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祝贺老马,芦笛,海纳百川。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祝贺老马,芦笛,海纳百川。   
和合
[个人文集]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912

经验值: 31018


文章标题: 祝贺老马,芦笛,海纳百川。 (511 reads)      时间: 2002-9-16 周一, 下午9:50

作者:和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002年09月1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23北京

时间18:23发表

透视中国:“马悲鸣”现象



BC中文网记者 魏城





最初注意到"马悲鸣"这个名字,还是在我刚到

北美的时候。那时阅读海外的民运杂志《中

国之春》以及随后的《北京之春》,经常看

到"马悲鸣"这个名字,因为他写的文章的观点

与这两本杂志的主流观点不太一样,文风也

别致,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幽默?顽皮?

标新立异?玩世不恭?说不清楚,总之,比

较独特、扎眼,所以印象也就比较深刻,虽

然有些观点我颇不以为然,但仍喜欢读他的

文章。



后来,他的名字在这两本杂志、乃至于海外

其它的传统中文媒体上越来越少见到了,最

终似乎泥牛入海,消失于无影无踪。不知何

故,但作为读者,我总有些怅然。



再现网坛



再后来,这个地球村中出现了互联网,出现

了网上论坛,出现了既不需要政府审查(中

国大陆例外)、也不需要编辑把关、完全由

网民自己"贴帖儿"、被某些"文化精英"贬之为"

厕所文化"的网上聊天室,也就是在这个有赞

有毁、见仁见智的全新的网上时代中,"马悲

鸣"的名字又出现了,随着千千万万个"牛悲鸣

"、"驴悲鸣"、以及其他的什么"悲鸣"们一起出

现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知道,"马悲

鸣"这个名字不是真名,而是笔名。有趣的

是,马悲鸣似乎把自己的使命专门定义为"挑

战主流"、"挑战权威"、甚至"挑战名人",而且

似乎乐此不疲。举例来说,当海外中文媒体

的"主流舆论"似乎都在抨击中共时,马悲鸣却

故意为中共"评功摆好",尽管他以前也写过把

中共骂得"狗血喷头"的文章;当海外华人圈子

的"权威人物"大多都是民运人物时,马悲鸣就

专门挑某些民运明星的毛病,甚至矢志要"扫

荡民运"......



自然,在挑战的过程中,马悲鸣自己也成了

某种意义上的"名人",也受到别人的挑战、甚

至揭底儿,有人专门网上"贴帖儿",大揭"马

悲鸣"的真名实姓、隐私家丑等等,有人则因

他的"扫荡民运"的使命而给他戴上了一顶"中

共网特"的帽子。马悲鸣似乎也不急不恼,不

回不应,继续他的以主流、权威、名人为假

想敌的嬉笑怒骂的网上游戏。



重要的是他的存在



马悲鸣为何如此潇洒?用他的话说,这就是

网上时代的"便利之处":他顶着"马悲鸣"的假

名,与真名实姓的名人对垒叫战,"你在明

处,我在暗处",拳脚未至,胜负已判,尽管

也有人揭他的底儿,但网情凶险,真假难

辨,网民既无心、也无暇去辨什么真假,网

上一游,只为观戏取乐,当然取乐之余,也

在分析、判断:在网坛上,身份、名气、人

品、来历等等外在的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

是你在网上文字的份量和质量。这也就是为

何某某名人在传统媒体上不可一世、但在真

正反映某些民意的"厕所论坛"上却成为网民笑

料的原因所在。而对"马悲鸣"来说,尽管网上

骂他的人不少,但欣赏他、为他捧场、在网

上与他称兄道弟、甚至亲切地称他"老马"、"

马爷"的人也颇多。



但我仍然觉着,骂他是"中共网特"的人和赞他

为"网上大侠"的人似乎都没有把握"马悲鸣"存

在的意义。我至今仍然不敢苟同他的许多观

点,也不赞赏他的某些行文走字,但对我来

说,这些都不重要,我甚至不关心他在真实

生活中的人品、操行究竟如何,重要的是他

的存在,他在某个潮流铺天盖地涌过来时单

枪匹马挑战的勇气,他嬉笑怒骂地撕破某些

精英"满嘴民主大义、一肚子男女私情"面具的

潇洒,他毫不客气地拨开美丽但玄虚的道

德、激情的迷雾、还之以丑陋但真实的常

识、事实的"庐山真面目"的坦率,在传统媒体

的讲坛多数都被言不由衷的精英们把持的今

天,尤为可贵,也更加凸现民间网坛的价

值。



已成为一种"现象"



其实,网上"马悲鸣"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

人故事,而已成为一种现象。在一个名为

《海纳百川》的海外中文网站上,就有无数

像"马爷"这样的网上写家,有的人如芦笛、林

思云、徐仰药等人,还在这个网站上自贴己

帖,汇集成册,出了网上文集,他们的某些

文章甚至经常被"传统媒体"转载。



这些网上"牛悲鸣"、"驴悲鸣"们似乎都有这样

的特点:大多数人顶着个假名(雅称"笔名

"),有着一份另类的糊口职业,不悲则不

鸣,之所以网上行走,一不为稿费,二不为

虚名,只为畅所欲言地"表达"。



我曾经问过一位时常"客串"《海纳百川》网站

的"网侠":"你为什么隐姓埋名地行走网上?"

他说:"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够无忌无讳、痛

快淋漓地表达。"



难怪某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把这种"表达欲"列为

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但这也是为控制传统

媒体的"文化精英"们所痛心疾首的地方:互联

网时代的网上论坛不仅剥夺了政府的新闻检

查权,也剥夺了精英的枪毙稿子权,而且,

匿名则无忌,无忌则胡言,所以有人不屑地

把网上论坛斥之为"厕所"。



的确,海外中文网坛上有人身攻击、秽语脏

言、痴人说梦、疯子哭天,但也有匹夫忧

国、仗义执言、寓教于乐、地北天南,这就

是网上时代的现实和特点,与昔日传统媒体

或由威权政体操控、或由精神贵族垄断不

同,网坛只不过是把现实社会中雅俗共处、

鱼龙混杂的真实搬到网上罢了。



可惜的是,在频频传来封网消息的中国大

陆,网民们还无法领略这种真正的"知无不

言、言无不尽"的网上言论世界,中国大陆的"

马悲鸣"们即使有心、有魄,也无力、无缘享

有那种"有悲即鸣"的潇洒。



容忍异端,说易行难



BBC第一电视台最近一期"现场问答"

(QUESTION TIME)节目的主题是伊拉克问

题,场面精彩,可圈可点。节目邀请的众多

嘉宾、包括英国阁员,都为美国外交政策辩

护,反而是一位美国作家却毫不客气地批评

自己国家的伊拉克政策,即使在场内某位听

众的"你不喜欢美国就搬到远东去"的诘难下也

未曾胆怯,他的执著和勇气最终还是为他赢

得了其他听众的鼓掌喝彩。



我想,听众对他的鼓掌喝彩,并不一定就是

赞赏他的观点,而更多的是赞赏他的勇气和

鼓励他的存在。



看完这个节目,再联系到"马悲鸣"现象,使我

再次思索言论自由的真谛。在诸如攻打伊拉

克这样的容易引起美、英民众群情激昂的话

题上,像"异端"、"少数"、"独排众议"这类字

眼似乎更为珍贵,也更能检验什么是真正的

言论自由。



"我也许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要坚决捍卫你

表达你的观点的权利。"──忘了这是谁说的

名言了。但可惜的是,对有些人来说,这句

话似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作者:和合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和合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94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