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流星雨好文:中国左派文人的chr(60)chr(60)声明chr(62)chr(62),反战乎?反美乎?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流星雨好文:中国左派文人的chr(60)chr(60)声明chr(62)chr(62),反战乎?反美乎?   
安魂曲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2787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流星雨好文:中国左派文人的chr(60)chr(60)声明chr(62)chr(62),反战乎?反美乎? (266 reads)      时间: 2003-3-10 周一, 下午7:41

作者:安魂曲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惊闻韩德强们的《中国各界反对美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声明》冲出国门,登陆到为拉登所衷情阿拉伯半岛电视台而传遍全世界了。



不要战争,要和平,是人类美好期望。笔者也差点在朋友发来的这份《反战声明》上签了字。我是依据以下三点来反对战争的,其一,千百年来,战争一直是人类解决纷争的主要手段,但二战后,出于对战争的破坏性,残酷性和反人道性的清醒认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负责任的国家建立了联合国,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可能,所以要努力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其二,出于人道考虑,因为无论如何努力免伤无辜,无论使用何种高精度的武器,战争都有可能伤及无辜平民。其三,是出于人的天然本性而产生的对别人的不信任,也包括对于美国超强力量的不信任,美国人说“总统是靠不住的”,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也可以说美国是靠不住的,也就是说美国需要制约。我相信绝大多数上街反战的人们更多的是基于人道的立场,但当我认真地读完这篇声明后,心里直庆幸自己没有草率地签下名字。因为它和起草者所声称的“正义”和“同情”没有多少关系,而只是中国左派文人的一个反美秀而已。



首先,这篇声明本质上根本不是和平反战书,而是中国左派文人们所罗列的美国罪行录和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正义力量的控诉书。这篇声明颠倒黑白地说:“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袭击民用防空洞和其他民用设施,大规模杀伤妇女和儿童;大规模屠杀放下武器的伊拉克士兵;战后在美国和极少数国家坚持下的经济制裁,造成近百万伊拉克婴儿非正常死亡”,还进一步而凭空想象道:“目前正在策划中的对伊拉克战争,将以更残忍凶暴、更灭绝人性的手段,对包括伊拉克妇女、儿童在内的手无寸铁的平民施以空前的屠杀。”



1。美国大规模屠杀平民?



人都知道:有汽车必有车祸,有战争就会死人。然而众所周知,被誉为第一场高科技战争的海湾战争,几乎就是第一场对无辜平民伤害最少的大规模的战争。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采用价格昂贵的精确制导的导弹替代普通炸弹的地毯式轰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避免无辜平民的伤亡,与此相反的是,萨达姆政权无视伊拉克的无辜平民的生命安全,鼓动他们卷起铺盖去为萨达姆的行宫和军事基地充当肉体“盾牌”,还史无前例地扣押万余名各国外交官和无辜平民为人质,今天仍然鼓动各国的肉“体盾”牌们进驻军事重地,为何?



那些写下上述控诉的左派文人们其实心里很清楚:如果美国人真的“残忍凶暴、灭绝人性”,那么在伊拉克,在科索沃,在阿富汗就根本不会有肉体“盾牌”的出现。当萨达姆的坦克碾过科威特首都的时候,我没看到有肉体“盾牌”;当南联盟军队在联合国划定的安全区内在6天里屠杀7500名阿族穆斯林的时候,我听到的是联合国维和部队(荷兰政府因此下台)也只能作壁上观;当阿塔等恐怖分子们驾机撞向世贸大楼的时候,我看到的只是无数的无辜平民惊恐地四下逃去,没有人会在胸前画个“靶心”然后冲着阿塔们愤怒地喊道:残忍,凶暴、灭绝人性的,有种就冲着我的胸膛来吧!在长安街上只身挡住解放军坦克的青年的心里还残存着对人民子弟兵的信任,在伊拉克,在南联盟,在阿富汗充当“盾牌”的人士心里更清楚:美国军队不“残忍凶暴”,不会“灭绝人性”,也不会有意屠杀无辜。命,是人都会珍惜的。





