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成败之鉴·术士与民国社会 1 】 「天门会」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成败之鉴·术士与民国社会 1 】 「天门会」
所跟贴
【成败之鉴·术士与民国社会 1 】 「天门会」
--
HGC
- (1517 Byte) 2005-6-06 周一, 上午7:19
(701 reads)
HGC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10/29
文章: 312
经验值: 525
标题:
刘茂恩: 剿灭「天门会」
(404 reads)
时间:
2005-6-06 周一, 上午7:23
作者:
HGC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成败之鉴·术士与民国社会 1 】 「天门会」
剿灭「天门会」
刘茂恩口述
天门会,是由白莲教支派演变而来的一种邪教。
白莲教是由白莲宗所衍生的一种秘密集合的教派,为元代末年,栾城(在今河北省)人韩山童、韩林儿父子所创,诡云白莲花开,弥勒降世,设立白莲会,妖言煽惑愚俗,预谋倡乱,依托佛教,造作经卷符录,传布民间,广招入会,势众反元,山童被执见杀,林儿继称「小明王」,故又称白莲教为明教,朱元璋曾入明教,後置林儿於滁州(今安徽滁县),元璋即位,建国号曰明,意即据此而来。至明代天启年间,又有蓟州(今河北省蓟县)人王森,复称白莲教,起事作乱,不久败亡。洎乎清代乾隆末叶,有王发生、刘之协、刘松、宋之清等白莲教徒,树起「反清复明」的旗帜,屡仆屡起,遍布鄂、豫、皖、川、陕、甘;及嘉庆初年,酿成「川楚教匪之乱」,计有聂杰人、张正谟、齐麟、齐王氏、姚之富、徐天德、王三槐等教徒,扰攘於鄂、陕、川、豫等省,多年始被平定;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之乱後,有山东省武定府商河县人董四海,传习白莲教,世衍七代,派分八支,其第八支为直隶省(今河北省)河间府故城县石姓派下,始名「添门教」,传布於冀南,虽经清廷严行查禁,但仍秘密流行民间;迄至民国後,遂改「添」为「天」,改「教」为「会」,易名曰「天门会」。
一「天门会」的兴起
民国十四年,「天门会」首领冒名朱红灯者,伪称为明末崇祯皇帝之後裔,传云拾得王玺,以为天命攸归,应登大宝,遂在豫北林县自称皇帝,为官军捕杀,後由其徒韩根儿,继起为乱一方。
「天门会」因袭白莲教之传统,妖言惑众,动辄称帝,故被官府视为邪教,而加以严厉禁止,致其会众不敢公开活动,只好伪装乡团等自卫组织,以谋取合法地位,而掩护其非法活动,此皆因民国成立以来,连年战乱,萑苻遍地,盗匪丛起,政治黑暗,贪污盛行,以是强梁所至,官不敢问,民不敢告,因而人民为求自保,纷组乡团,以维持闾阎之治安,防御盗匪,保卫身家,既而连庄结会,渐成一方武力,不料却成为各种邪门魔道野心分子所利用的工具,而成了叛乱集团,这亦是林县天门会发展的时代背景。
