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k_knife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FROM WWW.HXWZ.ORG:协和医院感染科大夫有关萨斯的报告
协和医院感染科的一位资深大夫曾先后两次在广州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前往广州考察
,
现在也是协和医院防治 非典的主管人员之一, 可以说是战斗在最前线的先锋, 因此
我
相信她在这方面很有发 言权。
一. 什么是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这个词早在1938年就提出来了, 当时国外发现了一种临床表现完全不
同
于常见肺炎的肺部感染疾病. 通常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 表现为高热寒战
,
咳大量铁锈色脓痰, 呼吸困难, 血白细胞升高,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在青霉素等抗
生素出现以前,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重症. 而新发现的肺炎主要表现为轻度的呼吸
道
感染症状, 如发热(低热为主), 干咳, 气短, 症状比较轻, 胸片肺部有斑片状, 网
状
阴影, 白细胞也不高, 当时把它命名为"非典型肺炎", 以区别于典型的肺炎链球菌
性
肺炎. 后来发现引起这种肺炎的病原体常见的有: 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腺病毒和
一些较少见的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这次广州非典型肺炎的发现经过
最先发病的是广州一个饭店的厨师, 当时他先是出现了发热, 干咳等症状, 于是就
回
家休息, 后来病情渐加重, 体温越来越高, 还出现了胸闷气短, 就去了医院看病并
被
收住院, 结果很快给他看病的门诊医生, 以及病房的主管大夫, 护士一个接一个地
先
后出现了跟他类似的症状, 都是发热, 干咳, 全身酸痛, 严重者出现了呼吸困难,那
家医院短短时间内先后倒下了十好几个医护人员, 而这个病人的病情仍在进展, 出
现
了呼吸衰竭, 并被转到另一家医院, 第二家医院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采
取
了一些防护措施, 但做的不够, 结果这家医院的医生护士也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
",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以至于整个呼吸科都快瘫痪. 这下才有人意识到整件事非同
一
般, 开始采取一些更有效的措施, 给医生护士带上厚口罩, 把病人隔离起来, 并向
上
级汇报了这件事情. 但同时, 该病人的家属也先后发病, 并且病情很快就蔓延开来
.
至于香港的非典, 据另一个老师说是因为接待那个厨师的门诊大夫在给他看过病后
不
久乘飞机前往香港去参加他妹妹的婚礼, 这样就把非典的病毒带到了香港. 据说后
来
这个大夫以及他的妹夫都死于非典. 至于那位厨师, 他后来倒被治好了.
二. 目前非典型肺炎流行的情况
截至4月5号, 全世界共发现非典型肺炎患者2400多例, 中国有2200多例, 死亡的好
像
是几十例(抱歉, 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 还有一些分布在新加坡,泰国,加拿大,澳大
利亚等国家. 中国范围内广州和香港各占了1000多例, 其它的分布于各大城市. 北
京
官方报道说有患者37人, 但实际数字可能不止这些. 就协和医院的目前的情况来看
,
共收了30多例怀疑的病人, 其中有四人已经确诊. 今天又得到新消息, 新增了20多
个病人. (协和医院由于防护工作做的好, 目前医生护士以及我们这些学生中, 还没
有感染的, 大家不用担心我^.^) 北京已经被WHO宣布为疫区, 所以今年想出国的同
志
恐怕会很困难.
顺便说两句废话, 广州的病例中, 有近1/3是医务工作者, 不是我自吹自擂, 在这次
与非典型肺炎的战斗中, 白衣天使们真的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以往媒体只会大肆渲
染
医疗工作中黑暗的一面, 搞得现在医患关系充满火药味, 而到了现在这种紧要关头
,
全国各地的医生护士们都战斗在防治非典的第一线, 每天都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
有相当数量的人还不幸患上非典. 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冒着怎样的危险, 作出了怎
样
的牺牲, 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我觉得这对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不公平, 中国的媒体应
该
加大宣传力度, 好好宣传宣传他们的奉献精神, 并借此机会改善一下紧张的医患关
系
三. 这次非典型肺炎的特点
这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 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首先, 从名字可看出, 不同于前面介绍过的其它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表现较轻, 多能
很
快自愈的特点, SARS来势汹汹, 起病急, 症状重, 如不及时治疗, 将会发展到呼吸
衰
竭的程度.
