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论尚武精神(转)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论尚武精神(转)   
仁者无敌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论尚武精神(转) (294 reads)      时间: 2001-12-25 周二, 上午8:3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作者: 公主

康师傅 于 2001-12-24 16:58:30 发表在:龙的天空——战争历史版



什么是尚武精神?尚武精神意味着对武力的喜好,在武装对抗中获得快感,把军

事征服和武力强大看成是一种光荣。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并非总是要通过战争解决

争端,但总是把战争看成解决问题的积极方式。没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并不是不发

动战争,而是他们不能从战争和武力对抗中获得快感,也不把战争看成是解决问

题的积极方式,只把它当成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 我们中国人是缺乏尚武精神的

民族。我们讲究以德服人,以柔克刚,有容乃大。我们祖先有一句话“上善若水

”,大意是人的性格修炼到水的境界,就可以克制刚猛的敌人,而再也不会被敌

人伤害。谁可以用刀枪伤害水?欧美及日本人都是有尚武精神的民族,他们和其

民族发生冲突时,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鸟耐烦跟任何人讲什么“有

容乃大”,也不相信“上善若水”



那一套。他们相信武力是最好的道理。 数年前读研究生时,和我的导师(澳大利

亚人)讨论到现代西方文明的来源。当时刚读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有关论述,我

引用罗素的意见,以为来源有叁,一是希伯来人那里学来的一神论的基督教;一

是从古希腊人那里继承来的人文艺术;一是文艺复兴开创的科学精神。导师点头

赞同,但随后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说罗素忘记了另一个重要来源,那

就是日尔曼人的尚武精神。 二十世纪初一位访问过中国的日本人写到,他在中国

人脸上看不到西方人和日本人脸上所常有的野兽的特征。他写这话大约有恭维中

国人很文明的意思。但鲁迅先生读了后却并无被恭维的感觉。他说的确中国人脸

上没有野兽的特征,但有家畜的特征。鲁迅先生的话可能有些过于尖刻,但他一

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文化的弱点。 中国人不尚武,也很少真正用心武备,有时候

就想靠摆花架子吓唬人。18世纪时英国人玛噶尼率使团访华,企图说服清庭扩大

同英国的贸易,也有探测中国军事实力的意识。清庭也知道玛噶尼率使团的用意

,于是安排手持长矛大刀的士兵列队迎送英国人,以为威猛的士兵和雄壮的队列

定可给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玛噶尼从这些士兵的装备却看出他们根本不是英

国军队的对手。 中国也有现代版本的花架子。建国50年大庆的阅兵式就是一个例

子。本来真家伙是在展示武器装备的部分,但阅兵式的组织者却花过分的精力在

士兵方阵的整齐。据说士兵的每一步伐的距离都经过量度。如果阅兵只是庆祝活

动的表演项目,哪还说得过去,但官方的宣传又说是为了凸显人民解放军的军威

。中国老百姓可能的确从士兵整齐步伐中得到我军锐不可挡的印象,而军事专家

对这种花架子却根本不屑一顾。 中国文明虽然缺乏尚武精神,但也不是一点没有

产生具有尚武精神人物的可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帝王,如唐宗宋主,康熙乾隆

都具有尚武精神。现代最具尚武精神的人物无疑是毛泽东。毛主张“枪杆子里面

除政权”,多次提到他的哲学是斗争哲学。他在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时曾告诉他

们不要用中国文化讲究和谐的观念和他打交道,因为他和西方人一样,也是讲斗

争的。他对斗争的喜爱使他对儒家的中庸那一套很反感。这就是为什么他在文革

中还要专门讲儒法斗争。他发动文革的动机很复杂,唤起中国人斗争意识恐怕也

是原因之一。有人把毛泽东的斗争性格和共产党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我看不一

定。共产党里也有不少很中庸的人。周恩来就是例子。 中国缺乏尚武精神表现在

对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看法。研究中国历史的美国学者依思特曼曾经指出,传统

中国人崇尚人和自然界的和谐,而西方人则主张征服自然。两者的区别反应在各

自的绘画艺术中。他把吴历的“万谷松风图”和威廉哈内特(1884)的“狩猎之

后”加以比较。在吴历的山水画中,人物在宏伟的自然界中显得十分渺小,而在

哈内特的画中是挂在墙上的猎枪,匕首和几只被打死的山鸡野兔。哈内特的画要

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界的支配。依思特曼相信这两幅画正体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对