我不知道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平民伤亡的可靠的确切数字,但南联盟政府正式发布过在北约(美国)轰炸期间死亡的平民数字。大家一定还是记得,当时充斥我们中国人耳朵是南斯拉夫无辜平民几万,几十万地被北约(美国)屠杀了,想想也不难相信,在78天的轰炸中一共顷下了几十万枚导弹,一枚导弹杀一人也有几十万人了。可事实只有2000零几人(不知“盾牌”占几成?),也说就是40枚导弹杀一人,这些“残忍凶暴、灭绝人性”美国兵的屠杀效率也太低了,不要说不如60年前日本人的东洋刀,就是巴勒斯坦“肉弹”也能一枚放倒一大片啊。



写到这里,这些文人们一定会谴责我没人性:2000人的命也是命啊。的确如此,人命都该是值钱的,不要说2000人,就是一个都不该无辜地死去。然而我也要对这些文人们说同样的话:在6天里被屠杀的7500名阿族穆斯林的命也是命,100万两伊人的命也是命,被萨达姆的坦克碾过的弱小的科威特人的命也是命,5000多名被萨达姆用化学武器杀害的库尔德人的命也是命,世贸大厦里的3000人的命也同样是命。中国的这些左派文人何曾为他们的命呼号过?我听到的只是象韩德强,王小东等中国左派文人们说:阿族穆斯林被屠杀是西方媒体捏造的;3000个美国人并不无辜,是他们自己的房子汽车害的,并形容那是“就象刚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看看,这就是他们所宣称的“正义”和“同情”。



大家知道,单从军事上讲,无论是南联盟的米络舍维奇,阿富汗的奥尔玛和本拉登,以及现在的萨达姆都不是美国的对手,美国军事行动的成败更关键的还在于外交和政治道义。如今的战争是透明的战争,全世界的人权组织和所有持人道主义立场的人民都在关注着美军导弹下平民的伤亡,这次战争尚未开始,近千万的反战示威者就已经显示了全世界人民的人道力量,在这样情况下,美国肆意屠杀无辜平民对于美国利益有何好处?难道美军需要用大规模地屠杀无辜平民来赢得战争的胜利?事实上,美国如果想顺利的达到对伊作战的目标,就不能在对伊拉克狂轰滥炸,而以准确打击以最小代价达到目的,这样才符合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道义等方面的最大利益,也就是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左派们时时谴责的“美国利益”。



中国的左派文人们心里知道,美国政府和军方最头痛和最害怕的就是平民的伤亡和灾难,这些中国的左派文人们心里最希望最高兴看到的却也是美军导弹下平民的伤亡和灾难。在科索沃,我们从官方媒体里看到的只是无辜平民的伤亡,在阿富汗是如此,在伊拉克的禁飞区内也还是如此,好象南联盟,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人都是刀枪不入似的,好象美军的导弹只认不穿军服手无寸铁的平民似的。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海湾战争12周年纪念日,在中国最大网站的的专题里,让人们看到的只是被炸惨死的伊拉克人,却一点也没有被侵略,被奴役的科威特人的苦难,好象萨达姆的坦克压不死人,飞毛腿炸不死人似的,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只有美国武器才能伤人吗?



韩德强们在声明中说美国拿不出象样的证据证明伊拉克和基地组织有联系,那么请问你们拿得出证明美国等部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大模杀伤妇女和儿童;大规模屠杀放下武器的伊拉克士兵”的证据吗?不过,各位学者文人们别紧张,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诬陷诽谤美国政府和军方都是最安全的。刚刚过去才几个月的杰宁大屠杀,大家还记忆尤新,被政府媒体说成万人城镇被杀得只剩下几十人了,结果呢,巴勒斯坦方面演出了拉尸充数,僵尸复活的闹剧,最后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只死了52人,大多数还是恐怖分子,当然无辜平民一个也不该死。根据北京晚报的报道,在41天的战争中伊军死亡约2万人,却被俘虏了近20万人(占侵科伊军的一半),连几个没有武装的美国随军记者也竟俘虏了一大批。在新浪网相关专题的图片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手握钢炮,怀抱火箭筒的伊军尸体,在死亡公路上被炸得一片狼藉的是伊军抢劫科威特财物的车队。这样的照片还被称为一个美国记者良心发现而提供的,还说是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发表不了的,不禁让人想起那个割下20几个越南人耳朵的“最可爱的人”来。





