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吹捧吴征的文章又来了--[ZT]原野:不倒的吴征 |
 |
南峡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原野:不倒的吴征
【博讯2003年2月19日消息】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你看见了那些树木、群山和原野欢笑的表情吧?你听见了河流的歌唱吗?你是否听见那古老的河床里的激流奔涌的涛声?
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终於等到了千载难逢的复兴时刻!一个民族的文明,其内核宛如一个大太阳,她同时也有许多生机勃勃的小太阳,这些小太阳环绕□她,折射并散发□夺目的光芒! (博讯boxun.com)
想买中文卫星数字接收机?请看这里.
“Sun Media!”阳光文化媒体集团就是当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天空的一颗小太阳,而该集团主席杨澜和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征是催生并伴随这一太阳升腾发光的灵魂人物。本文在此特别对吴征及其领导的“阳光”作以下详细报导。
关於吴征
现任阳光文化媒体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吴征,是一位近年来崛起的中国民营媒体业叱吒风云的领袖人物。
吴征祖籍江苏宜兴,也就是那个制作紫砂陶壶最有名的地方,他有□江南男人少有的壮硕体魄,和北方汉子的粗犷豪情,而其内心又相当朴实细腻。据笔者观察,吴征外形有蒙古族特徵,果然,据其披露,其先祖实乃蒙古乌梁海人,因姓“乌”汉化後而改姓“吴”。
吴征出身名门,他的祖父吴凯声先生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大律师。吴凯声在中学时代曾与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革命家潘汉年为同窗好友。21岁时,吴凯声随吴稚晖赴法国留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从法国回来後,吴凯声曾任北洋政府法律顾问、驻瑞士特派全权公使。他曾是上海法租界及英租界出庭辩护的第一位中国大律师,1933年何香凝也曾聘请他担任廖承志的辩护律师。
吴凯声一身正气,学贯中西,早年曾与周恩来结下深厚友谊。早在20年代,吴凯声就曾受周恩来之托,为著名的共产党人陈延年出庭辩护。当年,陈赓在上海被捕,也是由吴凯声为其辩护。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由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沈钧儒、吴凯声等人发起组织的一个中国人权保障组织,吴凯声曾是这个同盟的义务法律顾问。1933年6月17日,民盟重要领导人杨杏佛被蒋介石指使戴笠派军统特务暗杀,吴凯声临危受命,冒□生命危险处理杨杏佛身後事宜,设法深入法租界巡捕房找回杨杏佛记录有关众多民主人士名单的笔记本,并转交给蔡元培,避免了中国历史上另一场血腥屠杀,使许多民主人士得以幸存。
还在幼年时代,吴征就在祖父的严格督促下学习法语和英语,即使在文革那种极端环境中,吴凯声也不准孙子中断法语学习。也正因为如此,吴征法语、英语底子非常好。
出国前,吴征和自己的家人长期生活在上海的一栋旧洋房里,国家恢复高考後,他成为第一批由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免试保送进入复旦大学的学生,也是当年唯一的文科保送生,因为当时他的成绩在这所全国闻名的重点中学中名列文科第一。在复旦大学,吴征仅仅只是读了一年书,便遇到一个机会,去了法国。据2000年5月15日《福布斯》报导:“当法国总统密特朗1986年访问中国时,密特朗夫人曾帮助安排吴征去法国学习。”当时吴征是复旦大学外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他刚上了一年,舍不得放弃复旦的学籍,希望保留学籍,但这在复旦没有先例,最後还是由谢希德校长拍板,为他保留三年学籍,他才放心去了法国。
然而赴法留学之路,也是充满不安和艰苦的,1986年,吴征带□40美金赴法国东部的尚贝里小城,在萨福大学攻读语言文学高级文凭。
