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南风窗:《诚实的胜利——非典病原体确认为冠状病毒始末 》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南风窗:《诚实的胜利——非典病原体确认为冠状病毒始末 》   
平正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南风窗:《诚实的胜利——非典病原体确认为冠状病毒始末 》 (175 reads)      时间: 2003-5-19 周一, 上午4:0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诚实的胜利——非典病原体确认为冠状病毒始末



2003年05月16日南风窗





  二三月份,广东医学界查找病原体的过程中,尽管遭遇过如此的曲折、艰难,

但他们依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本刊特约记者 廖怀凌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了,记者在这里追溯二三月份广

东医学界查找病原体的过程中遭遇过的曲折和艰辛,也许会有人并不乐意。但这

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原貌。



  记者也希望人们不要带着太多情绪回顾这段历史,因为这些日子非常不容易:

不管有没有找到病原体,广东的诊治标准证实是正确的,正因此,广东创造了全

球最低的非典死亡率—3.5%,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5月7日公布的14~15%的全球

平均数,也低于香港的20%和加拿大的10%。



  草率的宣布



  广东查找病原体的工作,很早就开始了。



  2月11日下午,记者到省卫生厅参加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当时香港有媒体以

“夺命炭疽肺炎”、“鼠疫疑云”、“禽流感”等恐慌性字眼报道广东发生的这

起疫情,卫生厅厅长黄庆道在记者见面会上宣布,经省疾控中心和国家疾控中心

实验室检验,导致该病发生的病原体已经排除炭疽、鼠疫、禽流感。



  那天下午,王智琼副厅长向记者透露,对41份病人的血样检测发现其中10份

有腺病毒抗体,但尚未分离出任何病毒。她解释,腺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

见病毒,腺病毒抗体阳性只显示病人曾感染过腺病毒,至于是否本次非典型肺炎

的发病原因,还要扩大检测范围,并取病人发病期和康复期双份血样进行抗体滴

度的对比才有诊断意义。



  那天新闻发布会上,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作为专家组的组长对这次疫情的病因、

诊断、治病与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指出该病属“非典型肺炎”,病因

不明,但从临床迹象来综合考虑,病毒性感染可能性较大。钟南山强调,没有找

到病原体不等于这种疾病没得治,因为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很多,很多病人治好了

也不知道到底是被什么感染的。



  记者和很多记者一样,非常关心病原体结论。2月18日下午4点,记者突然接

到消息,称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已找到病原体,准备对外公布。这可是个“重磅炸

弹”,记者当即跑到广东省卫生厅求证了解。



  原来省卫生厅接到卫生部电话通知,说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在广东送去的两例

死亡病例的肺组织标本切片里,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非常典型和清楚的衣原体颗

粒图像,其他如支原体、立克次体等也会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都没有发现。



  衣原体是一种体积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的第三类微生物,也是呼吸道疾病的

常见致病原因或继发原因之一,也可以引起“非典型肺炎”。



  看电镜的专家是中国最权威的电子显微镜专家洪涛院士。



  卫生厅办公室一位副主任也是读医出身,我们讨论起这份结论时都很激动:

“不会吧?就是衣原体这么简单?那红霉素就可以搞定啦,怎么会所有抗菌素都

无效呢?”那晚,卫生厅紧急召集的“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

组”、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有关专家连夜闭门讨论。



  记者当夜和一些学医的同学则不断上网查衣原体的资料,大家第一感觉都认

为不可能是衣原体。稍有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医院长期使用各种药物治疗的

呼吸道疾病病人中,很多是后来继发感染衣原体的,这两个病人已经死亡,他们

可能合并有多种病原体感染,只是衣原体在尸体上存活的时间较长而被检出。



  那天晚上7时的中央台《新闻联播》正式宣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

毒病预防控制所报告,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两份死于本次肺炎病人的尸检肺标本上

有典型的衣原体包含体,肺细胞浆内衣原体颗粒十分典型。广东省部分地区非典

型肺炎的病原基本确定为衣原体。”晚上8时07分,新华社正式报道:“引起广

东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权威部门结论,通过权威

媒体发布出来。记者当即意识到事态严重性:如果按照衣原体的推荐特效药四环

素及红霉类抗生素来治疗,治疗方案将大大简化,但如果“衣原体说”是错误的,

我们可能将付出病人的生命代价。



  那天晚上记者向多名与会专家了解情况,他们没有人认同“衣原体”。专家

们说,这次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发病特征和临床治疗经验都不支持“衣原体”感

染的结果。在两例死亡病例的肺组织找到衣原体,只能证实这两个病人携带了衣

原体,并不能证实衣原体是致病原因,更不能代表广东全部305个病例(当时公布

的最新病例数是305例)。有的专家还尖锐指出,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没有征询广东