2。不怕美国导弹,只怕伊拉克流氓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曾在伊拉克军队服役当机械师萨勒曼对新华社记者张兰华说:美国空袭轰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伊拉克内部出现骚乱,有些人会趁火打劫。他说他在家里准备了一支枪,以防备“不速之客”破门而入时用(而非所谓的抗击美国侵略者)。新华社记者驻巴格达杜震说: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在美军开始轰炸巴格达的第三天晚上起,巴格达市民就去阳台上看“烟火”(主要是伊方的防空炮火)了,轰炸对老百姓的威胁非常小,老百姓不怕(美国的)军事打击。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王波也表示:他们(伊拉克人)不害怕美国轰炸伊拉克,他们相信美国的目标是萨达姆政权,而且他们的轰炸非常之准,主要是伊拉克的基础设施,伊拉克的敏感部门,比如国防部等。他们认为美国不会轰炸伊拉克的民居。他们担心的是战争爆发后,伊拉克人会自己打起来。



人,都是有记性的,一句胡汉三又回来了,让电影里的群众感到了恐惧。虽然美国已经陈兵20万,虽然伊拉克副总统阿齐兹说:除非有奇迹,战争不可避免,但大家从中央电视台的画面里都可以看出巴格达的气氛的宽松,在巴格达的央视记者也说:人们照常工作,生活,饭馆生意兴隆,车辆穿行不停,总之一切照旧。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王波在3月5日说:“巴格达的晚上非常热闹,夜生活非常丰富,尤其在巴格达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都在街上购物,非常正常、非常热闹,一点大战前的感觉都没有”。如果美国军队真的象这些左派文人说称的那样:12年前“大规模地屠杀了无辜平民,大规模地屠杀了放下武器的伊拉克普通士兵,而现在又正在准备更残忍凶暴、更灭绝人性的手段,对包括伊拉克妇女、儿童在内的手无寸铁的平民施以空前的屠杀”,那么这伊拉克人怎么能如此平静的照旧生活着?可别告诉我伊拉克人不怕死,即使信仰真主的成年人不怕死也得为他们的儿童考虑考虑啊,虽然我们中国每年有几千人死于火灾,上万人活埋于矿井,近十万人死于车祸,但就是一个非典型性肺炎就把广东搞得鸡飞狗跳的,这还是在各级政府和各类专家不断的安抚下,原因何在?人,都是惜命的。去问问南京那些经历过那场大屠杀的老人们,如果日本皇军又包围了他们,政府又告诉他们除非出奇迹,皇军随时都会杀进来了,去问问他们能平静地对待吗?他们老了,但他们难道不担忧他们的子孙吗?如果真的象韩德强们说称的那样,伊拉克人民就要有灭顶之灾了,其社会人心还能这么平静吗?



这些事实恰恰证明了,美国人打的是“倒萨”战争,目标是萨达姆政权及其追随者。对于老百姓,只要远离政府和军事机构,只要不再被骗到“安全”和“坚固”的防空洞里去,只要不再贪图去萨达姆豪华的行宫里潇洒一夜,只要不再背起铺盖去为萨达姆充当“肉盾”,那么被炸死的可能性并不高。



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科威特人的紧张,人民日报网报道:多数科威特人相信战争不可避免,除非萨达姆主动下台。人心惶惶造成180美元的防毒面具大缺货。面对这种社会情绪,政府高官们纷纷出来说话以稳定人心并劝导大家没必要抢购食品和矿区泉水。这就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只有200多万人口的科威特,死在萨达姆坦克和炮火下的多达7万(多哈警察局长语),防毒面具的脱销说明科威特人相信萨达姆这个流氓加疯子无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每个科威特人都说自己并不喜欢战争,但他们迫切地等待战争的来临,盼望萨达姆下台。当地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阿拉伯时报》16日的社论标题是:《时候到了》,17日的标题是:《战争近了》。当记者问道,如果战争没有打响,你们会有什么感觉时,得到的回答竟然惊人的一致:“伤心,沮丧,愤怒”。(2003年02月24日10:25 环球时报 ),韩德强们睁开你们高贵的眼睛看看,这一切是为什么?难道你们的比目鱼眼睛只看得见伊拉克,就看不到科威特的苦难和诉求了吗?





