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倒因为果谈困境——兼答各位逻辑爱好者 |
 |
贝苏尼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倒因为果谈困境
题记
在《云儿,休谟早溜号了》里面,我强调了时间维度在因果关系(causation or causality)的关键作用。 “原因和结果是时间上前后相继的两个物象或事件之间的关系” 的命题不仅貌似毫不出奇,而且近乎废话,其中的牛顿式绝对时空观也让“后爱因斯坦-玻尔时代”的自然科学家嗤之以鼻。不过,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小尺度时空里似乎仍然不断被经验所证明为有效。例如休谟“溜号”的行动乃是走出困境的“结果”,其所以要溜号的“原因”,是他确实陷入了困境。
前文只是想说明“出走后的休谟”似乎能更好的说明云儿女士提出的两个案例,无意中却忽略了困境本身,现在应该补充交待一下。刚强调了单一时间向度的关键作用,就作法自毙,所以用逻辑错误“倒因为果”为题以自嘲。
下面进入正题。
一、因果关系是逻辑关系吗?
在关于因果关系的讨论中,矛盾似乎集中在“什么是原因”上了。有的网友坚持,“原因是结果的必要条件”;有的网友说,“原因不一定是结果的必要条件”;有的网友说,“原因是结果的充分必要条件”;有的网友援引“马奇定义”,说“原因是结果的一个不必要但是充分的条件中,一个不充分但是必要的组成部分”(An insufficient but necessary part of a condition which is itself unnecessary but sufficient for the result , INUS),简单地说,“所谓原因,就是结果的一个充分条件组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我则想从另一个角度来提出一个问题:因果关系是逻辑关系吗?至少从休谟的观点来看,因果关系不是逻辑关系,他之所以走出了困境,就是否定了因果关系可以用逻辑来证明。让我们先来看看休谟的困境究竟是什么。
二、困境何在?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休谟的“符号系统”。所谓“因果关系”在休谟那里并不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而是主观范围内印象和观念之间的关系。他之所以坚持使用“物象”这个词,就是说原因和结果都是“呈现在我们表象中的事物”,它们既不是任意的想象,也不直接等同于“客观世界”中的事物,而是与后者处在似有若无的关系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因果关系是一种思维形式,是理性的活动而非飘忽的感觉。然而并非一切理性活动都是逻辑的,休谟的研究就证明,恰恰在因果性问题上,逻辑陷入了困境。请注意,陷入困境的是逻辑,而不是休谟。
因果关系存在的可能是基于一个假定:在观念之间的联系是根据相似原则(Resemblance)来排列的,即相似的物象可能在空间中别列出现,也可能在时间中重复出现。但是,也正因为观念之间的联系所根据的是相似而非等同的原则,在考察时间向度中的因果关系时就出现了一个难题:为什么可以把过去的经验扩展到将来?从过去的经验扩展到未来的这种推理的过程和联系究竟是怎样的?
这样一句过去经验而进行的推理实际上是一个归纳推理(以区别于古典逻辑的演绎推理)。这个归纳推理由两个命题所组成:
命题一:我曾经见到这样一个事物经常有这样一个结果跟随着。
命题二:我预见到这样一个事物经常有这样一个结果跟随着。
这两个命题都符合前文说的“经验和恒常”两个标准,但是前者属于过去,后者是关于未来的,我们有什么根据从前提过渡到结论,从过去推断到未来,从个别转化到一般呢?说到底,研究逻辑命题的目的是获得某种普遍性,经验的价值也在于应用到现在和未来。
休谟认为,这两个命题之间的联系不是直观的,不可能从直接观察获得,也不能由任何推理来证明(理由如上),因此也就没有逻辑的必然性。可见,说承认因果关系意味着假定“宇宙大法”由不可易的必然性所支配,休谟对此不承担责任。
其次,也不能由或然的推理来证明,因为休谟在论证知识分类时已经说过,关于“实际的事情”的论证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那么,如果现在用或然推理来证明因果关系,那就是意味着要断定因果关系时建立在因果关系实际存在的论证上。这样的论证是循环论证。姚老师转来的英文论文作者指责休谟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恐怕是弄错了。循环论证是休谟发现并试图加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他本人所犯的错误。
如果说,必然的演绎推理是建立在抽掉时间因素的“纯空间”理想状态的假定之上的,那么或然的归纳推理则建立在“未来和过去相似”,“相似的性质可以产生相似的结果”、“自然的齐一性”这一假设之上,而它仍然在逻辑上得不到证明。也就是说,归纳推理如何从前提过渡到结论,从个别过渡到一般,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是得不到逻辑证明的。这就是休谟百思而不得其解,不得不向公众提出来的“归纳问题”,又称“休谟问题”或“休谟困境”。
休谟不能解决归纳问题,因果性也就得不到逻辑的证明。但这不等于他没有得出自己的结论,他说:“由此看来,不但我们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发现原因和结果的最终联系,而且经验给我们指出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所曾观察过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外。我们只是假设,却永远不能证明,我们所经验过的那些对象必然类似于我们所未曾发现的那些对象。”(《人性论》第109页)
当我们试图将经验观察所获得的因果关系推向未来的时候,大概就是逻辑的终点。站在逻辑的终点,我们确实处在“恐惧与震颤”之中,古老的赫拉克立特并没有过时,我们不能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流,即便从经验能够获得恒常的表象,那也仅仅属于过去,不能为未来提供任何切实的保障。我们的一切“言说”,不论是母语还是其他,不论是有声的话语还是书写的文字,不论是拼音文字还是表意文字,说到底都不过是七零八落的碎片,永远需要忍受不同“符号系统”之间无法沟通的折磨。
这样一个世界是可怕的世界,这样的人生是难以忍受的人生。出于安全本能,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要遁入过去,在有秩序的空间里获得哪怕是想象中的确定。这大概也就是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争论永远不会终结,而本坛的网友们则对于逻辑有着热烈而持久爱好的原因吧?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