大自然的不同态度。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尚武精神方面的差异也可能来自他们各自

对人性的基本看法。基督教的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是恶的,都是受利益驱使的。他

们不大相信可以通过道德说教使敌人改变态度,放弃他们自己的利益主张。因此

最后的决定因素还是武力。中国人则是孟子的信徒,相信人心向善,主张以德服

人。就是在不得不动武时,还是认为最终对敌人的瓦解要靠攻心。所以王守仁在

剿灭了反叛分子后还要说“灭山中贼不如灭心中贼”。 中国人缺乏尚武精神也可

能有制度的原因。传统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是士,农,工,商。士这个阶级是读

书人。几乎完全是靠科举制制造出来的。读书人是社会上等阶级,又是国家官吏

的主要来源。所以政府和民间都重文轻武。中国不是有一句老话“好男不当兵”

?中世纪的欧洲和日本都是以武士阶级为基础的封建制。中世纪欧洲骑士是封建

领主。日本封建时代社会阶级结构表面上和中国一样,也是士,农,工,商。但

日本的“士”是武士而非文士。几年前美国Dicovery频道要制做一部介绍中世纪

各国武士的片子,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没有这个阶级,制片人只好用介绍少林寺武

僧充数。 当中庸文明和尚武文明相遇时,吃亏的总是前者。



也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很少有人会认为蒙古人和满人文化比汉人

文化优秀,但却是蒙古人和满人征服了汉人。清代康熙,乾隆都对汉文化极推崇

,但在一件事上却甚为坚持,那就是不让满人士兵汉化,因为他们相信满人士兵

的汉化会使他们丧失尚武精神。中国版图大扩张的两个朝代,元朝和清朝都不是

汉人的朝代。满清帝国通过武功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对中华民族有莫大

的贡献。当现代汉人史学家批评懦弱的满清政府丢失了大片东北和新疆的土地给

俄国时,不要忘记这些土地本来就是他们带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武人做事往往

比文人干脆,重大决策时可能更容易成功。拿1898年中国的百日维新和1868年的

日本明治维新做比较,前者失败而后者胜利,原因固然很多。但日本的明治维新

主要是一帮武士在主导,而百日维新的领导是一帮文人恐怕也有关系。有人认为

,从宏观历史看,有容乃大的中庸思想当然比崇尚武力更成熟和更文明。中华文

明能够历数千年而不灭就要归功于和平主义的中庸思想。当尚武的西方文明遇到

麻烦时,他们便会注意到中国文明的价值。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西方学者

意识到西方文明中有可能引起人类毁灭的危险因素。于是号召西方学习中国人的

和平主义。罗素就是鼓吹最力的一位。当时一些中国学者,如梁启超之流,还为

此十分自豪。中国历史也似乎证明有容乃大的中庸思想最终胜过武力征服。蒙古

人和满人不是最终都被汉文化所同化了吗? 其实上述看法在现代非常危险。虽然

西方一些学者知识分子可能欣赏中庸思想,但是西方政客却对此毫无兴趣。而西

方国家政策的决策者当然是政客而非知识分子。事实上,二十世纪的历史证明,

西方人并没有从一战中接受任何教训。历史上征服汉人的北方民族最终被汉人所

同化也不可用于为现代和平主义辩护的理由。现代中国遇到的对手是在文明发展

程度上并不低于中国人的民族,在许多方面甚至高于中国人。中国人文明根本没

有同化西方文明的可能。 当你的对手崇尚武力,而你仍然死抱有容乃大的中庸思

想,那并不是智慧,而是迂腐。拿枪指着敌人的额头时,效果无疑超过一百部论

语。你固然可以和敌人讲王道,讲上善若水,但问题是当敌人不服王化,也不把

你当水看待,而非要向你动刀动枪,你怎么办?即便人的性格真能修炼到水的境

界(对这点我存疑),人的血肉之躯可无论如何不是水,除了义和团外,没几个

人会真相信他的身体可以刀枪不入。 当然我们不应鼓吹战争,但决不能放松武备

。让你崇尚武力的对手不敢向你轻启战端的最好办法不是让他知道道理是在你这

一边,而是展示出你自己武装力量的强大。花钱在国防就像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

生命安全付保险费。表面上没有创造价值,但防止了可能的损失。现在有几个问

题得问问中国人。问题1,由于松懈武备,晚清中国人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

,中日战争,和义和团与洋人的对抗中一再失败,向西方和日本赔了上亿两银子

,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你,如果可以倒转历史,是否愿意拿这上亿两银子在战前加

强武备,从而避免战争?问题2,抗日战争时,日本的侵略使中国损失了上千万条

生命,和数千亿美元的财产。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你,如果可以倒转历史,会不会

选择战前拿出数千亿美元建立强大的军队,从而阻止战争的爆发?如果对这两题

,你的答案都是“会”,那你现在是不是会赞成中国政府应该花更多的钱在国防

建设?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5115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