3。萨达姆是抗暴英雄,还是殃民祸星?



萨达姆于1979年登上总统的宝座,1980年2月7日的晚上,他面对巴格达人民国际体育场内人山人海的伊拉克人,宣读他的《民族宣言》。他庄严地念到:“禁止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运用武力来反对其它阿拉伯国家,要通过和平的方式,遵照阿拉伯联合行动和民族的利益来解决阿拉伯国家之间一切可能的冲突”。由此可见萨达姆的牌坊立得不可谓不高。



然而,萨达姆的话语才落下几个月,伊拉克便于同年9月22日出动大批飞机轰炸另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朗,翌日十几个师的地面部队全面推进,挑起了长达8年,死亡百万的两伊战争。



再回放至1990年8月,伊拉克不顾阿拉伯兄弟国家的劝说,也不看弱小的科威特苦苦哀求:只要不割地,欠款可以不要,赔款也可以给,而瞬间侵占并吞并了科威特。从这时起,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为和平地解决伊科争端以从未有过的高频率高密度高强度地斡旋了近半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系列要求伊拉克撤军的决议,却遭到萨达姆的一次又一次的蔑视和嘲笑。这种无视人类和平理念和破坏国际秩序的罪犯到了这些左派文人的笔下竟然成了“抗暴英雄”。真不知道他们心里的“公理”和“正义”是个什么东西?



当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将几十万大军搬到海湾的时候,许多中国人都认为萨达姆会在最后一刻主动撤出科威特,让美国等国再劳民伤财地将军队搬回去,然而萨达姆却依然坚称科威特是他的固有领土,还要让联合国部队死无葬身之地,是否这种萨达姆式的豪言壮语就是这些左派文人们所称的“英雄”的例证了?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的当天萨达姆就宣称已经消灭了消灭了联合国部队的3个装甲师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然而3天后的伊拉克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与此同时伊拉克军队却开始了大抢劫,大破坏,不但金银财宝要抢,连国家档案政府文件和小孩的玩具-----洋娃娃也要枪,带不走的就炸掉,烧掉,萨达姆的军队点燃了科威特境内950口油井中的800口,熊熊大火终日燃烧不息,滚滚浓烟遮没了海湾地区的天空。心底良知尚存的中国人看到这里不免会想:是否50年前的“皇军”再世了?如果萨达姆是英雄的话,也难怪有人会崇拜东条英机了。



当萨达姆的铁骑横蛮无理地踏入科威特,当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最惨无人道地蹂躏科威特人民的时候,当百万的伊拉克人涌上街头庆祝他们战争胜利的时候,当科威特人哀鸿遍野的时候,这些中国左派文人们有没有为弱者呼号过呢?当中国政府不支持用联合国部队赶走侵略者,解放科威特的时候,这些文人们有没有向我们的政府发过声明请过愿呢?难道科威特就没有主权了吗?难道科威特就该遭侵略吞并了吗?难道科威特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吗?你们的“公理”何在?!你们的“正义”何在?



韩德强还更无耻地吹捧这个民贼独夫道:“萨达姆使得伊拉克变得富有”,在这篇《声明》中更毫无根据地指责:“在美国和极少数国家坚持下的经济制裁,造成近百万伊拉克婴儿非正常死亡”。下面就来看看萨达姆是如何地让伊拉克富有,又是如何造成大量伊拉克人非正常死亡的。



前联合国派驻伊拉克的人道主义事务观察员刘克克(中国)对中央电视台记者说:萨达姆刚当总统的时候(80年),整个伊拉克的生活水平很高,穷人和富人在吃饭,穿着上已经区分不出来了,差别就是车和房子的多少和好坏,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人均收入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属前列。



然而萨达姆蓄意发动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欠下800亿美元的外债,石油收入不及战前的1/5,萨达姆,他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于两年后吞并弱小的科威特,这又使得伊拉克的外债高达1200亿美元,平均每个伊拉克人负外债达5000美元。韩德强的“萨达姆使伊拉克富有”论不知从何说起。事实上,也只有萨达姆这样的殃民祸星才会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里,做十九世纪的侵略和掠夺的致富梦。



