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明灯”黯然:阿尔巴尼亚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明灯”黯然:阿尔巴尼亚
易大旗旧作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明灯”黯然:阿尔巴尼亚
(566 reads)
时间:
2001-12-05 周三, 下午8:01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9712)
“明灯”黯然:阿尔巴尼亚
·易大旗·
这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过去跟新中国关系最“铁”,如今又疏远到生死不相问吊,竟至
“相忘于江湖”?是越南抑或北韩?非也,这两个难缠的角色,只怕北京在打瞌睡之际也
得半睁着眼紧盯其异动,它们动辄给左邻右舍添乱,说来亦是毛泽东争夺“世界革命”总
坛教宗之法杖的报应,其实中共豢养的所有小厮,果真诚心奉毛为师祖的也难得一见,除
了赤柬的波尔布特算得上一匹忠犬,其他都是白眼狼。
度量下来,跟北京割袍断义而又音书断绝的前铁杆盟友,只有阿尔巴尼亚一家。中阿
交恶始于文革后期的“中美解冻”,当时中共派出高级代表团分赴北韩、北越和阿尔巴尼
亚倾诉曲衷,安抚老友。然而,各家旧盟无不生出被出卖之感,内心之愤怒、焦躁和委屈
均莫可名状。不过北韩与北越如同“血友病”患者,与中共这座大血库的供输已倏忽不可
分离,于是这两家“美帝”的宿仇强忍下这口恶气,只在党内给中共定调为“叛徒”,在
场面上还是涎着一张脸向北京“打秋风”讨赏钱——东方人的思虑与计谋就是高深,你不
服也不行。
相形之下,还是阿尔巴尼亚人来得直肠直肚,霍查居然拒绝嗟来之食,在中国文革结
束之前,中阿两党之间实际上已无来往。至开放改革年间,连国与国之间也无甚交道好打
,阿尔巴尼亚实在太远、太小、太无足挂齿,惦着它作甚?
然而,阿国这盏“社会主义明灯”绝非一盏省油的灯,它的历史编年表本身就是所有
共产极权政治的袖珍缩写版。霍查与斯大林、毛泽东一样,是党内斗争的绝顶高手,不知
有几多战友、同僚被他的“九阴白骨爪”放倒,不但肉体被消灭,连其名字及其在世间存
在过的痕迹,都被擦拭得一干二净。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与中共骤生裂痕之时,它只剩一个
“领袖”(霍查)和两个“亲密战友”(谢胡、巴卢库)了,然而,革命尚未成功,斗争
了犹未了,霍查虽与北京反目成仇,却因“师出同门”,其作为总难脱互相剽窃抄袭之嫌
,他先烹了国防部长巴卢库,继而又对死党谢胡“请君入瓮”,于是这两人的精神与肉体
都相继被消灭。霍查的光荣与骄傲,再也不同别人分享,他从此成了马列主义“原教旨”
最孤绝的传人。
值得一提的是,巴卢库“叛国案”据说与中共有关,这和林彪之“林冲夜奔”折子戏
被指为叛逃苏联一般,都是莫须有,反正人都死了,“说是就是,不是也是”(《宰相刘
罗锅》主题曲歌词)。几度访华的巴卢库是否真的对“中国同志”口出怨言,诉说过霍查
的独断专横、阴沉冷酷?这已经无考。据知巴卢库寡人有疾,就是喜好杯中之物,在酒酣
耳热之际含含糊糊吐露过几句真言,也并非不可能。但是,霍查要刷掉他,自有理由,与
巴卢库在中国究竟喝过几杯酒、说过几句话都无关联。近读诗人北岛的新作《岗位》,恰
似是共产政权运行模式的精辟写照——
一只麋鹿走向陷阱
权力,枞树说,斗争
秋天重复着
牢记在核桃里
怀着同一秘密
我头发白了
退休——倒退着
离开我的岗位
只退了一步
不,整整十年
我的时代在背后
突然敲响大鼓
如果你得知阿国“路线斗争史”的滥觞,便更能砸品出北岛此诗入木三分的意象。
谢胡死后(霍查是在政治局会议猝然发难,对谢胡实行“即捕即杀”),霍查已无亲
密战友,倒还有一个亲密侣伴,就是他的老婆涅奇蜜耶·霍查。霍太并非党国“花瓶”,
她当年就是二次大战中的共党游击战士。自七十年代起,霍太担任马列主义研究所所长,
她与领袖的身心合一的亲缘关系,就是吾党思想信仰的纯洁度的保证。这个研究所同时担
负着物色和提拔劳动党干部的重责,大抵兼有“中央组织部”的色彩。
一九八五年,形单影只的霍查在党内无战友、国际上无盟友的无限孤愤之中黯然弃世
。此时中共正忙于开放改革,早已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旧朋遗忘。冷眼向洋
看世界,小小的一个阿尔巴尼亚,居然普天之下,莫非敌土;率土之滨,莫非仇人。美帝
西欧固然是敌,苏修东欧一样是敌,周边近邻希腊、土耳其是宿仇,南斯拉夫更是不共戴
天的老冤家。不过,霍查最恨的还是中共,这种意绪之复杂纠葛,好比《三国演义》里东
吴袭荆州、杀关羽之叛盟行径,蜀国上下真是刻骨铭心!
