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百. 八. 六、差点成了中国“总统”的李鸿章】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百. 八. 六、差点成了中国“总统”的李鸿章】
出尘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百. 八. 六、差点成了中国“总统”的李鸿章】
(796 reads)
时间:
2002-12-21 周六, 下午11:5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八国联军为何没有瓜分中国及其始末
出尘
一、教会与德皇的“老拳”
二、义和团的合法化
三、“宣战”疑云
四、奇祸自取
五、保国安民,袁世凯功不可没
六、差点成了中国“总统”的李鸿章
七、斫开金锁走蛟龙
五、保国安民,袁世凯功不可没
前面说过,列强本来是心存将中国瓜分后殖民的野心的,如今帝国首都沦陷,军队溃败,再无力抵抗,已经是一块案板上的肉,任人摆布,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也大至巩固,千年帝国,瓜分瓦解就在旦夕。可结果我们知道,后来列强只让清政府签了个《辛丑条约》,赔钱了事。
破财消灾嘛!可列强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哪会这么便宜?这就要轮到李中堂 “东三督”、袁项城他们出马了。
在清廷上谕“抚团”时,李鸿章早已因甲午战败而失势,黄马褂也被褫夺,此际正被下放到广州“署理”两广总督,远离权力心,对京城发生的这个危险变化爱莫能助,反对无效。荣禄也得罪不起端王庆王这些二百五,装病避开,也不愿表态。刘坤一、张之洞一干脑子清醒的干臣都是坚决的反战主剿派,但见慈禧表了态,也不愿做出头鸟去触霉头。只有袁世凯来了个忤逆抗旨。当时或许没有人想到,正是袁世凯的这次冒险抗命,竟成了挽救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袁世凯自接了毓贤的班走马上任山东巡抚后,便对山东境内的义和团磨刀霍霍。对朝廷招抚义和团的上谕置之不理,抗疏力辩,他认为这种搞旁门左道的民间组织,不论是团是会,如果纵容,将来都必将酿成大祸,所以极力主张彻底清剿义和团。袁世凯不比袁昶、联元一干手无缚鸡之力的无权文官,他是封疆大吏,手握重兵,而且又与力主剿匪的东南三督互通声气,所以即使是被义和团法术弄得疯疯颠颠的端王庄王刚毅等人亦对他十分顾忌,不敢造次,只敢拿他的哥哥袁世敦下手,安了个“扰民”的罪名革职赶回原籍。
但这杀鸡儆猴的把戏没能吓住袁世凯,照样对辖区内的义和团大开杀戒。后来名扬天下的曹锟、张勋也就是他此时剿杀义和团的干将。袁世凯手头的“新军”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支穿洋军装、操洋枪、走洋步的西式军队,乃帝国军队的真正精锐所在,只会画符跳大神的义和团师兄们焉是他们的对手,这样,袁世凯在把齐鲁的“匪”剿干净时,义和团在发源地山东也消声匿迹了。
大才子袁克文在他的《辛丙秘苑》中便有他对老爹这段时期作为的叙述:妖匪初发于山东北境,先公力遏制之。朝廷忽有保卫神团之诏,先公知为妄,不奉而严剿如故。且告示于人民曰:“朝命所谓神团,必公忠之士,力能捍卫社稷者,应保为之。若妖邪之徒,乱言惑众,叔(亻叔)扰地方,即是匪,杀无赦。”乃传檄部曲不许轻纵,一时妖匪诛灭几绝。
袁世凯毕竟是个世故圆滑精通谋略的官场老手,轻易不会给人留把柄,他在山东境内四处捕杀义和团,上报给朝廷时,却说被杀的都是些冒充义和团的盗匪,他这是“剿匪”而非“剿团”,反正“匪”兮“团”兮,也全由他一句话,载漪、刚毅一干朝中权臣也奈何他不得。
《辛》文中又载:……省城中谣诼忽起,谓神拳衔憾衔先公,将不利焉,先公一笑置之。而同城诸官转极惊惧,恐遭波及,乃群诣抚署,跪先公前,乞先公苟从神团以保厥城。先公正色厉言以斥之,谓:“公等咸朝廷大员,竟思屈于妖匪,殊无耻之甚焉者。倘有难,某一人当之,决不累公等也。”诸官憾憾而退。或私语人曰:“袁公不奉诏招聚神团,是叛徒也。杀身灭家,不旋踵即至矣。”其后奸徒作种种之谰语耸迫先公,而先公卒不为所动,且联合东南诸省督抚张之洞、刘坤一等共策保障东南半壁之计,故山东以南咸未遭妖匪蹂躏焉。