其次, 传染性强. 我们从广州厨师的病例就可以知道, 接触过该患者的人, 无论是
他
的家人, 还是医生, 护士, 几乎无人幸免. 可见, 普通人对该病毒几乎都没有免疫
力
, 一旦感染, 就会发病. 最有趣的是, 广州有一个中医, 当时是给住在厨师隔壁病
房
的另一个不是非典的病人看病, 看完后去正对着厨师病房门口的洗手池洗手, 碰巧
这
时从厨师的病房里吹来一阵风, 到了他的脸上, 结果没几天这个倒霉的中医就发病
了
. SARS的传染性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 若不幸感染发病, 只要治疗及时得当, 多数人是可以恢复的, 相反如果不及
时
治疗, 病情逐渐进展, 将发展为呼吸衰竭并继发感染等合并症, 这时再就诊为时已
晚
. 死亡病例中, 患者的死亡原因除了跟本身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有关外, 还有就是
没
有及时就诊, 耽误了病情. 所以奉劝那些有病总爱扛着的同志们, 这回可千万别再
硬
撑了!
四. 病原体
目前引起SARS的病原体已经确定, 为冠状病毒, 属于RNA病毒. 德国和香港已经分离
出该病毒. 至于这种冠状病毒是原有冠状病毒的变种, 或是由禽类传播到人类, 引
起
大流行, 还不得而知.
五. 传播途径
从前面讲过的例子可以知道, 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加之该病毒致
病
力强,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SARS能够流行得这么快的原因. 凡是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
,
都有可能被感染. 现在认为不仅是SARS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鼻涕, 喷嚏喷出的飞沫
等), 其体液(血液等)也可能含有冠状病毒.
六. 临床经过
潜伏期: 就是从病毒感染后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 大约2-7天. 跟病毒进入体
内的数量有关系. 若量大, 则潜伏期短, 反之, 则长. 潜伏期是病毒在体内大量复
制
繁殖的时间, 因此在潜伏期的后期, 虽然被感染者还没发病, 看起来跟健康人没两
样
, 但可能已经具有传染性了. 对怀疑者, 可隔离7天, 7天后不发病, 一般可排除感
染.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 首发症状为发热, 咽痛, 干咳, 重症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
吸
衰竭. 其它还有头痛, 乏力, 全身不适等非特异症状. 以发热(体温>38度)和干咳尤
为突出.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 尤其是淋巴细胞下降往往提示
病
情较严重. 胸部X光片肺内有斑片状, 网状阴影, 随病情进展可逐渐融合成大片, 甚
至出现白肺.
病程: 病情轻者, 发病第5-6天症状可达高峰, 随后逐渐好转, 再过一周左右基本恢
复, 总病程约两周. 重症者病程较长, 可死于呼吸衰竭, 休克, 继发感染等. 一般
临
床治愈者不会遗留后遗症. 目前已经恢复的患者中也没有再次发病的病例. 但是有
报
道说某呼吸科医生先后两次患上SARS, 因此, 至于SARS是不是也象麻疹一样, 一次
得
病可终生免疫, 还很难说.
七.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史: 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史, 或已有明确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或属于受染
群体发病者之一. 密切接触是指护理或探视SARS患者, 与患者曾居住在一起(包括住
院), 或直接接触过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
2. 临床表现: 症状同前, 肺部体征可不明显.
3. 肺部影像学检查: 肺部不同程度的斑片状, 网状浸润影.
4. 血WBC计数正常或降低
5. 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
重症SARS的诊断依据: SARS病例符合以下标准的其中之一即可诊断.
1. 胸片: 肺部多叶病变, 或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
2. 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30次/分
3. 低氧血症: 吸氧3-5L/min条件下, SaO2
协和医院感染科大夫有关萨斯的报告----ZT, Part 2.
4. 休克, 或ARDS, 或MODS.