刚到法国时,他身无分文,被迫去一家越南人开的餐馆工,他拼命打工,但在餐馆打工的收入,仍然无法满足学费和生活费,於是问餐馆老板,还有没有别的工可打?餐馆老板告诉他,有一幢楼里,住了很多阿拉伯裔房客,可去打扫厕所房间,他第一次去卖力打扫,却受到阿拉伯房客的戏弄,故意找碴说他没有把厕所打扫乾净,他受到餐馆老板的一顿喝斥和辱骂,不仅拿不到工资,而且如果第二天再不回去打扫乾净,将让他走人。为了生存,他终於咬□牙把那又脏又累的活再次揽了下来。
1988年,吴征在获得法国萨福大学高级文凭後,辗转来到美国加州,进入旧金山加尔文.斯多克顿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他仍然是一边读书,一边去餐馆打工,而且是去厨房干最脏最累的杂工。在旧金山,他曾经有过一次痛彻心肺的经历,有一次他在厨房切洋葱,不小心一刀把自己的手指切破了,顿时血流如注,深可见骨,餐馆老板看见後,只是示意他赶快自己去拿药包扎一下,包完以後,他还得接□干,一位广东大厨看到这一情景,流□泪说:“如果你妈妈看见了,不知道心理该多难过!”1989年,吴征获得加尔文.斯多克顿学院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此後,他经过努力,并获得华盛顿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回顾刚出国那几年艰难闯荡的经历,吴征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生长在上海长宁区一栋年久失修的旧洋房里,自然没有原野可以驰骋,甚至星空多半也不大清晰,但一颗早熟的童心萌芽後,竟真的将我推出了穴地,一个十七、八岁的灵魂,开始了世界的飘荡,诚惶诚恐地走进了不可知的国外世界,在“黑洞”里寻找起人生。
记得在法国时,有一次,他曾与几个同学登上了阿尔卑斯山的一座顶峰,望□蓝得不能再蓝的天空和白得不能再白的连绵的雪峰以及山下那一汪碧绿色的普吉湖的湖水,他在为大自然的壮美而惊叹之余,也顿悟到了人生可以企及的超凡境界的意义,那是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所渴望达到的高度,他不仅要做一个探险者,而且要做一个游侠,他似乎总在游历,前後走过30多个国家,数不清的城市,每到一个地方,总会遇到让他的心灵感动的东西,那些景物,喧闹的街道、人群与眼神,他从中找到了许多生命的本质和内涵。即使回到故国,他的心灵也经常为眼前所见到的那些情境所动容。
他曾经梦想当一名水手,足迹踏遍世界的每一个地方,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他几乎没有一刻停歇,一开始是为了生存,後来是为了更舒适更有保障的生活。再後来,是为了证明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男孩有能力凭□智慧和勤奋在金发碧眼主宰的世界取得成功,赢得真正的尊重甚至钦佩。如今,这一切,他似乎都得到了,然而是什麽到如今仍在催促他仍要去远行,从纽约到罗马、从北京到布鲁塞尔、从香港、上海到悉尼和东京?
“也许,我真正想要的乃是生命追求的动力本身,那灵魂深处闪烁□的希望和热情。”有一次他曾经在随波逐浪的海上对杨澜说。
1997年,他为了帮助希望工程在欧美做推广宣传,陪同联合国新闻署的一位官员去陕西,去看陕北的一所学校。从西安往北走了两个多小时,走到黄土高坡的尽头,已经没有路,山路泥泞,尘土飞扬,他看到蹲在路边或赶□牲口的农民,神情呆滞,眼中无光,那眼神与他昨天所见到的兵马俑不同,而兵马俑的眼中尚有自信的目光。当时,他就想,如果500年前,他经过这里,看到这些农民的眼光会象现在这样暗淡吗?在村头,他遇到了一位老红军,老红军告诉他:现在的生活与当年一样,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而很多战友当年都死了,有的就埋在寸草不生的黄土底下。他为眼前的贫穷景象所震惊。当时,山里的孩子们知道他们来了,有的赤□脚去山上采野核桃给他们吃,手上都是黑的,看到这一双双黑手捧上来的野核桃,他和联合国的官员落泪了!他想起一则英国童话: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在海边的沙滩上,看到海浪带来了一群鱼,当浪潮退去,有一些鱼被困在沙滩在蹦跳挣扎,这位男孩弯下腰捡起一条条鱼抛向大海,这时有一个聪明的老头过来说:傻孩子,你救不了这些鱼的!孩子说“我所做的,对这些鱼来说非常重要!”