民国十五年二月,林县南二十五里油村(分东西二村)人韩根儿,系石匠,乃天门会徒,在家设坛,自称「炉王」或曰「大坛主」、「总团师」,诡云正月初九日(阳历二月二十一日)天公(玉皇大帝)生日这天,托梦西山寻宝,命其「代天行道,救世宁人」。果然在林县城西四十里太行山东麓与山西省壶关县接界之黄华山上,凿得一块大石头,剖开一看,内有大印一方,上面刻有「灵宝大法师」五个字,令人听了,觉得玄乎又玄,愚夫愚妇信以为真,当是「真龙天子」现世,乃再创天门会,广招会众,数日之间得千人,择於上元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其家乡油村集众召开「大香堂」,由其「团师」冯贵德(河南省涉县东南七十里漳河北岸合漳村人)领导,拥韩僭称「皇帝」,年号「天佑」,奉行阴历,向之朝拜,三呼万岁,随即在油村大兴土木工程,建筑所奉之「文昌帝君」(简称文帝)的「上神庙」(俗谓「大香堂」),兼「金銮殿」,以行祭典朝拜礼,规模宏大,堪称罕觏。原有死党四十人,自是皆以「欲」字命名,按「欲」即心有所爱,盖人莫不有欲,一字足可道破人性之贪。韩根儿遂名韩欲明,称「总团师」,下为「团师」,仪若「亲王」,谬云有神传法术,吞符念咒,能避枪炮,可以保家卫乡,每次集众演示「降神附体」,藉神符咒语,以试刀枪莫能破入,广为号召,乡民争来瞻礼,信以为真,请习其法,山区文化落後,在数千年神教思想迷信下,愚民盲从者日众,声势渐大。
天门会的编制组织,是政教合一式的独裁制度,一切大权全都操在会首伪帝「总团师」韩欲明的手里,凡遇有关大事,就焚燃黄表纸、上香、祭拜文帝(即文昌帝君),请予指示,俾使遵从,然後号令会众,说是听神的指示,实则是韩欲明的诡计,所谓神的指示,甚至什么神的旨意,都是韩欲明的欺骗会众的鬼把戏。
「总团师」又称「老团师」;其下有「团师」若干人,为各地会众的头目;「团师」之下有「传师」。「传师」分「文传师」、「武传师」:文传师负责传教、授法、设坛,向四外发展会务;「武传师」负责训练、带队、出征,向四外扩张地盘。计文武传师共约二百人。其组织编制、指挥系统,均极条理分明、层序井然,使教权、会权、政权,完全统一化。除「传师」有权设坛立会外,任何会员都不能私自传授徒众,故要求某地设坛立会,必须经「总团师」韩欲明准许,并指派「团师」前往设坛立会,其他人无此权力,否者、就被解散,还要受到严厉惩处。这些很像洪秀全、杨秀清起事之初的「拜上帝会」,什么「总制」、「军帅」一样。加入这种教门须禁房事三月,每天黄昏聚集香堂,焚香、喝符、念咒、用功(练工夫)。
关於天门会蛊惑愚人的符录咒语,极为鄙俚,举例如下:
一、护身法咒:
「天进地之灵,速请土地神;天旗以黄旗,上神赐我一支旗。上神传法众弟子,头戴金盔、身穿金甲、脚穿铁靴鞋;文师(帝)老祖传其法,金衣罩身上贴,刀劈斧砍都不怕,炮打枪打身上法,旗是一神旗上法,避天法、避地法,弟子跺脚横地法。」
二、避刀枪法咒:
