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提上来:中日贸易的实情 - 兼与老右商榷日本人的赔与赚 |
 |
有风就顶
加入时间: 2004/10/07 文章: 549
经验值: 363
|
|
|
作者:有风就顶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日贸易从廖承志,高崎达之助的LP贸易开始,至今已经50年了。说句公平话,日本能够从中国得点儿利润的也就是这几年。
1973年中日建交之前,中国政府养了一批亲中人士在日本建立友好商社。这些人士是日本共产党左翼,在战争期间的反战日人,一部分在共军中服过役的红小鬼(当然是日本人)。所有的交易必须通过这些友好商社,否则一律拒之门外。
当时的三井,三菱,住友等大财团也得忍气吞声的按中国的要求办事。直到90年代改革开放,这种方式逐渐改变,没有实力的友好商社逐渐的衰落下去。
谈谈老右说的用中国的廉价原料生产的产品以高出原料几十倍的价格再卖给中国的事。一句话,这是天方夜谭。
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原料大宗商品是什么呢?老右只知道山东的鱼虾,这只不过是提不起来的零星贸易。而且,日本水产也不是依靠中国的鱼虾。大部是北美,南美,东南亚,俄罗斯。真正的大宗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过去是,石油,煤炭,服装,日用品;近几年,以机械,家电产品,办公室设备,服装占了大的金额。
再看日本过去对中国的出口,从50年代到今天,钢材是大宗。其次是成套设备,机械产品,电子元件,化纤原料,化工原料。
从中能看到哪个是以中国的原料生产出产品,再以几十倍的价格卖给中国?实际上中国资源贫瘠,很多原料要从日本进口。
再说,日本从中国到底赚到了钱没有?
请看这个价格:从50年代到90年代,日本主要以钢材出口中国(因为中国从国际市场上买不到物美价廉的钢材)。日本的当时五家高炉钢铁厂统一对中出口,与中国之间有个中国协议价。即比日本国内价格及日本出口到中国以外国家的价格每吨要低出50-100美金。从当时的新日铁的成本计算,对中国的出口不仅不赚钱,而且要搭上海运费。
直到90年代,这种赔本的买卖是在做不下去了,才开始恢复市场水涨船高的价格。
再看成套设备对中国的出口。
宝钢的建设,国内流传受骗上当。实际上,新日铁拿出了最好的设备和技术,不计成本的支援了当时的冶金部。最终的结果,新日铁反而自己从腰包里掏了100亿日元,补了亏损。
总支,日本的中小企业,过去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得到了利润得以糊口。大企业,大财团肯定是只赔不赚。
为什么?这么精明的日本人还会做只赔不赚的生意?
这就是中国人的聪明所在,能让日本人高高兴兴的为我服务。
中日建交后,中国发现不能依靠豢养的友好人士来发展中日的经济关系,必须要依靠日本的财团的力量。
如此,以友好协会的名义,政府的名义大量,频繁的邀请日本经济界的巨头来华访问。老右想必当时还在国内,可以看到人民日报连日连版的报道,国家领导人接见日本客人的消息。
这些所谓的经济界人士,如果是到美国去访问,不可能被国务卿,总统级的人物接见。而他们到了中国可以在机场为他们铺红地毯,国家主席,党书记轮番接见。这些受宠若惊的财团头脑,无疑全成了铁杆的亲中派。
这就是,日本的经济界对中的贸易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原因。如何能成功?只有按中国的条件成交。
堤外赔了,堤内补。与中国进行贸易损失的利润,从美国,欧洲,东南亚的部分补过来,这是中日贸易的实情。
作者:有风就顶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