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一)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一)
弯弯的新竹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一)
(188 reads)
时间:
2003-5-20 周二, 上午8:5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毛泽东于1893年在湖南省韶山冲乡村出生。他的父亲毛顾生拥有二十二亩土地,处于富农的地位。像他的这样一点点土地,劳动生产力甚低,需要一名固定的雇工;农忙季节,他另外再雇用一个。他的妻子和叁个儿子也参加一部分劳动。 毛泽东是长子。毛泽东的父亲每个月给雇工们一次鸡蛋下饭吃。“但是不给肉”,毛泽东说,“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老头儿常常打他的孩子们,以保证乖乖地顺从自己。他本人认识一些字,足够记帐用。他送儿子们上学,指望看到他们成为精明的生意人,帮助他“聚财”。他们的老师属于一种“严格对待学生的学究”,常常打学生。毛泽东第一件记忆犹新的对付这种虐待的行动发生在他十岁的时候。他逃过学,但又不敢回家,怕再挨打。他“在县城里来回兜了几个圈子”,终于被家里的人找到了。
毛泽东说:“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的态度也比较温和了一些。”毛泽东的母亲完全不识字,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曾经向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灌输过宗教使仰──他们都因为父亲不信佛而感到伤心。毛泽东说:“她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
时乐意接济别人。她可怜穷人,对逃荒讨饭的穷人,她常常给他们饭吃。但是我父亲是不赞成施舍的。我家为了这事多次发生争吵。”毛泽东和他的母亲“好几次想把他转变过来,可是没有成功。”
“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公开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毛泽东十叁岁时,有一次他父亲在家里请客。父子两人在客人面前争论了起来,老头儿当面骂毛泽东。懒惰无用”。这激怒了毛泽东,还骂了父亲,就离开了家。他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他回去,但他不听,继续跑到一个池塘旁边,站在那里准备跳下去。“我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他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抵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旧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他父亲的粗暴的保守主义和他母亲的善良与同情之间的分歧,他对支持他反抗父亲的雇农们所抱的同情心,他对强加在母亲头上的男子专制压迫以及母亲听天由命的态度所抱的反感,这一切都反映了受愚孝和儒教传统束缚的一代人,再也不适应国家的需要了。封建家长制度的结束,为贫农找出路,男女平等,新自由制度中的友爱,只有通过艰巨的争取权利的斗争,只有通过捍卫平民权利,反对权贵的斗争才能取得成功。这就是毛泽东早年的生活教给他的思想,也是他同当时许多正在觉醒的青年们所共有的思想。
1911年,毛泽东在目击攻占长沙之后,参加了正规军。六个月以后,他“退出军队”,皇帝逊位,民国成立了。他解释说,“我认为革命已经结束,决定回到我的书本子上去。”毛泽东在反复踌躇之后,决定去当教员。事情很快就明显了,由帝制到军阀统治,都不能阻止中国的腐朽没落。于是毛泽东开始从有限的生活费中挤出钱来买报纸看。留法归国的陈独秀主编的有名的《新青年》杂志给予毛泽东和当时其他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在湖南响应陈独秀的革命思想,聚集了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讨论小组”。他在学生中间有一批追随者,一开始就肯定了他的政治领导。他们一言一行“都一定要有一个目的”。他们绝口不去“谈情说爱”,他们认为时局危急,求知的需要迫切,不允许他们去谈论女人和私人问题。“我对女人不感兴趣。我十四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
对中国学生来说,当时还有更多不寻常的事情要做,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热心于体格锻炼。他们通过远足旅行,携带一点点食物露宿于山中,在寒冷的河流中洗操,以此来锻炼体格。有一年夏天,毛泽东和另一个学生徒步旅行,游历了湖南省五个县,他说,“我们一个铜板也没花。农民给我们吃的,还给我们地方睡觉,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毛泽东指出,“贫农虽然自己的东西也很少,他们在分给我们东西时,都总是慷慨大方的。”他在讨论到贫农的生活相问题时,听到了远远超过自己所切身经受的艰难困苦和不公平。
就在这些县里,就在这些曾经收留他的许多农户中,在十年以后毛泽东回来发起农民运动,这次农民运动为红军提供了首批入伍新兵。
做为一个进步学生,毛泽东在湖南师范学校(长沙)省吃俭用地度过了五年,1918
年自该校毕业。在中小学期间,他曾经亲眼目睹饥荒、造反、抢劫相处决犯人。他在长沙还见过挂在旗杆上示众的首级。童年时期他见过离乡背井四处逃荒的饥民和抢粮的贫农。为首的抢劫者被抓获斩首,首级也悬挂在旗杆上示众。他这时才彻底领悟社会反抗与国民反抗所付出的代价。