「杏黄旗,天上来,文帝上神避枪来,四大金刚分左右,天兵天将两边排;周公、古佛来助阵,诸位神仙下界来,神仙祠中陈宝贝,阵前披法避枪来,天符、地符,上神赐我便符。天也灵、地也灵,天进地之灵,速请土地神,王皇老爷闭枪门。」
三、避炮弹法咒:
「天门开、地门开,上神赐我神定来:玉皇老爷开天门,佛山老祖显灵验,弟子闻知忙念咒,拦住大炮不能行,大炮小炮都闭子,快炮钢炮闭个清。」
但无知愚民都信此符咒为真,至死不悟,其实为韩欲明所摆布的一大骗局。
二「天门会」的蔓延
天门会的势力形成後,气焰嚣张,横行不法,纠徒动众,攻城掠地,大肆扩展地盘。
民国十五年四月,是韩欲明改元後的天佑元年三月。由於天门会众欺压合涧集的民团团丁,激起驻合涧村淅水上大桥之民团队长李培英的愤怒,亲率武装团丁十多人,前往油村侦察,捕孥肇事会众,不料会众反抗,竟被韩欲明全都杀害,枪械弹药亦都被取去,真的无法无天要造反了。消息传出,远近闻之震骇,尤其是林县的县官和各团队,都噤若寒蝉不敢过来一问分明,或付之法办。
按合涧集在林县城西南三十五里浙河北岸,建有石寨,非常坚固;油村就在合涧集东南十五里,是一处荒僻的小村庄,因为是天门会的根据地,设有「总会」,亦是僭称「天佑皇帝」的伪都,群酋乱舞,遂成了山中畸形闹市,各村各庄纷纷请准设坛立会,凡是十六岁以上至四十五岁的男丁,都来参加,坛中角声呜呜,整天作法,会众如痴如呆、似疯似狂,气焰薰灼,不可一世,而传其法者之「传师」,亦能任意杀人,有用红缨枪挑之者,有用快枪击毙者,草菅人命,视若儿戏,然其死状亦极为恐怖。
六月(阴历五月)间,天门会众正式列阵击败土匪郝千金股数百人,夺回「肉票」(盗匪掳人为质,用以为勒赎者)数人,一时宣传出韩欲明神通非常广大,颇有斯人不出其奈苍生何的救世主模样,於是争相入会的更多,附近各县结队前来「朝香」、「奉朔」……,什百成群,肩荷红缨枪、或扛著大关刀,有的执著快枪(即「步枪」),都贯以表纸(一种祀神用的黄色纸张),锣鼓喧天,络绎不绝,油村本是荒僻小村,至是有酒店、饭馆,俨然成了山中的小王国,天门会的势力更加壮大起来。
八月中旬(阴历七月初七日)韩欲明十余人入城购物,四门关闭,遂纠合会众攻打林县城,城内保卫团,登陴凭堞发枪射击,竭力抵御,天门会死伤多人,数日不克,退去,而城内恐其复来,夜夜守城,如防大敌。
九月六日(阴历七月三十日),林县保卫团薛队长率队三百余人,往剿天门会,事前约临淇镇(即古临淇县,在林县东南七十里淇河上游北岸)、东姚集(一作「东窑集」,在林县城南五十里,在合涧集东亦三十五里)两区乡团南北会剿,然惧不敢应,以致县保卫团孤军进战,及至油村北数里,天门会早有准备,已列阵以待,甫一接火,只见声势汹涌,猛扑上来,寡不敌众,被俘害二十人,伤数人,败退而回。
韩欲明知林县城坚难攻,乃施行心理作战,派间谍多人,敌播谣言,说是天门会大举攻城报复,城中官绅大为惊恐,为讨好韩欲明,由县知事(县长)某,解散保卫团,驱逐薛队长(逃亡安阳县城),并更换公款局绅董,所有武装全都缴械,尽力向天门会妥协,等於无条件投降。韩欲明仍坐镇油村,仅派会众驻城把持县政,未几、县知事被迫辞职,当由韩欲明委派县官,「豫省公署」(即今「省政府」)鞭长不及,亦莫奈韩欲明何!