临床专家意见就急于宣布结论,是非常草率的科研态度。



  一名全程参与广东省各地非典型肺炎病例救治工作的专家解释,衣原体是一

种对抗菌素非常敏感的病原体,治疗首选红霉素,此外还可使用罗红霉素、罗力

得、阿奇霉素、甲红霉素等,一般用药几天就会出现明显效果。但广州有医生曾

对一批非典型肺炎病人试验性按“衣原体肺炎”治疗,选用上述抗菌素,结果病

情不但没减轻,还出现了呼吸衰竭等恶化的迹象。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的工作人

员告诉记者,流行病学有一整套确认病原体原则:不仅要看到或检出病原体的抗

体,还要将病人恢复期的抗体效价(浓度)和患病前进行比较升高四倍以上,最后,

将病人身上或分泌物(血液、痰液等)分离出的病原体接种到实验动物身上,动物

发生和人相似的病理反应,动物死亡后,在尸体标本中同样要检出这种病原体。

这个周期非常长,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不应该在仅仅完成第一步就急于公布结论。



  媒体:多种声音



  2月18日当晚,记者查资料和上网直到深夜,发现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

这次非典型肺炎有部分相似之处,但治疗实践经验不支持这个结论。当时记者思

维非常混乱:这是一条重大消息,明天全广东媒体肯定要报道这条“新华社电”,

如果仅仅报道新华社的消息而不客观反映广东专家意见,那等于默认了这个结论,

报社将承担一份沉重的社会责任。如果和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中央电视台和新华

社“对着干”,万一将来真的证实是衣原体,报社社会公信力也会受到质疑。



  记者最后还是决定提交稿件《广东全体专家不认同报告结果专家认为本次肺

炎的病原体可能有多种》,把发稿的决定权交给编辑部。



  记者在稿件中这样提:“专家认为,导致本次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可能有多

种,其中2月14日本报头条独家报道《百名白衣天使冒死救一人》中的传染70多

人的‘特毒’病人所携带的应当是一种毒力特强的病原体,导致医务人员大量感

染的还有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和心脏科被同一病人‘毒倒’12名医护人员的个案,

这类病人症状重,传染性强。而在全省305例病例中,有部分属于散发、症状较

轻、传染性相对弱的病例,其病原体毒力没有那么强……广东专家对这种草率的

科研态度表示失望。专家认为,要确认全省305例病例的病原体都是衣原体,要

取所有病人的血液、痰液接种到小鼠腹腔或鸡胚卵黄囊内进行病毒培养,在实验

动物发病死亡后取标本在显微镜下找到该病原体,也可以检测病人血清中的衣原

体抗体,取发病初期和晚期双份血清检测,晚期抗体效价比初期增高4倍以上才

可以确诊。”2月19日早上报纸非常精彩,有的日报干脆就报道“新华社消息”

不加任何评论;有的日报则旗帜鲜明地提出“非典型肺炎病原有争议”、“非典

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广东专家保留意见”。这是记者工作接近四年来,第一次

看到中央和地方的媒体有完全不同的声音。



  广州市呼研所所长钟南山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震惊:“怎么可能是衣原

体?我们用了那么多抗衣原体的抗生素怎么会一点效果都没有?”广州军区总医

院黄文杰主任快人快语:“如果按照衣原体治疗,将产生可怕的后果。”