在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的坦克冲进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通过了要求伊拉克停止侵略无条件撤出的660号决议,又于4天后一致通过661号决议对伊拉克实行全面的制裁,1991年4月3日安理会又一致通过687号决议将解除制裁的条件设定为伊拉克全面地执行联合国的所有决议。从这里看来制裁伊拉克是有法理依据的,并非美国和极少数国家的“造孽”,如果这些左派文人有不满的话,首先得去自家政府抗议才行。可是左一个联合国,右一个安理会的左派文人们的比目鱼眼睛此刻就瞎了,联合国就成了美国和极少数国家了。



对于20世纪末还公然侵略吞并小国的犯罪行为难道不该被全面的制裁,难道反而应给予全面的援助?



有不少“愤青”在这些左派文人的误导下以为,封锁和制裁就是将伊拉克包围封闭起来,饿了,不给吃的,病了,不给药。而事实上,在1991年3月10日,海湾战争刚刚结束10天,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油田还燃烧着熊熊大火,联合国副秘书长就带领专家小组前往巴格达估量伊拉克人民的人道主义需求。又10天后,作出了立刻向伊拉克提供大规模的粮食和医药援助的决定,在其后的五年间国际社会拿出了20多亿美元(其中包括联合国从紧张的经费中拨出的9亿6千4百万美元)向伊拉克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很有意思的是其中美国给的援助还是占了大头,但就是不知道口口声声谴责美国,可怜伊拉克的韩德强,王小东们贡献了多少?反正十多年间没见过他们为伊拉克人向自己的政府发过声明,请过愿,反正也没见他们为可怜的伊拉克人募过捐。



几个月后,1991年8月15日,安理会决定对伊拉克实施用出口石油换取基本的人道主义物资-食品和医药用品的计划,然而伊拉克政府当天即宣布拒绝接受这一计划(这样的战败国还挺牛的呵,真的是头一次见着)。一边将食品,药品拒之门外,一边又抱起孩子秀给人看:多可怜啊,都饿死,病死了。除了象萨达姆这些独裁者,还有谁做得出来?就是这样的“刽子手”,韩德强们还频频地为他唱赞歌。



直到1996年,经过漫长有艰苦的5年谈判,在英美的压力下,萨达姆政权终于在石油换食品协议上签了字。一个经营着小铺子的伊拉克人对人道主义事务观察员刘克克说:“我们这几年吃饭就跟狗吃的一样的东西,根本不是人饭,你们这一来了,我们吃饭就解决了”。从这里可以看到2200万伊拉克人的吃饭问题并不难解决,从这里谁都可以看出究竟是谁阻拦了对伊拉克平民百姓的人道援助的?是谁让伊拉克人吃得猪狗不如的?韩德强,王小东们,你们请说说看,这5年当中,谁该为伊拉克平民百姓的苦难负责,是美国吗?事实上,就是这个萨达姆,象韩德强们所希望的那样,妄图用伊拉克人民的灾难去添加他们口中的美帝国主义的“罪孽”,哪还管平民百姓的死活。



联合国根据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人均生存保障线,规定伊拉克每6个月可以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其中的14亿美元用于进口食品和医药用品。按照1996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这笔钱如果用于小麦进口的话,可以进口780万吨小麦,每个伊拉克人每月可以分得260斤小麦(据说朝鲜人的口粮定量是每月20斤)。这个数目不仅可以使伊拉克人吃饱,还将使伊拉克人的生活水平高于世界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15亿人(包括6亿以上的中国人),根本不至于如报道的那样饿死,病死了几百万的儿童。



联合国在1999年取消了伊拉克石油出口额的上限,又在2001年取消了绝大多数的进口物资的限制,今天,伊拉克人均每天食品消费量的营养标准达到了2225大卡,而联合国规定的全世界成年人必需的营养标准是每天2100大卡。伊拉克普通民众的粮食定量是萨达姆同意石油换食品前的三倍,配给的食品中包括了足够的大米、面粉、食糖、食盐、食用油、奶粉和茶叶等,而且只是象征性地收点钱(一个人一个月的基本食品只收大约20元人民币左右)。市场上的基本生活用品也不贵,比如一斤鲜牛奶卖5角人民币,苹果和桔子也约二角的样子,其他,如生活能源就更便宜了,汽油,液化气和生活用电一般都比中国要便宜20-30倍,而且价格稳定,供应充足(据新华社图片新闻)。