民国十六年(即天佑二年)春间,天门会势力已发展得很大,为扩张地盘,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时和其他不合作的「红枪会」党派,冲突火拚,多杀无辜,种下了暴力必亡的因子。可是天门会的旗帜遍插於豫北的林县、涉县、武安、临漳、安阳、汤阴、辉县、淇县、原武、阳武……及冀南之磁县、邯郸、成安、广平……等县辖境乡村,都设坛立会,向邻近县城攻占乡镇。
三月(阴历二月)中旬,南北战争,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豫省,奉军第三方面军团军团长张学良,奉领大军自冀南进援直军吴佩孚,至豫北突遭天门会袭击。迨至四月十九日(阴历三月十八日)拂晓,张学良部队已安置妥当,即大举进剿天门会,至安阳县城西偏南六十里之科泉镇(接林县界,西距林县城四十里),以山炮轰之,重创会众,聊示惩罚,旋回军安阳,会众不敢东犯,相安无事。
夏六月十日(阴历五月十一日)拂晓,有武安天门会首曹秀率领会匪二百余人,袭击邯郸车站,与直鲁军巷战多时,战败溃走。七月五日(阴历六月十三日)午後,成安、肥乡、及邯郸东南各乡的天门、黄沙、红枪等会众两万余人,围攻邯郸县城,被军队用大炮击退;七月十四日,会众乘虚占据邯郸县城,解散自卫社、警察所兵丁;另组公民团,总揽庶政,县知事不能行使职权,被称为「邯郸无政府时代」,可见气焰嚣张之一斑。
七月八日(阴历六月初十日),韩欲明「御驾入幸」林县城,「县知事」(县长)张士奇(浙江绍兴人)率领全城官绅出城至南郊跪迎,韩欲明坐著八人抬的黄缎銮舆,执事黄繖,扈从甚盛,颇具威仪。韩欲明从此常驻县城,居「黄华书院」,分设「会务」、「教务」、「总务」、「财务」、「军务」、「政务」、「外交」、「执法」八大处,以冯贵德任执法处长,权力很大,杀人不眨眼,赛似「阎罗王」,植电线杆,强伐唐姓林木,开办电话,完成通讯网,以油村为中枢,南通临淇办公处,西通合涧办公处,北通县城内总务处,东通马店,城以北未及设置,及会匪远扬,各处电杆全行拔毁(二十年,我军勘定路线,饬各区转令民间购木,按地树置电杆,总枢机设在城内县政府,十区衔接,电话通全县)。又设制造枪炮厂於西山菩萨岩,强霸丁银漕粮,擅行杀戮,县知事张士奇大惧,鎚城夜遁,刘启彦继任,亦鎚城夜遁。韩欲明乃令被拘押之涉县县知事石恩纶(福建举人),另外委派涉县、辉县两县知事,并擅改涉县名「沙阳县」、辉县名「河平县」,其势力由原武、阳武,又伸展至封丘、及邻县冀南之长垣县等处。
九月初,韩欲明动员天门会徒数万众,大举东出九华山、九龙山,至安阳县西境,经应阳村、前下堡村、而与後下堡村(煤矿区)白缨枪会遭遇剧斗,杀伤甚众,大胜,焚其村舍殆尽。十一日(阴历八月十六日),进围水冶镇。
天门会围攻水冶镇,弥月不下,安阳驻军——原国民军第三军孙岳部之军长梁寿恺(旋被冯王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孙连仲之第一军,冯派韩占元接任军长),出兵援救,始解围。
阎锡山参加北伐,韩欲明乘晋军出师京绥路线,无暇顾及後方,乃西踰太行山,大掠平顺县之不烂岩,掳前国会议员石璜(按石璜字子珮,平顺县人,曾任潞安府中学堂学监兼教习,民国元年、任山西省临时议会议员,二年一月、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大加勒赎,索二百支快枪,连略黎城、潞城、壶关、高平、陵川、晋城等处。