  《羊城晚报》是当天上午组版,下午才见报,要闻部编辑打电话给记者,希

望利用上午的时间再向权威机构确认一下,理由更充分一些。



  记者向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朋友打听,结果真有新消息:他们昨晚接到卫生厅

厅长的指示,要求紧急取病人的血清检测衣原体抗体。他们干了一个通宵,对连

夜送来的90份病人的血清检测发现17份呈阳性,占18.9%。这位朋友告诉我,

“18.9%”这个结论不能证明衣原体就是病原体,因为正常人群也可以检出衣原

体。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显示,成人中至少有40%已受到该衣原体感染,大

部分为亚临床型(即隐性感染,不发病),广州市儿童医院也对门诊的病儿进行过

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19%的儿童衣原体抗体为阳性。他表示,要继续

动态观察追踪,对病人患病早期和晚期的血清抗体浓度进行对比,即使病人恢复

期的衣原体抗体浓度高于疾病早期四倍以上,也只能证实病人合并有衣原体的感

染,不代表这是感染的首发原因。



  记者想到最早报告发生病例的医院在河源,于是找到河源卫生局工作人员打

听。没想到他们对“衣原体说”表示支持。一位医生告诉记者,河源曾出现群众

到药店抢购“罗红霉素”,媒体也报道过这次抢购风波。因为当时河源的医院就

是用这种最便宜的抗生素治好病人的,罗红霉素也是衣原体特效药,由此反证,

衣原体也许就是病原。至于为什么广州的医院用所有的抗生素治疗都无效,这位

医生开玩笑地说:“我们山区穷,只能用罗红霉素。你们广州的医院有钱,病人

一到医院就上最贵的广谱抗生素,还用很多种,这样下来,衣原体能不耐药吗?”



  他的意见是记者第一次听到的支持“衣原体说”的声音。难道广州医生真是

小病大治?记者知道,抗生素的依赖和滥用确实已经成为发达地区的医疗难题。

我曾看过世界卫生组织一份调查报告,中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

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

国际水平。广东珠三角地区抗菌素滥用的现象尤其严重。我了解到,不少大医院

一收到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就上罗氏芬、泰能等高级抗生素,结果城市人对抗生素

越来越不敏感。



  记者又向广州医务人员感染的重灾区—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了解。这家医

院的专家也倾向于衣原体。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发布衣原体结论前,国家疾病

控制中心的专家来过他们医院考察,当时他们报告一个结果:对该院部分病人进

行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为强阳性。



  另一位医生朋友则透露,中山二院在病原体未明前,曾把全院40多名被感染

的医务人员分三组,按不同的病原体对应使用特效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效果。

其中有一组按“衣原体肺炎”治疗。实践发现,对“衣原体组”试验性使用特效

的“丁胺卡那”+“强力霉素”后,比较其余两组有更好的效果,病人退烧时间

比较短。



  中山二院的这种分组做法后来受到国内同行的指责,说是不人道,不科学等

等。但是记者对这群自愿为全省病人打头阵、当“白老鼠”的医生非常钦佩,面

对一种新的病原体不清楚的传染病,他们是国内同行最早自愿“踩地雷”的一批,

即使在病榻上,他们还不忘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自我牺牲。



  至于有医院针对“衣原体”用过抗菌素治疗无效,中山二院一位从事性病研

究的专家给了一个意见:衣原体也是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不少性病病人

在不规范使用各种抗菌素后出现了耐药,所以不排除肺炎衣原体同样会出现耐药

的变异株。而确定为衣原体肺炎后,要使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治疗,必须是全程、

足量的规范化治疗,治疗周期一般达两星期。记者再致电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

染一科的主任蔡卫平,他是这次“省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的成员,当时已经

感染非典型肺炎在接受治疗。他在电话里对“衣原体”说法的反应非常激动:

