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美中台之间关键人物李洁明回忆录出版。ZT傅建中序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美中台之间关键人物李洁明回忆录出版。ZT傅建中序   
魏碑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美中台之间关键人物李洁明回忆录出版。ZT傅建中序 (772 reads)      时间: 2003-4-15 周二, 上午8:4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2003.04.13 中国时报



李洁明的中国经历──李洁明回忆录序



傅建中(作者为《中国时报》驻美资深特派员)







我有幸在李洁明大使的回忆录出版前,先读其手稿,发现整个故事引人入

胜,极为精彩,而情节的曲折和诸多冒险的刺激,可媲美荷马的史诗《奥德

赛》,事实上,李洁明原来自订的题目就是「一个美国人的奥德赛」(An

American Odyssey)。



出生青岛 两岸知名度高





一九二八年出生於中国青岛的李洁明(James R. Lilley),在海峡两岸的

知名度相当高,尤其是在台湾,这不仅因为他两度在台湾服务(五○年代初担任

美国中情局驻台情报员,八○年代任美国驻台代表),CIA背景的神秘色彩,更

重要的是他真心喜欢和帮助台湾。他大概是具有影响力的美国人,最先提出台湾

不是「问题」(problem)说法的第一人。李洁明总是正面、积极的看台湾,因为

他的带动,连国务卿鲍尔都说台湾不是「问题」了,而是「成功的故事」。



许多人都想知道李洁明多彩多姿的一生,因此希望他写回忆录,而且出高价

要买这本书的中文版权,可是他实在忙,一直找不到时间静下心来做这件事,前

几年他终於决心与他的公子杰佛瑞合作,由他自己口述,并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和

图片,由杰佛瑞整理执笔。基於他与《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先生多年的友

谊,决定将此书的全球中文版权交给时报出版公司。我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初

代表《中国时报》正式与李洁明先生签约,翌年元月起,李氏与杰佛瑞开始动

笔,平均每一个月写一章,每写完一章即先交给我看,由我提出修改或增添的

意见,可以说我自始至终参与李氏回忆录的撰写,颇有Present at the

Creation(此为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回忆录的书名,在这里的意思是整个创

造过程都在现场)的欣喜。



本书写作过程尚称顺利,不过由於作者的特殊身份,全书必须由CIA

审查,没有异议通过後,才能出版。CIA比较在意的是第十一章「华勒比

的诞生」,由於涉及美国和中共的情报合作,管这已是公开的密,但由CIA

一位资深情报老手,而且是这一合作计画的原始构想者来现身说法,CIA总

觉不宜,本来CIA要求把相关文字删除,李洁明不愿割爱,笔者也反对,最

後由我建议用「根据新闻界消息人士的说法」的方式,解决了李洁明不必用第

一人称和盘托出合作情节的问题。不过,CIA还是要求本书出版时,加印以

下的否认声明:「中情局的出版评审委员会业已审查本书的原稿,帮助作者避

免密,没有因安全的理由反对本书之出版。但此一审查不应解释为官方公资讯,

实其正确性或是成作者的看法。」



我认为书中以下章节特别值得向读者推荐:



