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另一个人的妨碍.历史就是在无数相互交错的愿望中向前发展的,而历史的结局,却是谁也不曾料到的事.
萨尔浒大战,就是努尔哈赤与万历皇帝双方意志相撞的产物.抚顺的陷落,使明朝举国骇然,就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万历也感到了边事的危急,出人意料的亲下圣旨,令九卿科道会仪"辽事",那些忧国忧民的大臣们开始振奋,在紫禁城的大殿内,作出了大举征剿后金的决策.
明朝无疑将赌注押到了这一战上.明朝兵部自福建,浙江,四川,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征调了20万兵马,酬饷200万两,任命兵部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起用久经战阵的勇将杜松,刘綎和辽东名将李如柏,马林为领兵统帅,并咨文朝鲜,叶赫出兵为援.号称47万,企图一举荡平后金,以雪败亡之耻.
万历四十七年(1619,后金天命四年)二月,经过整整十个月的准备,明军在辽阳演武场上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然后分兵杀向后金的所在地---赫图阿拉.东路由刘綎统帅出宽甸,北路由马林统兵出三岔口,南路李如柏率军出鸦鹘关,而主力西路由杜松率领出抚顺.经略杨镐坐阵沈阳督战.在明朝看来,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部署.
然而,它对付不了努尔哈赤,后金处于攻战的弱势,当实力的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时,交战双方在智慧,谋略上的较量便显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努尔哈赤用兵,总是能够恰到好处的利用对方的弱点,抓住战机.就在明军自我陶醉时,他已经将敌人的部署,兵力,师期打探的清清楚楚.于是,确定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方案.
三月一日,在赫图阿拉的大厅里,明军袭来的战报接踵而来,大军压境,气氛紧张的使人透不过气来.但努尔哈赤哄亮有力的声音却振奋着每个人的心:"我兵在南路有五百,即以此防守南路.明军使我先见其南路有兵,乃欲诱我南下,其大军必由西进,我当先战于此."他亲自率领6万八旗军向西迎敌,当他与明军西路主力杜松相遇在萨尔浒时,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明军注定要扮演悲剧的角色,自出师伊始便出现了失败的阴影.先是师期延误.明军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出师,因大雪封路,延至二十五日.杜松和刘綎不曾任职辽东,不知地形,疏请再延师期,经略杨镐大怒,悬尚方宝剑于军门,大张旗鼓,下令克期出师.万般无奈之下,杜松于二十九日率领3万大军出抚顺关,星夜疾驰,以日行百里的速度,直达浑河.杜松戎马一生,在明朝文恬武嬉的官员中,以忠贞勇武闻名.但他性情暴躁,好酗酒,出师前被同僚李如柏嘲弄,发奋欲立头功.
明军赶到浑河岸边时,天色已黑,杜松不顾连日行军,人困马乏,命令大军连夜渡河.岂料努尔哈赤早以在上游筑坝拦水,明军刚刚下河,后金军就掘坝放水,明军溺水者竟达数千人,輾重大炮火器被阻于对岸.
三月一日,杜松率领浑身湿透的明军出现在通往赫图阿拉的必经之地届凡山时,便与迅哨的400后金游骑相遇,杜松遭到突然袭击,怒火高涨.他在届凡山毗邻的萨尔浒山上结营,留兵2万,自率1万攻打届凡山,致使已经分散兵力的明军更加涣散.
努尔哈赤早已率6万八旗军赶到届凡山,他见杜松兵分两路,当机立断发布命令:"先破萨尔浒山之敌,此兵破,则届凡之众,自丧胆矣."他分两旗兵命代善,皇太极统领增援届凡,自己亲率六旗直扑萨尔浒山.两军对垒,明军大营,战车环列,挖堑立栅,外面布列火器.后金军铺天盖地的杀来,明军居高临下,施放火器,将八旗前锋炸的血肉横飞,仰攻的后金军处于不利形势.但铁甲骑兵集中力量,如一把匕首直插明军心脏.明军方阵被蹂躏的七零八落.努尔哈赤发挥了骑兵野战的全部优势,萨尔浒山明军大营被连窝拔掉.
攻下萨尔浒,努尔哈赤挥师援助届凡山.杜松所率明军在届凡山已经遭到代善和皇太极的重创,八旗军自吉林崖上压向明军.杜松率军死战,为了抢占山头,他先后发起十余次进攻,无奈萨尔浒的败报已使军心动摇.八旗军以五倍于敌的兵力,把杜松团团包围.时天色已黑,明军点燃火把,以明击暗,铳炮在丛林里乱响乱炸;八旗军从暗击明,万矢齐中明军大营.杜松杀的两眼通红,无奈败局以定,终因矢尽力竭,落马而死.西路明军全军覆没.
努尔哈赤首战告捷,夺取了一个关键性的胜利,接下来要做的是,一鼓作气将北路,东路,南路的明军各个击破.三月二日,马林率领北路军在萨尔浒西北130里的富勒哈山扎下大营.闻听杜松败报,马林转攻为守,摆出"牛头阵".三营鼎立的牛头阵又犯了兵力分散的大忌,再次给后金提供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良机.
努尔哈赤亲自率领三倍于敌的八旗军开始冲锋,明军大营被突破了一个缺口,八旗军象潮水一样涌入,刹时就淹没了牛头阵.这一仗是悲壮的,后金军冒着炮火缘山猛冲,丢下了山积般的尸体,两军短兵相接,铁甲骑兵踏着活人和死人驰骋,冲杀声和惨叫声组成了一部壮烈的战争交响乐.明军大概从未见过如此凶猛的军队,还未等他们施放火炮,对方的利刃已经加到了他们头上.
北路明军除主将马林临阵脱逃外,也是全军覆没.
努尔哈赤连败两路明军后,已是稳操胜券.他派一支军队前往南路防御李如柏军,又命代善,阿敏,皇太极等人率主力埋伏于山谷,静等刘綎.
东路刘綎是与杜松齐名的勇将,久经沙场,然而他的兵马却不比西路强大,除了1万余众临时凑足的杂牌军外,就是朝鲜的1万援军.而且奔往赫图阿拉的路上都是峻岭丛林,不但影响行军速度,也隔断了与其他各军的联络.因而当杜松和马林全军覆没时,刘綎正跋涉在山路上,为杜松夺取头攻而嫉妒盈胸.
三月四日,刘綎进兵至距赫图阿拉59里的阿布达里冈,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走进后斤金军的伏击圈.等候多时的八旗军自山岗上,丛林里,低谷中杀向敌军.尽管明军拼死抵抗,却当不住八旗军排山倒海的攻势.刘綎先是左臂受伤,接着面中一刀,翻身落马而死.第三路明军又被击败,随征的朝鲜援军缴械投降.
大战接近尾声.三路惨败的消息,迫使经略杨镐急领李如柏回军,明军早已是草木皆兵,李如柏3万兵马,竟被后金20余巡逻骑兵吓的丢盔卸架,千余人死在仓惶撤退的自相蹂躏和践踏下.
这就是震惊一时的萨尔浒大战,它使明军付出了死亡46000人的惨重代价,也使努尔哈赤从此扬名天下!战后,努尔哈赤颇为自得的说:"大明皇帝以二十万兵,声言四十七万,分四路来战,各国闻之,若以我分兵破之,必称我兵众;若以为我乃往来剿杀,必称我兵强,总而言之,胜报闻于四方,无有不称我兵之能也!"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