“绝对不可能是衣原体,我自己病了还不清楚?这是典型的病毒感染,就像流行

性感冒一样,全身的骨头都痛……我们对病人用过衣原体的特效抗生素,一点用

都没有,要是衣原体我把头砍下来给你……”没想到这位仁兄在病倒时中气还那

么足,电话里足足抗议了15分钟。



  2月19日上午截稿前,记者也不知道该向读者提供何种倾向的意见,报社领

导最后决定,把所有支持和反对衣原体的实验结果和临床医生的经验都客观反映

给我们的读者。



  2月19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的访谈,他

推荐了几种对衣原体有效的抗生素,并强调对这种衣原体肺炎的治疗要全程、足

量使用抗生素。



  广东专家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考验:他们最后决定,为了对病人负责,适当调

整治疗方案,在维持原来的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对病人同时使用四环素和红霉素类

的抗生素治疗。一句话,就是“大包围”,使用针对细菌、病毒、衣原体的多种

药物和对症支持疗法。



  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则在排除了鼠疫、肺炭疽、钩体病、出血热、禽流感等

病原体后,继续对衣原体等进行排查。



  广东专家坚持原有治疗方法



  国家和广东的病原体之争没有结束。



  2月26日,有熟悉内情的朋友透露,国家疾病控制中心首席专家洪涛院士再

次向广东报告,在送检的10份标本中检出衣原体阳性,其中1份呈强阳性,特效

药是利福平。



  这个结论在广东医疗界又引起一次轩然大波。当时已经收治了大量非典型肺

炎病人的广州市胸科医院专家告诉我:他们医院原本是收治结核病人的专科医院,

利福平是抗结核病的特效药,有结核病人就是在用利福平治疗期间被感染了非典

型肺炎的……



  人命关天。以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首的广东专家再次坚持原来的治疗原则,

没有采用利福平治疗。



  3月1日,广东的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本次非典型肺炎是

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衣原体不是肇事的司机,它只是车上的一个乘客。



  3月4日晚上,钟南山在广州医学院接受记者采访时,再次表达“属病毒感染

引起的肺炎”的看法。钟南山不是广东医疗界惟一表达持“病毒”观的专家,基

本上当时所有的临床专家都根据经验判断是病毒性肺炎,但钟南山以工程院院士

之尊敢于站出来反对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权威说法,给广东医疗界打了一支强心

针。



  3月14日,记者应邀到香港参加一个中医学术会议。香港医管局主席梁智宏

出席欢迎晚宴足足迟了两个小时,在座专家对此表示理解,因为当时香港已发现

了首宗非典型肺炎病例,威尔斯亲王医院已经发生了多起医务人员感染。



  那几天,记者和香港的媒体记者一起采访,发现香港记者全部戴着口罩,关

注焦点则集中在肺炎,大家对出席大会开幕式的梁智宏和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一

路穷追猛打,那种恐慌令我回忆起一个多月前的广州。



  3月19日早上8点,一位朋友打电话把记者叫醒:“赶快看香港新闻,中文大

学宣布已经确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副粘液病毒科。”香港中文大学不过是在

病人的送检标本中查到副粘液病毒抗体,就宣布了它是病原体。事实上记者在2

月12日的《羊城晚报》已经报道过,广东在41份样本中查到10份腺病毒抗体阳性,

腺病毒就属于副粘液病毒科。但是当时广东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说病原体就是腺病

毒。



  记者向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朋友咨询,他们说已经做过这类病毒的检测,基本

排除了属副粘液病毒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相关实验还

在进行中。



  那天,记者又找专家、上网忙了一大轮。结果发现很多广东专家对这种急急

忙忙宣布的结果已经有点“麻木”了,大家决定,维持原来治疗方案,因为这种

方案当时已经成功治愈了613名病人,累计报告的925例病例中,只有32例死亡,

死亡率甚至低于其他肺炎,证明广东的治疗方案是有效的。



  3月25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宣布,非典病原体是来自

猪的“冠状病毒”。不久,世界卫生组织的多个实验室也陆续找到冠状病毒。



  3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这次非典型肺炎命名为“冠状病毒严重呼吸

系统综合症”,英文简称SARS,世卫组织并指出SARS已在全球蔓延。



  3月中旬已分离到冠状病毒



  中国医学界查找病原体的步伐没有停止。



  4月10日下午,在北京市外事办公室举行的有关非典型肺炎的防治知识介绍

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形态学研究室主任洪涛院士说,一个来自流行

病源、传染、病毒、免疫等学科的25名专家组成的防治“非典型肺炎”攻关小组,

已于8日成立,目前两种主要致病病毒已初步找到,衣原体培养已获成功,现正

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但目前哪种病毒为主要致病病因尚不清楚,洪涛倾向于两种

病毒联合发生作用。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终于也找到了冠状病毒。但洪涛院士仍然

对自己最早报告的“衣原体说”情有独钟。



  4月11日下午,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工作人员通知记者,他们将在次日下

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找到冠状病毒。作为新闻工作者,记者当然想抢发这条消

息。但呼研所的通讯员坚持要等到钟南山院士从北京回来才能公布。