他想起,这个民族给了杨澜巨大的荣誉和机会,而他也一样得到了很多很多,他们的确是太幸运了,而如今,真想为这个国家,为这片土地做些有益的事情,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出於一种道义和责任,爱与关怀。
关於“阳光”
1999年圣诞节,吴征和杨澜一起坐下来,决定要创建阳光,当时他们既无国家资金扶持,又无西方媒体财团投资,而个人财力又有限,作为一家民营媒体的先驱,在国家媒体开放政策尚未明朗化的情况下,其创业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然而他们想走出这一步,并且要体验这一成长的过程。而阳光这个名字最早也是由吴征提出的,不仅因为5年前认识杨澜的那个冬日下午,阳光的确带给了他们许多温暖的感觉,而且在他们眼中,阳光是常新的,是永远年轻的日新又新的,它不仅标志□人类的理性光芒和永恒的人性温暖,也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和动力,是大地生命快乐的源泉,同时阳光实际上也反映了历史的延续,太阳周而复始,带给大地永恒的光明。此外,阳光也是宽容的极富包容性的,积极向上的,当乌云铺天盖地而来,阳光会从容地穿透云层,将温暖和光明重新洒向大地,而我们这一古老而负重的民族,太需要阳光了!
1997年1月,吴征和杨澜一起回国,她本来很想再回中央台,中央台也希望她回去,但当时她的父母已退休在上海,而吴征的父母也在上海,加上当时他们的孩子很小,大儿子才一岁,她不愿意孩子和老人留在上海,自己长年在北京工作,於是希望把全职工转成合同工,当时中央台是反对主持人合同制的,由於杨澜的地位特殊,更不宜做任何变通。於是在1997年7月杨澜以合同制加入了凤凰卫视,1997年至1999年,杨澜在凤凰卫视受到很好的锻炼,节目也很受欢迎。1999年底,她希望自己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化事业中,於是离开凤凰卫视开始筹备阳光文化。在此之前,他们已为自己的事业做出了很好的铺垫,早在97年刚回国时,吴征和杨澜就花了很多的时间制作《中国成语事》系列,共制作了五十集,邀请了上百位国内明星讲成语故事,并发行到各省市台,免费播出,以唤起这些省市台协助建希望小学的热情。这期间为了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拍摄宣传片,杨澜还去了安徽、四川以及东北的偏远贫困地区,了解希望小学的情况,他们当时确实希望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阳光文化媒体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4月,是一个年轻且富有朝气的跨媒体集团,经过短短的近三年的努力,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包括“阳光卫视”和“阳光出版”两个子集团在内的文化媒体集团。
阳光卫视作为大中华地区创作及分销电视专题节目的领先媒体,始终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建立主题频道,打造品牌栏目”。2000年8月8日,阳光卫视开播,建立了一个包含历史、人物、军事、科技、旅游、时尚等华语节目在内的专题纪实电视频道,覆盖大中华地区三千五百万户家庭。同时,“阳光卫视”通过收购“澳门卫视旅游台”及台湾“卫视娱乐”集团,使覆盖范围扩展到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人社区,全球观众超过3亿人,成为全球华人电视专题内容最大的供应商。其主频道更将会在2003年7月进入美国AT&T有线收费电视网络,打入美国主流市场。
阳光出版集团旗下的“京文娱乐”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音像节目制作及分销商之一,拥有全球著名的“环球”、“华纳兄弟”、“百代”、“梦工厂”、“国家地理”、“探索”等音像节目在中国的独家代理权。这些节目早已是闻名世界的经典节目,如今经过阳光出版的精心整合,使之从单一的频道播出,变成包装精美的系列音像出版物,使之走进千家万户。“阳光出版”正在致力於形成一个集书籍及音像产品出版、分销的一体化网络。
2000年和2001年,“阳光文化”连续两次被享誉全球的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三百家与二百家小型企业之一。2001年,“阳光文化”亦被《亚洲周刊》评为“国际华裔500强企业”之一。
然而,回首阳光路,吴征和杨澜所经历的并不是一路“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诞生期,从2000年4月到2001年10月,当时吴征和杨澜筹资3500万港元通过收购香港良记建筑,让阳光文化成功地借壳上市,股价从最初每股两分钱急速膨胀到每股近8角钱,净资产比收购时上升了60至70倍,此时,杨澜的身家暴涨至高达14亿港元。可是到了2000年6月之後,纳斯达克爆发股灾,引起全球股价应声下跌,阳光的资产市值比收购时无可避免地迅速缩水,而当时阳光的业务尚未完全展开。从2000年8月开始,他们已意识到作为民营媒体企业以电视为中心的战略在中国发展的空间有限,一是所有的卫星电视业者,包括国际卫星电视企业都在亏损,有的亏损上百亿以上,国际财团虽然能经受亏损,有相当的支撑能力,但阳光却需要快速营利,因为在中国国营电视台,实力都很强,任何民营业者与之竞争都很难,於是阳光从第二年开始即是以电视内容提供商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频道覆盖广播为中心,而且要走跨媒体战略。