一、李洁明加入CIA後的初期情报工作,那时CIA与台湾的保密局(即

戴笠生前主持的军统局,现在叫国防部情报局)合作,由保密局提供人员,

CIA负责运送到大陆从事敌後情报工作,李的耶鲁大学同学也是CIA的

同事唐尼,在一次运送谍报人员任务中失事,遭中共逮捕,致有二十年的牢

狱之灾,一直到尼克森访问中国大陆,当面向周恩来承认唐尼确CIA人员,

并为之求情後,唐尼方得被释放重获自由。唐尼也可能是李洁明,那麽李一生

的命运和事业都得改变。李说,他不会是唐尼,因为他谨守规定,不会随出任

务的飞机进入中国大陆,因此不致被击落成为俘虏,看来李的幸运并非上天赐

予,而是得力於他的判断及谨慎将事,唐尼显然艺高胆大,以致一失足成千古

恨。



韩战爆发 人生大转捩点



二、韩战是李洁明整个人生的转捩点。他在耶鲁本来主修俄文,将来想在

外交或企业界发展,但是韩战和中共的参战改变了他未来的方向,其中一位关

键人物是当时在耶鲁任教的饶大卫教授。李洁明选了一门饶所开的「中国与世

界列强」的课,重新拾回他幼年对中国的兴趣。饶大卫是出生在中国的传教士

之子,他在台湾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学生现任监察院院长钱复。李洁明尚未从耶

鲁毕业,即经由饶大卫和另一位美国教授的引介,而被CIA罗致。据李说,

他那一班共有九十九人加入了CIA,可见当时CIA的吸引力以及那时美国

青年们的爱国情殷,不过这上百位的耶鲁人,後来绝大多数离开了CIA,李

洁明是极少数留在CIA,以情报为其终身事业的。一九七三年,美国在北京

设立联络处,李成了CIA自中共建立政权後,首位驻北京的站长,国务院鉴

於美中关的敏感,本来极力反对CIA派人长驻北京,没想到李洁明透过季辛

吉告诉国务院,说他派驻北京是经过毛主席同意的,国务院只好哑口无言,不

再反对了。



三、李洁明从CIA退休後,开启了事业的第二春,先後出任驻台代表、

驻汉城及北京的大使,这和他与老布希总统的友谊有密切的关。外间以为他们

的关始於耶鲁大学,其实他们只是先後同学,在校并不认识,他们首次相逢是

一九六四年,布希当国会议员访问寮国的时候,那时李是CIA驻永珍的干员,

但他们真正友谊的开始,是七○年代布希出任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和後来担任

CIA局长时,李洁明成了布希的亲信和中国及亚洲事务的顾问。



六四民运 预言将被镇压



奇怪的是,以李和布希这样密切的关,有时竟也无法「上达天听」,李

认为他外交生涯里最大的失望是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前,他在五月二十

六日那天,给国务院一份报告,预言中共将使用暴力镇压学生所发动的民运,

但这样一份李花了心血完成的重要报告,国务院竟扣压下,没有给布希总统

看,而六月底布希在白宫召见李时,还怪李没有料到中共会镇压民运,事前

向他报告。李听後颇觉诧异,难道布希没接到他五月二十六日的电报吗?果

不然,後来国务院一位资深干练的职业外交官派到北京服务时,才向李透露,

他那杰作的密电,确实是被国务院压下,没有呈给总统,理由是镇压之说「有

点危言耸听」。(据了解,提供上述内情给李的是驻北京大使馆政治参事贝霖,

此人当过美国在台协会的台北办事处处长。)李洁明後来把报告的副本送了一

份给布希,但那已是明日黄花了。难怪李说这是他外交生涯中「最大的失望」

了。由此可见,国务院职业官僚始终视李为「外人」,不时要找机会打击他。



四、本书对「六四」那天的大屠杀,有第一手的翔实记录,美国大使馆的

领务组长贺士凯(Jim Huskey)和陆军副武官武尔兹(LarryWortzel)少校是

集中共杀人罪状的两大功臣,人物历历如绘,中共永远都无法改写这部血腥史

的。



「六四」期间,方励之夫妇跑到美国大使馆请求政治庇护,後来自动离去,

但国务院训令李洁明把他们找回来,所以方氏夫妇重回美国大使馆避难达一年

以上,对於这段经过,李氏透露了许多不为外人知的秘辛,包括和中共漫长艰

辛的谈判在内,好让方励之有尊严的自由走出去,没想到方励之一到了伦敦後,

即批评布希在人权上对中国和苏联采取双重标准,使李洁明极为痛心,即使以

中国的标准而言,这样的作法也是有欠厚道的,李氏为此迄今耿耿於怀,无法

原谅对方,彼此之间从此成为陌路。



读回忆录 可以汲取教训



李洁明在书中对於他崇拜的长兄法兰克着墨甚多,可惜法兰克竟在二十六

岁的有为之年自杀身亡,成了李洁明的毕生之痛和不解之谜。李洁明觉得自己

一切都不如哥哥,可是他务实,不像他哥哥完全是理想主义者,也不像他哥哥

那样视中国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而是客观的去认识她,不感情用事的对待

她,结果反倒是这位小弟在中美关上起了作用,在两国的历史上,占了一席之

地,这可能是相当大的讽刺,却也说明对於中国不能有太多的浪漫情怀,否则

会一事无成,甚至一败涂地,就像二战之後马歇尔调停国共之争失败,司徒雷

登大使毕生在中国的志业於一九四九年毁於一旦,最後在美郁郁以终一般,也

许这是我们读李洁明回忆录可以汲取的教训。相对的,我们对美国也是不能一

厢情愿的。



一年前余纪忠先生逝世,李洁明因为健康的原因,没能赴台参加丧礼,深

感遗憾。如今在余先生年忌之时,李氏回忆录终於问世,让他备感欣慰,因为

这是纪念老友的有意义之举。余先生生前心怀故国的深情,以及他留给两岸的

遗产(legacy),也因为李洁明的回忆录,而益为彰显。



(作者为《中国时报》驻美资深特派员)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2299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