  这名通讯员还向我透露了一个令呼研所科研人员惊诧不已的消息:广州市呼

研所分离到冠状病毒的报告一周前已经层层上交,但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对此做了

抢先发布。



  就在那天晚上11时,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通讯员通知记者查收一份紧

急的电子邮件,他们中心自2003年1月以来,采用多种不同的细胞接种了大量的

非典型肺炎病人急性期咽拭子、含漱液、肺组织等样本,结果在几种细胞培养中

发现细胞有病变。在两份接种细胞发现病变的咽漱液样本中,利用冠状病毒特异

引物扩增出与目的基因相符的基因片断,经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进行比对,结

果提示与牛冠状病毒的同源性为70%,初步认为病原体是冠状病毒。



  由于接受了多个机构争相宣布病原体的教训,记者特意问到:“你们有没有

做出动物模型?这是最后的结论吗?”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中心

没有符合这种条件的动物实验室,这种实验室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4月12日,广东媒体在重要位置都刊登了这则消息,这是广东首次公布“冠

状病毒”的结果。



  那天下午3时,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和香港大学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

他们在病人的分泌物中已经成功分离出冠状病毒。其实早在3月中旬,广州市呼

研所已经分离到冠状病毒,由于某些原因,一直没有对外公布。钟南山院士向记

者透露,广州市呼研所与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早在2月底就进行了病原查找的合作,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当时代表卫生部对香港专家表示欢迎。由于2月底到3月上旬,

香港还没有发生非典型肺炎病例,港大一直使用广州提供的病人标本进行研究。

双方在3月18日已经分离出冠状病毒,这个时间比世界上首次公布“冠状病毒”

早了八天。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这个结论是在大陆做出,香港不能率先对外发

布。3月中旬香港也发生了同类病例,港大微生物系获得了本地病人的标本进行

研究,也作出了和广州地区具有同源性的冠状病毒,港大微生物系于是在3月25

日发布了找到病原体的消息。



  对于这个本来应该属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旁落,记者很替广东专家感到惋惜。



  4月13日,广州市呼研所和香港大学的联合新闻发布会在各大报纸上大篇幅

刊登出来。那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卫生部的最新决定:“不以

卫生部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名义发布的任何病原研究的信息,属个人行为。”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正

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因为把病人身上分离出

来的冠状病毒接种到猩猩身上,猩猩发生了和人一样的非典型肺炎。建立了动物

模型是证实病原体的“金标准”,就像癌症确诊的金标准和病理切片的报告结果

一样。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已经为此损失了300亿美元。这是全球发生“非

典”疫情以来取得的最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病原体之争终于盖棺定论。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令人费解的是,在一片“冠状病毒”声中,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主任李立明

却再三通过中央媒体公开宣布:他们找到了衣原体,衣原体合并冠状病毒的个案

是致死性的,仅仅冠状病毒的感染,病情就会轻一些……李立明还通过新华社等

权威媒体向全国的医院推荐七种对衣原体有效的特效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对病毒

一点作用都没有。



  4月20日起,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市长孟学农相继被免职。



  4月下旬,记者看到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首席专家洪涛院士的访谈,他说:

“全世界的科学家,不计较诺贝尔奖,不计较专利和版权,携手合作……”记者

突然若有所悟:为什么有些专家要一而再、再而三坚持衣原体就是非典型肺炎的

主要病原体……



  紧接着,美国、加拿大和香港三方的科研机构就拉开了冠状病毒基因测序的

专利争夺战—基因专利权的背后,隐藏着检测试剂、疫苗、特效药物研发的巨额

利润。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派专家组到广东,帮助广东总结防治非典型肺炎

的经验,并向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推荐。不管病原体是什么,广东医疗界始终稳步

探索有效的临床经验,取得高治愈率、低死亡率。在广东本地的病例,病原体毒

力一代一代减弱。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广东医疗界在这次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争论中始

终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防治成果。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4.200245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