
与张共进退,张氏问:”你没录吧?“故原文从略。
张氏三月十一日下野,曾命故宫挑选文物运送南京?齐白石在这一年二月为您刻“定远斋
”
珍藏鸡血石印? (按:锦州告急,榆关失守,齐白石两次逃去东交民巷避祸,对守土之方
面大员不无微词。) 张氏将故宫所珍藏,岳飞对联,究竟哪一位将军据为己有,于口述
时有意透露。
西安事变“苗疯子”被关,(按:苗剑秋,张学良幕僚)张氏脱口而出:“他被关是因为杨
虎城太太,他把他太太咬了!”
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毛泽东,周恩来来信之前,“你给了叶剑英中交币十万圆”?以前也
有“资助红军壹佰万圆之说”?张默然不答。可是二老(张氏伉俪)为究竟多少钱之数字上
起溪。赵一荻夫人说:“人家讲辩证法,没有爱张先生,共产党利用他,共产党接受了他
的钱!” 张氏:“这三十万是我私人的!” 读者在使用这段史料时必得附带如上说明,
却不能在枪械,弹药,食粮,被服,医药上作同样附注。
一天嘱读一篇九一八专文 “趁东北军入关,调停蒋,冯,阎中原大战,和平定石友山叛
乱,关外兵力空虚之际,捍然发动事变。在此以后,四个多月里,张学良将军忠实执行了
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致使我东北壹佰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和三千万骨肉同胞沦
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守土有责的张学良将军因此与蒋介石一起受到了责难......” 张氏
为此勃然变色。再与1933年保定释兵权,去沪戒毒之安排连贯分析,明摆着之黑白。张氏
不肯留置一词于口述。为护荣名而自禁乎?
张氏:“我是封疆大吏,没事儿作威作福,有事推卸责任?!”这才是一位血性汉子的真
言。
所以在位张氏读文,读报时刻,乃至问话中提出问题,常得到意想不到之真实答案。正所
谓“乞浆得酒,过於所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永昌的小故事
文中有一个图片,题目为“张学良口述历史 整理后的样张”,用来说明对口述历史的原
始资料,应该怎样作加工。 文中有一段内容,可能因为后来觉得不合适公布,因此划调
了,但是还是可以看清楚内容。
他爱一个嗜好,我们在一块儿打牌,他也不来
他最喜欢跟女人扯蛋,
最喜喜欢干这个事,他当了山西省主席,后来他不作了
他说...... 当然这也是一半真的,一半假的
我就跟他说,你为什么不作了,他因为山西对他也不太好......
阎锡山走了,他是外来的,......他不肯做了。
那时候,我在北方还负点责任的时候,我说你为什么啊
他说:嗨,山西人好像我把阎锡山撬了,
撬他地位,二样,他说,你知道我这个毛病,
当了主席不能随随便便,我不能这样来了,
一半是假话,一半是笑话,一半也是真的。
(下面的话是被划调的:)
我跟你说他的笑话,那时候中原打仗的时候,晋军他打的,
完了打败了,他在那个时候认识一个女人,就跟女人去谈谈,他最喜欢躺在女人大腿上,
在那儿扯谈,
他说我还在那里扯谈呢,后备军来了说,人家那个兵都进来了
你赶紧走吧,要把你逮住了,他赶快穿了衣裳赶快跑,
他差点没叫人逮去。
夫人:这个录上可是不好,人家后人听见可是不好
徐永昌的家人要是看见这个很丢人的事情。
将军:不是丢脸,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幽默之顽童心态
张氏童心未泯,思想感情流露真实,多见于玩笑,刻薄之处,情可见心,不假雕饰,而用
语直白。
如一日,张氏突然句中插入:“给你一个槁头吧!” 笔者一愣:“干什么用呢?”“你
好去‘刨根儿’呀!”
