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把玩笑当玩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把玩笑当玩笑   
丁林文章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把玩笑当玩笑 (576 reads)      时间: 2001-12-03 周一, 上午4:4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把玩笑当玩笑



丁林





美国的工艺品市场真够丰富的。一是以此为生的手艺人特多,二是舶来品多。

各国移民在把自己移过来的时候,就捎带着把家乡的小玩艺儿也给“移”来了。

所以,那天在逛一个山区小镇艺术节的时候,就遇上了卖正宗俄罗斯漆器套娃娃

的俄国人。谁都知道,这是俄罗斯的传统工艺品,大娃娃套小娃娃,一个肚子里

套一个,一套套出十来个。这种娃娃应该说已经不大稀奇,我在国内都见过仿制

品,可见做起来并不难。可是,眼前这娃娃还是不一样,就是能冒出一股俄罗斯

味儿来。重彩浓烈,在极俗中又透着不俗。我顿时就给粘在这娃娃摊儿上了。结

果没想到,最后吸引我的倒不是那些传统娃娃,而是“古为今用”引伸的一套新

设计。



这是我早在几年前就听说了的一套新产品,可亲眼见到还是第一遭。那是一

套“领袖”,所以也不好意思称他们“娃娃”了。总之什么赫鲁晓夫、勃列涅日

夫、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等等,一“夫”套一“夫”。传统套娃娃是卡通

的,领袖们也只能“随俗”。可是,如果说套娃娃是美化变形的话,领袖们只能

算是漫画变形了。不说别的,先就粗了脖子。



我一边称赞人家的“创意”,一边就起了发财的念头。我不由就说,嗨,这

要是到中国去做这么一套,肯定好卖。你想,第一个是开国元首,本来就身材高

大,大肚能容,里面再藏一个英明领袖,里面再藏一个……再藏一个……。我发

现自己声音开始变小,底气明显不足。还来不及推敲,凭本能就自动扼杀了自己

的发财良机,觉得开这样的玩笑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回家静下心来,就想探个究竟,这玩笑怎么就开不得。这玩笑在俄国没问题,

在美国当然就更没问题,因为美国人习惯于什么都可以拿来开玩笑。而且假如玩

笑事关政府要人,甚至不必辩解我只是一个玩笑。因为就算不是玩笑,算是骂了,

攻击了,恶毒攻击了,也没人找你的事儿,更不会有牢狱之灾生命危险等等。说

是美国人开口三句话,准有一句幽默的,也不算太夸张。因为在葬礼上都常常可

以听到几句恰如其分的幽默,引起笑声。美国的开玩笑是全方位的,私下的,公

开的,广播电视上,印刷出版物上,文字的,图片的,三维立体的,艺术创作的,

生活的,政治的,宗教的,等等等等。两百多年这么一代代幽默下来,神圣是不

大神圣,人就活得比较轻松。



于是我想,没准我们生性比较缺乏幽默。可是后来一想也不尽然。我妈今年

八十多了,一直喜欢对我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记得她好几次跟我提起这么件真事

儿。我妈是南方人,曾在一个叫做“春晖中学”的学校上学。她说他们那会儿就

兴考时事政治,可是哪个朝代的小孩子好象都不喜欢政治考试,大概因为政治离

小孩子的天性最远。那天又考政治,我妈好多东西背不出来。愁眉苦脸交卷,却

见一个要好的女孩子走出考场手舞足蹈喜形于色。结果一问,她倒不是考得好,

而是因为在考卷上开了个很得意的玩笑。



原来有一道题考的是“胡汉民是什么人?”当时才二十年代末,胡汉民的故

事还走得不远,复杂的大尾巴还没有续上。作为一个老同盟会员,孙中山的左右

手,也算赫赫业绩,不然也不会考到小孩子的头上。那个女孩喜滋滋地在我妈的

耳边说,你知道我在那道题下答了什么?见我妈茫然摇头。女孩大笑道,我答了

“杂种!”还笑着补充说“胡汉之民,不是杂种是什么?”于是两个小女孩笑作

一团。



我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时,文革刚刚结束,而且我们这辈人出生出世不懂什么

叫幽默。我听了不但一点没笑出来,还一个劲儿地追问后果。我妈说,那个时候,

这也没什么。一句话就打发过去了。问多了,我妈解释说,她们一群小女孩那时

对政治一窍不通,对当时老师说是民国开国元老的胡汉民既没有反感,也不打算

和他过不去。所以,这只是厌倦了考试的女孩子一个聪明的恶作剧罢了。“也就

是一个玩笑,开了就开了”。我当时还是想不通:什么叫“就是一个玩笑?开了

就开了”,怎么可能“开了就开了”?



想想这个小女孩,可见咱也不是血脉里就不带这开玩笑的天性。可要是她也

活到我妈的岁数,也一准早就改了这个“玩笑”的“恶习”。这种改变不知怎么

就慢慢形成,不是一个女孩改变,而且大家变得一致。有意思的是,其实我们对

玩笑从来没有什么法律界定,打小儿长大,从没听说过有什么“玩笑法”。可是,

再仔细想想,又发现虽说没有个正经说法,可其实人人自爱,心里都有个谱儿,

谁也不会搞错。不同的年代还会自动微作调节。人们不由自主就在时时琢磨,什

么玩笑开得,什么玩笑就开不得,玩笑究竟可以开到什么程度?长年累月,就琢

磨得炉火纯青。精到是精到了,人也活得够累的。



现在我们渐渐在变得宽松,人们也一点点开始放松自己。我对改革向无研究,

因此也从没想过那些某某改革必须推动某某改革,某某改革必须与某某改革并行

的重大理论。我只希望大家可以为活得更轻松走出第一步,先能够“把玩笑当作

玩笑”。假如又有了一个初中女孩,在试卷上开了一个把元老贬为“杂种”的笑

话,老师也能觉得不必报告校方,不必叫来家长,更不必报告公安局,不必把女

孩的玩笑变成恶梦一场,而只是哈哈一笑,该题扣去两分了之。



假如有谁看到这儿沉下脸了来,请你千万笑一笑,不就是一个玩笑吗?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18985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