肖河评论:
--- 和毛泽东一起徒步游历湖南的学生叫萧瑜。萧瑜、蔡和森和毛泽东是杨昌济(杨开慧之父)在长沙所教授过的最优秀的叁个男学生。萧氏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但萧氏后来成为所谓的自由主义者,与毛分道扬镳。着有《和毛泽东一起行乞记》。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描写毛泽东张着大嘴酣睡,唾液顺嘴角流下,以及将中共召开一大的南湖的水比喻为毒液。其实设身处地想一下,这也难怪,当初的同乡同学成为一代开国之君,在世界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萧的心里难免会有些打翻了五味瓶的滋味。
---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古人诚不我欺也。可惜现在的中国行骄奢淫逸之风,忘艰苦朴素之训。胡锦涛虽倡艰苦奋斗,然奢侈之风已成,易之何易。
走上革命道路 :
毛泽东于1918年作为新民学会的代表到了北京。当时他二十五岁,试步踏上国民政治通路。毛泽东已经有了广泛的接触,并且在长沙图书馆博览群书。他在自学中受到他的良师杨昌济的谆谆教导。毛泽东通过在国立北京大学当教授的杨昌济的帮助,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手下谋到一份职务,李大钊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毛泽东在这里爱上了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他们二人于1920年结婚。几年以后,共产党党员成为主要的攻击目标,李大钊和毛泽东的年轻貌美的妻子被反动派杀害了。
毛泽东在自述担任图书馆助理员工作时说:“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他同另外七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我们大家都睡到炕上的时候,挤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每逢我要翻身,先得同两旁的人打招呼。”他们没有钱买劈柴烧火,只能互相挤在一起取暖。他们一共只有一件棉衣,谁夜间起来就穿上它出门。
尽管穷困潦倒,职位低微,毛泽东仍旧打算去会见包括陈独秀在内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通过毛泽东、李大钊和当时学术界其他人士的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影响使毛泽东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并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20年夏,毛泽东已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次年,他同李大钊和另外十个人一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1926年以前,他的领导才能并没有表现出具有显着的全国意义,但是在湖南组织农会的经验已经控制着他的思想,终于支配着他的革命路线 。
肖河评论:
--- 其实有一个说法很有道理,一般成大业的人都在年青时遇到过堪为其典范的人物,这个人物对他的一生影响是极大的。毛泽东就幸运的遇到了杨昌济和李大钊这样的时代英才,既是毛泽东之幸,也是中国之幸。杨昌济也可谓慧眼识英才,不然毛泽东这么一个来自乡下,满嘴土话,连一件象样衣服都没有的穷小子也不会被他看中。俺咋就没碰上一个既欣赏俺地才能又能让俺崇拜一下地人物捏?
占山为王:
在蒋介石的军事统治下,国民党不可避免地失去了那种在孙博士的广泛社会主义原则基础上曾经赢得过的大多数群众的支持。政府的控制转移到军人特权阶级手中,他们不学无术,在社会上倒行逆施;他们有钱有势,愚昧无知,在政治上不择手段。各种人民组织遭受破坏,这就使军阀们更加肆无忌掸。反动派在哪里掌权,“白色”恐怖就在哪里出现。在大部分地区,连“思想上的共产主义”也被视为大逆不道。许许多多支持民主进步分子的人被投入监狱或枪决。用屠杀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处决行动,是毫不过分的。这些袭击活动被他们当作围剿“赤色威胁”的手段。在“清洗”的暴行中,现代自由主义思想也成了他们攻击的目标。孙中山大义凛然的文章,竞也遭到他们的亵渎。
南京政府残酷地镇压方兴未艾的中国工会运动。南京政府还摧毁各种农民协会,因为这些农民协会为了政治进步、为了摆脱军阀制度强加于人的高利贷与地主盘剥,求得本身解放而斗争着。军阀所到之处,工农领袖们惨遭杀戮。公民的基本权利被剥夺。地方割据的军阀一再加强其统治地位。知识分子遭受暴力威胁。他们提出实行“宪政”的要求备受压抑。继续敬仰孙中山先生的将领们的政治哲学被斥为左道邪说,支持这一政治哲学的人也遭到迫害和杀戳。在蒋介石的操纵下,与共产党领导者的破裂,使北伐的初期战果化为泡影,地方割据的军阀和外国帝国主义盘踞在中国各地。国民党丧失了它的革命干劲和团结。国民党的纲领遭到践踏,变成了蒋介石集团的工具。到处抓权的新军阀们采取的镇压方法拖延了
政治的自然发展和社会改革。他们致力于全面恢复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对政府和财富的重新控制,从而失掉了全国各地工人、农民、学生、学者、其它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的信任。比较激进的革命分子,其中包括许多勤劳朴实却又日趋走头无路的农民,则在华中一带参加了共产党。