“咱们‘坛子喂猪’。”(按:坛子肚大口小,得一个啖完一个啖)意指把不同问题连续一
起,张氏有一丝愠意,故一个谈完始得再谈一个。
“您的号?”张氏双手一摊,“当了”,按字面,不留意前言后语,则可解释为“作了”
,“担任了”,承认:“不错是当了。”(按:当了什么?“好人”,“汉奸”,乃至“
傻瓜”,“和事佬”等等。)
以“当了”为例,“号”系指典当衣服,俗称“号”不过是张氏一句玩笑,忽略语境,未
顾及上下文,断章截句而取意,不谬者几希?盖此当(dang4)非彼当(dang1)。
台独人士作台湾独立政见鼓吹,立委黄氏等且曾在张氏大门口呼吁还张将军自由。要求访
问张氏而未果,张将军认为“不如我们东北的狗!”字面上,可以误解成对台独人士之污
辱人不如狗,而张氏语意则是“东北咬人的狗不汪汪”。不注意全局,摘取一句,可呼?
如上例句,屡屡出现于张氏口中,如果抄录者没能于文化教养,语言风格,知识程度,生
活经验乃至方言习惯,进到受访者之层次去了解,必限於困境。
口述中张氏臧否人物为例证
杨虎城由“挟天子以令诸侯”共同举事者,结生死之约,同荣枯之计“忠实”夥伴:
“杨是粗人。”
“他想时髦。”
“我怎么搭上这么一个夥计......,我难过的很,这怎么办?”
“我不能不照顾他,他本人也是个土匪,我很灰心,我不能跟他一块而当土匪。”
“我知道他没好结果!”
“所以我赶快结束(按:指‘西安事变’)。”
由同患难共生死到他是“土匪”。
周恩来则是:
“周恩来聪明绝顶,西安事变,差不多他负责任比我大......。”
“我生平最佩服两个人,一是汪精卫,一是周恩来......。”
“周恩来可是老狐狸!”
“周恩来可是老狐狸!周真厉害......”
由一见倾心到他是“老狐狸”。
如果读者截取张氏臧否中任何一句,作杨,周之人物评定,岂不是“穴璧而观,见不盈尺
”。
张氏“口述历史”出现谬误,记者提出问题向广大读者作传媒,任务崇高。以独到锐利目
光,代万千读者亲自观察,深入了解,分析。然后以“公平报导”以示读者。受到之尊敬
是:真实,不作误导,不耸人听闻,更重要者是令读者“放心”。
可是:民国九十一年二十日“中央日报”副刊楚松秋先生“读张学良亲著《杂意随感漫录
》有感”文中,引用“中国时报”林博文专文有言:“但在四千八百页的口述历史中,少
帅对蒋几乎没有一句好话,......”又引张所说:“假如我要自由了,那抗日的功劳都是
我的!”以上例口述为林氏报导“张之仇蒋”,“否定蒋氏抗日”两点之依据,似嫌薄弱
。
笔者提出一些论据,以答复楚先生,因为只有笔者才是“综观全局”张氏口述之见证人。
( 比较:
张学良口述历史 痛贬蒋介石 ---林博文
http://mem.netor.com/m/bbs/adviewtopic.asp?boardID=7418&bbsid=43346&childs=0
读张学良亲著《杂意随感漫录》有感 楚松秋
http://mem.netor.com/m/bbs/adviewtopic.asp?boardID=7418&bbsid=43338&childs=0
张学良说:杨虎城是西安事变主角 美国所藏档案新发现 杨天石
http://mem.netor.com/m/bbs/adviewtopic.asp?boardID=7418&bbsid=43339&childs=0
)
关于林博文一二批评释疑
其实,史笔与历史人物评断,如“泻水置平地,各自东南西北流” 。盖棺尚不能定论,
翻案可持续千百年。钱兼益曾有:“呜呼,史家之难,其莫难于真假之辩呼?史家之去证
者有三”国史也,家史也,野史也。于斯三者,考核真伪,然后可以据事实定褒贬。而今
则何如也?”