八. 治疗
尚无特效药. 目前人类对于多数病毒感染都没有什么特效药, 比如流感, AIDS, 乙
肝
, 这些都是有待医学界解决的难题. 而不幸的是, 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正好跟AIDS病
毒一样, 同属RNA病毒, 并且都能引起淋巴细胞, 尤其是CD4+的下降, 导致机体免疫
力的下降. 所以SARS的防治前景堪忧.
目前主要以支持疗法为主: 多休息, 避免劳累, 高热干咳者给予退热止咳, 避免继
发
感染. 主张早期用激素治疗, 以减少肺内渗出和促进渗出物吸收. 此外, 可用抗生
素
或抗病毒药. 呼吸困难者及早给予呼吸支持. 所有这些治疗都只是对症, 但对于缓
解
病情, 尤其是早期患者行之有效.
九. 预防
1. 保持身体健康,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疲劳, 不去人群拥挤的场所和SARS流行区
2. 戴口罩, 勤洗手:
应戴12层棉纱口罩, 尤其是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带口罩的目的并不是要挡住病毒,
因
为病毒小到任何口罩都足以穿过, 而是要阻挡飞沫及其中的细胞吸入. 病人在咳嗽
,
打喷嚏或擤鼻涕时排出的呼吸道及肺上皮细胞和白细胞等细胞内含有相当数量的病
毒, 这些细胞是病毒赖以生存的场所. 一般细胞在体外只能存活2-4小时, 所以病毒
在体外也能存在2-4小时, 健康人通过吸入这些带有病毒的活细胞而感染. 实践证明
, 12层的棉纱口罩足以抵挡这些细胞的入侵, 因此能够有效预防感染.
口罩应该每4小时换一次, 因为口罩戴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被呼出的水汽湿润, 这使细
胞能借助水的作用慢慢渗透进去, 这时口罩就失去了它的屏障作用. 因此戴口罩关
键
是要保持干燥, 所以要每4小时更换. 换下的口罩洗净后一定要晾干再用. 用消毒液
或一般的肥皂洗都可以. 协和医院之所以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医护人员感染, 跟严
格
执行带口罩并且定时更换有很大关系.
其次, 勤洗手也很重要, 因为手若染上病毒, 再用它揉鼻子或眼睛, 就会导致感染
.
所以要勤洗手并且戒掉揉鼻子揉眼睛的坏习惯.
3. 户内经常通风换气, 通风可以使细胞风干加快它的死亡. 同样的道理, 气温升高
也可以加速细胞脱水而死亡, 相反低温和湿润则有利于细胞的存活. 所以希望天气
尽
快热起来, 那时SARS可能会容易控制一些.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对那种使用中央空调的大楼, SARS尤其容易传播, 因为这
些地方是密闭的, 象一个闷罐子一样, 空气大部分只能在整个楼内循环, 而且还被
加
湿, 这既利于细胞存活有利于病毒传播. 一旦其中有一个人感染, 很快病毒就会通
过
中央空调循环到整栋楼的每一个角落, 后果可想而知.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低层的
人
得了SARS, 很快高层也发现病人. 所以尽量不要呆在这种密闭的大楼里. 若不得不
呆
, 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4. 关于出行: 疫区的同志们没事不要老去挤公车地铁之类的, 其它地方的同志
们也不要掉以轻心, 最近一段时间能不出远门就不出, 如果非出不可, 火车最好是
不
坐, 通风不好人又多, 按4小时换一个口罩的速度, 恐怕得买一打口罩预备着. 飞机
是首选, 虽然也是闷罐子, 不过只要上飞机前戴好口罩问题就不大.
5. 关于中药和熏檀香之类有没有用的问题, 和带口罩比起来, 宁愿选口罩. 无论从
理论上还是实践经验来看, 都已经证明带口罩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面对现实,
我
们都应该科学一些.
总结
我想强调的其实就三个问题. 第一, 非典型肺炎可怕, 所以我们一定要随时提高警
惕
, 千万不能觉得自己身体好而掉以轻心! 第二, 非典虽然可怕, 好在可以预防. 所
以
一定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第三, 一旦出现高热干咳等典型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
千万不要硬撑, 耽误病情. 万一不幸感染, 也不要恐慌, 只要治疗及时得当, 我相
信就能战胜病魔.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