2001年9月阳光开始与新浪网结盟,引入新浪,通过换股与段永基联手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当时此举的目的有三:一是通过与新浪联姻,找出一条跨媒体道路,因为那一段时间,时代华纳美国在线合并似乎形成一种趋势和潮流。二是阳光要想进一步发展,需要取得互动平台,而新浪每天有一亿的浏览率。三是新浪有大量现金,利用新浪可作为传统媒体发展的载体。但是在与新浪整合的早期他们很快发现,线上线下媒体除了彼此促销之外,可相互拓展的空间依然有限,於是他们果断地将原来全面合并的战略改为合而不并,以阳光为主主攻线下,以新浪为主主攻线上,既保持资本纽带,又保证各自独立的营运,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正确的。正当阳光处在这一整合期之时,欧洲的一家超级媒体集团,经过慎重考量,认定阳光的体质非常健康且极有潜力,於是决定双方组成各占50%股份的合营公司,投资3亿美元,全面整合大中华地区营运业务,并且由吴征出任集团执行总裁,本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後来却因为该媒体集团上层人事更换,而使此计划胎死腹中,这一变数,可谓打乱了阳光的布局。好在此时吴征和杨澜已经历过大风大浪,可以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於是从容地调整了阳光的发展计划。
2001年11月至2002年10月,阳光经历了一段磨难期,此间海内外有一部份别有用心的人士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对吴征和杨澜进行了铺天盖地、旷日持久的人身攻击,很显然,这种规模和手段的攻击有过度及不公正的地方,当时也有不少海内外有正义感的人士在网上对攻击他们的人发起针锋相对的反击,对这一事件,作为当事人,吴征一笑置之,不想做过多评论,他相信全世界华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公道自在人心。
2002年3月,阳光文化为了进一步扎实地走跨媒体发展的路子,分别收购了京文娱乐和台湾卫星娱乐集团。2002年9、10月间更果断地进行策略调整,把以电视为中心的策略改为以电视节目提供为中心以出版求规模,开始跨入出版领域。他们一方面把澳门卫视旅游台出售,另一方面再将Capital Channel售出,使得阳光卫视的营运成本大幅下降到每年5千万港币左右,但在每天播出的24小时中,新节目却增加到8到9个小时,整个节目质量和收视率都得到显著提升。
从2002年11月开始,阳光进入成熟的发展期,2002年11月5日至8日,阳光成功地在北京赞助召开了美国广电博物馆世界媒体领袖高峰会,再一次将她的品牌展示在世界各国媒体领袖面前,获得他们的高度肯定和尊敬。
目前,阳光旗下业务整合已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一块是阳光电视的业务,由於自去年以来国内电视广告的整体营利环境出现诸多不利因素,以往广告收入在电视中所占的比例几乎达100%,现已遽降至50%,各电视媒体的收入出现广告、发行收入与有线电视分成的三足鼎立之势,在这种电视广告市场整体萎缩的情况下,2001年阳光卫视仍录得八千万现金的不俗业绩,而且营运成本已降到五千万,因此长期收支平衡的目标有望达成。另一块是阳光出版的业务已形成规模,在2002年7、8月间,京文已被全部并入阳光集团,使京文如虎添翼。去年年底又以换股形式收购香港的老牌报纸成报报业及其旗下的《广角镜》杂志等,使阳光出版形成包括音乐、录象、书籍、报纸和杂志在内的跨两岸三地的多元化出版集团。阳光逆市收购成报自有其□眼点所在,从一开始收购就对《成报》扭亏抱有信心,特别是阳光出版将□力於以中国大陆为主,在进入WTO以後逐步开放分销市场的拓展,已形成未来规模可急剧发展的势头,阳光迄今已找到了一条跨媒体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同时,在收购京文、台湾卫星娱乐电视的过程中,阳光也引进了一批杰出的管理人才,加上阳光原有的人才优势,可以使其在面对未来的竞争中立於不败之地,在人才方面,如阳光出版的CEO许钟民、阳光集团财务总监李宗扬,Jet TV的CEO吴健强等,2002年由於会计记帐方式的改变,无法从帐面看到营利,但他们对全年营利抱有信心。
2003年将是阳光发展的关键时期,阳光在财务操作上外表进取,但实际较为保守,主要是注重健康的资产负债表,阳光目前不负债或基本不负债,所有的并购案都基於对股民的安全措施,在此基础上,寻求整合发展,阳光在收购上也相当保守,作价合理,而且□眼於优秀的人事市场、领先的位置和好的品牌,这正是阳光所强调的稳健的草根战略的部份。