有关张学良对蒋介石之臧否,笔者以为谁无儿女,也必有子女反唇相讥或顶撞的时刻,蒋
,张如父子,在在都有明证。张氏每以胡汉民说:“xxx”,端纳说:“xxx”,曾约农说
:“xxx”,王新衡说:“xxx”,回避自己评蒋意见 (容另文探讨,非关口述)。不过,
在蒋氏父子去世以后,张将军之口评蒋或出恶言,如果说只是泄愤仇蒋,不如说:“今者
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为海峡对岸不是风光正好。张氏有没有“怀谄谀之
心”,或有若干无奈,亦不属口述范围,从略。
但林氏指称“四千八百页的口述历史中,少帅对蒋几乎没一句好话”否定蒋抗日情操,愿
举反例如下:
一九九六年张氏口述历史及毅荻书斋珍藏在哥大开幕如“没一句好话”,则张学良将军,
有没有这份胆量以“身欲飞,病在床”为由,劳动周联华牧师,专请宋美龄女士代其主持
哥大开幕式?而于宋美领女士百岁诞辰,张氏在齐备厚衣行装,准备自夏威夷前去纽约拜
寿行礼。张将军未见有一丝“却步”心态。
以下提供张氏对蒋抗日之认同口述如下:
“他(指蒋)的主意也并不是反对抗日,他(蒋)就是说,头一个,你(泛指)非把共产党消灭
,他(蒋)说的是对的,他(蒋)在政治上看得很远。他(蒋)说我们如果现在抗日啊!那是被
共产党牵着鼻子走,他们(指中共)一定起来......”
“他(蒋)说你这种思想太天真,你是(张)幼稚,天真......”
“他(蒋)可以说是老谋深算的政客,我是很年轻的,那说实在的,蒋先生对我也很不错,
但是蒋先生对我是头疼的很......”
“蒋先生不是不讲情感的人”。在承德失陷去沪戒烟;张氏有感而发之自白。
张口述:“我为什么把蒋先生放走,我不但放走,我送蒋先生回去,就是蒋先生当时答应
了:‘我以后,我不剿共,我不再剿共。’,蒋先生也没有食言:‘我(蒋自称)不剿共,
我(蒋)准备抗日,就是你们要我走的这条路!’ ”
张氏口述:“他(指蒋)没说联共。”
张氏口述引周恩来语:“共产党也好,连我们(指中共)没有领导中国的能力,还是蒋介石
,你们(指张,杨)领导不了。那也对,苏联看得清楚,就是你们(泛指张,扬,中共)不能
领导全国......”张氏举出上述周恩来之说法以证,抗日非蒋不可。以此,看来张氏对蒋
抗日,张氏并未质疑,上述是口述见于文字者,非属本文论题,故不赘述。如果骤以管窥
下定论,稍嫌过早。
林氏提到张之丙问西安事变以前:“您内部有什么人替您计划?”张氏答:“没有,有也
不能告诉你!”林氏至此指责访问者“常未加追问”,笔者举一例接续此问,证明访问者
之访问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契而不舍。如希望一气呵成;紧凑,迅速,是误“访问”
为“大审”,则不用大刑谅不招认!” 包青天手法是否适用于张学良将军?
至於前面所问,西安事变之前,‘好像周恩来知道!’ (按:周由何处知道?)
“我好像跟周说过,他们推卸责任,明白?不是我主动的,第三国际对他们很不高兴....
..” 至於“有也不能告诉你”张氏所以禁言,原因是“怕伤害人” (按:伤害谁?) 掬
张氏登上“千古功臣”神坛之周恩来乎? 因为张氏说 “我跟周讲过。”
“周恩来好厉害。” (按:如何厉害?)
唐德刚认为:“是张有意维护对他极好的蒋宋美龄,怕有些事说出来会使蒋夫人受 窘为
难。”
其他有关对蒋评论见于张氏口述:“没有他(指蒋),我搞不了(指抗日)。”
又如:“威望不是一天造出来的(指蒋)!”