据伊拉克驻华大使说,伊拉克的石油生产成本极低,约6-7角美元一桶,而销售价达20-40美元一桶,利润率高达几十倍,如此看来伊拉克出口石油就如同从地窖里往外搬黄金。只要有石油流出,就有美金流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食品和药品流入,然而,就是这样的利国福民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也几乎每延长一期,萨达姆政权就拒绝并阻扰一次,而且每次都是在英美采取或威胁采取强硬措施后,在最后通牒的一刻被迫接受的(大家查查已往的新闻就可以知道)。



在萨达姆的眼里,石油不是食品和药品,而是武器。2000年10月,萨达姆以拒绝使用敌国货币(美国)为由头,将出口结算由美元改为欧元,使得因兑换费和利息每年损失3亿美元。2002年4月8日,伊拉克又宣布停止出口石油30天并作出不卖给美国石油的决策。又导致损失至少14亿美元,14亿美元对2200万人口的伊拉克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平均每个国民的200多斤面粉,当然在萨达姆之类的眼中,脸皮是高于肚皮的,不过既然如此,就别再又假惺惺地拿瘪肚皮去秀人了!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已经能使伊拉克获得每年1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这100亿美元是什么样的概念?是人口比伊拉克还多40%的的重庆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倍多,也是人口不比伊拉克少多少的上海市的地方财政收入的2.5倍,也是上海每年吸收外资的3倍。滚滚的石油为伊拉克带去了滚滚的美钞,这也就是说2200万的伊拉克人光靠石油收入就是人均500美元(4000人民币了),一个四口之家就是近2000美元/年了,怎么会有百万伊拉克婴儿被饿死呢?



原来在伊拉克在受到联合国制裁的同时,萨达姆的皇宫增加了几十座,萨达姆的家族和其复兴党员们靠走私石油发财了,靠变卖用石油换来的人道主义物资致富了,巴格达的萨东街,印度街等地,各类高档商店,餐厅门庭若市,生意红火,高级瑞士手表,日本相机应有尽有。1997年萨达姆的女婿出逃时所携带的款项多达86亿美元。这一切说明了什么?石油本是伊拉克人民的财富,萨达姆们不但中饱了私囊,还滥用了它们,将它们换成军火,再换回森森白骨,再换成萨达姆的大巴比伦白日之梦。



萨达姆经常对伊拉克人民说的一句话是“伊拉克是一个充满了福利的地方”,可他治下的伊拉克人却反问道:他说这是一个充满福利的地方,我们现在有什么呢?我以前挣的工资相当于几千美元,现在相当于几美元,如果这是一个充满福利的国家,为什么我的亲戚朋友,凡是有海外关系的都走了(据新华社记者杜震)。也就是这个被萨达姆称为“充满福利”的伊拉克为世界贡献了最多的难民。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估计,充斥着世界各地的伊拉克难民人数高达300万,原来紧随阿富汗之后排为老二,如今随着近200万的阿富汗难民返乡后,就荣登“第一”的宝座了。去年,;澳大利亚海域的难民危机的制造者大多是伊拉克人,去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难民管理机构查一查也就会知道来自于伊拉克的难民申请也名列第一。



伊拉克是中东地区唯一富油、又富水的地方,是物产丰富的古巴比伦文明的诞生地。没有野性扩张的萨达姆,那么今天,伊拉克的年人均收入将是一万美元以上的,开着车,住别墅和出国旅游,伊拉克人有理由得到他们本该有的富足的生活,是萨达姆毁掉了这一切。



对伊拉克进行制裁是联合国的一致通过的决议,解除制裁的条件也由联合国通过的决议所定。1988年联合国的决议表明伊拉克仍然藏有大量的违禁武器没有销毁。2002年联合国的决议更载明伊拉克政权实质性地违反了联合国在1990年到2002年间通过的16个决议。



一年又一年,一共12年,从老布什,到克林顿,再到小布什,萨达姆乐此不疲玩着“老鼠戏猫”的游戏,在布什面前做老鼠又何妨?他怎么说也是2200万伊拉克人民面前的老虎,况且要是哪一天美国猫玩累了,那他萨达姆不就是中东“雄师”了吗?萨达姆今年66岁,他有的是本钱,老子死了,还有儿子,朝鲜的金家王朝不就是这样延续的吗?