就品牌而言,阳光卫视在境外卫视中排第二,而京文在同行业中是第一品牌。在海外频道的拓展中,Jet TV也是数一数二的品牌,阳光的前景非常广阔,阳光已经找到了一个成功、稳健的获利模式,希望在未来一、两年内付诸现实。
在实施此一系列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阳光文化近年来开始快速涉足图书出版业,尤其是首创大批量多品种出版,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图书即是该集团所推出的新颖品种之一。
电视图书(TV Books)是以电视节目为依托,通过电视与图书这两种媒介间由内容到形式的整合与转化制作而成的图书产品。这种转化,不是对电视节目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以电视节目的内容为基础,对其特定题材进行深度发掘和二次创作,运用文字独特的魅力对电视图像进行新的诠释,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平衡与调整,以遵循图书出版的模式。这样制作出的图书,既图文并茂,又融合□电视的某些风格与特点。电视图书的出版,既使“阳光文化”已有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也拓宽了文化信息的传播渠道,适应了受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让读者多一种选择,活跃了社会的文化市场。
阳光出版集团近年来推出的电视图书系列,以《人物志》(Biography)形式的传记内容为主,这些人物大都是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人物,如亨利.福特、理查德.尼克松、纳尔逊.曼德拉、好莱坞影星格雷丝.凯利等等,这套系列《人物志》丛书,装祯朴素典雅,封面有简明的提要,尤其是其左下角标注的“551”,可谓独具匠心,别有特色,所谓“551图书”的概念,即每册图书的文字容量为5万字左右,书中大约辑录50幅图片,能让读者在100分钟之内读完全书。这既能充份地体现电视图书的特点,又可适应读者休闲阅读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系列化、规模化制作电视图书的一种尝试和探索,通过市场调研和实践检验,这一尝试和探索取得相当成功,得到了广大读者和业内同行的认同。他们把这种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地制作出版阳光文化电视图书的做法叫做实施“551图书工程”。
这套电视图书的“人物志”系列内容非常精彩温馨感人,作为该套丛书的主编,杨澜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的题记写道:“个人的存在,可以很卑微,也可能非常伟大。某个人物的一句话,可以激动人心,甚至流传百世,《人物志》辑录古往今来千位名人传记,让读者在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同时,更领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套规模浩大的丛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後,深受读者欢迎,它也是目前中国国内传记类丛书中所收入的人物最多、最完备的。
阳光出版推出的另一套电视图书为《百年婚恋》系列,目前该系列已出版三辑,第一辑收入的文化名人有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张爱玲,第二辑收入了胡适、溥仪、沈丛文、张謇;第三辑收入了徐志摩、萧红、丁玲、周旋。这套书的选题非常吸引人,它以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婚恋故事为主题内容,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主题,是因为出版人感受到婚姻是两性永远要面对的课题,恋爱是男女终生难忘的记忆,而一代名人的婚事情史,可以通过其曲折感人的经历,折射出百年中国的沧桑变迁。
吴征眼中的杨澜
吴征在与杨澜一起回国打拼之前已经涉足媒体业,早在1993年,吴征就与美国时代华纳及福建电视台合资,在国内设立节目发行公司,从1994年起,业务范围开始扩展,并积极从事电视节目的制作、收购及发行,为此,他积累了相当经验,直到1998年出任亚视的营运总裁。