又:“宋子文来看我,是蒋先生叫他来照顾我!” 诸如上举,应该皆不属於否认蒋之抗
日,也应该是林氏“几乎没一句好话”的另外几句而已。林博文先生对口述访问者之谴责
,已全由张将军“口述”奉答。
最后的心境
由於世间「人之信毁、易於信誉」。不过以隐藏虚饰掩盖自己灵魂,哗众在先,短期尚可
,一旦铁证澄出,必陷身浅陋也,正是读书人之羞,笔者所不取。唐氏以「放屁刻板」为
下等痞子脏口,「铁匠围裙」与「汉公被他迷住了」确是唐氏手迹,与林博文所说「少帅
为什么不接受唐德刚的访问呢?」郭冠英说:「他为少帅找了主治大夫(唐德刚),但少帅
自己偏又去找了护士长(张氏姊妹)。」林氏认为张学良「遇人不淑」访问者及笔者与唐、
郭、林素不相识,何来心结?引得出语如≌毛、如两仇相向。「围裙」、「迷住了」、「
不淑」意出淫秽,心由口宣,以性关系蔑人,於学术讨论,可乎?
究其原因,答案就在记录了「张学良口述历史」。虽然,口述中资料,如道上遗金,人人
可拾取之。公布以来,使用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专文撰著,如珠联玉缀灿烂不绝。如
果能共求史事真伪,虽驳辩不失风度,博采高明之见,理析精究,与其剑语伤人,一边取
材写作一边骂不绝口,何不并马联席,学壶峤故事学术研究如此,想不会有「卧榻之侧,
岂容他人鼾睡」之狭隘,也定然不会有「舍我谁属」之心胸,盖大抱负,大蕴蓄之「学者
」所不为也。
兹引张学良将军一次在王永庆先生宴请餐叙中述说一个譬喻,颇耐人寻味,张氏自比是一
只「刺谓」。「蒋先生捧在手中扎得慌,放下来舍不得」(按:此句,不见於张氏口述历
史,在餐宴席上不是录音场合。慌,为口语,很也)。今日张氏之口述录音,又有那一处
不像「刺谓」使若干君子又爱又恨。笔者及访问者张之丙在工作上与一些史家之理想有
悖,未能使张将军「就范」。以致,取巧於史实者挟恨於心,又不肯坦承是耶!非耶!
如称制作不佳,全部否定。则从未得见之张氏珍贵口述其中第一手史料,则一并摒弃,却
是难舍。因为顷刻之间,撷材著书立论者,转瞬已成张学良研究巨擘。如捧之在手,则张
氏谑浪、笑傲、睨世、放言,不仅摧毁了某些史学工作者与媒体塑造之历史(如唐德刚把
东北三代表写「住」进了六国饭店),也因为张氏刻薄的批评了著书立说者虚构故事,想
强项也难。同时张氏月旦人物简谩调侃,口述中涂之不能去,掩之难盖全。素材上取此则
有彼,去彼则无法顾此。张氏「刺□」之喻,黠哉!例如榥林博文所写其一榥「张学良在
九十岁时才开始做口述,许多事情已记不起来、说不清楚了。」「少帅一九九一年七月开
始接受访谈时,已高龄九一,记忆力差了,对他经历过的许多历史事件已无法言其详。」
林氏强调张将军老迈,故「说不清楚」、「无法言其详」、「记忆力差」。凡张氏说辞有
悖於己者,都可以用上述解释张氏老而忘,叙述糊涂。其二榥「张学良在一九九一年七月
二十六日开始的一系列访谈中,一扫过去对蒋介石含蓄批评,谨慎恭维的作法,对他的老
长官猛烈开炮,而且炮火猛烈。」上述二例,前者「记忆力差」、「说不清楚」则张将军
之言可以相信者无几,后者「猛烈开炮而且炮火猛烈」,可以深信无疑。林氏又称榥「但
在四千八百页的口述历史中,少帅对蒋几乎没一句好话,这显然是少帅整部口述历史纪录
,最突出,也是最令人瞩目的一点。」林氏强调这两句话,是张氏言之凿凿,极具瞩目价
值,况且为林博文发现报导,真实可信!可信!但林氏又称张氏九十岁时开始做口述,许
多事情已「记不起来,说不清楚了」,是张氏语意模糊,申引纷乱;则张学良之口述,可
信度极低!极低!如此「□变史实」意欲何为?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9001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