缺医少吃的伊拉克平民是什么?是萨达姆博取世人同情的道具,是和联合国讨价还价的筹码。2002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视察萨达姆儿童中心教学医院(The Saddam Central Teaching Hospital for Children)的时候,院长抱怨说他们申请的X-光机,肾透析仪和CT等仪器已经5年了还没影子,可当官员去联合国查阅伊拉克政府递交进口申请表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这项申请。伊拉克儿童的死亡是该美国负责的吗?12年来的历史表明,萨达姆要的不是食品和药品,他想得到的是军力和武器,是有朝一日的东山再起,事实证明,只有萨达姆下台的那一天才是伊拉克人民苦难结束的那一天。



流星雨

2003年2月26日

[email protected]



中国左派文人的<<声明>>反战乎?反美乎?婊子的牌坊也(上)刊出后,被广泛转载,不少读者来信质疑,其中最集中的问题是不相信战云笼罩下的巴格达的平静,这点在我的文章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普通的伊拉克人对上次海湾战争的记忆和对美军和美国以及这次倒萨战争看法和态度,对于揭露韩德强们的蓄意煽动也很要紧。不过说实话,原来在开写文章之前,我虽然知道伊拉克人并不害怕美军的轰炸,但也的确没料到伊拉克平民百姓如此的泰然,所以写的时候,查了不少资料。写完的时候,国内官方媒体对这方面也有了不少披露,现将我看到的一些摘录部分,以供参考(也继续接受韩德强,王小东及其追随者们的质疑和辩论):



(1),新华社记者王波梁有昶:尽管巴士拉是“前线城市”,可记者在这里却感觉不到一点紧张气氛。与其它伊拉克的城市一样,很安静。



(2),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张兰华口述:从市面上来看,目前还看不到任何战前的混乱,如哄抬物价,抢购物资,市面上还看不到这样的行为,大家也能够平静的工作和生活。街头气氛并不紧张, 巴格达的社会生活包括娱乐等等一切都正常,公共场所游乐场所,节假日带着孩子一家人玩啊,还是挺开心,当然毕竟还是有一份担忧。在巴格达,无论是当地人也好,外国人也好,目前的生活,都没有受到什么明显的影响,一切都很正常。



(3),新华社穆斯林记者石岳文:伊拉克的好多商店、超市到晚上12点还不关呢,冰淇淋店,即使是冬天那么冷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吃冷饮,买冰淇淋,夏天就人满为患了,他们是周四过周末,一到礼拜四,大街小巷,很多人开着车又唱又跳的,即使是现在也是这样。青年人,每每到礼拜四的晚上就成双成对的,谈恋爱的在公园里到处都是。表面上在巴格达内部看不出什么战争的迹象。至于城市,伊拉克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被制裁得)破旧不堪到什么样,巴格达这个城市现在依然是歌舞升平的气氛。战争嘛,就是这样,可是老百姓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4),新华社记者驻巴格达杜震:在入侵科威特的时候,他们也是非常紧张的,准备防空洞和粮食,但(在美军)第一天、第二天轰炸了以后,第三天晚上大家伙就准备到阳台上看烟火(应该主要是伊方的防空炮火)了,轰炸对老百姓的威胁非常小,老百姓不怕军事打击,怕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没有电,对伊拉克人来讲,家里有发电机有井是正常的事情。而且有一条迪特利斯河的水是非常充沛的,他们有一句话,大不了到那儿取水好了。



(5),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王波:他们不害怕美国轰炸伊拉克,他们相信美国的目标是萨达姆政权,而且他们的轰炸非常之准,主要是伊拉克的基础设施,伊拉克的敏感部门,比如国防部。他们认为美国不会轰炸伊拉克的民居。他们担心的是战争爆发后,伊拉克人会自己打起来。另外还会有趁火打劫的。巴格达的晚上非常热闹,像其他的大城市一样。市民白天上班,下午两点就下班。到晚上开始活动。夜生活非常丰富,尤其在巴格达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都在街上购物,非常正常、非常热闹,一点大战前的感觉都没有。