在许多人的眼中,吴征和杨澜皆为极具领袖气质和魅力的不平凡人物,可以说阳光能有今天的成功,与他们两人本身所具备的卓越才能有直接关系,他们两人在国内都是高材生,学识基础扎实,熟悉国内的人脉关系,杨澜本身是名主持人,这一切都为他们在国内创业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加上他们都精通两门以上的外语,又都在欧美留学并获得学位,因此,可以站在当今媒体业开放的前沿,从容而又充满自信地与世界各国媒体业者进行平等的对话,寻找到许多难得的合作机会。有人更钦佩吴征是资本运作的高手,对此,吴征认为:当今的世界正急速地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许多产业的生态因此而完全改观,传统的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模式已无法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一位企业的领导者不仅要有长远目光,而且要有开拓进取的勇气,要有冒险精神,敢於闯入资本的丛林,事实上,许多西方的资本已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一热点地区,尤其是已在逐步开放的新兴的媒体产业,在这方面,阳光将加强与西方媒体之间交流和合作,毋容置疑,在未来会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也是使阳光可以永续发展,不断壮大的动力之一。
作为中国民营媒体企业的先驱,吴征对中国媒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吴征指出,从大趋势上讲,整个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已进复兴时代,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老百姓的自信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整体地位显著提高了。须知,一个民族的复兴,政治的,经济,文化的诸方面缺一不可,亦不可进退失据、失衡发展,只有整体健康地发展,才能与其他文明平等对话,中华民族文明的圣殿由很多柱子支撑,有大柱子、中柱子和小柱子,而民营企业亦可做不可或缺的小柱子、中柱子。而文化产业重建发展的过程,也是多元文化格局形成的过程。在他们的周围,阳光有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高素质的管理层,可以克服种种不利环境,迎接各项挑战。阳光已经取得初步成功,是时代给了他们机遇。须知媒体业作为一种产业,不可能也无法与其他产业剥离,逃避开放的结局,实事上,今天阳光的出现本身也就说明,中国的媒体产业已形成开发的格局,今後在出版分销等领域还会加大开放步伐,而多元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趋势亦将势不可挡。其实所有国家对电视广播等传媒都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这是一个国家社会安全的需要,中国民营媒体的发展,立足之点及其发展经验也值得西方媒体借鉴。阳光之所以成功其关键是因为遵守国家法律,阳光不走灰色地带,阳光就像她的名字本身,要发展就要敞敞亮亮,光明磊落地发展。
面对自己所拥有的成功和财富,吴征和杨澜采取一种谦卑和超然的态度。对他们来说,财富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两人对生活本身要求并不太高。那年陕西之行,给了吴征很大的刺激,他一直期望有一天,当事业稳定之後,利用他们所创造的财富好好回馈社会。杨澜曾经采访过许多世界级的超级亿万富翁,象是英特尔的葛洛夫、美国华人首富王嘉廉等,他们热心社会公益,对待财富的态度也是吴征和杨澜极为赞赏和认同的。
从1994年至今,吴征和杨澜相识、相知、相爱,已携手走过了九年难忘岁月,作为杨澜这位超级明星的丈夫,杨澜在吴征心目中为人非常真诚,她是一位非常纯洁的女性,在她的心中容不下半点灰尘,对家庭、对父母、对孩子、对丈夫她无时无刻无不倾注□真诚的爱心。在个性方面,杨澜是一位很倔强的人,她有□一般女性缺少的韧劲和毅力。对工作她非常认真,有一种绝对的敬业精神。在他们共同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一路走来,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互相鼓励,启发,有人说杨澜主外吴征主内,也有人说吴征主外杨澜主内,其实都有某些道理,但是总体而言,两人做任何决定都会协调一致的,作为妻子,杨澜对吴征无比信赖,而在事业打拼等许多方面,吴征是杨澜绝对的靠山。
回想杨澜和吴征走过的历程,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阳光,而吴征和杨澜这一对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他们的崛起和成功也预示□中国新兴的民营媒体产业宛如朝阳,正在冉冉升起! (博讯boxun.com)
--------------------------------------------------------------------------------
博讯相关报道:
陈重: 如果下次吴征请客
曹长青:吴征杨斌九点惊人相似之处
吴杨踏上阳光之旅□□追踪“吴征的第一桶金”之十
杨澜夫妇拜访美国《侨报》吴征首谈辞职原因(图)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