然而,阿共的悲剧在于没人在乎它是怎么想的,爱恨谁就恨谁去。那份信仰卫道士的
忠勇坚忍,只能揽镜自赏,被地拉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大仇家中共,对昔日的小厮尤其不
屑一顾。如果说一九七二年中美解冻时的毛泽东已是“叛徒”,那么邓小平时代的中共更
是比任何一个标榜信奉马列的共产党都要离经叛道,况且邓小平对“援外”兴趣缺缺,对
“世界革命”的豪唱更如东风射马耳。所以,对于怒发冲冠、龇牙咧嘴阿共,北京报之以
彻底的冷漠,根本提不起兴致来回应对方的叫嚣谩骂。
做“斗士”做到这份上,实在悲哀得很。不过另一种悲哀却是这盏不灭的“社会主义
明灯”找不到传灯者,霍查去世,他的“亲密战友”已从缺,不得已由霍氏遗孀亲自筛选
出一个“好学生”拉米兹·阿利雅去继承先帝衣钵。
这时,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国老百姓除了还记得几句阿尔巴尼亚电影的台词(如《第八
个是铜像》、《宁死不屈》之类),已茫然不知异国他乡之事。斗转星移,人类历史已悄
然逼近一个风云变色的大时代。一九八九年暮春的北京,一群年轻学子揭开了这幕壮剧的
序幕……他们坠落在弹幕和血泊之中的旗帜,却又触发了蔚为奇观的“苏东波”,庞大的
苏联帝国和东欧共产阵营,竟然毁于一旦。连并不属于这个营垒的赤色“独狼”阿尔巴尼
亚,也被裹挟其中,它的铁幕政权于一九九一年猝然解体,“垂帘听政”的霍查夫人被捕
入狱,逮捕令是霍查的“好学生”、党国元首阿利雅签署的,但这仍未能拯救他自己,阿
国的转型基本上是罗马尼亚模式,并不那么温良恭俭让,旋即阿利雅也锒铛下狱,他和霍
查夫人的囚室同在一条走廊上,真是造化弄人!
更为讽刺的是,中阿两冤家在这一历史关口完成了角色互换,“修正主义”的中共反
而成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遗孑”,直到今秋江泽民访美,仍面对世界传媒为六四屠杀强辩
。“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旁白倒真是言简意骇。
却说阿尔巴尼亚建立民主政体后,却因地处偏僻,其“凤凰涅磐”的重生故事仍在世
人的视听之外,但可以确信,阿国人民即便活得艰辛,却总不会比以前更差。至少这个“
山鹰之国”不再对全世界怀着深深的猜忌与敌意,卸下仇恨的重轭,拥有了“地球村”村
民应有的尊严。
该国在半个世纪专制统治所积存下来的问题,当然不可能在短短几年间悉数消弭。但
经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却起码有了这一份宽宏和自信——去年底,政府特赦被叛刑十一年
的霍查夫人出狱。在这个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国度,前独裁者遗孀的动态已不再是社会关注
的焦点。倒是这位“马列主义老太太”出狱后的言行,对我们中国人有着另类的启迪。
霍太现居地拉那的一所平民公寓,她最喜者就是对到访的客人“闲坐说玄宗”,她最
不悦者就是来访者实在嫌稀少,所以每有乐于倾听者,她都尽情吐露心曲。你会发现,全
世界的独裁者的思维与心态都是别无二致的。她说劳动党执政五十年只有四千名政治犯系
狱,“这不算多。”当然,已蹲过五年监房(头两年曾单独囚禁)的霍查夫人也略有感触
,她说当年“有些判决也许过火了,现在我自己坐过牢了,我能理解这一点。”
听起来还真有点悲天悯人,然而关键在于“不算多”这一定语。按刚刚抵美的魏京生
所披露,大陆现在仍系狱的政治犯还有几千人,阿尔巴尼亚半个世纪才给四千人定了“政