就在蒋介石转变到军阀老路上去的同时,一系列派系斗争开始了,内战此起彼伏,生命财产损失极其惊人。在军阀蹂躏下,广大农民忍无可忍。国家负债累累,税赋日重,南京政府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卖身投靠帝国主义,这样的一个政府,只能在首都周围的四个省份中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
主要在江西省,还有湖南、河南、四川和安徽的大部分地区,农民队伍赶走或杀掉国民党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拥有五干万至七千万农民的这些地区已完全布尔什维克化。从根本上说,这个运动是一场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的群众运动。
有鉴于1927年的教训,红军在政工组织者配合下消灭了剥削制度。地主、高利贷者和当地军阀都被消灭。红军还取消债务,撕毁地契,把土地分给农民和士兵。寺庙、祠堂产业,公共设施和资源都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取消了包身工,禁止吸食鸦片,禁娼和禁止纳妾,所有的工农兵都享有公民权
1927年,从一万五千名装备低劣的红军核心部队作为起点,到1933年,红军已达约九万人,主要武器不过是一些干草叉和长矛,四面被敌人包围着,仅有的给养来自农民。在华中,红军已经达到很难对付的程度。红军都是农民出身,他们的政治领导人也是农民。他们所到之处都得到农民支持。甚至儿童们也当上了红军对付南京政府的侦察员。
土地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新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旧的社会准则将一去不复返。 这个运动将产生出更好的事物来取代旧事物。
广州和南昌的起义遭到血腥的镇压。被打散了的农会又聚集在一起(他们的地方领 导人已经被国民党杀害),毛泽东发起了第一个农民武装起义,叫做秋收起义。1927年9月,这次起义部队已经发展成工农红军的第一师。这支缺乏经验、武装低劣的小部队,很快被敌军包围,向后溃退。毛泽东被国民党军队俘虏,几乎被杀头。当他被押赴刑场时,挣脱出来,逃进沼泽地里。他在夜间向南赤脚匆匆奔逃,口袋里只带着七块钱。他请求救助自己的农民同赤卫队取得联系。后来他又重新集合了约一千人,退到井冈山(江西),在那里建立起第一个新革命根据地。
红军在华南的山中坚持作战,内战扩大到许多省份。共产党员们重新主持分田地,组织当地的工农政府。这时蒋介石的军队紧紧尾追,恢复地主制度,恢复界石,处死造反者,解散他们的农会。这样的苦难经历了十年,使中国卓有领导才干的知识青年付出了很大的生命代价,而这样的领导才干在中国是难能可贵的。
苏维埃运动的“群众基础”建立在组织工农联盟上面。主要权力掌握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绝大多数贫农”手中,他们主宰革命,最后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它的基本政策包括彻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建立工业生产手段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要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这就要求有非常严格的纪律和道德准则,要与农民同甘共苦。从地主手里没收的一切财物,要坚决交给政府。
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宣布过“叁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八项注意”主要是为了同人民建立亲密的关系。红军战士在行军时高唱八项注意歌:
1、上门板;(中国农舍的门板是可以摘下来的,放在板凳上可以当床使。)
2、捆铺草;(即褥草。)
3、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
4、借东西要还;
5、损坏东西要赔;
6、和农民买卖要公平;
7、买东西要付钱;
8、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
另外还给红军规定叁大任务:第一,对敌人要斗争到死;第二,要武装群众;第叁,要筹款帮助战争。──所有这一切,都是红军士兵的新创造。在以往,人民向军队付饷祗看作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勒索和处罚。(中国有一句老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肖河评论:
--- 我记忆中革命歌曲《叁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最初是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 兵时,为迎接光绪皇帝所谱。称为《皇帝阅兵曲》,后来为国民革命军重新填词,最后又被共产党添上叁大纪律八项注意为词,传唱至今。所以大陆台湾都认可这个曲调。八四年洛杉几奥运会上,大陆代表团和台湾代表团入场均奏此曲,应该是事先商量好的。如今二十年过去,新一代台独成长起来,还知道这段故事否 ?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系转贴的肖河文章。
--
弯弯的新竹
- (0 Byte) 2003-5-20 周二, 上午8:55
(52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116441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