——由此也可见袁世凯当时坚决剿灭义和团也是需要很大的胆识和下很大的决心的,不仅要冒“奉旨不诏”做“叛徒”的风险,还要顶住来自社会舆论、迷信以及同僚等等各方面的压力。
而直隶(河北)一代情形就不是那么的妙了,山东的义和团知道有袁老爹在,他们是混不下去了,便都往直隶跑。对于这一大帮瘟神的涌入,直隶总督裕禄是手足无措,又因为朝中局势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最终裕禄的立场由先前的清剿改变为招抚,最后乃至与义和团合流。要知道,义和团的师兄们除了会装神弄鬼这个特点外,还有那就是逢洋必反,和60年后的红卫兵小将们一样,彻底地反文明。在李秉衡、毓贤、裕禄、张汝梅这些督抚们的纵容下,北方诸省的铁路、电线杆、邮局、学堂、报馆等等这些和“洋”字占点边的东西就倒足了大霉了,一律被他们连根拔去。这导致北方诸省特别是直隶京城一代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是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而这阵子京城里马上就要闹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了啊!中国这么大的疆域,发生这样亡国攸关的大事,如果仍靠八百里加急来与外界联系那还不要命?京城的消息,快马到济南都要6天,要把消息传到广州的李鸿章手里那天知道要猴年马月。此时京城附近,惟有袁世凯的济南府可与各省电讯畅通。在东交民巷被围攻,消息断绝,各国都准备为自己驻京的使节们开追悼会时,李鸿章仍敢信誓旦旦地拍胸口向列强保证使馆和公使大人们安然无恙,靠的也全是袁世凯那来的消息。
我们知道,无论是战争还是外交,讯息是主宰成败的最关键,非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所以说李鸿章最终能出马在列强中施展他那苏秦张仪般的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挽救性命垂危的中国,袁世凯功不可没。
六、差点成了中国“总统”的李鸿章
在中央政府被端载漪、载勋、载澜、刚毅等一干小丑把持、北中国被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先后闹的乱七八糟之际,东南方诸省却相对稳定。袁世凯将拳乱止于山东,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癸(马+癸)、铁路大臣盛宣怀和被下放在广州的李鸿章等疆臣搞了个“东南互保”,总算保住半壁江山未受拳匪和侵略者的涂蹋。
“抗旨忤逆”在封建王朝里那可是勿庸质疑的杀头抄家的大罪,在京主和的“五大臣”袁昶、联元、立山、徐用仪、许景澄便因此而遭祸被杀。不过在中央政府中邪了般胡搞瞎闹,大厦咔咔之际,东南诸督抚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也学袁世凯来了个奉旨不诏,称廷谕为“矫诏”、“乱命”,拒不从命。为日后的和谈埋下了伏笔。
因为中国的海军在与日本的甲午战争中已全部葬送,沿海地区的海防已是一片空白,防卫其实远比北方内陆更弱,列强欲进军北京,岂有对沿海的东南地区无觎觑之理。早在“宣战”之前,英国人就已经打算好勾结当时在东南亚已屯下重兵的美国,欲联手美国在东南下手,不落日、俄、德之后,以捞取更大的好处。唐德刚先生便从《美国国家档案局秘藏原档》中考据出当时英国人就曾向美国驻沪总领事Coodnow试探,声称要拿下江阴的炮台、江南造船厂乃至整个吴淞地区。
此事为刘坤一获悉,估计是他安插在领事馆里的洋眼线起了作用,立即派手下的美籍雇员Furguson上领事馆找Coodnow商榷,幸好美国此时虽已染指远东,但注意力都放在菲律宾,还腾不出手来理会中国。而刘坤一一方面与李鸿章、张之洞等小心翼翼地维护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及时镇压“反帝反侵略斗争”的群众运动的苗头,不给列强借口;一方面整修武卫备战,使英国人无机可乘,怏怏而罢。