2002年3月5日



自注: 1,阅读本节时请参见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伊拉克风云二十年》和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上的前中国驻伊拉克的外交官解传广的文章《伊拉克的钱哪去了?》以及毕业于伊斯兰经学院的新华社穆斯林记者石岳文所着的新书《战云笼罩巴格达》。



2,求解一个小技术问题,人口2200万的伊拉克(注意,比上海市多30%,比重庆市少40%),十年内有百万的婴儿死亡,但在最为困难的1995年(96年实施石油食品计划)的人口增长率达到3.8%(同期世界的增长率为1.4/%,联合国数据)。伊拉克网站上更说:巴格达妇产医院每天出生的约30个婴儿中有18-20个会很快死去(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in Baghdad, about 30 babies are born every day, but 60-80 % of them would die. )



3,《中国左派文人的〈声明〉反战乎?反美乎?》(上)刊出后,被广泛转载,不少读者来信质疑,其中最集中的问题是不相信战云笼罩下的巴格达的平静,这点在我的文章中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普通的伊拉克人对上次海湾战争的记忆和对美军和美国以及这次倒萨战争看法和态度,对于揭露韩德强们的蓄意煽动也很要紧。不过说实话,原来在开写文章之前,我虽然知道伊拉克人并不害怕美军的轰炸,但也的确没料到伊拉克平民百姓如此的泰然,所以写的时候,查了不少资料。写完的时候,国内官方媒体对这方面也有了不少披露,现将我看到的一些摘录部分,以供参考(也继续接受韩德强,王小东及其追随者们的质疑和辩论):



1),新华社记者王波、梁有昶:尽管巴士拉是“前线城市”,可记者在这里却感觉不到一点紧张气氛。与其它伊拉克的城市一样,很安静。



2),新华社驻巴格达记者张兰华口述:从市面上来看,目前还看不到任何战前的混乱,如哄抬物价,抢购物资,市面上还看不到这样的行为,大家也能够平静的工作和生活。街头气氛并不紧张, 巴格达的社会生活包括娱乐等等一切都正常,公共场所游乐场所,节假日带着孩子一家人玩啊,还是挺开心,当然毕竟还是有一份担忧。在巴格达,无论是当地人也好,外国人也好,目前的生活,都没有受到什么明显的影响,一切都很正常。



3),新华社穆斯林记者石岳文:伊拉克的好多商店、超市到晚上12点还不关呢,冰淇淋店,即使是冬天那么冷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吃冷饮,买冰淇淋,夏天就人满为患了,他们是周四过周末,一到礼拜四,大街小巷,很多人开着车又唱又跳的,即使是现在也是这样。青年人,每每到礼拜四的晚上就成双成对的,谈恋爱的在公园里到处都是。表面上在巴格达内部看不出什么战争的迹象。至于城市,伊拉克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被制裁得)破旧不堪到什么样,巴格达这个城市现在依然是歌舞升平的气氛。战争嘛,就是这样,可是老百姓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4),新华社记者杜震:在入侵科威特的时候,他们也是非常紧张的,准备防空洞和粮食,但(在美军)第一天、第二天轰炸了以后,第三天晚上大家伙就准备到阳台上看烟火(应该主要是伊方的防空炮火)了,轰炸对老百姓的威胁非常小,老百姓不怕军事打击,怕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没有电,对伊拉克人来讲,家里有发电机有井是正常的事情。而且有一条迪特利斯河的水是非常充沛的,他们有一句话,大不了到那儿取水好了。



5),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驻巴格达记者王波:他们不害怕美国轰炸伊拉克,他们相信美国的目标是萨达姆政权,而且他们的轰炸非常之准,主要是伊拉克的基础设施,伊拉克的敏感部门,比如国防部。他们认为美国不会轰炸伊拉克的民居。他们担心的是战争爆发后,伊拉克人会自己打起来。另外还会有趁火打劫的。巴格达的晚上非常热闹,像其他的大城市一样。市民白天上班,下午两点就下班。到晚上开始活动。夜生活非常丰富,尤其在巴格达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都在街上购物,非常正常、非常热闹,一点大战前的感觉都没有。





作者:安魂曲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魂曲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33872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