水冶镇乃安阳县一巨镇,为县西屏障,距城四十里,在珠溪南岸,西通林县孔道,相距六十里,城寨小而坚,金代宣宗皇帝兴定三年(西元一二一九年),尝置辅岩县,至元代始废为水冶村。
十月,冀南大名县中区牙里集许某,勾结天门会,在该集设坛,勒派富户出钱供养。有长兴村人亦令本村马、刘等姓,八家出钱,马、刘(原在大仙会)不从,天门会即入该村捕人,大仙会遂与之发生战斗,枪声陡起,邻村各会恶天门会之无赖,群起而攻之,历三、四小时,天门会鼠窜西奔,约死百人。
民国十七年一月十五日(阴历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韩欲明见奉军北退,趁火打劫,唆令会众邀击於京汉铁路线,十六、二十一、二十二等日,在安阳县北豫冀两省交界之磁县(属今河北省),连续剧战四天,截获骡马、军械、弹药很多,乘势大掠附近煤矿,因而冀南之永年、肥乡、大名各县「红枪会」多奉天门会旗号,鲁西亦被波及。当时豫、晋、冀、鲁四省边区民谣有云:
「入了天门会,吃馍不嫌贵(价钱高);脚穿『礼服呢』(高贵质料鞋子),头戴『松三亏』(发辫),张口就骂人,反脸枪杆捶;三天就出差(失踪),五天就归位(死亡)——孩叫人家爹,老婆跟人睡。」
由此可以想见天门会徒众的骄气,尽情享受,都是打劫而来,其暴行残忍和奸淫情形,不知有多少人家被他们拆散,地方糜烂,人民心中都是怨气冲天,敢怒而不敢言罢了。
天门会在其势力控制区域内,专横跋扈,凡年龄十六岁以上,至四十五岁的男丁,都要编入「团队」,遇有战斗,令下即往,除孤子,疾病者外,若有违令的,轻者罚款、罚跪,重者枪挑、炮(步枪)毙。
奉军和西北军对峙於豫北、冀南之间,行将触发剧战之际,引起两方对天门会的重视,相来争取与势。张学良欲利用天门会以牵制冯军,特派其第三方面军团所属之第十军(王树常)中校参谋韩治国为代表,韩治国是安阳西北四十里漳河南岸渔洋集人,奉命前往林县致赠韩欲明一把「指挥刀」,深相纳结,拨发给一批枪炮,充实装备,韩欲明於是亲奉,而和张学良合作,阻挠冯军北进。冯玉样虽想利用天门会,但迟了一步,亦曾派其参谋刘文彦来林县招致,为韩欲明所杀。以是冯玉样大怒,决心进攻天门会,消除侧背大患,於三月十日(阴历二月十九日)令第九方面军(总指挥鹿锺麟)第二十军军长庞炳勋(绰号「庞瘸子」),率该军之第五十八师(谭秉衡)、五十九师(冯德五)两师,迳由安阳县城西出,经水冶、科泉两个集镇,向林县进攻,并以第一方面军(孙良诚)第五军(石友三)之第九师(许长桂),由辉县北出,经汤阴县西五十里鹤壁镇,协同进攻天门会。庞军进至科泉,发生大战。天门会不甘示弱,连山列阵迎拒,其首领都穿「黄马褂」,头顶「松三亏」,沿用古老战法,战斗前必喝酒吞符,念咒发疯,迷信能够防御枪炮不入,所以打起仗来,不顾生死,向前猛扑,一如波浪式的人海战术,以众敌寡,庞军颇有死伤;再战於马店,战况更加激烈,会众突前肉搏,势甚锐厉,大创庞军,伤其团长数人,毙营长赵泽,及连、排长多人,士兵更多。看来会众煞是凶勇,究其实乃乌合之众,持续三天,以血肉之躯终难抵住庞军集中各种炮火,尤其是机关枪的猛烈扫射,符咒失灵,个个不支,伤亡枕藉。韩欲明乃放弃林县城,西退太行山巅「小西天」(在县城西三十里——黄华谷菩萨岩),扼隘固守。十七日、庞军入林县城;十八日、克油村,焚其尚未完工之伪宫、庙殿;二十日、仰攻西山,不克,会涉县天门会首领冯贵德率众来援,扰击庞军後路,持续至四月十五日(阴历闰二月二十五日),庞炳勋以水冶镇被奉军攻占,亟率军往攻,留二千人驻守林县城。韩欲明反攻,因缺乏重火器,未能奏效。从此之後,庞军守城,韩部守山,相持数月,但天门会却时常派小队下山游击,或捉人勒赎,仍是骚扰不堪。十一月(阴历十月),阎锡山以奉军已退山海关,欲肃清其晋省之天门会,乃与庞炳勋相约攻山,十二月二十二日(阴历十一月十一日)、庞军复来攻山,初战不利,阵亡一营长。十八年一月十二日(阴历十二月初二日)庞军分从桃源之南山绕下,占桃源,会众凭高下击,庞军不能仰攻,经由樵径,登菩萨岩之对山,可用炮火攻击,晋军亦从小西山以大炮轰之,韩欲明不能守,黎明由黄华谷冲出,庞军猝不及防,韩遂从容逃往奉天渖阳,投靠张学良去了。