在京的荣禄也不是二百五,他虽在关键时刻闷声发大财,但在国难之际也不得不谋求对策,不论老板娘怎么胡闹,他明白大清国无论如何最后还是得向列强求和。但这活儿在中国一直以来只有已经死去的鬼子六恭王和被朝臣们公然侮为“李二汉奸”的李鸿章能胜任,荣禄半句洋文也不会,清楚自己不是这块料。在天津战役聂士成部全军覆没,统帅相继自杀殉国之时,荣禄已经打算好把被他排挤出京城的老对手李鸿章和新收为心腹的袁世凯召回京城来挽救这个即将失控的危局。荣禄不比翁同龢,在国难和私怨之间,他还是能做出理智的抉择。在6月16日“第一次御前会议”时慈禧似乎也同意了荣禄的意见。当然此事没成,倒霉的大清国正好赶上慈禧被“假照会”弄得大发神经,老太太狗急跳墙,大发雌威要和洋人开战,17日“第二次御前会议”时便收回成命。想到这里不禁唏嘘不已,试想如果当时李中堂和袁项城真能应召入京主持大局,那末后来义和团师兄们的荒诞暴戾与八国联军兽兵们的涂蹋都将弭消于无形。
对于“宣战”的后果,包括李鸿章在内的脑子清醒的疆臣们都能预料到是什么样一个收场,对朝廷号召各省驻军“勤王”的反应也很冷淡,如李鸿章对袁世凯说的,“盖不待勤王之兵到达,北京就要沦陷,朝廷就要西迁……”(《李鸿章年谱. 李文忠电稿》)。只有“鉴帅”四川总督李秉衡放弃“东南互保”,只身率兵北上抗击联军。李秉衡曾与毓贤一起招抚过义和团,自有一套“人民战争”的斗争哲学,当年在广西任巡抚时曾与张之洞(时任两广总督)手下的老将冯子材联手用此招对付法国,打出过个“谅山小捷”,让法国人碰了一鼻子灰。在率兵进京后欲故伎重施,结果让八国联军没花多少力气就打得溃不成军,兵败自杀。临死以前感叹“上负朝廷,下负斯民,无可逃罪。若再偷生,是真无心人矣!”(《义和团史料》)。
其实李秉衡是出生太早,没有得到“人民战争”的真髓,后世的革命史家们评论八国联军时,都能想出个将帝国主义侵略者引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的主张,把八国联军引入内陆,坚壁清野,不惜死伤亿万也决不与帝国主义侵略者妥协,打它个十年八年,拖垮帝国主义,还怕不能赢?哪像我们李大人,只一役败,死几个人,就自觉“下负斯民,无罪可逃”。
在联军兵临城下、北京破城就在旦昔之际,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出面与诸大臣商议对策。北京不保,万一太后与皇帝在战乱中罹难,中央政权面临崩溃,国家将陷入彻底无序的混乱。为免出现这种情况,群臣合议,到时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李鸿章本人虽无甚野心,且已是风烛残年,但这却是个能保国安民、完全施展自己兴邦救国才能的机会(至少不用再向俾斯麦诉苦“与妇人孺子共事”了),因而对张之洞等人的方案也无异议。
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不过读史至此,还是不能不感慨,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真正共和的机会,几乎是天上掉下来,唾手可得。支持李鸿章出任“总统”的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都是手握兵权、坐镇一方的实权人物,而且思想先进,了解西方政治,虽然在一些政治见解上与李鸿章有所分歧,但都是思想大胆的改革派,大刀阔斧的实干家。如由这些人出面与李鸿章共治共和,那末我们后世之人梦寐以求的转型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完成了,哪用得着到现在还在苦苦求索呢!
而后来的辛亥、北伐、五四、抗日、国共内战、文革什么的大灾大难也全避免了,孙中山只能在美国中餐馆端盘子,蒋介石也只能在上海滩租界组织黑帮火拼,毛泽东辈至多只能煽动几个工人去拉拉选票……不过可叹洋毛子们送佛(老佛爷)没有送上天,打扮成村妇的慈禧架着光绪兜了一圈,没多久就到达了西安,虽然路上吃了点苦头,不过也算是安然无恙了。李中堂出任“总统”就此作罢,没人再提。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4320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