治罪”,似乎不算多。况且,中共建政之初的“镇反运动”,就按毛泽东的指示“关于杀
反革命的数字,必须控制在一定比例以内”去操刀,毛圈定的比例农村为“千分之一”,
城市为“千分之零点五”。一九五零至一九五一年,中国人口约为五亿,按这比例,就应
杀掉五十万人左右,但事实上却在“镇反”中屠杀了一百万至一百五十万人。其后邓小平
亲自主持的反右运动,也是按毛泽东圈定的“百分之五”的比例,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按这
比例,划出了将近一百万名右派分子。以后了无穷期的政治运动都大致按中央文件中的“
数学模式”去进行——只有天下大乱的文革是例外,其情形不消说是更为糟糕。
如此论来,阿共之镇压史岂非小巫见大巫?也不尽然,霍查上台时阿国统共才两百多
万人口,到他去世那一年(一九八五),该国国民也未达到三百万。计算下来,四千政治
犯就是千分之二左右的比例,比中共反右低而比“镇反”高,总之足够骇人听闻。堪可警
世的是这位“马列主义老太太”的价值观念,居然和她心目中的共产意识形态大叛徒邓小
平如出一辙,邓也承认反右“扩大化”了,但反右斗争是不容否定的。邓小平在八九民运
中划下的底线是“一步也不能退”,遂取缔了任何与人民对话的空间,铁血镇压已属必然
。再观霍查夫人,她回忆一九八九年底东欧的激变,说:“当时我们确实认为,这种事情
绝不可能在这儿发生。可是,当我们看到罗马尼亚发生的事情后,我们认为发生这种事情
是可能的。”霍查夫人对自己一手扶植的阿利雅极为失望,她谓:“他不是恩维尔·霍查
,没有作出应该作出的决定。”所以,阿尔巴尼亚的变局只是延迟了一年,就大致重演了
罗马尼亚版本的历史单元剧。
霍查夫人所谓的“应该作出的决定”是什么?她是否终于醒悟,原来真正的“同志加
兄弟”,还是旧盟友中共里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与他们撕破脸,实在是有眼
不识泰山。无论如何,“六四”的结局给了她许多遐思与慰藉。
至于阿尔巴尼亚的过去,这位冷竣的妇人除了“四千人不算多”之说,并无任何反省
。该国被投入大狱的政治犯是否仅四千之数?被秘密枪决的又有多少?外人无法确证,倒
是偶见报章披露,今日阿尔巴尼亚的国土上存留着五十万个钢筋混凝土的大地堡,它们始
建于与中共结盟时期,六十年代初,霍查与苏共闹翻,有了北京这个铁杆盟友后,阿国即
退出“华沙条约”,于是大兴土木,备战备荒,其开支自然可在北京“实报实销”。据报
道,这些散布于谷地与山梁的大碉堡,都是高标准的,四围厚三十厘米,顶部更厚实,足
以应付重磅炸弹。其高规格还在于每个地堡内部方圆五平方米,高度更达两米半,比起今
日中国大批建造的廉价公寓的天花板高度还要舒展得多。至荒诞者,六、七十年代之交,
阿尔巴尼亚的人丁不会逾越两百五十万之数,亦即每五个人头就拥有一座碉堡,霍查的“
军事思想”也实在太夸张了。
如今这些碉堡被遗弃于荒莽之中,建构在群峰之巅的,尚有山鹰占堡为巢,有助于“
国鸟”的生息繁衍,其它都将渐次湮灭了。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往事如烟,不堪提起,更不堪拿来逐一对照
,想想吾国的大三线与小三线建设、备战备荒为人民,城镇居民家家橇开地板挖“防空洞
”……不亦如是?
大梦谁先觉——人家阿尔巴尼亚人已幡然猛醒,而中国政坛刚刚人事一新,只是他们
勤于缝缀的那个梦想仍是至为老旧的。一念至此,实在没有兴致写下去了,唯有掷笔吞声
,这就是命!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68076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