三「天门会」的再起
民国十八年春,在北伐成功後,全国军队发生编遣问题,又引起一个新的动乱局势。
五月(阴历四月),冯玉样军队准备向西移动,庞炳部殿後,撤军转进豫西巩县及孝义村,至十月西北军豫西之乱,两月而败。接著阎锡山决心反蒋(介石),乃与冯玉祥计议联合扩大反中央阵容,至十一月初,谋定翌年春发动叛乱。此时、韩欲明流亡渖阳,承张学良告知阎冯将联合反抗中央之阴谋,说是机会到来,并资助金钱,命速潜返豫北,待时以动。韩欲明乃改名韩复生,先秘密至武安县,召集天门会旧部二三百人,自称「豫晋保卫团」总团长,而不称「总团师」了,亦不再设坛敬神,一变其本来面,与往日愚人的迷信形制,大肆招兵买马,聚草屯粮,悉如正式军队的装备编组,抛弃了那些落伍的刀矛器械,颇具战力,大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之势,怎奈本性未改,屯驻既久,又为武安民团所躯逐,遂退往西南山中,活动於豫晋边境之涉县、黎城、平顺等交界处。
十九年三月三十日(阴历三月初一日),韩复生果然卷土重来,突入林县西境,喽罗呐喊,伏莽尽起,所至之处,保安团队无能抵御,连陷任村集(在林县北五十里,道通涉县)、姚村集(在林县北二十五里)、以及桃园集、合涧集,亦「光复了他的家乡油村」,并到处贴出布告,表示以前所犯之错误,甚感後悔,以後定当立功桑梓,以赎前愆,待人谦恭,煦煦然行握手礼,尤敬礼读书人与地方仕绅,一时予人以新的印象,实则匪性未改。其後至之党羽季靖珍、杨三堂等,在乡间抢劫,且掳来武安「肉票」十七人,以示报复武安被逐之耻。以是所至之处,人皆逐之,部下更加报怨不已,乃复到处收缴枪械,摊派款项,杀人如麻,故态复萌,又露出其本来的狰狞面目,大失人心。以致临淇镇、东姚集两区因拥有枪枝、弹药很多,势力极强,足可与之相抗,始终持反对态度,不与韩欲明合作,故欲明愿效其党冯贵德为涉县民团,终不可得。五月十九日(阴历四月二十一日)、阎锡山以其扰及晋省边境,乃派晋军由平顺县东出玉峡关(在山西省壶关县东一百二十里太行山上,处万山之颠,势极险峻)来攻,韩弃姚村集,距守西山之白梵寺、及蚁尖寨(在林县西北四十里),互战数日,韩部子弹用罄,行将遁走,阎以中原内战扩大,乃将晋军调去参战。韩欲明仍占姚村集,声名又著。七月、在中原大战中,担任反中央集团之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石友三,由豫侵鲁,北向济宁进犯,乃嘱其「後方司令」李丰椿使人说韩,委编为旅长。韩乃得於八月二十四日(阴历七月初一日)再入踞林县城,以人数不足,又大事扩充势力;死党冯贵德自涉县以千人来助,驻於姚村集;临漳县「传师」范翼(翼一作义)率众四五百人,驻於横水集(在林县城东二十里,有九孔石桥);汤阴著匪大杆头王德荣亦领四五百人,驻於林县城外南关一带有十一个村庄,……分充团长,皆由官绅集议派之各区,或随粮征收,自此势益众,约五六千人,分别驻扎附近各县,把持县政,每月供给以数万银元,而乡间仍公然抢劫「架票」(土匪掳人曰「架票」),大为民害,若有「匿名揭帖」(同「揭贴」,谓不具名之启事),不论曲直,一概勒令酌量贫富输捐资财,否则草菅人命,无处伸冤,闾阎大扰,乡里无宁日,妇孺群相奔避,弄成一片黑暗世界。
