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善恶深植人性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善恶深植人性中!   
原心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善恶深植人性中! (456 reads)      时间: 2003-4-20 周日, 下午3:2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善恶深植人性中!



人类思维意志对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常常用“善”或者“恶”之类的词汇来表达,借以标明该事物在所涉及的人类利益范围中的程度和作用。通常人们会将包含或者促进自身利益的事物称之为“善”,而将损害或者阻碍自身利益的事物称之为“恶”。



怀疑论着蒙田(Montaigne)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是善或者恶的,是思考使其成为善或者恶。善与恶是否只存在我们的主观意识里,它是否还具有客观性,历来是哲学研究里一项激烈的争论。在真善美三大观念中,我们很容易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因为我们常常是通过将主观观念和客观实在进行直接比较或者间接比较而得出真假的判断。而人对善和美的价值判断,表现出更多的是个人偏好,它们是否也可以放在真理追求的领域,就是善和美是否具有客观性的关键。我在《从哲学上来认识观念争论》一文中,曾经指出个人偏好不值得争论,而真理追求则可以互相探讨,在此就准备讨论一下人们对善的真理追求和它的客观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善恶来判断事物远多过使用真假的频率,我们常常习惯于说一件事物是“好(善)”的,或者是“坏(恶)”的,而不象做真假判断的时候那样小心谨慎。可见人对善恶的判断是来自一些更具本性倾向的原始选择,受到先前既存心理因素的影响(请参考《意志自由,心理因素,行为责任和善恶道德,以及政治权力合法性的综论》)。当我们对一件事物或者一个行为作出某种结论性质的判断的时候,我们的意志所进行的推理过程,乃是将相关事实或者因素,根据某些观念或者理论,进行逻辑运算(例如赋值,类比,肯定或否定)而得出结果(例如好坏或善恶)。从人类的思维历程来考察,可以发现真假是属于思考意志范畴的判断,描述我们的思想是否符合对象的存在状态,符合状态的思想为“真”,不符合状态的思想为“假”;而善恶是属于存有价值范畴的欲求,描述该对象是满足我们的欲望还是阻碍我们的欲望,对象能满足我们的欲望为“善”,对象阻碍我们的欲望为“恶”。简单地说,善就是值得欲求的事物,值得欲求的事物就是善事物,例如:财富,荣耀,友谊,爱,快乐,智慧,健康,自由,平等。



很明显,善恶的价值判断一定是涉及该事物的对象本身的客观本质,而不仅仅是我们对该事物的思想描述或评价。人们之所以会对同一本质的事物做出各种不同的价值判断,乃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欲望都可能彼此不同,对我是善的事物可能对你不是善的。然而,尽管我们对事物的欲望望因人而易,但所得出的善或恶的价值判断却仍是针对同一事物对象本身,而不是针对我们的欲望等思想活动。一个人对于所欲求的事物称为“善”的叙述,乃是涉及其本人范围的真理叙述,超出这个范围,叙述可能为真,也可能不再为真。因此,如果我们可以证明某些价值判断适用于全人类的范围,而不仅仅与个人有关,是应当由大家来共同讨论以得出一致判断,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找到善的客观性了。



亚里斯多德曾提出一种“实践判断(Practical Judgments)”的真理模型,将人类行为的规约纳入这种真理模型,指出“实践判断”和“正当欲求(Right Desire)”之间是具有一致性的。人们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些“真正地善(Really Good)”的事物,这些事物不仅值得人们去欲求,而且应当被人们欲求,当人们欲求这些事物的时候,就是正当欲求。我们使用规范性的叙述语言来断言这种事物是“应该”或者“不应该”欲求,显示出正当欲求的价值判断具有强制服从的规约性。这些应该欲求的善事物称为“显然的善”,是人类本性欲求的善,来自于因先天遗传特征而具有的生物结构和生命意识,因而具有相同特性。根植在人性潜能之中的自然欲求,总是有倾向性的趋势人们达到欲求目标。它出现在所有人类之中,是天赋既有的能力,即使我们意识不到这种欲求倾向,它仍然在不停运作。



人类这种天生自然的欲求可以通俗地称为“需要(Needs)”,不同于后天获得欲求--想要(Wants),是人人一致的。所有人具有相同的人类需要,如物质需要和知识需要,但人人都可能具有不同的想要。所有我们的需要都是正当欲求,因为它们是能够满足我们的自然欲求的事物,是真正的善的事物。属于人类需要的善是具有客观性的善,它的客观性就表现在人类对它的相同一致的欲求特征之上。我们可以藉着对人类共同属性的研究讨论,来分析判断应该采取何种欲求,从而达成对某件事物是“善”或“恶”的相同价值判断。



如此可见,尽管人们由于个性的不同而在善恶价值判断上意见不一,但我们在人类的共性上也能找到相同一致的善恶价值观念。西方文明世界的众多学者先知们,长期以来对人之本性的不懈研究和深入探索,为人类寻求共同一致的善恶道德等价值观念,建立了深厚扎实的文化的基础,逐渐形成了清楚描述人类共同属性的人权定义和与之相适应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现代民主国家的政治道德法律均严格遵循这些权利原则和价值观念,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以保障公民共同需要,并且致力于满足人们的更多想要。



中国传统社会充满权力的血腥和狡诈,对人性冷漠如冰缺乏关注,使得政治腐败道德堕落法制紊乱,社会不仅无法满足公民的想要,甚至常常无法保障公民的需要。相同的自然欲求既然无法获得正当欲求的善,统一的价值观念就必然不会包含这些善的客观性,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善恶观念,通常包含的是私欲横流的主观偏见,丝毫不见共同人性基础上的宽容互爱。典型的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透顶;最善的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只是以自己的观念为参照标准,并不是从共同人性的客观标准来公平地对待他人。



如果我们对于善恶的判断完全是主观的个人偏好,那么,当我们在公共生活中处理善恶问题而与其他人发生意见冲突之时,将会无法以理性论证来加以解决,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无论是私人生活还是公共生活,都将变得无序混乱。





(2002-04-21)原心文章,欢迎转载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39655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