中原大战,阎冯失败,石友三逃河北,李丰椿逸去,韩欲明改归讨逆军第二十路总指挥及代理河南省主席张钫收编,仍为旅长。二十年七月、石友三盘踞冀南,反覆无常,又再叛变,豫省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开封行营王任刘峙,檄韩赴河北省邢台县助战石逆,以军督之,王德荣、范翼虽出境,但沿途逗留,而且掳掠如故,独韩率千人至,然已误期,刘峙知其不足恃,乃缴其械、编其众,韩率数十人遁,王、范二部无损失,闻讯亦拉走。九月初旬(阴历七月下旬),韩以百余人回林县,而王、范势力超乎韩之上,然亦莫可如何。独冯贵德霸占涉县,未被兵剿,各匪皆恃为逋逃薮。
四「天门会」的消灭
中原大战结东,国家元气大伤,豫省是四战之地,其被兵燹灾祸之惨烈,更难忍睹,农村破产,田园荒废,哀鸿遍野,民命如蚁,加以溃军武器流入民间很多,几乎家家有枪,尤其是散兵游勇、地痞流氓、和强盗悍贼……相与纠合结聚,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小股十百,打家劫舍;大夥数千,焚乡掠村,几成罗刹之国。至於天门会仍然盘踞林县以西一带山区,暴行如故,弄得地方疮痍满目,乡村破烂不堪,已到了雷鸣瓦釜、天怒人怨的地步!
先是民国十九年十月间,我以第十五军军长兼代讨逆军第十一路总指挥率领所部第六十四师(武庭麟)、六十五师(我兼)、六十六师(徐鹏云)……分布驻扎於河南省黄河以北各县,专责肃清地方匪患,并镇压反动分子。大哥自欧洲考察归国,奉命为豫陕晋三省边区绥靖督办,绥靖公署驻豫北新乡,豫西方面,则在洛阳设「指挥部」,妥为部署各地驻军,迅即展开清乡剿匪的军事行动。唯大哥以悲天悯人的心怀,不欲重加世难,针对现况,决定剿抚兼施,以减少杀生为主要宗旨。
民国十九年十月七日,中央发表刘峙为河南省政府主席,(我也是「委员」之一),二十日、在开封城里省政府大礼堂宣誓就职後,曾委派了一批「县长」,内多贪污劣迹,为民众告发,或驱逐者。如安阳县长周鹏年,以贿得长,於二十年七月任事,首先恢复县府旧时「班掌衙役」为其爪牙,暗收赃款释放盗匪,滥派河南善後公债(中原大战後),及驻军开拔费……等,为数甚钜,全县民众供不应求,群起向县政府请愿,并电请省政府严惩贪污,次年一月四日、周鹏年欲潜行往开封,经鼓楼前被民众发现围之,有县立第一小学(设鼓楼西「贡院」)学生多人,愤执「夜壶」(为当地俗称男性所用之小便器皿)投之,惨遭殴辱,幸我驻军第六十五师拦住,送往开封,始免激成民变。此日、「县商会」会长曹德广之仁义巷住宅,门窗玻璃被学生捣毁,可谓池鱼之殃,此举一例,他县尚多。即林县县长周鼎,亦是贪墨无状,系二十年二月(阴历十九年十二月),奉刘峙命令,来代理林县县长,为湖南长沙人,被韩欲明当众严厉呵斥,周鼎异常惶恐,乘隙於六月十四日(阴历四月二十九日)夜间弃职潜逃,韩遂把持县政,仍横行霸道,怙恶不悛,不知其厄运之行将来临。
■ ■ ■ ■ ■以上内容未完,阅读全文,请至:
析世鉴·成败之鉴
http://www.boxun.com/my-cgi/post/display_all.cgi?cat=xsj1
作者:
HGC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2220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